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28,分4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山门疏
小乘四门
乞眼婆罗门
五十字门
五大观门
五功德门
五字门
五念门
五门禅
五门禅经要用法
五则法门
不二法门
不可思议解脱法门
不死门
佛类词典(续上)
山门山门疏
小乘四门
乞眼婆罗门
五十字门
五大观门
五功德门
五字门
五念门
五门禅
五门禅经要用法
五则法门
不二法门
不可思议解脱法门
不死门
山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寺院之外门也。宋史曰:「法驾临山门,黄云覆辇道。」凡寺院必有山林。故指寺院之门曰山门,又寺院全体亦曰山门。高僧传曰:「支遁于石城山立栖光寺,宴坐山门,游心禅苑。」
(术语)寺院之外门也。宋史曰:「法驾临山门,黄云覆辇道。」凡寺院必有山林。故指寺院之门曰山门,又寺院全体亦曰山门。高僧传曰:「支遁于石城山立栖光寺,宴坐山门,游心禅苑。」
山门疏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山众徒,劝请住持之文疏也。
(书名)一山众徒,劝请住持之文疏也。
小乘四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天台所判。一小乘有门,发智六足论等之所说。二小乘空门,成实论之所说,三小乘亦有亦空门,毗勒论之所说,四非有非空门,迦旃延经之所说。
(名数)天台所判。一小乘有门,发智六足论等之所说。二小乘空门,成实论之所说,三小乘亦有亦空门,毗勒论之所说,四非有非空门,迦旃延经之所说。
乞眼婆罗门
【佛学大辞典】
(人名)舍利弗遇此乞眼婆罗门退失大乘者。智度论十二曰:「如舍利弗于六十劫中,行菩萨道欲渡布施河时,有乞人来乞其眼,舍利弗言:眼无所住,何以索之?若须我身及财物者,当以相与?答言不须汝身及财物,唯欲得眼。若汝实行檀者,以眼见与。舍利弗出一眼与之。乞者得眼,于舍利弗前嗅之,嫌臭,唾而弃地,又以脚踏。舍利弗思惟言:如此弊人等,难可度也,眼实无用,而强索之,既得而弃,又以脚踏,何弊之甚!如此人辈,不可度也。不如自调,早脱生死。思惟是已,于菩萨道退,回向小乘。」又贤愚经六,弥勒所问本愿经,六度集经四等,均有婆罗门乞眼事。
(人名)舍利弗遇此乞眼婆罗门退失大乘者。智度论十二曰:「如舍利弗于六十劫中,行菩萨道欲渡布施河时,有乞人来乞其眼,舍利弗言:眼无所住,何以索之?若须我身及财物者,当以相与?答言不须汝身及财物,唯欲得眼。若汝实行檀者,以眼见与。舍利弗出一眼与之。乞者得眼,于舍利弗前嗅之,嫌臭,唾而弃地,又以脚踏。舍利弗思惟言:如此弊人等,难可度也,眼实无用,而强索之,既得而弃,又以脚踏,何弊之甚!如此人辈,不可度也。不如自调,早脱生死。思惟是已,于菩萨道退,回向小乘。」又贤愚经六,弥勒所问本愿经,六度集经四等,均有婆罗门乞眼事。
五十字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称五十字母。一名摩多体文。即梵语字母之总数也。摩多者,谓母音,此有十二摩多与四别摩多之十六字。体文者,谓子音,此有三十四字。合成五十字。但母音中或省略哩r!、哩(引)j/、j!、(引)、j/四字,子音中其结合字乞叉Ks!a,及滥Llam%,恰如日本之伊吕波假名字,严密言之,则难称为字母,故有时省略之。如大日经第二,母音中,唯举一阿字,总略其馀,子音出三十三字,缺结合字,合列三十四字母。方广大庄严经第四,唯举十二摩多,缺四别摩多,子音三十四字中加乞叉,合列四十六字母。悉昙字记亦缺四别摩多,子音中加乞叉滥之二字,为三十五字,合列四十七字母。又南海寄归传第四谓悉谈本有四十九字,是也。又如列举五十字母之经典中,瑜伽金刚顶经释字母品,文殊问经字母品,加结合字乞洒,文殊师利问经卷上,南本涅槃经第八,大般泥洹经第五等,加攞Lla,北本涅槃经第八加d!a,无有一准。