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47,分230页显示 上一页 172 173 174 175 176 178 179 180 181 下一页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
妙门
初胜法门经
东山法门
芬陀利花沙门
定门
空门
空门子
空解脱门
长眉沙门
果上法门
果门
门
门火
佛类词典(续上)
妙吉祥平等观门大教王经略出护摩仪轨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
妙门
初胜法门经
东山法门
芬陀利花沙门
定门
空门
空门子
空解脱门
长眉沙门
果上法门
果门
门
门火
妙吉祥平等观门大教王经略出护摩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慈贤译。说息灾增益敬爱降伏四种之护摩法。
(经名)一卷,赵宋慈贤译。说息灾增益敬爱降伏四种之护摩法。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秦罗什译长行,隋阇那崛多译偈颂。即法华经第七卷,(七卷本)普门品之别行,世所谓观音经也。
(经名)一卷,秦罗什译长行,隋阇那崛多译偈颂。即法华经第七卷,(七卷本)普门品之别行,世所谓观音经也。
妙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殊妙之法门也。唐华严经一曰:「普应群情阐妙门。」【又】涅槃为妙,入妙之门曰妙门。台家所立之六妙门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微妙的法门。
(术语)殊妙之法门也。唐华严经一曰:「普应群情阐妙门。」【又】涅槃为妙,入妙之门曰妙门。台家所立之六妙门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微妙的法门。
初胜法门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之略名。
(经名)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之略名。
东山法门
【佛学大辞典】
(杂语)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俱住黄梅东山,引接学人。故云:宋高僧传八曰:「昔魏末有天竺沙门达摩者,得禅宗妙法。自释迦佛相传,授以衣钵为记。隐于嵩山少林寺。寻卒,以法付慧可,可付璨,璨付道信,信付忍。忍与信俱住东山,故谓其法为东山法门。」
【佛学常见辞汇】
指五祖的法门,因五祖弘忍禅师住在蕲州黄梅县之黄梅山,其山在县之东部,因而叫做东山。
(杂语)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俱住黄梅东山,引接学人。故云:宋高僧传八曰:「昔魏末有天竺沙门达摩者,得禅宗妙法。自释迦佛相传,授以衣钵为记。隐于嵩山少林寺。寻卒,以法付慧可,可付璨,璨付道信,信付忍。忍与信俱住东山,故谓其法为东山法门。」
【佛学常见辞汇】
指五祖的法门,因五祖弘忍禅师住在蕲州黄梅县之黄梅山,其山在县之东部,因而叫做东山。
芬陀利花沙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四果)
(术语)(参见:四果)
四果
【佛学大辞典】
(名数)声闻乘圣果之差别也,旧译家以梵名,谓为须陀洹果Srota%panna phala,巴Sota%panna phala,斯陀含果Sakrda%ga%mi,阿那含果Anga%mi-,阿罗汉果Arahat-,新译家以前三果翻名为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仍其旧。一须陀洹果,旧作入流,逆流。入流预流,同一之义。谓去凡夫初入圣道之法流也,逆流者,谓入圣位逆生死之暴流也。申言之,即三界见惑断尽之位也。二斯陀含果,译云一来。断欲界九地思惑(新曰修惑)中前六品,尚馀后三品者也。为其后三品之思惑,尚当于欲界之人间与天界(六欲天),受生一度,故曰一来,一来者一度往来之义也。三阿那含果,旧译不来,新云不还,断尽欲惑后三品之残馀,不再还来欲界之位也。尔后受生则必为色界无色界。四阿罗汉果,译作杀贼,应供,不生。上至非想处一切思惑断尽之声闻乘极果也。以其断尽一切见思二惑,故谓之杀贼,既得极果应受人天之供养,故曰应供,一世之果报尽,故永入涅槃,不再来生三界,故谓之不生。【又】一黄蓝花沙门,须陀洹之圣者也。二芬陀利花沙门,斯阿含果之圣者也。三柔软沙门,阿那含之圣者也。四柔软中柔软沙门,阿罗汉果也。见增一阿含二十。
【佛学常见辞汇】
1。指声闻乘的四种果位,即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初果须陀洹,华译为入流,意即初入圣人之流;二果斯陀含,华译为一来,意即修到此果位者,死后生到天上去做一世天人,再生到我们此世界一次,便不再来欲界受生死了;三果阿那含,华译为无还,意即修到此果位者,不再生于欲界;四果阿罗汉,华译为无生,意即修到此果位者,解脱生死,不受后有,为声闻乘的最高果位。2。指阿罗汉。
