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47,分230页显示 上一页 166 167 168 169 170 172 173 174 175 下一页
四门
四教四门
藏教四门
通教四门
别教四门
圆教四门
四门游观
四品法门经
四种沙门
正理门论
甘露门
甘露法门
本地门
本门
佛类词典(续上)
四事法门四门
四教四门
藏教四门
通教四门
别教四门
圆教四门
四门游观
四品法门经
四种沙门
正理门论
甘露门
甘露法门
本地门
本门
四事法门
【佛学大辞典】
(名数)菩萨有四事之入法门:一入禅思门,菩萨将说法,先入禅定观察众生之根器也。二智慧门,菩萨将说法,以智慧照了义理,令闻者生法喜之心也。三入总持门,菩萨将说法,于诸善法持而不使忘,于诸恶法持而不使生,以此心生众生之善,遮众生之恶也。四入辩才门,菩萨将说法于诸佛法义辩说无碍,开发一切众生之心,令皆入正道也。见大宝积经十三。
【佛学常见辞汇】
入禅思门、入智慧门、入总持门、入辩才门。入禅思门是菩萨将要说法时,先入于禅定以观察众生的根机;入智慧门是菩萨将要说法时,先以智慧照了义理,以令听者生起法喜的心;入总持门是菩萨将要说法时,对诸善法持之不使忘失,对诸恶法持之不使产生,以此心生众生之善及遮止众生之恶;入辩才门是菩萨将要说法时,对一切佛法的义理,辩说无碍,以便开发一切众生的心,共入正道。
(名数)菩萨有四事之入法门:一入禅思门,菩萨将说法,先入禅定观察众生之根器也。二智慧门,菩萨将说法,以智慧照了义理,令闻者生法喜之心也。三入总持门,菩萨将说法,于诸善法持而不使忘,于诸恶法持而不使生,以此心生众生之善,遮众生之恶也。四入辩才门,菩萨将说法于诸佛法义辩说无碍,开发一切众生之心,令皆入正道也。见大宝积经十三。
【佛学常见辞汇】
入禅思门、入智慧门、入总持门、入辩才门。入禅思门是菩萨将要说法时,先入于禅定以观察众生的根机;入智慧门是菩萨将要说法时,先以智慧照了义理,以令听者生起法喜的心;入总持门是菩萨将要说法时,对诸善法持之不使忘失,对诸恶法持之不使产生,以此心生众生之善及遮止众生之恶;入辩才门是菩萨将要说法时,对一切佛法的义理,辩说无碍,以便开发一切众生的心,共入正道。
四门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有门,二空门,三亦有亦空门,四非有非空门也。门者能通之义,依此四者,得入真性实相之记,故曰门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言于曼陀罗之方位以东南西北次第,配于发心修行菩提涅槃之四法,故东门云发心门,乃至北门云涅槃门。今葬场四门之额,铭此四法,即由此出也。又四门者,为常乐我净之四德,大圆镜智等之四智也。世亲摄论十五曰:「莲华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譬法界真如总有四德,谓常乐我净,于众华中最大最胜,故名为王。」常为东方大圆镜智,又名金刚智,金刚常住不坏,故比之以莲华之香,香主遍至之德,横遍十方,竖遍三世,是为常住之义,外四供中以香为东方,即此意也。乐为南方平等性智,南方自宝部,宝珠雨种种之财,人得而乐之,故比之以莲华可爱之德。我为西方妙观察智,阿弥陀名观自在王如来,我即自在之义,故比之以莲华柔软之德,净为北方成所作智,释迦乘无住涅槃之理,出于五浊恶世之中,曾不染生死之妄法,故比之以莲华清净之德。见秘藏记钞六。此四门有胎藏金刚之别,胎藏界之坛门称曰金刚门,顶间画金刚,金刚界之坛门,称曰莲华门,画莲华,是金刚为智,以理为能入,胎藏为理,以智为能入之标帜也。