然于印度所行之字母,排列系统,互相一致,先举母音,次第及于随音点anusva%ra,涅槃点visarga,次依子音中喉音,上颚音,舌音,齿音,唇音之顺序,排各各强弱,含气,不含气之诸字母,次列半母音,齿头音,吹气音。盖此等字母,印度小学儿童,必先学习,寄归传第四所谓斯乃小学标章之称,六岁童子学之,六月方了者,是也。彼国为使童幼妇女学习谙诵之,设种种之法,有一法,乃选语之头字有字母,或其语中含字母之语,以此语说明其字母之意义也。例如选字母阿在头字之阿你怛也A^nitya(无常之义)之语,说阿为无常之义,又选阿提a%di(初或本之义)及阿耨波陀Anutpa%da(不生之义)之语,示阿字有本不生之义,后密教用此童蒙学习之法,解释浅略之文字字母于深秘,直显绝待究竟之极理,五十字门,悉是法尔之法曼荼罗,通于三世十方,常恒不变。故学之书之,则得常住之佛智,诵之观之,则證不坏之法身。乃至说为诸教之根本,诸佛之父母。大日经疏第七,谓「于一字之中,具无量义,且略言之,阿字自有三义,谓不生义,空义,有义。如梵本阿字有本初声,若有本初,则是因缘之法。故名为有。又阿者,是无生义。若法揽因缘成,则自无有性。是故为空。又不生者,即是一实境界。一实境界,即是中道。故龙树云:因缘生法,亦空亦假亦中。又大论明萨婆若有三种名:一切智与二乘共,道种智与菩萨共,一切种智是佛不共法,此三智其实一心中得,为分别令人易解故,作三种名,即此阿字义也。又如啰字亦有三义:一者尘义;二者以入阿字门故,即是无尘义,又有波罗蜜义,以究竟到彼岸故,即是本即不生,当知亦具三点;三点即摄一切法,如阿字啰字者,馀诸字义皆然。又一切言语中带阿声者,皆阿字门所摄。若带啰声者,皆啰字门所摄。馀字亦尔。(中略)如上所说,皆是随他意语,明浅略义耳。若就随自意语明深密义,随入一门,皆具一切法界门。乃至诸世天等,悉是毗庐遮那。何有深浅之别。若行者能于无差别中解差别义。差别中解无差别义,当知是人通达二谛义亦识真言相也。」此可以见其义趣。今为便览,表示北本涅槃经已下诸经之字母数,即如图(表中,北涅即北本涅槃经,南涅即南本涅槃经,泥洹即大般泥洹经,文殊即文殊师利问经,瑜母即瑜伽金刚顶经释字母品,殊母即文殊问经字母品,大日即大日经,庄严即方广大庄严经,字记即悉昙字记,皆略符也)。
(名数)又称五十字母。一名摩多体文。即梵语字母之总数也。摩多者,谓母音,此有十二摩多与四别摩多之十六字。体文者,谓子音,此有三十四字。合成五十字。但母音中或省略哩r!、哩(引)j/、j!、(引)、j/四字,子音中其结合字乞叉Ks!a,及滥Llam%,恰如日本之伊吕波假名字,严密言之,则难称为字母,故有时省略之。如大日经第二,母音中,唯举一阿字,总略其馀,子音出三十三字,缺结合字,合列三十四字母。方广大庄严经第四,唯举十二摩多,缺四别摩多,子音三十四字中加乞叉,合列四十六字母。悉昙字记亦缺四别摩多,子音中加乞叉滥之二字,为三十五字,合列四十七字母。又南海寄归传第四谓悉谈本有四十九字,是也。又如列举五十字母之经典中,瑜伽金刚顶经释字母品,文殊问经字母品,加结合字乞洒,文殊师利问经卷上,南本涅槃经第八,大般泥洹经第五等,加攞Lla,北本涅槃经第八加d!a,无有一准。然于印度所行之字母,排列系统,互相一致,先举母音,次第及于随音点anusva%ra,涅槃点visarga,次依子音中喉音,上颚音,舌音,齿音,唇音之顺序,排各各强弱,含气,不含气之诸字母,次列半母音,齿头音,吹气音。盖此等字母,印度小学儿童,必先学习,寄归传第四所谓斯乃小学标章之称,六岁童子学之,六月方了者,是也。彼国为使童幼妇女学习谙诵之,设种种之法,有一法,乃选语之头字有字母,或其语中含字母之语,以此语说明其字母之意义也。例如选字母阿在头字之阿你怛也A^nitya(无常之义)之语,说阿为无常之义,又选阿提a%di(初或本之义)及阿耨波陀Anutpa%da(不生之义)之语,示阿字有本不生之义,后密教用此童蒙学习之法,解释浅略之文字字母于深秘,直显绝待究竟之极理,五十字门,悉是法尔之法曼荼罗,通于三世十方,常恒不变。故学之书之,则得常住之佛智,诵之观之,则證不坏之法身。乃至说为诸教之根本,诸佛之父母。