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47,分230页显示  上一页  174  175  176  177  178  180  181  182  183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非有非空门
金刚门
山门两胁金刚密迹
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咒经
金刚顶瑜伽降三世成就极深法门
念佛门
命道沙门
陀罗尼门诸部要目
依正不二门
法门
法门寺
法门身
法门海
法门眷属
法明门
非有非空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门之一。诸教各有四门。可入于涅槃。(参见:四门)
【佛学常见辞汇】
四门之一。(参见:四门)
【三藏法数】
谓中论等说一切法皆即空之有,是非有;即有之空,是非空;互泯互融,即第一义,是为非有非空门。
金刚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胎藏界之坛门也。(参见:四门)
山门两胁金刚密迹
【佛学大辞典】
(天名)谓二王也。(参见:二王)
二王
【佛学大辞典】
(图像)寺门两胁所立之二个金刚夜叉也,略名金刚神,亦曰夜叉神。其本名曰密迹金刚,为法意王子之化身。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曰:「昔有转轮圣王曰勇群王,具足千子。有二夫人,有二孩童自然来上夫人膝上,一云法意,二云法念。父王知诸子发道意,欲知当来成佛之次第,使千子探筹。有太子名净意,得第一筹,拘留孙佛是也。得第四筹者,释迦佛也。乃至得最后之筹者楼由佛也(他经曰楼至)。时后二子,兄为法意曰:吾自誓当诸人成得佛时为金刚力士亲近于于佛,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信乐不怀疑结。弟为法念曰:愿诸仁成佛道,则身当劝助法轮使转。其时之勇群王,即过去之定光如来是也;其时之诸子即此贤劫中之千佛是也;其法意太子即今之金刚力士,名为密迹者是也;其法念太子即今之梵王是也;彼时圣王之中宫夫人婇女即今之诸来会者是也。」(金光明文句记六,谓出于正法念经,误也。检七十卷正法念经无此文)依此本缘,则金刚力士唯为一人。故知礼之金光明文句记六曰:「据经唯一人,今状于伽蓝之门为二像者,夫应变无方,多亦无咎。」但以此为二像者,亦据佛说。毗奈耶杂事十七曰:「给孤长者,施园之后,作如是念:若不彩画便不端严。佛若许者,吾欲庄饰。(中略)佛言:长者于门两颊,应作执杖药叉。」(夜叉新译作药叉)。然嘉祥之法华义疏十二,谓金刚力士为楼至佛之化身。又禅录皆为青叶楼至二佛之化身,此未审见宝积经文之误也。禅录之误,本于陆游之入蜀记。【又】密宗以爱染明王与不动明王并称曰二王。爱染明王表烦恼即菩提。不动明王表生死即涅槃。
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佛说延寿妙门陀罗尼经之异译先出。
金刚顶瑜伽降三世成就极深法门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摧三世害毒之降三世明王深法。
念佛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专念弥陀如来往生净土之法门也。往生要集上本曰:「依念佛一门聊集经论要文。」同下本曰:「四十八愿中,于念佛门,别发一愿。」
命道沙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种沙门之一。(参见:沙门)附录。
陀罗尼门诸部要目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不空译。略名诸部要目。就真言诸部而列其要义。
依正不二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不二门之一。(参见:十不二门)
【佛学常见辞汇】
十不二门之一。
【三藏法数】
依者,依止之处,即所依之土也。正者,正受其报,即能依之身也。如佛果后,示现下三国土名为依报;示现前三教主及九界身,名为正报。法华开显三土,即是寂光,九界无非圆佛,寂光即所依之土,圆佛乃能依之身。以寂光、圆佛,理本无二,故能依中现正,正中现依。果既依正不二,因亦复然,由理同故。即知诸佛、众生,体用不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为门也。(下三国土者,同居土、方便土、实报土,以对常寂光土在上,故名下也。前三教主者,即藏、通、别三教果佛也。九界身者,即菩萨等九界之身也。寂光者,即常寂光土也。)
法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所说,为世之则者,谓之法,此法为众圣入道之通处,故云门。又诸法并通于一实,故名为门。又为如来圣智游履之处,故名为门。华严大疏二曰:「如来通智游入,故号门。」同演义钞一曰:「并通一实,故得称门。」注维摩经八曰:「肇曰:言为世则谓之法,众圣所由谓之门。」起信论义记中本曰:「轨生物解曰法,闻智通游曰门。」法界次第中曰:「门谓能通。」又,门者差别之义。所说之法义有种种差别,故云法门。增一阿含经十曰:「如来开法门,闻者得笃信。」法华经方便品曰:「以种种法门,宣示佛道。」止观一曰:「此之止观,天台智者己心中所行法门。」
【佛学常见辞汇】
佛所说的法,因是众生超凡入圣的门户,故称法门。
【俗语佛源】