(名数)一有门,二空门,三亦有亦空门,四非有非空门也。门者能通之义,依此四者,得入真性实相之记,故曰门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言于曼陀罗之方位以东南西北次第,配于发心修行菩提涅槃之四法,故东门云发心门,乃至北门云涅槃门。今葬场四门之额,铭此四法,即由此出也。又四门者,为常乐我净之四德,大圆镜智等之四智也。世亲摄论十五曰:「莲华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譬法界真如总有四德,谓常乐我净,于众华中最大最胜,故名为王。」常为东方大圆镜智,又名金刚智,金刚常住不坏,故比之以莲华之香,香主遍至之德,横遍十方,竖遍三世,是为常住之义,外四供中以香为东方,即此意也。乐为南方平等性智,南方自宝部,宝珠雨种种之财,人得而乐之,故比之以莲华可爱之德。我为西方妙观察智,阿弥陀名观自在王如来,我即自在之义,故比之以莲华柔软之德,净为北方成所作智,释迦乘无住涅槃之理,出于五浊恶世之中,曾不染生死之妄法,故比之以莲华清净之德。见秘藏记钞六。此四门有胎藏金刚之别,胎藏界之坛门称曰金刚门,顶间画金刚,金刚界之坛门,称曰莲华门,画莲华,是金刚为智,以理为能入,胎藏为理,以智为能入之标帜也。
四教四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台家之四教配于四门也。四教仪四曰:「四教各明四门,虽俱得入道,然随教立义,必应逐便。若三藏教之四门,虽俱得入道,而诸经论多用有门。通教之四门中虽俱得入道,而诸经论多用空门。别教之四门,虽俱得入道,而诸经论多用亦有亦空门。圆教之四门,虽俱得入道,而诸经论多用非有非空门。」
(术语)台家之四教配于四门也。四教仪四曰:「四教各明四门,虽俱得入道,然随教立义,必应逐便。若三藏教之四门,虽俱得入道,而诸经论多用有门。通教之四门中虽俱得入道,而诸经论多用空门。别教之四门,虽俱得入道,而诸经论多用亦有亦空门。圆教之四门,虽俱得入道,而诸经论多用非有非空门。」
藏教四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藏教俱修析空观而證偏真之理,此有四门:一有门,有部宗(旧曰毗昙宗)是也,以立三世实有法体恒有故也。二空门,成实宗是也,以立三假而空我法之二者故也。三亦有亦空门,毗勒论是也,以双照实有与空理故也。四非有非空门,那陀迦旃延经是也,以双非有空故也。毗勒论迦旃延经不来此土,依智度论而知之。见止观六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四门)附录。
(术语)藏教俱修析空观而證偏真之理,此有四门:一有门,有部宗(旧曰毗昙宗)是也,以立三世实有法体恒有故也。二空门,成实宗是也,以立三假而空我法之二者故也。三亦有亦空门,毗勒论是也,以双照实有与空理故也。四非有非空门,那陀迦旃延经是也,以双非有空故也。毗勒论迦旃延经不来此土,依智度论而知之。见止观六等。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四门)附录。
通教四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此教虽同学如幻即空之旨,然四人之观法四门不同:一有门,又云实门,如幻即空,故有即空,空即有,今即以此中即空之有而入道也。二空门,又云不实门,谓以即有之空而入道也。三亦有亦空门,又云亦实亦不实门,双照空有而入道也。四非有非空门,又云非实非不实门,幻有不可得,幻空不可得,双遮空有而入道也。四教仪三曰:「通教四门者,即是智度论明一切实,一切不实,一切亦实亦不实,一切非实非不实。佛于此四句广说第一义悉檀。」
(术语)此教虽同学如幻即空之旨,然四人之观法四门不同:一有门,又云实门,如幻即空,故有即空,空即有,今即以此中即空之有而入道也。二空门,又云不实门,谓以即有之空而入道也。三亦有亦空门,又云亦实亦不实门,双照空有而入道也。四非有非空门,又云非实非不实门,幻有不可得,幻空不可得,双遮空有而入道也。四教仪三曰:「通教四门者,即是智度论明一切实,一切不实,一切亦实亦不实,一切非实非不实。佛于此四句广说第一义悉檀。」
别教四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别教缘但中之理,而修位位之行业,此有四门不同:一有门,观虚妄之色尽,别有妙色,名为佛性也。二空门,观如来藏亦空大涅槃亦空也。三亦有亦空门,双观真空妙有也,四非有非空门,观但中法性之理,离四句绝百非言语道断也,见止观六等。
