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佛类词典
门外汉
门外汉
【俗语佛源】
指外行人,是说他对某项知识或技能还没有入门。《五灯会元·天竺證悟禅师》:「谒护国此庵元禅师,夜语次,师举东坡《宿燕林偈》(原偈中云: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且曰:『也不易到此田地。』庵曰:『尚未见路径,何言到耶?是门外汉耳。』师通夕不寐,乃晓钟鸣,去其秘畜,以前偈别曰:『东坡居士太饶舌,声色关中欲透身,溪若是声山是色,无山无水好愁人。』特以告此庵。庵曰:『向汝道是门外汉。』师礼谢。」东坡欲从溪声山色了悟真性,而不知声色与见闻等如虚空华(花),本无所有,原是妙明真心,正如《金刚经》所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故说他是「门外汉」。至今广泛用以称外行人。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一七八首:「倘攻之曰门外汉,我闻之欣然。」(禹振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