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28,分42页显示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9 40 41 42 下一页
因陀罗网境界门
托事显法生解门
主伴圆明具德门
修性不二门
入法门普
理遍于事门
事遍于理门
依理成事门
事能显理门
以理夺事门
事能隐理门
真理即事门
事法即理门
真理非事门
佛类词典(续上)
一切门禅因陀罗网境界门
托事显法生解门
主伴圆明具德门
修性不二门
入法门普
理遍于事门
事遍于理门
依理成事门
事能显理门
以理夺事门
事能隐理门
真理即事门
事法即理门
真理非事门
一切门禅
【三藏法数】
门即出入之义。谓一切禅定,皆由此门而出,名有四种:一者,有觉有观禅,谓初心在缘名觉,细心分别禅味曰观,即色界初禅定也。二者,喜俱禅,谓得此禅定,喜心共发,即第二禅也。三者,乐俱禅,谓得此禅定,则发胜妙之乐,即第三禅也。四者,舍俱禅,谓入此禅,则心平等而无善恶憎爱之意,即第四禅也。
门即出入之义。谓一切禅定,皆由此门而出,名有四种:一者,有觉有观禅,谓初心在缘名觉,细心分别禅味曰观,即色界初禅定也。二者,喜俱禅,谓得此禅定,喜心共发,即第二禅也。三者,乐俱禅,谓得此禅定,则发胜妙之乐,即第三禅也。四者,舍俱禅,谓入此禅,则心平等而无善恶憎爱之意,即第四禅也。
因陀罗网境界门
【三藏法数】
梵语因陀罗,华言天珠。天即帝释天也。珠即珠网。盖帝释殿珠网覆上,于一明珠内万像俱现,众珠尽然,互相现影,影复现影,递互交光,重重无尽。今此法门,亦复如是。一一法中,一一位中,一一世界,互相交参,重重无尽。经云:诸佛知一切世界,如因陀罗网世界。是也。
梵语因陀罗,华言天珠。天即帝释天也。珠即珠网。盖帝释殿珠网覆上,于一明珠内万像俱现,众珠尽然,互相现影,影复现影,递互交光,重重无尽。今此法门,亦复如是。一一法中,一一位中,一一世界,互相交参,重重无尽。经云:诸佛知一切世界,如因陀罗网世界。是也。
托事显法生解门
【三藏法数】
谓寄托一事,即显无尽法门,令人深生信解。疏云:自在即称为王,润益即名法云。金色世界即是本性,弥勒楼阁即是法门。胜热婆罗门火聚刀山,即是般若。是也。(梵语弥勒,华言慈氏。胜热婆罗门者,即善财五十三参中,第九参之善知识也。)
谓寄托一事,即显无尽法门,令人深生信解。疏云:自在即称为王,润益即名法云。金色世界即是本性,弥勒楼阁即是法门。胜热婆罗门火聚刀山,即是般若。是也。(梵语弥勒,华言慈氏。胜热婆罗门者,即善财五十三参中,第九参之善知识也。)
主伴圆明具德门
【三藏法数】
谓如来说圆教之法,理无孤起,必眷属随生,故十方诸佛、菩萨,互为主伴,重重交参,同时顿唱圆教法门。如净空明月,列星围绕,净器百川,近远炳现。名主伴圆明。一一法会所说法门,称性极谈,具足众德,名为具德。经云:法界修多罗,以佛刹微尘数修多罗以为眷属。是也。(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
谓如来说圆教之法,理无孤起,必眷属随生,故十方诸佛、菩萨,互为主伴,重重交参,同时顿唱圆教法门。如净空明月,列星围绕,净器百川,近远炳现。名主伴圆明。一一法会所说法门,称性极谈,具足众德,名为具德。经云:法界修多罗,以佛刹微尘数修多罗以为眷属。是也。(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
修性不二门
【三藏法数】
修谓修治造作,即随缘变造之事也。性谓本有不改,即真如不变之理也。性德不出色心,修德莫非三观。今示全性起修,则诸行无作;全修在性,则一念圆成。是则修外无性,性外无修,互泯互融,故称不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为门也。(泯,绝也、亡也。论性,则修全在于性,性外无修,修泯亡也;论修,则性全在于修,修外无性,性泯亡也。融即圆融,性不碍修,修不碍性;性即是修,修即是性也。)
修谓修治造作,即随缘变造之事也。性谓本有不改,即真如不变之理也。性德不出色心,修德莫非三观。今示全性起修,则诸行无作;全修在性,则一念圆成。是则修外无性,性外无修,互泯互融,故称不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为门也。(泯,绝也、亡也。论性,则修全在于性,性外无修,修泯亡也;论修,则性全在于修,修外无性,性泯亡也。融即圆融,性不碍修,修不碍性;性即是修,修即是性也。)