(术语)别教缘但中之理,而修位位之行业,此有四门不同:一有门,观虚妄之色尽,别有妙色,名为佛性也。二空门,观如来藏亦空大涅槃亦空也。三亦有亦空门,双观真空妙有也,四非有非空门,观但中法性之理,离四句绝百非言语道断也,见止观六等。
圆教四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圆教以万法圆融之故,门门各立之义不可有。然于一法之上非无四门入理之异:一有门,观见思之假即是法界,具足一切佛法,是三谛相即之假也。二空门。观一切之法不在因,不属缘,我及涅槃亦皆空,是三谛相即之空也。三亦有亦空门,空假相即,故为亦有亦空,是空假相双之中也。四非有非空门,见思即法性故见思非有,法性即见思故法性非空,是双非空假之中道也,见止观六。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宗说圆教有四门,即有门、空门、亦有亦空门、非有非空门。
(术语)圆教以万法圆融之故,门门各立之义不可有。然于一法之上非无四门入理之异:一有门,观见思之假即是法界,具足一切佛法,是三谛相即之假也。二空门。观一切之法不在因,不属缘,我及涅槃亦皆空,是三谛相即之空也。三亦有亦空门,空假相即,故为亦有亦空,是空假相双之中也。四非有非空门,见思即法性故见思非有,法性即见思故法性非空,是双非空假之中道也,见止观六。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宗说圆教有四门,即有门、空门、亦有亦空门、非有非空门。
四门游观
【佛学大辞典】
(故事)释尊为悉多太子时,游观四门,见生老病死四苦,深生厌世之心。见本行集经。
【三藏法数】
(出佛本行集经)
经云:尔时虚空,有一天子,名曰作瓶。见悉达太子在于宫内,恐其著五欲乐,乃言:我当为彼,作于厌离之想。即以威神感动,令其宫内所作音乐,皆为不顺五欲之事,唯传涅槃微妙之声,欲令厌离世间,心生觉悟。太子闻是声已,遂发出游之心,即向迦毗罗城四门游观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梵语迦毗罗,华言能仁住处。)
〔东门见老人〕,时太子欲向园林游观,净饭王闻之,于是敕令街巷洒扫严净,其有老病死亡之人,悉令驱逐,勿使太子见之,心有所厌。及太子出东门,作瓶天子以神通力,化作老人,伛偻低头,倚杖呻吟,曲脊傍行。太子见已,为驭者言:我今此身,亦当老耶?若有如是老弊之相,何暇向彼园林游戏?宜速还宫,我当思惟,作何方便,得免斯苦。
〔南门见病人〕,时太子又欲向彼园林游观,净饭王闻之,于是敕令街巷洒扫严净,或有老病死亡之人,悉令驱逐,勿使太子见之,复生厌离之心。及太子出南门,作瓶天子以神通力,化作一病患人,身体羸瘦,喘气微弱,命在须臾,不能起举。太子见已,为驭者言:若我此身,病亦不免,何暇向彼园林游戏?宜速还宫,我当思惟,作何方便,得免斯苦。
〔西门见死人〕,时太子出西门,又欲向彼园林游观。净饭王闻之,于是敕令严净街道,复振铎言:莫令更有老病死亡之人,使太子见之,生于厌离。及太子出西门,作瓶天子以神通力,化作一死尸,卧在床上,众人舆行,有诸亲属,围绕哭泣。太子见已,心怀惨恻,为驭者言:若我此身,同有死法,何暇向彼园林游戏?宜速还宫,我当思惟,作何方便,得免斯苦。
〔北门见沙门〕,时太子又欲向彼园林游观。净饭王闻之,于是敕令严净街道,复振铎言,莫使更有老病死亡之人,令太子见,生厌离心。及太子出北门,作瓶天子以神通力,化作沙门,著僧伽黎,执锡擎钵,威仪整肃,行步安详。太子见已,心生爱乐,问言:尊者!汝是何人?沙门答言:我名出家之人,世间诸行,尽是无常,我今舍家求无上道,故名出家。太子为言:此业大善。于是还宫,白净饭王曰:世间一切众生,皆有别离,我今志愿出家,乐求涅槃。(梵语沙门,华言勤息。梵语僧伽黎,华言重复衣。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故事)释尊为悉多太子时,游观四门,见生老病死四苦,深生厌世之心。见本行集经。
