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锁肚(鎖肚)
中医指小儿初生后二、三日内大便不通。《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初生门上》:“不大便:大便不通名锁肚,皆缘热毒受胎中。” 吴谦 注:“小儿初生……若至二、三日不大便者,名曰锁肚,乃胎中受辛热之毒,气滞不通也。”
《漢語大詞典》:锁墩(鎖墩)
见“ 锁顿 ”。
《漢語大詞典》:锁顿(鎖頓)
亦作“ 锁墩 ”。 关锁禁闭。 南朝 宋 刘义庆 《宣验记》:“ 滎阳 高荀 ……锁顿地牢,分意必死。”一本作“鏁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苟不满慾,则锁墩下处,闭之幽室,或带赴道府。”
分類:关锁禁闭
《漢語大詞典》:锁顿(鎖頓)
亦作“ 锁墩 ”。 关锁禁闭。 南朝 宋 刘义庆 《宣验记》:“ 滎阳 高荀 ……锁顿地牢,分意必死。”一本作“鏁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苟不满慾,则锁墩下处,闭之幽室,或带赴道府。”
分類:关锁禁闭
《漢語大詞典》:锁凤囚鸾(鎖鳳囚鸞)
比喻拘禁美女。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诟奸》:“看翻云覆雨如飞电,倘人生裾马襟牛,后来时锁凤囚鸞。”
《漢語大詞典》:锁伏板(鎖伏板)
桅舱前面的船板。可以启动,板下小舱可收藏东西。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差人的行李放在船头上锁伏板下安歇。”
《漢語大詞典》:锁袱(鎖袱)
用鸟兽细毛制成的衣饰。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一:“ 满剌加哈烈 出锁袱,一名梭服,鸟毳为之,纹如紈綺。今 闽 中最多,价不甚高,非羽纱羽缎比。”
《漢語大詞典》:锁骨观音(鎖骨觀音)
亦作“鏁骨观音”。 指遍体骨节相连的菩萨。 清 吴伟业 《王郎曲》:“鏁骨观音变现身,反腰贴地莲花吐。” 清 赵翼 《游焦山至扬州途中》诗:“锁骨观音散花女,天教枉煞老头皮。” 林纾 《译〈块肉馀生述〉序》:“古所谓锁骨观音者,以骨节钩联,皮肤腐化后,揭而举之,则全身鏘然,无一屑落者。”参见“ 锁子骨 ”。
《漢語大詞典》:锁子骨(鎖子骨)
亦作“鏁子骨”。
(1).见“ 锁骨 ”。
(2).相传 唐 大历 时, 延州 一妇人死,有西域胡僧敬礼焚香、围绕赞叹于其墓,谓彼即锁骨菩萨。“众人即开墓,视遍身之骨,钩结皆如锁状,果如僧言。州人异之,为设大斋,起塔焉。”见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延州妇人》。因指得道之人联结如锁状的骨节。 唐 李繁 《邺侯外传》:“ 李泌 辟穀,身轻,能行屏风上。每导引,骨节珊然有声,谓之锁子骨。”一本作“鏁子骨”。 宋 黄庭坚 《戏答陈季长寄黄州山中连理枝》诗之二:“ 金沙 滩头锁子骨,不妨随俗蹔嬋娟。” 清 赵翼 《石女歌》:“偏有金刚不坏身,幻出嬋娟锁子骨。”亦省作“ 锁骨 ”。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七:“夫锁骨连络如蔓,故动摇肢体,则有清越之声,固其然也。昔闻佛氏书言,佛身有舍利骨,菩萨之身有锁骨。” 宋 苏轼 《书黁公诗后》:“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
《漢語大詞典》:锁国政策
日本江户幕府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1639年幕府颁布《锁国令》,规定严禁与外国(中国、荷兰两国除外)通商。直到19世纪中期,长达二百多年的“锁国时代”方告结束。
《漢語大詞典》:锁环(鎖環)
锁链。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以银为槽,金为锁环。”一本作“环锁”。
分類:锁链
《漢語大詞典》:锁鐄(鎖鐄)
见“ 锁簧 ”。
《漢語大詞典》:锁簧(鎖簧)
亦作“鏁簧”。 锁中有弹力的机件。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下:“ 燕 请以鐶脚为鏁簧内之,则不脱矣。”《水浒传》第四九回:“这园多时不曾有人来开,敢是锁簧銹了。”一本作“ 锁鐄 ”。
《國語辭典》:锁匠(鎖匠)  拼音:suǒ jiàng
替人造锁、修锁或开锁的人。
《漢語大詞典》:锁桔(鎖桔)
指刑具、刑法。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七:“锦衣卫復兼刑狱……脱冠裳以就锁桔,屈礼貌以听武夫。”
分類:刑具刑法
《漢語大詞典》:锁靠(鎖靠)
束缚手腕的刑具。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用刑》:“拘繫防闲,则锁靠杻镣而已。”
《漢語大詞典》:锁孔(鎖孔)
锁眼。 艾青 《马赛》诗:“因为你啊,你是财富和贫穷的锁孔,你是掠夺和剥削的赃库。”
《漢語大詞典》:锁炼
1.亦作"鏁炼"。
2.锁链。
分類: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