大日经疏第七,谓「于一字之中,具无量义,且略言之,阿字自有三义,谓不生义,空义,有义。如梵本阿字有本初声,若有本初,则是因缘之法。故名为有。又阿者,是无生义。若法揽因缘成,则自无有性。是故为空。又不生者,即是一实境界。一实境界,即是中道。故龙树云:因缘生法,亦空亦假亦中。又大论明萨婆若有三种名:一切智与二乘共,道种智与菩萨共,一切种智是佛不共法,此三智其实一心中得,为分别令人易解故,作三种名,即此阿字义也。又如啰字亦有三义:一者尘义;二者以入阿字门故,即是无尘义,又有波罗蜜义,以究竟到彼岸故,即是本即不生,当知亦具三点;三点即摄一切法,如阿字啰字者,馀诸字义皆然。又一切言语中带阿声者,皆阿字门所摄。若带啰声者,皆啰字门所摄。馀字亦尔。(中略)如上所说,皆是随他意语,明浅略义耳。若就随自意语明深密义,随入一门,皆具一切法界门。乃至诸世天等,悉是毗庐遮那。何有深浅之别。若行者能于无差别中解差别义。差别中解无差别义,当知是人通达二谛义亦识真言相也。」此可以见其义趣。今为便览,表示北本涅槃经已下诸经之字母数,即如图(表中,北涅即北本涅槃经,南涅即南本涅槃经,泥洹即大般泥洹经,文殊即文殊师利问经,瑜母即瑜伽金刚顶经释字母品,殊母即文殊问经字母品,大日即大日经,庄严即方广大庄严经,字记即悉昙字记,皆略符也)。
五大观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地等五大之法门也。
(术语)观地等五大之法门也。
五功德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净土论所云:得往生于弥陀净土,而成就之五种功德也。为配于五念门而立者。真宗谓五种中初二门为现生正定聚之益。净土论曰:「一者近门,二者大会众门,三者宅门,四者屋门,五者园林游戏地门。此五种门,初四种门成就入功德,第五门成就出功德。入第一门者,以礼拜阿弥陀佛为生彼国故得生安乐世界,是名入第一门。入第二门者,以赞叹阿弥陀佛随顺名义,称如来名,依如来光明智相修行故,得入大会众数,是名入第二门。入第三门者,以一心专念作愿生彼修奢摩他寂静三昧行故,得入莲华藏世界,是名入第三门。入第四门者,以专念观察彼妙庄严修毗婆舍那故,得到彼所受用种种法味乐,是名入第四门。出第五门者,以大慈悲,观察一切苦恼众生,示应化身,回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戏神通至教化地,以本愿力回向故,是名第五门。菩萨入四种门自利行成就。应知,菩萨出第五门回向利益他行成就。」
(术语)净土论所云:得往生于弥陀净土,而成就之五种功德也。为配于五念门而立者。真宗谓五种中初二门为现生正定聚之益。净土论曰:「一者近门,二者大会众门,三者宅门,四者屋门,五者园林游戏地门。此五种门,初四种门成就入功德,第五门成就出功德。入第一门者,以礼拜阿弥陀佛为生彼国故得生安乐世界,是名入第一门。入第二门者,以赞叹阿弥陀佛随顺名义,称如来名,依如来光明智相修行故,得入大会众数,是名入第二门。入第三门者,以一心专念作愿生彼修奢摩他寂静三昧行故,得入莲华藏世界,是名入第三门。入第四门者,以专念观察彼妙庄严修毗婆舍那故,得到彼所受用种种法味乐,是名入第四门。出第五门者,以大慈悲,观察一切苦恼众生,示应化身,回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戏神通至教化地,以本愿力回向故,是名第五门。菩萨入四种门自利行成就。应知,菩萨出第五门回向利益他行成就。」
五字门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我觉本不生,即阿字门也。二、出过言说道。即啭字门也。三、诸过得解脱。即嚩字门也。四、远离于因缘。即诃字门也。五、知空等虚空。即结字门也。(参见:五大)
(名数)一、我觉本不生,即阿字门也。二、出过言说道。即啭字门也。三、诸过得解脱。即嚩字门也。四、远离于因缘。即诃字门也。五、知空等虚空。即结字门也。(参见:五大)