【三藏法数】
(出佛本行集经)
经云:尔时虚空,有一天子,名曰作瓶。见悉达太子在于宫内,恐其著五欲乐,乃言:我当为彼,作于厌离之想。即以威神感动,令其宫内所作音乐,皆为不顺五欲之事,唯传涅槃微妙之声,欲令厌离世间,心生觉悟。太子闻是声已,遂发出游之心,即向迦毗罗城四门游观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梵语迦毗罗,华言能仁住处。)
〔东门见老人〕,时太子欲向园林游观,净饭王闻之,于是敕令街巷洒扫严净,其有老病死亡之人,悉令驱逐,勿使太子见之,心有所厌。及太子出东门,作瓶天子以神通力,化作老人,伛偻低头,倚杖呻吟,曲脊傍行。太子见已,为驭者言:我今此身,亦当老耶?若有如是老弊之相,何暇向彼园林游戏?宜速还宫,我当思惟,作何方便,得免斯苦。
〔南门见病人〕,时太子又欲向彼园林游观,净饭王闻之,于是敕令街巷洒扫严净,或有老病死亡之人,悉令驱逐,勿使太子见之,复生厌离之心。及太子出南门,作瓶天子以神通力,化作一病患人,身体羸瘦,喘气微弱,命在须臾,不能起举。太子见已,为驭者言:若我此身,病亦不免,何暇向彼园林游戏?宜速还宫,我当思惟,作何方便,得免斯苦。
〔西门见死人〕,时太子出西门,又欲向彼园林游观。净饭王闻之,于是敕令严净街道,复振铎言:莫令更有老病死亡之人,使太子见之,生于厌离。及太子出西门,作瓶天子以神通力,化作一死尸,卧在床上,众人舆行,有诸亲属,围绕哭泣。太子见已,心怀惨恻,为驭者言:若我此身,同有死法,何暇向彼园林游戏?宜速还宫,我当思惟,作何方便,得免斯苦。
〔北门见沙门〕,时太子又欲向彼园林游观。净饭王闻之,于是敕令严净街道,复振铎言,莫使更有老病死亡之人,令太子见,生厌离心。及太子出北门,作瓶天子以神通力,化作沙门,著僧伽黎,执锡擎钵,威仪整肃,行步安详。太子见已,心生爱乐,问言:尊者!汝是何人?沙门答言:我名出家之人,世间诸行,尽是无常,我今舍家求无上道,故名出家。太子为言:此业大善。于是还宫,白净饭王曰:世间一切众生,皆有别离,我今志愿出家,乐求涅槃。(梵语沙门,华言勤息。梵语僧伽黎,华言重复衣。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四品法门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经说法有四品类:一界法,六界十八界等也。二处法,十二处也。三缘起法,十二缘起也。四处非处法,道理非道理也。了此四品类,则为智人,不了则为愚人。
(经名)一卷,赵宋法贤译。经说法有四品类:一界法,六界十八界等也。二处法,十二处也。三缘起法,十二缘起也。四处非处法,道理非道理也。了此四品类,则为智人,不了则为愚人。
四种沙门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沙门)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胜道沙门,佛与独觉自能觉者。二示道沙门,如舍利弗说法示道者。三命道沙门,如阿难以戒定慧为命者。四污道沙门,犯重之比丘,律云摩诃罗,谓老比丘喜盗他物也(犯戒而滥受他之信施)。见俱舍论十五。【又】一胜道沙门,禀佛出家,能灭烦恼而證胜道者。二说道沙门,已断惑證理,能宣说正法,使众生入佛道者。三坏道沙门,坏梵戒行恶法者。四活道沙门,能调伏烦恼,勤修诸有之善法能使智慧之命根生长者,即前之命道沙门也。见瑜伽论二十九。
【三藏法数】
(出瑜伽师地论)
梵语沙门,华言勤息。谓勤行众善,止息诸恶也。
〔一、胜道沙门〕,谓禀佛出家,能灭贪瞋痴等烦恼,得證胜道,是名胜道沙门。
〔二、说道沙门〕,谓已调伏贪瞋痴等烦恼,而能宣说正法,为令众生入于佛道,是名说道沙门。
〔三、坏道沙门〕,谓破诸禁戒,行诸恶法,非是梵行,自称梵行,是名坏道沙门。
〔四、活道沙门〕,谓能调伏贪瞋痴等,勤修正行所有善法,堪能生长智慧命根,是名活道沙门。
