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分类词汇(续上)
改捐
钱平
旗扁银两
轻赍银
库平
两本位制
廪银
《漢語大詞典》:改捐
指再捐银两以获取更高官职。《清会典事例·吏部·除授》:“捐升、改捐、降捐、正佐各官,仍发原省。”
《漢語大詞典》:钱平(錢平)
即库平。古时部库征收租税、出纳银两所用的衡量标准。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他这银子是九五兑九七色的,又是市平,比钱平小一钱三分半。”
《漢語大詞典》:旗扁银两(旗扁銀兩)
清 制,发给新中式举人、进士树旗立匾于宅门的银两。《清会典事例·礼部·贡举》:“乡、会试中式人员,应得旗扁银两及表里缎疋,应照举人、进士例给予。”
《漢語大詞典》:轻赍银(輕齎銀)
元 明 以来,税粮、漕粮、马草等折收银两的部分,叫“轻齎银”。 清 代漕粮加征的耗米,除随船给运四斗外,其余耗米折征银两,并按兑运远近规定数额。见清史稿·食货志三明史·食货志三:“轻齎银者, 宪宗 以诸仓改兑,给路费,始各有耗米;兑运米,俱一平一鋭,故有鋭米;自随船给运四斗外,餘折银,谓之轻齎。”
《國語辭典》:库平(庫平)  拼音:kù píng
旧时的衡制标准。每库平一两大约等于关平九钱八分七釐二毫,合于标准制三七点三○一公分,合于市用制一点一九三六市两。
《漢語大詞典》:两本位制(兩本位制)
即复本位制。同时以金银两种金属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金银两种铸币均为本位币,都可自由铸造,并均为无限法偿。两币按国家规定比价流通。十六至十八世纪新兴资本主义国家曾广泛采用。
《漢語大詞典》:廪银(廩銀)
指在学生员向官府领取的折算成银两的膳食津贴。《六部成语·户部》有廪银目,原注曰:“诸生应领廪米,折银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