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安徽歙县人,居南昌,字镜秋。有《香草词》、《笙山草堂诗》。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一
吴雯炯,字镜秋,歙县人。有《笙山草堂诗》。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徐寀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常熟人,字寀臣,号镜庵。善画山水,多用干笔淡色,细劲媚秀,兼写花卉。工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吴江人,字景鸿,一字镜泓。雍正岁贡。曾从叶燮游。工诗词。有《分干诗钞》、《月佩词》。
晚晴簃诗汇·卷六十三
叶舒璐,字景鸿,一字镜泓,吴江人。贡生。有《分干诗钞》。
清诗别裁集
字景鸿,江南吴江人。岁贡生。著有《分干诗钞》。○己畦先生群从皆能诗,学山、景鸿尤表表者,今景集已采,而学山诗无从访求,甚惋惜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安徽歙县人,字右衡,一字镜潭。家贫,借债购陈仓石鼓、禹穴、峄山诸碑,朝夕研究,遂工制印,刀法苍劲古雅。有《镜潭印赏》。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六九
张人鉴,字镜蓉,贵筑人。有《钧珊遗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华侗,字子愿,号镜几,无锡人。康熙间诸生。(国朝常州词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2—1733 【介绍】: 清汉军正黄旗人,原隶正蓝旗。康熙二十二年,由监生授福建长乐县丞,历知县、知州等官。五十六年,任内阁侍读学士。雍正元年,署山西布政使,以剔除积弊受世宗重视,累官至河南山东总督兼任北河总督。十年,以病解官。卒谥端肃。在官不避嫌怨,被世宗视为疆吏之楷模,御史谢济世劾文镜贪虐不法,竟遭谪戍。高宗即位后,对其苛刻搜求,有所批评。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五
郑镜蓉,字玉台,建安人。雍正癸卯进士、衮州知府方坤长女,闽县陈道敷室。有《垂露斋联吟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3—1769 【介绍】: 清江苏武进人,原名铸,字仲明,号诚斋。人称舜山先生。治儒学,从学者颇多。有孝名。亦有实为诡诈诞妄一流人物之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9—1785 【介绍】: 清山东胶州人,字直方,一字镜野,自号迂斋。乾隆六年举人,授大理寺评事。性淡泊,不谐俗。学宗王阳明。博通诸经,尤邃于《春秋》。文章跌荡有奇气。有《春秋取义测》、《学古编》等。
晚晴簃诗汇·卷七十五
法坤宏,字直方,又字镜野,号迂斋,胶州人。乾隆辛酉举人,官大理寺评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倪龙镜(1705-1775),字时行,又字茹衡,号舫亭。清无锡人。坊一孙。诸生。与蒲观芋、杨逢春常往相唱和。有舫亭小草集。

人物简介

维基
毛辉祖(1709年—1774年),字镜浦、乃行,号敬园,山东省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进士出身。雍正十年,乡试中举。乾隆十年,登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乾隆十六年,授翰林院编修,次年改侍讲学士。乾隆十八年,任福建乡试副考官。乾隆二十一年,任湖南学政。后丁忧,除服后掌广东道监察御史,任福建乡试副考官,乾隆三十年,再任福建乡试副考官。后升任太常寺少卿、光禄寺少卿、尚书房行走。有子毛圻、毛坤、毛垿,孙毛式郇。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邹志伊(1711-1765)字学川,又字洛南,号镜阳。江苏无锡人。一桂子。乾隆九年举人。画得家传,尝结蓉湖诗社。著有《蠹余存稿。》

人物简介

维基
庄大中(1714年7月10日—1777年10月31日,康熙五十三年五月二十九日-乾隆四十二年十月初一日),字正子,号镜堂。江苏省苏州府元和县(今属苏州市)人,祖籍常州府武进县(后分设阳湖县,今属常州市),诗人、词人。雍正十三年(1735年)中式乙卯科江南乡试举人。乾隆二年(1737年)中式丁巳恩科第二甲第七名进士出身。授以知县即用。三年(1738年),补广东罗定直隶州东安县知县。五年(1740年)十月,因疏防县内抢劫案,被两广总督马尔泰揭参弹劾。六年(1741年),以东安知县充辛酉科广东乡试同考官。任内续修《东安县志》。八年(1743年)六月,调补广东肇庆府阳江县知县。九年(1744年),以阳江知县充甲子科广东乡试同考官。为官洒脱不拘,留意文教,原本阳江濂溪书院后堂绘奉有佛像,庄大中与士绅讨论后将佛像撤去并维修之,以整肃文教场所,裁拨院租为聘请教师的经费,文风振兴,任内又勘定海界、续修《阳江县志》。十一年(1746年)离任。十二年(1747年)四月,因东安县任内无法有效整顿治安,且隐逸不报乾隆四年韦秀贞伤毙县差一案,遭广东巡抚准泰弹劾。十九年(1754年)四月,因「汪华氏聚赌奸宿诡名徐天爵」案,被都察院奏参弹劾。二十年(1755年),「汪华氏聚赌奸宿诡名徐天爵」案审结定谳,遭遣戍陕西,将有疾之妻徐氏与年老之父庄楷人托付与长子庄承篯照料。四十一年(1776年),因时任右春坊右赞善的长子庄承篯借贷捐纳呈请赎罪,得到恩旨允许赦归,前往京师。四十二年(1777年)五月,以子庄承篯敕封儒林郎、右春坊右赞善。十月,卒于返乡途中,年六十四岁。五十年(1785年)正月,以子庄承篯诰赠奉直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