五大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日经所说,地水火风空也。数论胜论皆立之。别(参见:五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地水火风之四大与空大也。空以无碍为性,以不障为用。胜论于九实中摄之,数论于二十五谛中之第五位有五大。佛教六大,七大中之前五大是也。大者以其周遍于一切之事物也。非情成于五大。有情则于此加识大。唯识述记一末谓数论言:「五大有说,我慢生五大五唯十法。五大者,谓地水火风空。别有一物名之为空,非空无为色界空等。五唯者,谓声触色味香,有说慢但生五唯,五唯生五大。」佛教中俱舍宗以空立为一种之显色,收之于色境中。密教之空,有青色团形,为胎藏界大日法身之体。成实宗及诸大乘,皆以之为空无之法。
【佛学常见辞汇】
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
【三藏法数】
五大,即地水火风空也。此五种性,遍一切处,故名为大。由极微而生,故云从五唯生五大。
(名数)大日经所说,地水火风空也。数论胜论皆立之。别(参见:五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地水火风之四大与空大也。空以无碍为性,以不障为用。胜论于九实中摄之,数论于二十五谛中之第五位有五大。佛教六大,七大中之前五大是也。大者以其周遍于一切之事物也。非情成于五大。有情则于此加识大。唯识述记一末谓数论言:「五大有说,我慢生五大五唯十法。五大者,谓地水火风空。别有一物名之为空,非空无为色界空等。五唯者,谓声触色味香,有说慢但生五唯,五唯生五大。」佛教中俱舍宗以空立为一种之显色,收之于色境中。密教之空,有青色团形,为胎藏界大日法身之体。成实宗及诸大乘,皆以之为空无之法。
【佛学常见辞汇】
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
【三藏法数】
五大,即地水火风空也。此五种性,遍一切处,故名为大。由极微而生,故云从五唯生五大。
五念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净土论所说,念阿弥陀佛五种之门:一、礼拜门,以身业而向阿弥陀佛之形像礼拜也。二、赞叹门,以口业而称阿弥陀佛之名也。三、作愿门,一心愿生于彼国土也。四、观察门,以智慧而观察土之十七功德,佛之八种功德,菩萨之四种功德也。五、回向门,愿以己之功德回施于一切众生,彼此皆成佛也。门为入出之义,前四门为入于安乐净土之门,后一门为出于利他教化之门,故通名为门。净土论曰:「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行成就,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何等五念门?一者礼拜门,二者赞叹门,三者作愿门,四者观察门,五者回向门。」
【佛学常见辞汇】
净土宗所立,即一,身业礼拜阿弥陀佛,属礼拜门;二、口业执持彼佛名号,赞叹彼佛相好功德,属赞叹门;三、一心发愿,愿生彼国,属作愿门;四、观察彼佛菩萨,及依正庄严,属观察门;五、把功德回向一切苦恼众生,令得毕竟解脱,属回向门。
(名数)净土论所说,念阿弥陀佛五种之门:一、礼拜门,以身业而向阿弥陀佛之形像礼拜也。二、赞叹门,以口业而称阿弥陀佛之名也。三、作愿门,一心愿生于彼国土也。四、观察门,以智慧而观察土之十七功德,佛之八种功德,菩萨之四种功德也。五、回向门,愿以己之功德回施于一切众生,彼此皆成佛也。门为入出之义,前四门为入于安乐净土之门,后一门为出于利他教化之门,故通名为门。净土论曰:「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行成就,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何等五念门?一者礼拜门,二者赞叹门,三者作愿门,四者观察门,五者回向门。」
【佛学常见辞汇】
