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8,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2 下一页
金铁二锁
枷锁愿
骨锁观
骨锁天
敲枷打锁
锁龛
枷锁难
锁字门
晁伯宇(字 锁庭 )
锁儿哈
邓牧(字 牧心 号 三教外人、九锁山人 世称 文行先生 )
锁咬儿哈的迷失( 贞悯 )
陶承学(字 子述 号 泗桥、锁泗山人 恭惠 )
佛类词典(续上)
金针双锁金铁二锁
枷锁愿
骨锁观
骨锁天
敲枷打锁
锁龛
枷锁难
锁字门
其它辞典
念金锁晁伯宇(字 锁庭 )
锁儿哈
邓牧(字 牧心 号 三教外人、九锁山人 世称 文行先生 )
锁咬儿哈的迷失( 贞悯 )
陶承学(字 子述 号 泗桥、锁泗山人 恭惠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太宗时官深州刺史。太平兴国中与玄哲等率兵屯定州,于徐河击败来犯契丹兵。见深州人王济,颇器重之,因托后于济。及卒,济为抚养其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字锁庭。登进士第。黄庭坚荐之于苏轼。官封丘丞。有《封丘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蒙古亦乞烈思氏。孛秃子。袭爵为昌王。窝阔台汗时,与木华黎取葭州,降其民。娶皇子斡赤女安秃公主,生女为蒙哥汗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末钱塘人,字牧心,号三教外人,又号九锁山人。宋亡不仕,居馀杭洞霄宫之超然馆,经月不出,沈介石为营白鹿山房居之。与谢翱、周密等友善,世称文行先生。元大德中卒。有《洞霄图志》、《游山志》及杂文稿《伯牙琴》。全宋诗
邓牧(一二四七~一三○六),字牧心,自号三教外人,人称文行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薄于名利,遍游方外。元成宗元贞二年(一二九六),至山阴陶山书院。大德三年(一二九九),归馀杭洞霄宫,沈介石为营白鹿山房。与谢翱、叶林等友善。十年卒,年六十。著有《洞霄图志》、《伯牙琴》。《洞霄图志》卷五《人物门》续编有传。今录诗十三首。元诗纪事
牧字牧心,钱唐人,隐大涤山中,人称文行先生。著有洞霄图志,杂文稿名伯牙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21 【介绍】: 元伊吾庐人。迭里威失子。年十二,宿卫皇子硕德八剌(英宗),掌服御诸物。英宗即位,拜监察御史。至治初,谏造大寺。为丞相帖木迭儿所忌,诬为“大不敬”,被杀。追谥贞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18—1598 【介绍】: 明浙江会稽人,字子述,号泗桥。嘉靖二十六年进士。由中书舍人迁南京御史,劾仇鸾罪,出为徽州知府。万历时官至南京礼部尚书,罢归。卒谥恭惠。维基