(名数)(参见:沙门)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胜道沙门,佛与独觉自能觉者。二示道沙门,如舍利弗说法示道者。三命道沙门,如阿难以戒定慧为命者。四污道沙门,犯重之比丘,律云摩诃罗,谓老比丘喜盗他物也(犯戒而滥受他之信施)。见俱舍论十五。【又】一胜道沙门,禀佛出家,能灭烦恼而證胜道者。二说道沙门,已断惑證理,能宣说正法,使众生入佛道者。三坏道沙门,坏梵戒行恶法者。四活道沙门,能调伏烦恼,勤修诸有之善法能使智慧之命根生长者,即前之命道沙门也。见瑜伽论二十九。
【三藏法数】
(出瑜伽师地论)
梵语沙门,华言勤息。谓勤行众善,止息诸恶也。
〔一、胜道沙门〕,谓禀佛出家,能灭贪瞋痴等烦恼,得證胜道,是名胜道沙门。
〔二、说道沙门〕,谓已调伏贪瞋痴等烦恼,而能宣说正法,为令众生入于佛道,是名说道沙门。
〔三、坏道沙门〕,谓破诸禁戒,行诸恶法,非是梵行,自称梵行,是名坏道沙门。
〔四、活道沙门〕,谓能调伏贪瞋痴等,勤修正行所有善法,堪能生长智慧命根,是名活道沙门。
正理门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因明正理门论之略名。
(书名)因明正理门论之略名。
甘露门
【佛学大辞典】
(譬喻)到甘露涅槃之门户也。即如来之教法。法华经化城喻品曰:「普智天人尊,哀悯群萌类。能开甘露门,广度于一切。」【又】佛大胜多与菩提达磨并化,时号二甘露门。
【佛学常见辞汇】
通达甘露涅槃的门户,即佛的真理言教。
(譬喻)到甘露涅槃之门户也。即如来之教法。法华经化城喻品曰:「普智天人尊,哀悯群萌类。能开甘露门,广度于一切。」【又】佛大胜多与菩提达磨并化,时号二甘露门。
【佛学常见辞汇】
通达甘露涅槃的门户,即佛的真理言教。
甘露法门
【佛学大辞典】
(譬喻)譬最上之法。长阿含经一曰:「吾悯汝等,今当开演甘露法门。」
(譬喻)譬最上之法。长阿含经一曰:「吾悯汝等,今当开演甘露法门。」
本地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大日如来之自性法身也。为三世常住之法身,理智之法性自具足一切之因果,圆满万德之方面也。加持门之对。
(术语)谓大日如来之自性法身也。为三世常住之法身,理智之法性自具足一切之因果,圆满万德之方面也。加持门之对。
本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本迹二门之一。法华经二十八品中后十四品明佛身之本地及本地法身之众德,故谓之为法华之本门。见本迹二门条。
【三藏法数】
法华经中,后十四品,名为本门。本为根本,如树木之有根也。盖论释迦尘点劫前已得成佛。故经云:一切世间天人阿脩罗,皆谓今释迦牟尼佛,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成正觉。然我实成佛以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从是以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此是开迹显本,故名本门也。(梵语伽耶,华言山城。梵语那由他,华言万亿。梵语娑婆,华言能忍。)
(术语)本迹二门之一。法华经二十八品中后十四品明佛身之本地及本地法身之众德,故谓之为法华之本门。见本迹二门条。
【三藏法数】
法华经中,后十四品,名为本门。本为根本,如树木之有根也。盖论释迦尘点劫前已得成佛。故经云:一切世间天人阿脩罗,皆谓今释迦牟尼佛,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成正觉。然我实成佛以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从是以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此是开迹显本,故名本门也。(梵语伽耶,华言山城。梵语那由他,华言万亿。梵语娑婆,华言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