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9,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队官
省宪
鹿鸣宴
道尹
借麾
牧副
阿主
台资
枢长
司阃
治弟
钧长
钧覆
右侍郎
站班
《漢語大詞典》:队官(隊官)
武官名。 清 代军制,一队之长官称为队官。 罗正纬 《滦州革命纪实初稿·山东第五镇之联络》:“本军到境,能率百人以上投降者为管带,能率三十人以上投降者为队官,枪支照价发银。”
《漢語大詞典》:省宪(省憲)
各行省的行政长官。元史·王都中传:“当世南人以政事之名闻天下,而位登省宪者,惟 都中 而已。”
《國語辭典》:鹿鸣宴(鹿鳴宴)  拼音:lù míng yàn
旧时乡举考试后,由州县长官宴请主考官、学政及得中考生的宴会。因在宴会上歌咏《诗经。小雅》中的〈鹿鸣〉,故称为「鹿鸣宴」。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三。士人赴殿试唱名》:「就丰豫楼开鹿鸣宴,同年人俱赴团拜于楼下。」明。张宁〈送欧员外〉诗:「初辞鹿鸣宴,再坐琼林筵。」《明史。卷二一七。列传。于慎行》:「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即鹿鸣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辞。」
《漢語大詞典》:道尹
官名。 民国 三年置,为一道之行政长官,管理所辖各县的行政事务。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三篇:“ 赵尔丰 是有名的杀人狂, 四川 人叫他是‘屠户’。他曾经做过 四川 的 永宁 道尹。” 沈从文 《新与旧》:“到霜降时节,道尹必循例验操,整顿部伍。”
《漢語大詞典》:借麾
旧指大臣自请出任州郡长官。 宋 范仲淹 《谢转给事中移知邓州表》:“遽上借麾之恳,实畏在梁之讥。俄奉明恩,曲加异数;假职名於祕殿,领使范於边藩。”
《漢語大詞典》:牧副
牧场长官的副职。 清 梁章钜 称谓录·牧场官役:“凡牧马别其騍马、騸马以为羣,羣无过四百匹,设牧长、牧副、牧丁任其牧事。”
《漢語大詞典》:阿主
下属对长官的昵称。 明 刘元卿 《应谐录·悦谀》:“ 粤 令性説諛,每布一政,羣下交口赞誉,令乃驩。一隶欲阿其意,故从旁与人偶语曰:‘凡居民上者,类喜人諛,惟阿主不然,视人誉蔑如耳。’其令耳之,亟召隶前,抚膺高蹈,嘉赏不已,曰:‘嘻,知余心者惟汝,良隶哉!’自是昵之有加。”
《漢語大詞典》:台资(臺資)
曾做台省或行台长官的资历。明史·崔景荣传:“﹝ 崔景荣 ﹞巡按 甘肃 、 湖广 、 河南 ,最后按 四川 ,积臺资十八年。”
《漢語大詞典》:枢长(樞長)
枢密院的长官,即枢密使。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枢密院札子,枢长押字在下,副贰以次向上。”
《漢語大詞典》:司阃(司閫)
(1).指地方军事长官。语出《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閫以内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将军制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孝廉:“ 石 赴都夤缘,选得本省司閫。”
(2).谓担任地方军事长官。 清 戴名世 《道墟图诗序》:“ 惺村 司閫 江寧 ,多善政,而雅歌投壶,不改儒素。”
《漢語大詞典》:治弟
旧时部属对长官或旅外官吏对原籍长官的自称。《官场现形记》第四五回:“捕衙的规矩治弟是懂得的。”《官场现形记》第四五回:“只要这件事扳过来,不但治弟面子上有光彩,将来敝乡亲还送老父臺的万民伞咧。”
《国语辞典》:钧长(钧长)  拼音:jūn zhǎng
公文书信中对直属长官的称谓语。
《国语辞典》:钧覆(钧覆)  拼音:jūn fù
书信中对长辈、长官等回信的敬称。如:「如遇鸿便,乞赐钧覆。」
《漢語大詞典》:右侍郎
官名。侍郎为唐以后中央六部的副长官。明清时设左右二侍郎。例如:南京吏部右侍郎。——·张廷玉《明史》
《國語辭典》:站班  拼音:zhàn bān
成列侍立。如:「法官开庭审理案件时,数名法警在一旁站班,维持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