陶承学(1518年—1598年),字子述,号泗桥,别号锁泗山人。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嘉靖丁未进士,累官南京礼部尚书。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癸卯科浙江乡试第五十三名。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进士。授中书舍人,二十九年九月迁南京御史,三十一年巡按应天,因弹劾仇鸾误国,三十五年出京为徽州府知府,历官江西九江兵备副使、湖广湖口道右参政,四十四年二月升福建按察使,复除广东按察使,隆庆五年二月升山东右布政使,三月升河南左布政使。神宗即位,隆庆六年(1572年)八月,召为太仆寺卿,不久在十月改任应天府尹。万历元年(1573年)十月升南京大理寺卿,三年五月转北大理寺卿,十一月升工部右侍郎,四年二月改刑部右侍郎,六月升本部左侍郎。陶承学为官时,除俸禄外,分文不取,“生平清谨,始终不移”。万历六年三月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因与张居正不合,九年二月考察致仕,辞官归里。万历二十六年(1598)六月初三日卒,年八十一,赠太子少保,谥恭惠。
金针双锁
【佛学大辞典】
(杂名)曼陀罗中之金刚针与金刚锁二菩萨也。锁与锁同。大日经中以此二菩萨为一对。大日经疏五曰:「次于部母右置大力金刚针,(中略)是一相一缘坚利之慧,用之贯彻诸法无所不通,故名金刚针也。(中略)次于执金刚左置金刚商竭罗,译云金刚锁。其印持连锁,两头皆作拔折罗形。(中略)以此智印摄持一切强刚难化众生,使不退于无上菩提,故以为名也。」
(杂名)曼陀罗中之金刚针与金刚锁二菩萨也。锁与锁同。大日经中以此二菩萨为一对。大日经疏五曰:「次于部母右置大力金刚针,(中略)是一相一缘坚利之慧,用之贯彻诸法无所不通,故名金刚针也。(中略)次于执金刚左置金刚商竭罗,译云金刚锁。其印持连锁,两头皆作拔折罗形。(中略)以此智印摄持一切强刚难化众生,使不退于无上菩提,故以为名也。」
金铁二锁
【佛学大辞典】
(譬喻)金锁铁锁虽有胜劣,而被缚则一,以譬内著外著,其邪一也。止观十上曰:「外道见通韦陀,乃至圆门,三念处三解脱,名数是同。所起见罪系缚无异,如金铁二锁。」同辅行十之二曰:「大论二十五云:譬在囹圄,桎梏所拘。虽复蒙赦,更系金锁。人为爱系,如在囹圄。虽得出家,更著禁戒,如系金锁。今借譬此内外生著,在狱铁锁如外计,逢赦金锁如内计。金铁虽殊被缚义等,佛法虽胜,见系无差。」
(譬喻)金锁铁锁虽有胜劣,而被缚则一,以譬内著外著,其邪一也。止观十上曰:「外道见通韦陀,乃至圆门,三念处三解脱,名数是同。所起见罪系缚无异,如金铁二锁。」同辅行十之二曰:「大论二十五云:譬在囹圄,桎梏所拘。虽复蒙赦,更系金锁。人为爱系,如在囹圄。虽得出家,更著禁戒,如系金锁。今借譬此内外生著,在狱铁锁如外计,逢赦金锁如内计。金铁虽殊被缚义等,佛法虽胜,见系无差。」
枷锁愿
【佛学大辞典】
(杂语)梦粱录曰:「东岳圣诞,士庶答赛心愫,或专献信香者,或答重囚带枷锁者,道路络绎,无日无之。」
(杂语)梦粱录曰:「东岳圣诞,士庶答赛心愫,或专献信香者,或答重囚带枷锁者,道路络绎,无日无之。」
骨锁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亦云骨想。九种不净观(九想观)之第八。观身肉既散,但为白骨相连,治贪著之心也。又名白骨观。(参见:九想)
(术语)亦云骨想。九种不净观(九想观)之第八。观身肉既散,但为白骨相连,治贪著之心也。又名白骨观。(参见:九想)
