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竹矛
竹制长柄直刺兵器。 陈再道 《千回百折更无畏》:“因为缺铁,我们就把竹子削尖,在桐油里浸泡后,再裹上红穗穗,做成竹矛。” 严阵 《竹矛》诗:“啊,啊,竹矛,最简单的武器,你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神力?”
分類:长柄兵器
《漢語大詞典》:爪杖
一种生活用品。形如手而弯其指,有长柄,背痒时用以抓爬。亦名如意。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 齐高祖 赐隐士 明僧绍 竹根如意, 梁武帝 赐 昭明太子 木犀如意, 石季伦 、 王敦 皆执铁如意。三者以竹木铁为之,盖爪杖也。故《音义指归》云:‘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或骨角竹木,削作人手指爪,柄可长三尺许。或脊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如人之意。’”
《漢語大詞典》:汤瓢(湯瓢)
(1).即调羹。餐具的一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出来还没有做着二百钱的生意,却碰了这几个瘟神,去了二十多个圆子,汤瓢也打断了一个!”
(2).炊具。用来舀汤打菜的勺子,有长柄。 沙汀 《航线》:“于是,老板自己也便动起手来,拿汤瓢挑松了瓦盆子里的豆芽,然后往每一只土碗里分散。”
《漢語大詞典》:铁殳(鐵殳)
古代兵器。铁制,长柄,一头有棱。韩非子·南面:“説在 商君 之内外而铁殳,重盾而豫戒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五章第二节:“ 战国 时铁的用途推广……没有锋刃的战争用具也开始用铁,如铁甲、铁杖、铁殳等。”
《漢語大詞典》:桃匕
长柄勺。仪礼·有司:“司马在羊鼎之东,二手执桃匕枋,以挹湆注於疏匕。” 郑玄 注:“桃谓之歃,读如‘或舂或抌’之抌。字或作桃者, 秦 人语也……桃,长枋,可以抒物於器中者。”
分類:长柄
《漢語大詞典》:杨叉(楊扠)
亦作“ 杨叉 ”。 一种叉禾草的农具,长柄,歧头如丫。 清 李调元 《卍斋琐录》卷一:“ 蜀 人呼扠禾上架之丫曰杨扠,以杨为之,状如丫字。”《中国谚语资料·一般谚语》:“杨叉打兔子,尽在空里落。”
分類:农具长柄
《国语辞典》:土钗(土钗)  拼音:tǔ chāi
一种工具。有竹或木的长柄,主要部分是前面的两个铁制钗齿,正面向前微翘,可用以叉草,反过来则可以扒刈。也称为「铁叉」。
分类:工具长柄
《国语辞典》:月牙铲(月牙铲)  拼音:yuè yá chǎn
武器名。长柄,柄端刀刃似半月形。
《漢語大詞典》:炖锅
一种深的烹调器具,有两个位置相对的手柄,用于炖或煮
带长柄的深烹调器皿,用于炖
有长柄的沙司平底锅,用于炖食物
《國語辭典》:黄包车(黃包車)  拼音:huáng bāo chē
上海方言。指人力车。也称为「人力车」、「洋车」。
《漢語大詞典》:衮刀
狭长而有长柄的大刀。《水浒传》第十一回:“ 柴进 叫 林冲 下了马,脱去打猎的衣服,却穿上庄客带来的自己衣裳,繫了腰刀,戴上红缨氊笠,背上包裹,提了衮刀,相辞 柴进 ,拜别了便行。”
《国语辞典》:红缨枪(红缨枪)  拼音:hóng yīng qiāng
武器名。在长柄的一端装有尖锐的金属枪头,枪头和柄相连的部分装饰著红色缨带。也称为「扎枪」。
《國語辭典》:挠钩(撓鉤)  拼音:náo gōu
一种带长柄的倒须钩。《水浒传》第三一回:「却待合眼,只见庙外边探入两把挠钩,把武松搭住。」《喻世明言。卷二一。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听说钱家火起,都爬起来,收拾挠钩水桶来救火时,那里有什么火!」
《國語辭典》:三停刀  拼音:sān tíng dāo
武器名。一种有长柄,刀刃部分占全长三分之一的大刀。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扯鼓夺旗千般勇,三停刀上血光飞。」元。无名氏《云窗梦》第二折:「三停刀砍不断黄桑棍,九稍炮不破迷魂阵。」
《漢語大詞典》:酒端
从坛子里打酒出来的用具,圆筒上常有长柄。吕剧《李二嫂改嫁》第一场:“ 天不怕 挎篮欲下。 李七 回身偷酒。 天不怕 发觉,夺下酒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