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68,分72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阿锡
锡花
赏锡
锡环
锡鸾
锡卓
大锡
伫锡
竹锡
锡水
锡官
降锡
朋锡
锡年
锡铁
《漢語大詞典》:阿锡(阿錫)
亦作“ 阿緆 ”。
《漢語大詞典》:阿緆
见“ 阿锡 ”。
《分类字锦》:锡花(锡花)
砚笺铜雀瓦验有三锡花雷布藓疵是也
分类:砖瓦
《漢語大詞典》:赏锡(賞錫)
赏赐。魏书·元徽传:“又吝惜财用,自家及国。於是有所赏锡,咸出薄少,或多而中减,与而復追。”隋书·杨素传:“前后赏锡,不可胜计。”旧唐书·元行冲传:“ 贞观 中, 魏徵 因 孙炎 所修,更加整比,兼为之注,先朝虽厚加赏锡,其书竟亦不行。”
分類:赏赐
《漢語大詞典》:锡环(錫環)
锡杖杖首的圆环。摇杖可振环发声。 唐 陆龟蒙 《寒日逢僧》诗:“瘦脛高褰梵屧轻,野塘风劲锡环鸣。”
《分类字锦》:锡鸾(锡鸾)
在传锡鸾和铃昭其声也注锡在马额鸾在镳和在衡铃在旂动皆有鸣声释文锡音杨马面当卢疏正义曰郑元巾车注云锡马面当卢刻金为之所谓镂钖也诗笺云眉上曰锡刻金饰之今当卢也然则锡在眉上故云在马额也诗称輶车鸾镳知鸾在镳也镳在马口两旁衡在服马颈上鸾和亦铃也以处异故异名耳
《漢語大詞典》:锡卓(錫卓)
(1).植立锡杖。传说古代高僧法力神奇,禅杖下端触地,有泉水涌出。 宋 唐庚 《卓锡泉记》谓 南朝 梁 景泰禅师 植立禅杖于 罗浮 宝积寺 而有 卓锡泉 , 宋 苏轼 《卓锡泉铭并叙》谓六祖 慧能 植立禅杖于 曹溪 而有 卓锡泉 ,明一统志谓 大鉴禅师 植立禅杖于 大庾岭 云封寺 东而有泉水涌出。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二:“余忆 甘泉 之名,旧志有之,而唧唧细流实溢於岭上,或僧疏引至此,不为无功;若神之如锡卓龙移,则不然也。”
(2).谓佛教徒居停。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诟奸》:“怜奴锡卓京华,本拟偕完果諦,奈彼槎浮 楚 水,堪悲又隔风尘。”参见“ 卓锡 ”。
《漢語大詞典》:卓锡(卓錫)
卓,植立;锡,锡杖,僧人外出所用。因谓僧人居留为卓锡。 元 张伯淳 《楞伽古木》诗:“ 道林 卓锡旧种此,髣髴於今八百年。” 明 郑仲夔 《耳新·梵胜》:“师卓锡 岑山 ,苦心实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僧:“西僧自西域来,一赴 五臺 ,一卓锡 泰山 。”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发蛟:“山之麓有古寺,曰 清浄庵 ,地仅半弓,编茅为屋,一老僧卓锡其中。”
《骈字类编》:大锡(大锡)
吴少微为桓彦范谢男授官表鸣玉以相建土而王大锡崇荣斯亦极矣
《漢語大詞典》:伫锡(佇錫)
谓僧人留居某地或某寺。锡指锡杖。 明 陈子龙 《游云栖寺作》诗:“昔圣开宝地,佇锡此何年。”参见“ 住锡 ”。
《漢語大詞典》:住锡(住錫)
谓僧人在某地居留。锡,锡杖。 明 汪廷讷 《狮吼记·住锡》:“远远望见一座寺,倘清净可居,老僧在此住锡。” 明 汪廷讷 《狮吼记·住锡》:“精舍何缘得暂过,禪师住锡爱烟萝。”
《骈字类编》:竹锡(竹锡)
唐 皎然 春日杼山寄赠李员外纵 闲持竹锡深看水,懒系麻衣出见人。
《骈字类编》:锡水(锡水)
水经注湘水乂北径锡口戍东又北左派谓之锡水西北流径锡口戍北
《韵府拾遗 寒韵》:锡官(锡官)
范梈诗天子念缝掖锡官颇静便
《漢語大詞典》:降锡(降錫)
赐予。《隋书·礼仪志一》:“天地灵祇,降锡休瑞,镜发区宇,昭彰耳目。”
分類:赐予
《漢語大詞典》:朋锡(朋錫)
谓赏赐重厚。语本《诗·小雅·菁菁者莪》:“锡我百朋。” 明 张居正 《服阕谢降敕召见赐衣带金器疏》:“祗佩袞辞之蔼鬱,重永朋赐之駢蕃。”
分類:赏赐
《漢語大詞典》:锡年(錫年)
谓上天赐予的年祚。 唐 张九龄 《贺衢州进古铜器表》:“鱼为龙象,既彰受命之元;铭作久文,更表锡年之永。”
《骈字类编》:锡铁(锡铁)
宋史食货志尚书省言陜西路坑冶已遣官吏提辖措置川路金银坑冶兴废虑失利源诏令陜西措置官兼行川路事坑冶所收金银铜铅锡铁水银朱砂物数令工部置籍签注岁半消补上之尚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