九想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作九相。于人之尸相,起九种之观想也。是为观禅不净观之一种。即使贪著五欲之法,起美好耽恋之迷想者,觉知人之不净,除其贪欲之观想也。一、胀想Vya%dbma%takasam%jn^a%,死尸之膨胀也。二、青瘀想Vinilakasam%jn^a%,风吹日曝而死尸之色变也。三、壤想Vipadumakasam%jn^a%,死尸之破坏也。四、血涂想Vilohitakasam%jn^a%,破坏已,而血肉涂地也。五、脓烂想Vipu%yakasam%jn^a%,脓烂腐败也。六、啖想Vikha%ditakasam%jn^a%,鸟兽来啖死尸也。七、散想Viks!iptakasam%jn^a%,鸟兽啖后而筋骨头手分裂破散也。八、骨想Asthisam%jn^a%,血肉既尽,祇有白骨狼籍也。九、烧想Vidagdhakasam%jn^a%,白骨又火烧归于灰土也。智度论二十一举经文曰:「九想:胀想、坏想、血涂想、脓烂想、青想、啖想、散想、骨想、烧想。」同四十四之经文曰:「九相:胀相、血相、坏相、脓烂相、青相、啖相、散相、骨相、烧相。」大乘义章十三曰:「死相、胀相、青淤相、脓烂相、坏相、血涂相、虫食相、骨锁相、分散相。」此加死相除烧相者。智者之禅波罗蜜门九曰:「膨胀想、青瘀想、坏相、血涂漫想、脓烂想、虫啖想、散想、骨想、烧想。」此依智度论,而第七青想改为第二次,第较善者。又法华玄义四上,加死想而除散想,以此九想对治六欲故也。死想破威仪,言语之两欲,胀想坏想啖想破形貌欲,血涂想青瘀想脓烂想破色欲,骨想烧想破细滑欲,九想通破忻著之人相欲,此九想为观练熏修四种禅之第一也。(参见:禅)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九相,即对人的尸体作九种的观想,以便去除人们对幻躯的留恋,以及觉知人身的不净,为观禅中的不净观。一、新死想,即观初死的人,身硬肉冷,面目可怖,形状堪哀。二、青瘀想,即观数日未歛,瘀紫发臭,目不忍睹,手不敢触。三、脓血想,即观死尸溃烂,肉腐成脓,肠胃融化,膏血欲滴。四、绛汁想,即观腐脓再化,成为血水,处处流出,臭不可闻。五、虫啖想,即观腐尸日久,遍体生蛆,穿筋齧骨,身如蜂窠。六、筋缠想,即观皮肉钻尽,筋骨犹存,如绳束薪,得以不散。七、骨散想,即观筋亦烂坏,骨节纵横,零落骷髅,不成人状。八、白骨想,即观骨骼日久,白如珂雪,雨淋日曝,暴露原野。九、烧灰想,即观白骨被焚,成为灰烬,如沙如土,还归大地。
【佛学次第统编】
禅波罗密门云:「九想,谓佛为众生贪著世间五欲,以为美好,耽恋沉迷,轮回生死,无有出期。是故令修此九种不净观法,想念纯熟,心不分散。若得三昧成就,自然贪欲除灭,惑业消尽,得證道果。」此之九种,虽是假想作观,然用之,能成大事。譬如大海中死尸,溺人附之,即得度也。
一、胖胀想 谓修行之人,心想死尸,见其胖胀,如革囊盛风,异于本相,是为胖胀想。
二、青瘀想 谓修行之人,观胖胀已,复观死尸,风吹日曝,皮肉黄赤瘀黑青黤,是为青瘀想。
三、坏想 谓修行之人,观青瘀已,复观死尸风日所变,皮肉裂坏,六分破碎,五脏腐败,臭秽流溢,是为坏想。
四、血涂漫想 谓修行之人,既观坏已,复观死尸,从头至足,遍身脓血流溢,污秽涂漫,是为血涂漫想。
五、脓烂想 谓修行之人,观涂漫已,复观死尸,身上九孔,虫脓流出,皮肉坏烂,狼藉在地,臭气转增,是为脓烂想。
六、虫啖想 谓修行之人,观脓烂已,复观死尸,虫蛆唼食,鸟兽蛆嚼,残缺剥落,是为虫啖想。