入法门普
【三藏法数】
谓二乘之人,若入一法门,则不能入二。此即历别之行,證有阶差。今菩萨圆修三谛,则无量法门,悉入其中,故名入法门普。(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三谛者,真谛、俗谛、中谛也。)
谓二乘之人,若入一法门,则不能入二。此即历别之行,證有阶差。今菩萨圆修三谛,则无量法门,悉入其中,故名入法门普。(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三谛者,真谛、俗谛、中谛也。)
理遍于事门
【三藏法数】
理遍于事门者,谓一真法界之理,遍在一切事法也。然理无分限,事有分限;事既即理,亦无分限,故一一微尘,具足真理。经云:法性遍在一切处,一切众生及国土,三世悉在无有馀,亦无形相而可得。是也。(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理遍于事门者,谓一真法界之理,遍在一切事法也。然理无分限,事有分限;事既即理,亦无分限,故一一微尘,具足真理。经云:法性遍在一切处,一切众生及国土,三世悉在无有馀,亦无形相而可得。是也。(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事遍于理门
【三藏法数】
事遍于理门者,谓理既遍于事,而事亦遍于理。以有分限之事,而具无分限之理。故一微尘,即遍法界也。
事遍于理门者,谓理既遍于事,而事亦遍于理。以有分限之事,而具无分限之理。故一微尘,即遍法界也。
依理成事门
【三藏法数】
依理成事门者,谓依于真如之理,而成世间之事;事无别体,全揽理成。如波依水,全水成波也。(水喻理也,波喻事也。)
依理成事门者,谓依于真如之理,而成世间之事;事无别体,全揽理成。如波依水,全水成波也。(水喻理也,波喻事也。)
事能显理门
【三藏法数】
事能显理门者,谓理无形相,即事而明。事既依理而成,理乃藉事而显。如波相尽水,体全现也。
事能显理门者,谓理无形相,即事而明。事既依理而成,理乃藉事而显。如波相尽水,体全现也。
以理夺事门
【三藏法数】
以理夺事门者,谓事相既虚,全体是理。故一切事法,了不可得。般若心经云: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是也。(色受想行识,即五阴也。)
以理夺事门者,谓事相既虚,全体是理。故一切事法,了不可得。般若心经云: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是也。(色受想行识,即五阴也。)
事能隐理门
【三藏法数】
事能隐理门者,谓真理既随缘而成事相,遂令事显而理不现。如水成波,动显静隐。经云:法身流转五道,名曰众生。是也。(五道者,天道、人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事能隐理门者,谓真理既随缘而成事相,遂令事显而理不现。如水成波,动显静隐。经云:法身流转五道,名曰众生。是也。(五道者,天道、人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真理即事门
【三藏法数】
真理即事门者,谓真如理性,即是事法。非理之外而别有事。如水即是波,非波之外而别有水。般若心经云:空即是色。是也。
真理即事门者,谓真如理性,即是事法。非理之外而别有事。如水即是波,非波之外而别有水。般若心经云:空即是色。是也。
事法即理门
【三藏法数】
事法即理门者,谓世间一切事法,本无自性,皆由因缘会集而有,举体即是真性,而不出乎事法之外。般若心经云:色即是空。是也。
事法即理门者,谓世间一切事法,本无自性,皆由因缘会集而有,举体即是真性,而不出乎事法之外。般若心经云:色即是空。是也。
真理非事门
【三藏法数】
真理非事门者,谓事即真理,而非是事。盖理绝诸相,真妄有异,即妄之真异于妄,故如水湿性,则非波之动相也。(即妄之真,犹如即事之理。异于妄故者,谓理异于事也。)
真理非事门者,谓事即真理,而非是事。盖理绝诸相,真妄有异,即妄之真异于妄,故如水湿性,则非波之动相也。(即妄之真,犹如即事之理。异于妄故者,谓理异于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