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人民币(人民幣)  拼音:rén mín bì
大陆地区法定货币。以圆为单位。
《國語辭典》:押款  拼音:yā kuǎn
抵押借款。《文明小史》第一二回:「心想就是做押款,也得看货估价。」
《国语辞典》:跨行  拼音:kuà háng
1.跨出原来的行业之外,从事其他不同性质的工作。如:「他原本是做五金买卖的,最近也跨行做起餐饮生意了。」
2.指可以跨出一个银行而与他行做连结。如:「这部提款机可以跨行提款。」
《国语辞典》:纸钞(纸钞)  拼音:zhǐ chāo
在社会上流通的纸制货币,多由国家银行或政府授权的银行发行。如台湾目前有百元纸钞、千元纸钞等。也称为「纸币」。
《國語辭典》:回笼(回籠)  拼音:huí lóng
1.将已蒸熟而冷却的食品放回蒸笼再次蒸热。
2.比喻已完成的事情再重复做一次。如:「他习惯在早起做完运动后睡个回笼觉。」
3.指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再回到原先发行的银行。如:「资金回笼」。
《漢語大詞典》:袁水拍
(1916-1982)诗人。笔名马凡陀,江苏吴县人。早年在银行工作。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任《新民报》《大公报》编辑。建国后曾任《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中宣部文艺处处长。著有诗集《马凡陀的山歌》《马凡陀的山歌续集》《春莺颂》等。
《漢語大詞典》:中交票
指解放前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 冰心 《庄鸿的姊姊》:“不想自中交票跌落以来,教员的薪水又月月拖欠,经济上受了大大的损失。”
《漢語大詞典》:政策性银行
为实施国家特定的经济政策,由政府出资组建的银行。与商业银行不同,它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在经营业务、贷款利率等方面严格按国家政策办理。中国于1994年组建的政策性银行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國語辭典》:支票  拼音:zhī piào
发票人签发一定的金额,委托金融机构于见票时,照票面所载金额,无条件支付与受款人或执票人的票据。
《漢語大詞典》:账号(賬號)
单位或个人跟银行建立经济关系后,银行给予编的号。
《漢語大詞典》:中央票
指国民党政府的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纸币。 阿英 《流离》二:“言明每月行租六元五角,要‘中央票’,不要‘国库券’。”
《国语辞典》:贴放(贴放)  拼音:tiē fàng
贴现、放款。指中央银行对银行业的资金融通,其项目包括重贴现、担保放款融通、短期融通、专案外币融通、外币融通,及外销贷款融通六种。如:「中央银行宣布,对银行的各项贴放利率,降低零点二五个百分点。」
《國語辭典》:贴现(貼現)  拼音:tiē xiàn
票据持有人以未到期之票据兑换现款。通常得预先扣除利息。
《國語辭典》:头寸(頭寸)  拼音:tóu cùn
1.个人或商家用以周转的资金。
2.银行所准备的现款。如:「最近因股票被套牢,所以只好向银行调头寸。」
3.吴语。指合式。《海上花列传》第二一回:「俚乃勿肯叫,勿是吃醋,总寻著仔头寸来浪哉,想叫别人,阿晓得?」
《漢語大詞典》:逃汇(逃匯)
谓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逃避国家银行或海关监督,将应该售给国家的外汇私自转让、买卖或存放国外等。《新华月报》1952年第5期:“他们集团走私,逃汇套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