七、散想 谓修行之人,观虫啖已,复观死尸,为禽兽所食,分裂破散,筋断骨离,头足交横,是为散想。
八、骨想 谓修行之人,既观散已,复观死尸,形骸暴露,皮肉已尽,但见白骨狼籍,如贝如珂,是为骨想。
九、烧想 谓修行之人,既观骨已,复观死尸,为火所烧,爆裂烟臭,白骨俱然,薪尽火灭,同于灰土,是为烧想。
【三藏法数】
(出禅波罗蜜门)
谓佛为众生贪著世间五欲,以为美好,耽恋沉迷,轮回生死,无有出期,是故令修此九种不净观法,想念纯熟,心不分散。若得三昧成就,自然贪欲除灭,惑业消尽,得證道果。此之九种,虽是假想作观,然用之能成大事。譬如大海中死尸,溺人附之,即得度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一、胖胀想〕(胖,普降切。胀,知亮切),谓修行之人,心想死尸,见其胖胀,如韦囊盛风,异于本相,是为胖胀想。(韦囊者,皮囊也。囊本空虚,盛风则满。以譬死尸胖胀之状也。)
〔二、青瘀想〕(瘀,依据切),谓修行之人,观胖胀已,复观死尸,风吹日曝,皮肉黄赤,瘀黑青黯(依槛切),是为青瘀想。
〔三、坏想〕,谓修行之人,观青瘀已,复观死尸,风日所变,皮肉裂坏,六分破碎,五藏腐败,臭秽流溢,是为坏想。(六分者,头身手足也。五藏者,脾肺肝心肾也。)
〔四、血涂漫想〕,谓修行之人,既观坏已,复观死尸,从头至足,遍身脓血流溢污秽涂漫,是为血涂漫想。
〔五、脓烂想〕,谓修行之人,观涂漫已,复观死尸,身上九孔,虫脓流出,皮肉坏烂,狼藉在地;臭气转增,是为脓烂想。(九孔者,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大便、小便也。)
〔六、虫啖想〕,谓修行之人,观脓烂已,复观死尸,虫蛆(子余切)唼(色甲切)食,鸟兽咀(在吕切)嚼(疾雀切),残缺剥落,是为虫啖想。
〔七、散想〕,谓修行之人,观虫啖已,复观死尸,为禽兽所食,分裂破散,筋断骨离,头足交横,是为散想。
〔八、骨想〕,谓修行之人,既观散已,复观死尸,形骸暴露,皮肉已尽,但见白骨狼藉,如贝如珂,是为骨想。(贝,海中甲虫也。珂,螺之类也。)
〔九、烧想〕,谓修行之人,既观骨已,复观死尸,为火所烧,爆裂烟臭,白骨俱然,薪尽火灭,同于灰土,是为烧想。
(名数)又作九相。于人之尸相,起九种之观想也。是为观禅不净观之一种。即使贪著五欲之法,起美好耽恋之迷想者,觉知人之不净,除其贪欲之观想也。一、胀想Vya%dbma%takasam%jn^a%,死尸之膨胀也。二、青瘀想Vinilakasam%jn^a%,风吹日曝而死尸之色变也。三、壤想Vipadumakasam%jn^a%,死尸之破坏也。四、血涂想Vilohitakasam%jn^a%,破坏已,而血肉涂地也。五、脓烂想Vipu%yakasam%jn^a%,脓烂腐败也。六、啖想Vikha%ditakasam%jn^a%,鸟兽来啖死尸也。七、散想Viks!iptakasam%jn^a%,鸟兽啖后而筋骨头手分裂破散也。八、骨想Asthisam%jn^a%,血肉既尽,祇有白骨狼籍也。九、烧想Vidagdhakasam%jn^a%,白骨又火烧归于灰土也。智度论二十一举经文曰:「九想:胀想、坏想、血涂想、脓烂想、青想、啖想、散想、骨想、烧想。」同四十四之经文曰:「九相:胀相、血相、坏相、脓烂相、青相、啖相、散相、骨相、烧相。」大乘义章十三曰:「死相、胀相、青淤相、脓烂相、坏相、血涂相、虫食相、骨锁相、分散相。」此加死相除烧相者。