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齰舌缄唇(齰舌緘唇)
咬舌闭口。形容闭口不言。《隋书·儒林传·王孝籍》:“安可齰舌缄唇,吞声饮气,恶呻吟之响,忍酸辛之酷哉!”
分類:闭口不言
《漢語大詞典》:奄口
掩口,闭口不说。奄,通“ 掩 ”。史记·封禅书:“然臣恐效 文成 ,则方士皆奄口,恶敢言方哉!”
分類:闭口
《漢語大詞典》:哑噤(啞噤)
闭口无声。 茅盾 《子夜》十四:“突然那乌黑黑的人层变做了哑噤。”
分類:闭口无声
《漢語大詞典》:吓噤(嚇噤)
吓得闭口不作声。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无真叟》:“不识大王天威,故吓噤不能言耳。” 茅盾 《子夜》四:“此时被吓噤了的孩子也哇的一声哭出来了。”
《国语辞典》:绝口不道(绝口不道)  拼音:jué kǒu bù dào
闭口不言,保持缄默。《汉书。卷七四。丙吉传》:「吉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孙遭遇,吉绝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
《国语辞典》:缄舌闭口(缄舌闭口)  拼音:jiān shé bì kǒu
闭口不说话。元。亢文苑〈一枝花。琴声动鬼神套。梁州〉曲:「看别人苫眼铺眉,笑自己缄舌闭口。」
《国语辞典》:杜口绝舌(杜口绝舌)  拼音:dù kǒu jué shé
闭口,不敢言语。也作「杜口结舌」。
《漢語大詞典》:柑口
闭口不敢说话。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君炕阳而暴虐,臣畏刑而柑口。” 王先谦 补注:“官本柑作‘拑’,《晋志》作‘箝’。”
分類:闭口不敢
《國語辭典》:杜口裹足  拼音:dù kǒu guǒ zú
闭嘴不说话,住脚不敢前。形容十分畏惧而不敢进言。《战国策。秦策三》:「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之尽忠而身死,因以是杜口裹足,莫肯乡秦耳。」
《國語辭典》:杜口吞声(杜口吞聲)  拼音:dù kǒu tūn shēng
心中有怨恨却绝口不敢作声。比喻非常畏惧。《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曹节传》:「群公卿士杜口吞声,莫敢有言。」
《漢語大詞典》:会噎(會噎)
噎食。喻指闭口不言。
分類:闭口不言
《国语辞典》:闭口无言(闭口无言)  拼音:bì kǒu wú yán
受人批驳责难,无话可答,只好闭口不言。《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几句话,让的萧云仙闭口无言,只得辞了父亲,拴束行李,前去投军。」《红楼梦》第六○回:「一席话说得赵姨娘闭口无言,只得回房去了。」
《國語辭典》:钳噤(鉗噤)  拼音:qián jìn
闭口不言。《新唐书。卷一五九。吴凑传》:「顾左右钳噤自安耳,若反覆启寤,幸一听之,则民受赐为不少。」
分類:闭口不言
《國語辭典》:钳口挢舌(鉗口撟舌)  拼音:qián kǒu jiào shé
钳口,闭口。挢舌,翘起舌头。钳口挢舌形容因受到惊讶、害怕而闭嘴翘舌,说不出话来。《清史稿。卷三七八。朱琦传》:「一旦遇大利害,抢攘无措,钳口挢舌而莫敢言。」
《國語辭典》:钳口结舌(鉗口結舌)  拼音:qián kǒu jié shé
紧闭嘴巴,舌头像打结一般,不敢发言。汉。王符《潜夫论。贤难》:「此智士所以钳口结舌,括囊共默而已者也。」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钳口结舌,不敢上诉所天。」也作「缄口结舌」、「钳口结舌」。
《國語辭典》:钳口结舌(箝口結舌)  拼音:qián kǒu jié shé
紧闭嘴巴,舌头像打结一般,不敢发言。宋。司马光〈乞改求谏诏书劄子〉:「臣恐天下之士益钳口结舌,非国家之福也。」也作「缄口结舌」、「钳口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