闇密里帝军荼利菩萨
【佛学大辞典】
(菩萨)Amr!tikun!d!alin,译曰甘露瓶。集经云:闇密里帝(甘露金刚)军荼利(瓶)。
(菩萨)Amr!tikun!d!alin,译曰甘露瓶。集经云:闇密里帝(甘露金刚)军荼利(瓶)。
闇钝
【佛学大辞典】
(术语)闇且钝也。法华经譬喻品曰:「诸根闇钝,矬陋癴躄。」
(术语)闇且钝也。法华经譬喻品曰:「诸根闇钝,矬陋癴躄。」
闇钝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十重障)
(术语)(参见:十重障)
十重障
【佛学大辞典】
(名数)别教之菩萨于十地所渐断之十种重障也。一、异生性障,异生性者,以分别起之二障而名,以此二障之种子,建立凡夫异生性故也。菩萨初地之入心入于见道,即断此障,以舍异生性而得圣性也。二、邪行障,所知障中俱生一分及所知障所起误犯三业也。所知障障二地极净之尸罗戒故入二地时,便能永断。三、闇钝障,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所闻思修法忘失之障也。此障障三地之胜定与总持及其所发之殊胜三慧,故入三地时,便能永断。四、微细烦恼现行障,所知障中俱生一分,摄于与第六识俱之身见等,为最下品故,不作意缘故,远随现行故,说名微细。彼障四地菩提分法,入四地时,便能永断。五、于下乘般涅槃障,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厌生死,乐趣涅槃,同下二乘,厌苦欣灭,彼障五地无差别道,入五地时,便能永断。六、粗相现障行,所知障中俱生一分,执有染净粗相现行,障六地无染净道,入第六地时,便能永断。七、细相现行障,所知障中俱生一分执有生灭细相现行,障七地妙无相道入七地时,便能永断。八、无相中作加行障,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无相观不任运起,前之五地有相观多,无相观少,第六地无相观多,有相观少,第七地中纯无相观,虽恒相续而尚有加行,由无相中有加行故,未能任运现相及土,如是加行,障八地中无加行道,故得入八地时便能永断。九、利他中不欲行障,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于利乐有情事中,不欲勤行,乐修己利,障九地四无碍解,入九地时,便能永断。十、于诸法中未得自在障,所知障中信生一分,令于诸法中不得自在,障十地大法智云及所含藏所起之事业,入十地时,便能永断。说见成唯识论九。
【佛学常见辞汇】
别教的菩萨在十地时所渐渐断除的十种重障,即异生性障、邪行障、闇钝障、微细烦恼现行障、于下乘般涅槃障、粗相现行障、细相现行障、无相中作加行障、利他中不欲行障、于诸法中未得自在障。
【佛学次第统编】
十重障者:
一、异生性障 异生性者,以分别起之二障而名,以此二障之种子,建立凡夫异生性故也。
二、邪行障 所知障中俱生一分,及所知障所起误犯之业也。
三、闇钝障 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所闻思修法忘失之障也。
四、细微烦恼现行障 所知障中俱生一分,摄于与第六识俱之身见等,为最下品故,不作意缘故,远随现行故,说名微细。
五、于下乘般涅槃障 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厌生死,乐趣涅槃,同下二乘,厌苦欣灭。
六、粗相现行障 所知障中俱生一分,执有染净粗相现行。
七、细相现行障 所知障中俱生一分,执有生灭细相现行。
八、无相中作加行障 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无相观不任运起。
九、利他中不欲行障 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于利乐有情事中,不欲勤行,乐修己利。
十、于诸法中未得自在障 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于诸法中不得自在。
(名数)别教之菩萨于十地所渐断之十种重障也。一、异生性障,异生性者,以分别起之二障而名,以此二障之种子,建立凡夫异生性故也。菩萨初地之入心入于见道,即断此障,以舍异生性而得圣性也。二、邪行障,所知障中俱生一分及所知障所起误犯三业也。所知障障二地极净之尸罗戒故入二地时,便能永断。三、闇钝障,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所闻思修法忘失之障也。此障障三地之胜定与总持及其所发之殊胜三慧,故入三地时,便能永断。四、微细烦恼现行障,所知障中俱生一分,摄于与第六识俱之身见等,为最下品故,不作意缘故,远随现行故,说名微细。彼障四地菩提分法,入四地时,便能永断。