智者之禅波罗蜜门九曰:「膨胀想、青瘀想、坏相、血涂漫想、脓烂想、虫啖想、散想、骨想、烧想。」此依智度论,而第七青想改为第二次,第较善者。又法华玄义四上,加死想而除散想,以此九想对治六欲故也。死想破威仪,言语之两欲,胀想坏想啖想破形貌欲,血涂想青瘀想脓烂想破色欲,骨想烧想破细滑欲,九想通破忻著之人相欲,此九想为观练熏修四种禅之第一也。(参见:禅)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九相,即对人的尸体作九种的观想,以便去除人们对幻躯的留恋,以及觉知人身的不净,为观禅中的不净观。一、新死想,即观初死的人,身硬肉冷,面目可怖,形状堪哀。二、青瘀想,即观数日未歛,瘀紫发臭,目不忍睹,手不敢触。三、脓血想,即观死尸溃烂,肉腐成脓,肠胃融化,膏血欲滴。四、绛汁想,即观腐脓再化,成为血水,处处流出,臭不可闻。五、虫啖想,即观腐尸日久,遍体生蛆,穿筋齧骨,身如蜂窠。六、筋缠想,即观皮肉钻尽,筋骨犹存,如绳束薪,得以不散。七、骨散想,即观筋亦烂坏,骨节纵横,零落骷髅,不成人状。八、白骨想,即观骨骼日久,白如珂雪,雨淋日曝,暴露原野。九、烧灰想,即观白骨被焚,成为灰烬,如沙如土,还归大地。
【佛学次第统编】
禅波罗密门云:「九想,谓佛为众生贪著世间五欲,以为美好,耽恋沉迷,轮回生死,无有出期。是故令修此九种不净观法,想念纯熟,心不分散。若得三昧成就,自然贪欲除灭,惑业消尽,得證道果。」此之九种,虽是假想作观,然用之,能成大事。譬如大海中死尸,溺人附之,即得度也。
一、胖胀想 谓修行之人,心想死尸,见其胖胀,如革囊盛风,异于本相,是为胖胀想。
二、青瘀想 谓修行之人,观胖胀已,复观死尸,风吹日曝,皮肉黄赤瘀黑青黤,是为青瘀想。
三、坏想 谓修行之人,观青瘀已,复观死尸风日所变,皮肉裂坏,六分破碎,五脏腐败,臭秽流溢,是为坏想。
四、血涂漫想 谓修行之人,既观坏已,复观死尸,从头至足,遍身脓血流溢,污秽涂漫,是为血涂漫想。
五、脓烂想 谓修行之人,观涂漫已,复观死尸,身上九孔,虫脓流出,皮肉坏烂,狼藉在地,臭气转增,是为脓烂想。
六、虫啖想 谓修行之人,观脓烂已,复观死尸,虫蛆唼食,鸟兽蛆嚼,残缺剥落,是为虫啖想。
七、散想 谓修行之人,观虫啖已,复观死尸,为禽兽所食,分裂破散,筋断骨离,头足交横,是为散想。
八、骨想 谓修行之人,既观散已,复观死尸,形骸暴露,皮肉已尽,但见白骨狼籍,如贝如珂,是为骨想。
九、烧想 谓修行之人,既观骨已,复观死尸,为火所烧,爆裂烟臭,白骨俱然,薪尽火灭,同于灰土,是为烧想。
【三藏法数】
(出禅波罗蜜门)
谓佛为众生贪著世间五欲,以为美好,耽恋沉迷,轮回生死,无有出期,是故令修此九种不净观法,想念纯熟,心不分散。若得三昧成就,自然贪欲除灭,惑业消尽,得證道果。此之九种,虽是假想作观,然用之能成大事。譬如大海中死尸,溺人附之,即得度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一、胖胀想〕(胖,普降切。胀,知亮切),谓修行之人,心想死尸,见其胖胀,如韦囊盛风,异于本相,是为胖胀想。(韦囊者,皮囊也。囊本空虚,盛风则满。以譬死尸胖胀之状也。)
〔二、青瘀想〕(瘀,依据切),谓修行之人,观胖胀已,复观死尸,风吹日曝,皮肉黄赤,瘀黑青黯(依槛切),是为青瘀想。
〔三、坏想〕,谓修行之人,观青瘀已,复观死尸,风日所变,皮肉裂坏,六分破碎,五藏腐败,臭秽流溢,是为坏想。(六分者,头身手足也。五藏者,脾肺肝心肾也。)
