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敲铿(敲鏗)
敲击。铿,撞击。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蔓涎角出缩,树啄头敲鏗。”
分類:敲击撞击
《漢語大詞典》:鲸铿(鯨鏗)
语本 汉 班固 《东都赋》:“於是发鲸鱼,鏗华鐘。”后因以“鲸鏗”形容铿锵如击巨钟。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六:“其《玉芝堂集》渊懿鎗洋,鲸鏗春丽。”
分類:铿锵
《漢語大詞典》:铿轰(鏗轟)
(1).形容声音洪亮。 唐 徐浩 《宝林寺作》诗:“照耀珠吐月,鏗轰鐘隐雷。”
(2).指洪亮的声音。 唐 韩愈 《燕河南府秀才》诗:“怨起簸羽翮,引吭吐鏗轰。”
分類:洪亮声音
《漢語大詞典》:铿戛(鏗戛)
犹言铿金戛玉。 宋 文天祥 《生日》诗:“诗歌和盈轴,鏗戛金石声。”
《分类字锦》:铿钟(铿钟)
楚辞铿钟摇虡楔梓瑟些
分类:
《漢語大詞典》:铿鈜(鏗鈜)
见“ 鏗耾 ”。
《漢語大詞典》:铿耾(鏗耾)
亦作“ 鏗鈜 ”。 象声词。形容声音洪亮。文选·左思〈吴都赋〉:“与夫唱和之隆响动,鐘磬之鏗耾有殷。” 李善 注:“鏗耾,大声。”按,耾,五臣本从金作“鈜”。 宋 苏轼 《李公择求黄鹤楼诗》:“石扉三扣声清圆,洞中鏗鈜落门关。”
《高级汉语词典》:铿锽
金石声
《漢語大詞典》:铿锽(鏗鍠)
象声词。形容乐声洪亮。 唐 崔日用 《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宫应制》:“新年宴乐坐东朝,鐘鼓鏗鍠大乐调。”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杨敬真》:“妙乐鏗鍠,响动崖谷。” 宋 苏辙 《和子瞻金山》:“四无邻家羣动息,钟声鏗鍠答山谷。”
《漢語大詞典》:铿如(鏗如)
形容言谈洪亮、有力。 明 宋濂 《赠会稽韩伯时序》:“其人温如,其文煜如,其言论鏗如,是诚无愧於家学者。”
《漢語大詞典》:铿纯(鏗純)
(1).形容声音洪亮和谐。 宋 苏轼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元祐二年)·勾杂剧》:“金奏鏗纯,既度《九韶》之曲;霓衣合散,又陈八佾之仪。”
(2).指洪亮和谐的声音。 宋 韩琦 《答章望之秘校惠诗求古瓦砚》诗:“无诗尚欲两手拊,何况《大雅》之奏闻鏗纯。”
《漢語大詞典》:锵铿(鏘鏗)
铿锵。 唐 柳宗元 《与卫淮南石琴荐启》:“愿以顽璞,上奉徽音。增响亮於五絃,应鏘鏗於六律。”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御制千字诏》:“廷闕琼瑶,鐘罄鏘鏗。”
分類:铿锵
《漢語大詞典》:铿铮(鏗錚)
象声词。多形容金石琴瑟等清脆之声。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舞歌》:“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
《漢語大詞典》:铿越(鏗越)
形容乐声洪亮清越。 宋 王禹偁 《籍田赋》:“献万寿兮懽呼,奏《九韶》兮鏗越。”
《漢語大詞典》:铿响(鏗響)
洪亮的声响。亦喻文词铿锵有力。 清 黄景仁 《赠程厚孙》诗:“六籍坐泥蟠,鏗响谁与擖?”
《漢語大詞典》:铿镗(鏗鏜)
象声词。形容冰碎裂时的声响。 唐 刘叉 《冰柱》诗:“鏗鏜冰有韵,的皪玉无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