五、于下乘般涅槃障,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厌生死,乐趣涅槃,同下二乘,厌苦欣灭,彼障五地无差别道,入五地时,便能永断。六、粗相现障行,所知障中俱生一分,执有染净粗相现行,障六地无染净道,入第六地时,便能永断。七、细相现行障,所知障中俱生一分执有生灭细相现行,障七地妙无相道入七地时,便能永断。八、无相中作加行障,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无相观不任运起,前之五地有相观多,无相观少,第六地无相观多,有相观少,第七地中纯无相观,虽恒相续而尚有加行,由无相中有加行故,未能任运现相及土,如是加行,障八地中无加行道,故得入八地时便能永断。九、利他中不欲行障,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于利乐有情事中,不欲勤行,乐修己利,障九地四无碍解,入九地时,便能永断。十、于诸法中未得自在障,所知障中信生一分,令于诸法中不得自在,障十地大法智云及所含藏所起之事业,入十地时,便能永断。说见成唯识论九。
【佛学常见辞汇】
别教的菩萨在十地时所渐渐断除的十种重障,即异生性障、邪行障、闇钝障、微细烦恼现行障、于下乘般涅槃障、粗相现行障、细相现行障、无相中作加行障、利他中不欲行障、于诸法中未得自在障。
【佛学次第统编】
十重障者:
一、异生性障 异生性者,以分别起之二障而名,以此二障之种子,建立凡夫异生性故也。
二、邪行障 所知障中俱生一分,及所知障所起误犯之业也。
三、闇钝障 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所闻思修法忘失之障也。
四、细微烦恼现行障 所知障中俱生一分,摄于与第六识俱之身见等,为最下品故,不作意缘故,远随现行故,说名微细。
五、于下乘般涅槃障 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厌生死,乐趣涅槃,同下二乘,厌苦欣灭。
六、粗相现行障 所知障中俱生一分,执有染净粗相现行。
七、细相现行障 所知障中俱生一分,执有生灭细相现行。
八、无相中作加行障 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无相观不任运起。
九、利他中不欲行障 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于利乐有情事中,不欲勤行,乐修己利。
十、于诸法中未得自在障 所知障中俱生一分,令于诸法中不得自在。
闇诵
【佛学大辞典】
(术语)背读也。行事钞上曰:「说戒人,先当闇诵令利。」
(术语)背读也。行事钞上曰:「说戒人,先当闇诵令利。」
闇障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无明之障也。八十华严经十五曰:「所有闇障,靡不除。」大集经十一曰:「一切法中,悉有闇障,坏闇障故,即是菩提。」
(术语)无明之障也。八十华严经十五曰:「所有闇障,靡不除。」大集经十一曰:「一切法中,悉有闇障,坏闇障故,即是菩提。」
闇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疑心也。大日经一曰:「云何闇心?于无疑虑法,生疑虑解。」
(术语)疑心也。大日经一曰:「云何闇心?于无疑虑法,生疑虑解。」
闇蓝水
【佛学大辞典】
(杂名)水名。见智度论二十八。Amla。
(杂名)水名。见智度论二十八。Amla。
沉昏闇蔽障
【三藏法数】
谓行人修定之时,沉昏瞪瞢,无所别知,由是障诸禅定,不得开发,名为沉昏闇蔽障。
谓行人修定之时,沉昏瞪瞢,无所别知,由是障诸禅定,不得开发,名为沉昏闇蔽障。
在闇内
【三藏法数】
在闇内者,谓阿难被佛徵诘心不在根里。则又计云:诸众生身腑藏在中,窍穴居外。如我今者,开眼见明,为见外。闭眼见暗,为见内。佛乃问其汝当闭眼见暗之时,此暗境界与眼对否?若与眼对,暗在眼前,云何成内。若不对者,云何成见。故云:汝言见暗,名见内者,无有是处。
在闇内者,谓阿难被佛徵诘心不在根里。则又计云:诸众生身腑藏在中,窍穴居外。如我今者,开眼见明,为见外。闭眼见暗,为见内。佛乃问其汝当闭眼见暗之时,此暗境界与眼对否?若与眼对,暗在眼前,云何成内。若不对者,云何成见。故云:汝言见暗,名见内者,无有是处。
无明昏闇
【三藏法数】
谓诸众生,从无始来,闇识昏迷,无所明了;烦恼所醉,于一切法,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瞋痴,广造诸业,是以流转生死也。
谓诸众生,从无始来,闇识昏迷,无所明了;烦恼所醉,于一切法,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瞋痴,广造诸业,是以流转生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