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亭 → 停亭”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典故
中年作恶
 
中年别
 
中年怕踏长亭路
 
中年怀抱
 
中年丝竹
 
作数日恶
 
儿辈知此乐
 
儿辈莫教知
 
哀感中年
 
好怀中年减
 
未必能陶写
 
东山丝竹
 
歌管陶写
 
正赖丝与竹
 
畏逢亲友别
  
丝竹东山
 
丝竹陶写
 
羲之常恐儿曹觉
 
莫遗儿辈觉
 
越山丝竹
 
陶写中年

相关人物
谢安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2~
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20~
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徵之。
典故 
太息攀树
 
柳犹如此
  
桓公叹柳
 
桓公柳
 
桓大将军枝条如此
 
树犹如此
 
江潭杨柳忆手种
 
江潭树老
 
江头柳十寻
 
泫泪攀枯柳
 
长亭树

相关人物
桓温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4~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晋书》卷八十一〈桓宣列传·(族子)桓温〉~28~
伊性谦素,虽有大功,而始终不替。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王徽之赴召京师,泊舟青溪侧。素不与徽之相识。伊于岸上过,船中客称伊小字曰:「此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是时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典故
七十五长亭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二〈题齐安城楼〉
呜咽江楼角一声【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不用凭阑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漢語大詞典》:丝竹中年(絲竹中年)
晋书·王羲之传:“ 谢安 尝谓 羲之 曰:‘中年以来,伤於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羲之 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后因谓中年人以丝竹陶情排遣哀伤为“丝竹中年”。 傅尃 《避地》诗之二:“宾朋此日差相倚,丝竹中年强自宽。”
《漢語大詞典》:司马树(司馬樹)
晋 大司马 桓温 所植之柳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桓公 北征,经 金城 ,见前为 琅邪 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后因以喻时光流逝,年华易失。 明 高启 《题大黄痴天池石辟图》诗:“当时同游已少在,我今未老形先疲。人生扰扰嗟何为,不达但为高人嗤。 汉南 已老司马树, 峴首 已仆 羊公 碑。”
《漢語大詞典》:柳老悲桓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桓公 ( 桓温 )北征,经 金城 ,见前为 琅邪 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后因以“柳老悲桓”谓人老感叹华年易逝。 宋 姜夔 《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词:“柳老悲 桓 ,松高对 阮 ,未办为邻地。”
分類: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