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以镒称铢(以鎰稱銖)
用镒同铢相比,表示力量处于绝对优势。孙子·形:“胜兵若以鎰称銖。”参见“ 以銖称鎰 ”。
《漢語大詞典》:以铢称镒(以銖稱鎰)
用銖同鎰相比,表示力量极不相称,处于绝对劣势。孙子·形:“故胜兵若以鎰称銖,败兵若以銖称鎰。” 王晳 注:“言銖、鎰者,以明轻重之至也。” 张预 注:“二十两为鎰,二十四銖为两。此言有制之兵对无制之兵,轻重不侔也。”
《分类字锦》:质无半铢(质无半铢)
顾大韶 又后虱赋 形眇一黍,质无半铢。
分类:蚤虱
《分类字锦》:永安五铢(永安五铢)
魏书食货志永安二年秋诏更改铸文曰永安五铢隋书食货志齐神武霸政之初承魏犹用永安五铢
分类:钱币
《漢語大詞典》:铢称寸量(銖穪寸量)
形容极精细地衡量、推究。 明 唐顺之 《与王龙溪郎中书》:“以尹之所乐者, 尧 舜 之道也,而秪銖穪寸量於一介取予之间,若硜硜小人然者,何也?”
《漢語大詞典》:铢寸累积(銖寸累積)
见“ 銖积寸累 ”。
《國語辭典》:铢积寸累(銖積寸累)  拼音:zhū jī cùn lěi
铢,小钱。寸,长度的小单位。铢积寸累比喻从小处累积起。宋。苏轼〈裙靴铭〉:「寒女之丝,铢积寸累。」也作「积铢累寸」。
《漢語大詞典》:铢刀(銖刀)
钝刀;不锋利的刀。 宋 叶适 《故礼部尚书龙图阁学士黄公墓志铭》:“揣本齐末,废百举一,较銖刀者,夫岂不足!”
分類:钝刀锋利
《漢語大詞典》:铢分毫析(銖分毫析)
谓细微地分析。朱子语类卷八:“学问须严密理会,銖分毫析。”
《國語辭典》:铢积寸累(銖積寸累)  拼音:zhū jī cùn lěi
铢,小钱。寸,长度的小单位。铢积寸累比喻从小处累积起。宋。苏轼〈裙靴铭〉:「寒女之丝,铢积寸累。」也作「积铢累寸」。
《漢語大詞典》:铢积丝累(銖積絲纍)
同“ 銖积寸累 ”。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隋文帝十五:“是下邑穷乡銖积丝纍以豪於閭井者之情,而奚足为俭哉?”
《漢語大詞典》:铢积锱累(銖積錙累)
同“ 銖积寸累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老儒故善治生……銖积錙累,得四十金。”
《漢語大詞典》:铢累寸积(銖累寸積)
见“ 銖积寸累 ”。
《國語辭典》:铢积寸累(銖積寸累)  拼音:zhū jī cùn lěi
铢,小钱。寸,长度的小单位。铢积寸累比喻从小处累积起。宋。苏轼〈裙靴铭〉:「寒女之丝,铢积寸累。」也作「积铢累寸」。
《國語辭典》:铢两悉称(銖兩悉稱)  拼音:zhū liǎng xī chèng
称,相当。铢两悉称比喻双方分量相当,不分上下。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二:「律诗对偶,固须铢两悉称,然必看了上句,使人想不出下句,方见变化不测。」
《漢語大詞典》:铢两相称(銖兩相稱)
见“ 銖两悉称 ”。
《國語辭典》:铢两悉称(銖兩悉稱)  拼音:zhū liǎng xī chèng
称,相当。铢两悉称比喻双方分量相当,不分上下。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二:「律诗对偶,固须铢两悉称,然必看了上句,使人想不出下句,方见变化不测。」
《漢語大詞典》:铢量寸度(銖量寸度)
同“ 銖穪寸量 ”。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八》:“銖量寸度,石丈必差,操券责偿,曷以见天地之大哉。”
《韵府拾遗 支韵》:铢氂(铢氂)
文献通考建隆年令诸州受民租籍不得称分毫合勺铢氂丝忽钱必成文绢帛成尺金银成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