〔四、血涂漫想〕,谓修行之人,既观坏已,复观死尸,从头至足,遍身脓血流溢污秽涂漫,是为血涂漫想。
〔五、脓烂想〕,谓修行之人,观涂漫已,复观死尸,身上九孔,虫脓流出,皮肉坏烂,狼藉在地;臭气转增,是为脓烂想。(九孔者,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大便、小便也。)
〔六、虫啖想〕,谓修行之人,观脓烂已,复观死尸,虫蛆(子余切)唼(色甲切)食,鸟兽咀(在吕切)嚼(疾雀切),残缺剥落,是为虫啖想。
〔七、散想〕,谓修行之人,观虫啖已,复观死尸,为禽兽所食,分裂破散,筋断骨离,头足交横,是为散想。
〔八、骨想〕,谓修行之人,既观散已,复观死尸,形骸暴露,皮肉已尽,但见白骨狼藉,如贝如珂,是为骨想。(贝,海中甲虫也。珂,螺之类也。)
〔九、烧想〕,谓修行之人,既观骨已,复观死尸,为火所烧,爆裂烟臭,白骨俱然,薪尽火灭,同于灰土,是为烧想。
骨锁天
【佛学大辞典】
(天名)锁与锁同。梵名商羯罗S/am%kara,译作骨锁,自在天之化身也。因明大疏一曰:「商羯罗者,此云骨锁。外道有言:成劫之始,大自在天人间化导,二十四相。匡利既毕,自在归天。事者顾恋,遂立像,像其苦行,悴疲饥羸,骨节相连,影状如锁,故标此像名骨锁天。」
(天名)锁与锁同。梵名商羯罗S/am%kara,译作骨锁,自在天之化身也。因明大疏一曰:「商羯罗者,此云骨锁。外道有言:成劫之始,大自在天人间化导,二十四相。匡利既毕,自在归天。事者顾恋,遂立像,像其苦行,悴疲饥羸,骨节相连,影状如锁,故标此像名骨锁天。」
敲枷打锁
【佛学大辞典】
(杂语)禅宗打破断灭顽空之枷锁,解脱系缚,故以此喻之。续传灯录三十四密庵咸杰条所谓:「将来敲枷打锁则不无。」是也。
(杂语)禅宗打破断灭顽空之枷锁,解脱系缚,故以此喻之。续传灯录三十四密庵咸杰条所谓:「将来敲枷打锁则不无。」是也。
锁龛
【佛学大辞典】
(仪式)又曰盖棺。棺自寝室移法常,请僧为佛事,待佛事毕,以锁锁棺盖之式也。见象器笺十四。
(仪式)又曰盖棺。棺自寝室移法常,请僧为佛事,待佛事毕,以锁锁棺盖之式也。见象器笺十四。
枷锁难
【三藏法数】
经云:若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盖杻械枷锁,刑狱之具也。系即系缚,检即封检。其人若能称观世音菩萨者,重关自开,铁木断坏。如应验传云:盖护山阳人,系狱应死。三日三夜,称菩萨名,心无间息。即见观音放光照之,锁脱关开,寻光而去,行二十里光明方息。
经云:若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盖杻械枷锁,刑狱之具也。系即系缚,检即封检。其人若能称观世音菩萨者,重关自开,铁木断坏。如应验传云:盖护山阳人,系狱应死。三日三夜,称菩萨名,心无间息。即见观音放光照之,锁脱关开,寻光而去,行二十里光明方息。
锁字门
【三藏法数】
梵语锁,大品般若经作簸,(无翻)。谓知一切法不可得故。经云:唱锁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念一切佛庄严。疏云:即安隐性。
梵语锁,大品般若经作簸,(无翻)。谓知一切法不可得故。经云:唱锁字时,入般若波罗蜜门,名念一切佛庄严。疏云:即安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