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畜锐(畜鋭)
积蓄锐气。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四:“ 李公 军政 郑云逵 ,时为行军司马,收 长安 为前驱焉,畜鋭披坚,拔距摧敌。” 宋 梅尧臣 《寄永兴招讨夏太尉》诗:“所宜畜鋭保城壁,转馈先在通行商。”
分類:积蓄锐气
《漢語大詞典》:蜂气(蜂氣)
亦作“蠭气”。 锋锐之气。亦谓富有锐气。蜂,通“ 锋 ”。汉书·赵广汉传:“所居好用世吏子孙新进年少者,专厉彊壮蠭气,见事风生,无所回避,率多果敢之计,莫为持难。” 颜师古 注:“蠭与锋同,言锋锐之气。” 严复 《主客平议》:“夫 中国 丁今时之厄运,谓之贫弱可耳,然尚足以肤立于列强相軛之世,得一二老成人为维持其纪纲,则庶几可以治,治则庶几可以强。乃使蠭气者起而乘之,将外之则海水羣飞,内之则瞻乌靡之。”
分類:富有锐气
《漢語大詞典》:芒锷(芒鍔)
犹锋芒。比喻人的锐气。 宋 叶适 《参议宋公墓志铭》:“自 郑景望 兄弟、 薛士隆 、 陈君举 ,持议精立,号有芒鍔。公居其间,徐折衷之。” 明 徐渭 《〈亦陶集〉序》:“及其一旦有所不嗜,乃弃去如敝屣,尽收其芒鍔,以瀟然於无用之乡。”
分類:锋芒锐气
《漢語大詞典》:敛锐(斂鋭)
收敛锐气。 宋 刘子翚 《云际会刘致中》诗:“少年鼻哂轻流俗,敛鋭收豪今碌碌。” 清 李渔 《凰求凤·先声》:“ 吕子 才容,虑风流太过,敛鋭藏锋,青楼人不捨,绣户意偏钟。”
分類:收敛锐气
《漢語大詞典》:铓锋(鋩鋒)
刀剑等的尖端。比喻锐气。 清 孙雨林 《皖江血·剖心》:“儂怎甘心自銼鋩锋,儂怎甘心自銼鋩锋,説什么英雄有种!”
《漢語大詞典》:栗锐(慄鋭)
谓具有令人战栗的锐气。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李靖》:“我乘其懈而击之,蔑不胜矣,今若急之,彼则併力死战, 楚 兵慄鋭,未易当也。” 清 薛福成 《〈浙东筹防录〉序》:“寇氛已逼,恃其慄鋭,突进无前。”
《國語辭典》:养威蓄锐(養威蓄銳)  拼音:yǎng wēi xù ruì
保养威力,蓄积锐气。《隋唐演义》第五八回:「如今只宜分兵困住洛阳,殿下自领精锐,速据成皋,养威蓄锐,以逸待劳,出奇计一鼓而即可破建德。」也作「蓄锐养威」、「养锐蓄威」。
《国语辞典》:锋芒内敛(锋芒内敛)  拼音:fēng máng nèi liàn
形容自我检束、不放纵自己的锐气和才华。如:「他锋芒内敛,其实能力很强。」
《国语辞典》:锋芒所向(锋芒所向)  拼音:fēng máng suǒ xiàng
比喻一个人的锐气、才华所及之处。如:「这颗艺坛新星,异军突起,锋芒所向,无可匹敌。」
《国语辞典》:蓄锐养威(蓄锐养威)  拼音:xù ruì yǎng wēi
积蓄锐气,保养威力。《周书。卷三一。韦孝宽传》:「今若更存遵养,且复相时,臣谓宜还崇邻好,申其盟约,安人和众,通商惠工,蓄锐养威,观衅而动。」也作「养锐蓄威」、「养威蓄锐」。
《国语辞典》:杀威风(杀威风)  拼音:shā wēi fēng
消减他人的锐气。如:「老闆最喜欢拿新人开刀,杀威风、折锐气,以磨练他们的耐性。」
《漢語大詞典》:虎瘦雄心在
比喻人虽衰老而锐气犹存。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一折:“我则道,过中年,人老朱颜改。谁想他,扑郎君,虎瘦雄心在。”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二折:“我老则老,杀场上有些气概,岂不闻虎瘦雄心在。”
《漢語大詞典》:慄锐
谓具有令人战栗的锐气。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李靖》:“我乘其懈而击之,蔑不胜矣,今若急之,彼则併力死战, 楚 兵慄鋭,未易当也。” 清 薛福成 《〈浙东筹防录〉序》:“寇氛已逼,恃其慄鋭,突进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