(名数)声闻乘圣果之差别也,旧译家以梵名,谓为须陀洹果Srota%panna phala,巴Sota%panna phala,斯陀含果Sakrda%ga%mi,阿那含果Anga%mi-,阿罗汉果Arahat-,新译家以前三果翻名为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仍其旧。一须陀洹果,旧作入流,逆流。入流预流,同一之义。谓去凡夫初入圣道之法流也,逆流者,谓入圣位逆生死之暴流也。申言之,即三界见惑断尽之位也。二斯陀含果,译云一来。断欲界九地思惑(新曰修惑)中前六品,尚馀后三品者也。为其后三品之思惑,尚当于欲界之人间与天界(六欲天),受生一度,故曰一来,一来者一度往来之义也。三阿那含果,旧译不来,新云不还,断尽欲惑后三品之残馀,不再还来欲界之位也。尔后受生则必为色界无色界。四阿罗汉果,译作杀贼,应供,不生。上至非想处一切思惑断尽之声闻乘极果也。以其断尽一切见思二惑,故谓之杀贼,既得极果应受人天之供养,故曰应供,一世之果报尽,故永入涅槃,不再来生三界,故谓之不生。【又】一黄蓝花沙门,须陀洹之圣者也。二芬陀利花沙门,斯阿含果之圣者也。三柔软沙门,阿那含之圣者也。四柔软中柔软沙门,阿罗汉果也。见增一阿含二十。
【佛学常见辞汇】
1。指声闻乘的四种果位,即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初果须陀洹,华译为入流,意即初入圣人之流;二果斯陀含,华译为一来,意即修到此果位者,死后生到天上去做一世天人,再生到我们此世界一次,便不再来欲界受生死了;三果阿那含,华译为无还,意即修到此果位者,不再生于欲界;四果阿罗汉,华译为无生,意即修到此果位者,解脱生死,不受后有,为声闻乘的最高果位。2。指阿罗汉。
定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定慧二门之一。定者禅定,门者差别之义,对于慧门而言。慈恩寺传序曰:「考绳墨以立定门,即贯华而开律部。」
【佛学常见辞汇】
定慧二门之一。(参见:二门)
(术语)定慧二门之一。定者禅定,门者差别之义,对于慧门而言。慈恩寺传序曰:「考绳墨以立定门,即贯华而开律部。」
【佛学常见辞汇】
定慧二门之一。(参见:二门)
空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为破常有之见,我空法空有为空无为空等空相之法门也。智度论十八曰:「空门者,生空法空。」【又】四门之一。有空四句分别之论法,第一为有门,第二为空门,第三为亦有亦空门,第四为非有非空门。天台于自家之四教尽有此四门云:五教章上曰:「法鼓经中,以空门为始,以不空门为终。」【又】佛教之总名。以佛教主以空法为涅槃之门故也。智度论二十曰:「涅槃城有三门:所谓空、无相、无作。」
【佛学常见辞汇】
1。佛教的总名,因佛教阐扬空的道理,并以空法作为进入涅槃之门。2。四门之一。(参见:四门)
【俗语佛源】
佛教以观察诸法「空性」为入道的法门,故称「空门」。一切事物从因缘相待而产生,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虚幻不实,谓之「空」。如《大智度论》卷二十所说,进入「涅槃(不生不死)城」有三个门:空门、无相门和无作门。「空门」的内容很多,有我空、法空、有为空和无为空等。《大般若经》说「十六空」,《大智度论》说「十八空」,天台宗把「空门」列为「四门教法」之一,即有门、空门、亦有亦空门和非有非空门。在佛学上,本质上的「空」和现象上的「有」是统一的。「空门」在佛教中举足轻重,因以指称佛法。如唐·王维《叹白发》诗:「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亦指佛寺。如郁达夫《西游日录·游西天目》:「我们都有点未乐而忘返,想学学这天目山传说中最古的那位昭明太子的父亲,预备著把身体舍给了空门。」昭明太子的父亲梁武帝,曾三次舍身同泰寺为僧。佛寺称为「空门」,佛寺中的僧人也就称为「空门子」了。如《释氏要贤》卷上说:「出家人由此门(空门)入涅槃宅,故号空门子。」诗中亦以「空门」指冷落的门庭。如唐·陶翰《燕歌行》诗:「雄剑委尘匣,空门唯罗雀。」(李明权)
【三藏法数】
谓大品般若等经,说真空实相之理,荡除众生情执,是为空门。(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术语)为破常有之见,我空法空有为空无为空等空相之法门也。智度论十八曰:「空门者,生空法空。」【又】四门之一。有空四句分别之论法,第一为有门,第二为空门,第三为亦有亦空门,第四为非有非空门。天台于自家之四教尽有此四门云:五教章上曰:「法鼓经中,以空门为始,以不空门为终。」【又】佛教之总名。以佛教主以空法为涅槃之门故也。智度论二十曰:「涅槃城有三门:所谓空、无相、无作。」
【佛学常见辞汇】
1。佛教的总名,因佛教阐扬空的道理,并以空法作为进入涅槃之门。2。四门之一。(参见:四门)
【俗语佛源】