《华严经·方便品》谓:佛「以种种法门,宣示佛道」。佛的教化方式和内容,称为法门。唐·黄檗《传心要法》说,佛用「八万四千法门对八万四千烦恼」,以便使不同根机的众生从适合自己的法门而入,除烦恼,了生死。「八万四千」极言其多,可作无尽无量解释。如大乘、小乘、顿悟、渐悟、理门、事门等等,都是种种「法门」。又如《维摩诘经》高唱「不二法门」。禅宗五祖弘忍阐扬「东山法门」。法门一词又可随文生训。如《旧唐书·萧传》:「梁武帝穷心于释氏,锐意于法门。」此指佛法。八指头陀《十二叠韵呈笠云本师》诗:「法门望重比昆仑,法海波澜满腹吞。」此指佛门。又如唐·杨炯《和上人伤果禅师》诗:「法门摧栋宇,觉海破舟船。」此指寺门,佛寺。亦有专用法门为寺名者,如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后亦泛指某家某派的独传之秘。明·高攀龙《困学记》:「严立规程,以半日静坐、半日读书,静坐中不帖处,只将程朱所示法门参求。」在小说中运用如茅盾《子夜》八:「我得了一个翻本的法门,特地来和你商量。」此指方法、诀窍。(李明权)
【三藏法数】
法者,如来所说之法也。门以出入为义。谓如来说诸妙法,开解脱门,普令一切有情,皆得出离生死苦趣,而入解脱清净之域也。
法门寺
【佛学大辞典】
(寺名)在今陕西扶风县北二十里崇正镇。即唐宪宗迎佛骨之处。见清一统志。
法门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就佛身立色身法门身实相身之三身。(参见:三身)。【又】密教谓曼荼罗种种之形像也。大疏六曰:「三重曼荼罗所示种种类形,皆是如来一种法门身,是故悉名为佛,此等一切诸佛各于本所流通法门自说彼三昧道。」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就佛身立色身、法门身、实相身等三种身。(参见:三身)
三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三身也。经论所说,或二身乃至十身,开合多途,然以三身为通途。盖诸身之不同不出三身也。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四种:法、报、应之三身。自性、受用、变化之三身。法、应、化之三身。法、报、化之三身是也。(参见:三字部三身)附录。【又】三法身有二种。(参见:法身)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法身、报身、应身。法身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常住不灭,人人本具的真性,不过我们众生迷而不显,佛是觉而證得了;报身是由佛的智慧功德所成的,有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的分别,自受用报身是佛自己受用内證法乐之身,他受用报身是佛为十地菩萨说法而变现的身;应身又名应化身,或变化身,即应众生之机缘而变现出来的佛身。
【佛学次第统编】
三身者:
一、自性身 谓诸如来真净法界,受用变化平等所依。离相寂然,绝诸戏论,具无边际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
二、受用身,此有二种:
一、自受用 谓诸如来三无数劫,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所起无边真实功德,及极圆净常遍色身,相续湛然,尽未来际,恒自受用广大法乐。
二、他受用 谓诸如来,由平等智,示现微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地诸菩萨众,现大神通,转正法轮,决众网令彼受用大乘法乐。
合此二种,名受用身。
三、变化身 谓诸如来,由成事智,变现无量随类化身,居净秽土,为未登地诸菩萨众,二乘异生,称彼机宜,现通说法,令名获得诸利乐事。
「三种常住」谓三种常住者:
一、自性常 自性身谓之自性常,其性无为,不生不灭。
二、不断常 自他受用,谓之不断常,有为智品,虽有生灭,无有间断也。
三、相续常 变化身,谓之相续常,机缘不恒,稍有间断,虽不恒会,机缘无尽,虽有间断,化道无绝也。
【三藏法数】
(出金光明经玄义)
身即聚集之义,谓聚集诸法而成身也。所谓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报身,功德法聚名应身。(理法聚名法身者,谓聚集法性之法而成此身也。智法聚名报身者,智即能契法性之智,智与法性相合而成此身也。功德法聚名应身者,由智契理,聚集一切功德之法,起用化他,随机应现,而成此身也。)
〔一、法身〕,谓始从初住,显出法性之理,乃至妙觉极果,理聚方圆,是名法身。(初住者,即十住位中初之一住也。妙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可思议,故名妙觉。理聚方圆者,妙觉所證,法性之理方始圆满也。)
〔二、报身〕,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智聚方圆;由智契理,报得此身,故云报身。
〔三、应身〕,谓始从初住,终至妙觉极果,功德法聚方圆,故能随机应现,说种种法,度诸众生,故名应身。
法门海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门无尽不可测,譬之以海。华严经二曰:「佛刹微尘法门海,一言演说尽无馀。」
法门眷属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重圆檀海会之圣众,皆为法门身,举一尊而主法门,故他为其眷属也。大疏五曰:「世尊所以待问方说,亦为法门眷属,相发明故。」秘藏宝钥上曰:「如来德具万种,一一佛即法门主也。」
法明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照明诸法事相,分别义理,谓之法明。此法明即为入圣道之门户,故云门,又差别他法故曰门。菩萨璎珞本业经下曰:「为过去未来现在一切众生,开空慧道,入法明门。」观无量寿经曰:「具百法明门,得入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