净土宗所立,即一,身业礼拜阿弥陀佛,属礼拜门;二、口业执持彼佛名号,赞叹彼佛相好功德,属赞叹门;三、一心发愿,愿生彼国,属作愿门;四、观察彼佛菩萨,及依正庄严,属观察门;五、把功德回向一切苦恼众生,令得毕竟解脱,属回向门。
五门禅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小乘七方便中之五停心观也。有五门禅经要用法一卷。【又】维摩经弟子品中迦旃延章说之无常苦空,无我寂灭之五义是也。维摩以之为诸法毕竟不生不灭是无常义,一一双非。取其双比之义,为圆教之五门禅。释签四之一曰:「言五门禅者,如净名迦旃延章五门是也,取结成双非以显中道为圆五门。」
(术语)谓小乘七方便中之五停心观也。有五门禅经要用法一卷。【又】维摩经弟子品中迦旃延章说之无常苦空,无我寂灭之五义是也。维摩以之为诸法毕竟不生不灭是无常义,一一双非。取其双比之义,为圆教之五门禅。释签四之一曰:「言五门禅者,如净名迦旃延章五门是也,取结成双非以显中道为圆五门。」
五门禅经要用法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佛陀蜜多罗撰。宋昙摩蜜多译。说数息等五种之观门。
(书名)一卷,佛陀蜜多罗撰。宋昙摩蜜多译。说数息等五种之观门。
五则法门
【佛学大辞典】
(行事)曹洞宗由四月十六日,或十月十六日五日间所修之法问论议也。
(行事)曹洞宗由四月十六日,或十月十六日五日间所修之法问论议也。
不二法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不二之法门也。不二之理,佛道之轨范,故云法。圣由之趣入,故云门。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不二法门,在诸法门之上,能直见圣道者也。维摩经载文殊师利问维摩诘:何等是不二法门?维摩默然不应。殊曰:善哉善哉!无有文字言语,是真不二法门也。肇曰:言为世则谓之法,众圣所由谓之门。十二门论疏上曰:「净名以理为门,一道清净,故称不二。真极可轨,所以云法。至妙虚通,故云门。」(参见:不二)
【俗语佛源】
独一无二的方法和诀窍。元·方回《赠刊工程礼》诗:「镂金镌石切瑶琨,深入诗家不二门。」佛法中有无数「法门」。简单地说:「法门」就是入道的门径;所谓「不二法门」就是不可思议、无所分别的绝对真理。《涅槃经·狮子吼品》说:「一者名为涅槃,二者名为生死。」可见「不二法门」也就是超越生死的涅槃境界。语本《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先有三十一位菩萨,认为消除生灭、垢净、罪福等对立面,即「不二法门」。文殊菩萨认为,「无言无说」才是「不二法门」。文殊又问维摩诘,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赞叹:这才「是真入不二法门」!(李明权)
(术语)不二之法门也。不二之理,佛道之轨范,故云法。圣由之趣入,故云门。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不二法门,在诸法门之上,能直见圣道者也。维摩经载文殊师利问维摩诘:何等是不二法门?维摩默然不应。殊曰:善哉善哉!无有文字言语,是真不二法门也。肇曰:言为世则谓之法,众圣所由谓之门。十二门论疏上曰:「净名以理为门,一道清净,故称不二。真极可轨,所以云法。至妙虚通,故云门。」(参见:不二)
【俗语佛源】
独一无二的方法和诀窍。元·方回《赠刊工程礼》诗:「镂金镌石切瑶琨,深入诗家不二门。」佛法中有无数「法门」。简单地说:「法门」就是入道的门径;所谓「不二法门」就是不可思议、无所分别的绝对真理。《涅槃经·狮子吼品》说:「一者名为涅槃,二者名为生死。」可见「不二法门」也就是超越生死的涅槃境界。语本《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先有三十一位菩萨,认为消除生灭、垢净、罪福等对立面,即「不二法门」。文殊菩萨认为,「无言无说」才是「不二法门」。文殊又问维摩诘,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赞叹:这才「是真入不二法门」!(李明权)
