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似是而非  拼音:sì shì ér fēi
语本《孟子。尽心下》:「恶似而非者。」表面相似而实际上却不然。汉。王充《论衡。死伪》:「世多似是而非,虚伪类真,故杜伯、庄子义之语,往往而存。」《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夫俗吏矫饰外貌,似是而非,揆之人事则悦耳,论之阴阳则伤化。」
《漢語大詞典》:舍策追羊(捨策追羊)
放下手中书本去寻找丢失的羊。比喻发生错误以后,设法补救。语本庄子·骈拇:“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榖奚事?则博塞以游。” 陆德明 释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 李 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 宋 叶适 《陈待制挽诗》之三:“昔年行往偶相同,捨策追羊径未通。只么空归在何处,一竿红日海门东。”
《國語辭典》:绳愆纠谬(繩愆糾謬)  拼音:shéng qiān jiū miù
举发错误,纠正过失。《书经。囧命》:「绳愆纠谬,革其非心,俾克绍先烈。」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奏启》:「昔周之太仆,绳愆纠谬;秦之御史,职主文法。」
《漢語大詞典》:摔跤子
摔跤。比喻犯错误。《人民日报》1982.3.22:“在经济问题上摔跤子、倒下去的干部,我见得不少。”
《國語辭典》:耍赖(耍賴)  拼音:shuǎ lài
赖皮不认帐或蛮横不讲理。《水浒传》第一一回:「你莫胡说!见今壁上写下名字,你脸上文著金印。如何耍赖的过?」也作「撒赖」。
《漢語大詞典》:顺非而泽(順非而澤)
顺从错误言行且加以润饰。礼记·王制:“学非而博,顺非而泽。” 孔颖达 疏:“顺非而泽者,谓顺从非违之事,而能光泽文饰。”荀子·宥坐:“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五曰顺非而泽。” 王先谦 集解:“泽,有润泽也。”新唐书·窦群柏耆等传赞:“ 孔子 所谓‘顺非而泽’者歟,‘利口覆邦家’者歟! 耆 掩众取功,自速其死,哀哉!” 严复 《救亡决论》:“乡壁虚造,顺非而泽,持之似有故,言之若成理。”
《漢語大詞典》:顺过饰非(順過飾非)
谓徇私迁就而掩饰错误。宋史·律历志十五:“ 忠辅 於粗窥大衍之旨,创立日法,撰演新历,不敢以言者,诚惧太史顺过饰非。”
《國語辭典》:是是非非  拼音:shì shì fēi fēi
1.确定对的,否定错的。指能明辨是非对错。《荀子。修身》:「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2.各种是非纷争。《孤本元明杂剧。冲漠子。第二折》:「猿也你再休向灵台寄迹,马也再休向黄庭伏枥,再休管是是非非。」《群音类选。卷六。清腔类。北新水令。自怜愁病度春秋曲》:「乐事成愁,好事成羞,更落得是是非非,断送人唧唧啾啾。」
《國語辭典》:饰非拒谏(飾非拒諫)  拼音:shì fēi jù jiàn
不能接受他人善意的规劝,反而极力巧言的掩饰过错。《周书。卷七。宣帝纪》:「好自矜夸,饰非拒谏。」《旧唐书。卷七五。张玄素传》:「从善如流,尚恐不逮;饰非拒谏,必招败损。」也作「拒谏饰非」。
《國語辭典》:饰非遂过(飾非遂過)  拼音:shì fēi suì guò
知错却加以遮掩,而造成过失。《吕氏春秋。审应览。审应》:「公子食我之辩,适足以饰非遂过。」
《國語辭典》:饰非文过(飾非文過)  拼音:shì fēi wèn guò
遮掩过失、错误。《汉书。卷六四下。贾捐之传》唐。颜师古。注:「谓人有坚为辩言,不以诚质,学于非道,虽博无用,饰非文过,辞语顺泽,不听教命。」也作「护过饰非」、「文过饰非」。
《漢語大詞典》:认不是(認不是)
承认错误。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我如今自己认不是罢了。是我不曾请你,得罪了你。”
《漢語大詞典》:三十年老娘倒绷孩儿(三十年老娘倒綳孩兒)
比喻对素所熟习之事一时失手,犯了不该有的错误。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七:“ 苗振 以第四人及第。既而召试馆职,一日謁 晏丞相 。 晏 语之曰:‘君久从吏事,必疏笔砚。今将就试,宜稍温习也。’ 振 率然答曰:‘岂有三十年为老娘而倒綳孩子者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念秧:“主人俛首曰:‘作老娘三十年,今日倒綳孩儿,亦復何説!’”
《漢語大詞典》:疚愧
因自己的错误而感到痛苦惭愧。 张弦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她疚愧了,觉得脸上在发烧。”
《國語辭典》:拒谏饰非(拒諫飾非)  拼音:jù jiàn shì fēi
不能接受他人善意的规劝,反而极力巧言的掩饰过失。《荀子。成相》:「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拒谏饰非,驱忠立佞。」也作「饰非拒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