佛教以观察诸法「空性」为入道的法门,故称「空门」。一切事物从因缘相待而产生,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虚幻不实,谓之「空」。如《大智度论》卷二十所说,进入「涅槃(不生不死)城」有三个门:空门、无相门和无作门。「空门」的内容很多,有我空、法空、有为空和无为空等。《大般若经》说「十六空」,《大智度论》说「十八空」,天台宗把「空门」列为「四门教法」之一,即有门、空门、亦有亦空门和非有非空门。在佛学上,本质上的「空」和现象上的「有」是统一的。「空门」在佛教中举足轻重,因以指称佛法。如唐·王维《叹白发》诗:「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亦指佛寺。如郁达夫《西游日录·游西天目》:「我们都有点未乐而忘返,想学学这天目山传说中最古的那位昭明太子的父亲,预备著把身体舍给了空门。」昭明太子的父亲梁武帝,曾三次舍身同泰寺为僧。佛寺称为「空门」,佛寺中的僧人也就称为「空门子」了。如《释氏要贤》卷上说:「出家人由此门(空门)入涅槃宅,故号空门子。」诗中亦以「空门」指冷落的门庭。如唐·陶翰《燕歌行》诗:「雄剑委尘匣,空门唯罗雀。」(李明权)
【三藏法数】
谓大品般若等经,说真空实相之理,荡除众生情执,是为空门。(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空门子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僧徒也。释氏要览上曰:「智度论云:涅槃有三门:一空门,二无相门,三无作门。何者空门?谓观诸法,无我我所,诸法从因缘生。无作者受者,是名空。今出家人,由此门入涅槃宅,故号空门子。」
(杂语)谓僧徒也。释氏要览上曰:「智度论云:涅槃有三门:一空门,二无相门,三无作门。何者空门?谓观诸法,无我我所,诸法从因缘生。无作者受者,是名空。今出家人,由此门入涅槃宅,故号空门子。」
空解脱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解脱门之一。观一切法,由因缘和合而生,自性本来空,无作者,无受者。如此通达者,能入涅槃解脱之城,故谓之为解脱之门。智度论二十曰:「涅槃城有三门:所谓空、无相、无作。」大乘义章二曰:「涅槃果德绝缚名脱,空无相等与脱为门,名解脱门。故龙树言:行此三法,能入涅槃解脱果,故名解脱门。」
【佛学常见辞汇】
三解脱门之一。(参见:三解脱门)
【三藏法数】
谓观一切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自性本空,无我、我所,若能如是通达,则于诸法而得自在,故名空解脱门。(我者,众生于五阴身中,强立主宰,名之为我。我所者,众生妄执五阴之身及男女、资生等物,皆名我所。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术语)三解脱门之一。观一切法,由因缘和合而生,自性本来空,无作者,无受者。如此通达者,能入涅槃解脱之城,故谓之为解脱之门。智度论二十曰:「涅槃城有三门:所谓空、无相、无作。」大乘义章二曰:「涅槃果德绝缚名脱,空无相等与脱为门,名解脱门。故龙树言:行此三法,能入涅槃解脱果,故名解脱门。」
【佛学常见辞汇】
三解脱门之一。(参见:三解脱门)
【三藏法数】
谓观一切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自性本空,无我、我所,若能如是通达,则于诸法而得自在,故名空解脱门。(我者,众生于五阴身中,强立主宰,名之为我。我所者,众生妄执五阴之身及男女、资生等物,皆名我所。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长眉沙门
【佛学大辞典】
(人名)即长眉僧。
(人名)即长眉僧。
果上法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依大悲之加持力,因位之人亦得闻之,然其实唯为佛与佛之法门,非菩萨已下之当分,甚深之教法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大日经疏一曰:「如是智印,唯佛与佛乃能持之。」
(术语)依大悲之加持力,因位之人亦得闻之,然其实唯为佛与佛之法门,非菩萨已下之当分,甚深之教法也。法华经方便品曰:「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大日经疏一曰:「如是智印,唯佛与佛乃能持之。」
果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来果上之法门也。
(术语)如来果上之法门也。
门
【佛学大辞典】
(杂语)人家之门口也。具差别与趣入之两义。于法有种种之差别。能使人趣入涅槃,故指经中法为门。净土论注下曰:「门者入出义也。」大乘义章一曰:「门别不同,故名为门,又能通人趣入名门。」四教仪一曰:「门者以能通为义,佛教所诠正四句法,通行人至真性实相之理,故名为门。」
(杂语)人家之门口也。具差别与趣入之两义。于法有种种之差别。能使人趣入涅槃,故指经中法为门。净土论注下曰:「门者入出义也。」大乘义章一曰:「门别不同,故名为门,又能通人趣入名门。」四教仪一曰:「门者以能通为义,佛教所诠正四句法,通行人至真性实相之理,故名为门。」
门火
【佛学大辞典】
(仪式)送葬之时,于门前烧火。是中国之风习。周礼曰:「丧设门燎。」颜氏家训曰:「丧出之日,门前燃火。」
(仪式)送葬之时,于门前烧火。是中国之风习。周礼曰:「丧设门燎。」颜氏家训曰:「丧出之日,门前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