不二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实之理,如如平等,而无彼此之别,谓之不二。菩萨悟入一实平等之理,谓之入不二法门。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说三十三人所得之不二法是也。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什曰:有之缘起,极于二法。二法已废,则入玄境。肇曰:离真皆名二,故以不二为言。」大乘义章一曰:「言不二者,无异之谓也,即是经中一实义也。一实之理,妙寂离相,如如平等,亡于彼此,故云不二。」十二门论疏上曰:「一道清净,故称不二。」
(术语)一实之理,如如平等,而无彼此之别,谓之不二。菩萨悟入一实平等之理,谓之入不二法门。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说三十三人所得之不二法是也。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什曰:有之缘起,极于二法。二法已废,则入玄境。肇曰:离真皆名二,故以不二为言。」大乘义章一曰:「言不二者,无异之谓也,即是经中一实义也。一实之理,妙寂离相,如如平等,亡于彼此,故云不二。」十二门论疏上曰:「一道清净,故称不二。」
不可思议解脱法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解脱者三昧之异名也,三昧之神用,巨细相容,随变化于法,自在无碍,离一切之系缚故云解脱,维摩经不思议品所明之一端也。又华严一部所明一多无碍之法相总是也。维摩经不思议品曰:「维摩诘言:唯舍利弗,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若菩萨住此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是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娆鱼鳖鼋鼍水性之属,而彼大海本性如故。」注一云:「什曰:解脱亦名三昧,亦名神足。或令修短改度,或巨细相容,变化随意,于法自在,解脱无碍,故名解脱。能者能然,物不知所以,故曰不思议。」
(术语)解脱者三昧之异名也,三昧之神用,巨细相容,随变化于法,自在无碍,离一切之系缚故云解脱,维摩经不思议品所明之一端也。又华严一部所明一多无碍之法相总是也。维摩经不思议品曰:「维摩诘言:唯舍利弗,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若菩萨住此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是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又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不娆鱼鳖鼋鼍水性之属,而彼大海本性如故。」注一云:「什曰:解脱亦名三昧,亦名神足。或令修短改度,或巨细相容,变化随意,于法自在,解脱无碍,故名解脱。能者能然,物不知所以,故曰不思议。」
不死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不死者,涅槃也。入于涅槃之道,谓之不死门。无常经曰:「共舍无常处,当行不死门。」
【佛学常见辞汇】
不死就是涅槃,入于涅槃之道,叫做不死门。
(术语)不死者,涅槃也。入于涅槃之道,谓之不死门。无常经曰:「共舍无常处,当行不死门。」
【佛学常见辞汇】
不死就是涅槃,入于涅槃之道,叫做不死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