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一字长城(一字長城)
谓一言奏效,可比长城。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折寇》:“仗恩臺一字长城,借寒儒八面威风。”
《国语辞典》:蒙古高原  拼音:méng gǔ gāo yuán
位于中国北部、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以北,包括甘肃的西北、宁夏的北部。平均高度约海拔一千公尺,地势平坦开阔,无高山深谷分布。高原上有低浅广大的盆地以及围绕的山丘,盆地底部常见沙漠、砾漠、湖泊,以及沼泽。
《国语辞典》:桑乾盆地  拼音:sāng gān pén dì
地名。位于山西省北部及河北省西北部内外长城间,为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间的陷落地带,其形势为阶状断层,级级下降,包括大同盆地、宣化盆地,平绥铁路斜贯境内,盆地间因桑乾河及支流流贯,故称为「桑乾盆地」。
《国语辞典》:自毁长城(自毁长城)  拼音:zì huǐ cháng chéng
长城,比喻可资倚重而坚不可摧的本钱或力量。自毁长城指自己毁掉了优势或前程。如:「谈判只不过是对方的缓兵之计,我等不可存有任何幻想,免得自毁长城!」
《国语辞典》: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行)  拼音:yìn mǎ cháng chéng kū xíng
汉乐府。作者不明,谓征戍之客,至长城而饮马,妇人思念其勤劳,故作此曲。其后,魏文帝、陈琳、晋傅玄、陆机、梁沈约、陈后主等并有歌辞。
《漢語大詞典》:走西口
(1).旧时关内百姓为生活所迫,出 山西 长城 诸口以谋生。《陕西民歌选·走西口》:“正月里娶过奴,二月里走西口。提起你那走西口,两眼儿泪汪流。”
(2). 陕北 民间小曲名。原流行于 山西 绥远 ,后流传到 陕北 各地。 宋之的 《□□□纪念堂》:“在妇女们守灵的夜晚,吹《叹五更》,吹《走西口》,用他那笛子,去勾引他所熟识的或不熟识的女人。”
《国语辞典》:内长城(内长城)  拼音:nèi cháng chéng
在山西北部和察哈尔南部的长城分为两条,北边的称为「外长城」,南边的称为「内长城」。
《国语辞典》:靖边县(靖边县)  拼音:jìng biān xiàn
县名。位于陕西省定远县东南方,长城之南,西接甘肃省,为本省西陲重镇。经济以农、牧业为主,产豆类、黍、马铃薯、荞麦和多种皮毛。
《国语辞典》:临榆县(临榆县)  拼音:lín yú xiàn
县名。位于河北省抚宁县东。地据长城东端,扼北宁铁路之中枢,城之东门即山海关。县西南为秦皇岛,是冬季不冻港。
《漢語大詞典》:十八省
清 康熙 时分 长城 以南行政区为十八省,即 河北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山西 、 河南 、 陕西 、 甘肃 、 福建 、 浙江 、 江西 、 湖北 、 湖南 、 四川 、 广东 、 广西 、 云南 、 贵州 。后沿用为 中国 内地代称。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编》:“﹝新闻官﹞专收十八省及万方新闻篇有招牌图记者,以资圣鑑。”
《漢語大詞典》:牧厂(牧廠)
清 代设在长城和柳边以外的牧马场所。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 布尔尼 收溃卒战,復连败,以三千骑遁,为 科尔沁 兵射死,凡六閲月平空其故地,置牧厂,隶内务府太僕寺。” 清 龚自珍 《拟进上蒙古图志表文》:“今 葱岭 以内,古城郭之国,既有成书,而 蒙古 独灵丹 呼图图 灭为牧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