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铢累(銖絫)
一铢一絫。比喻微小之物。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二六章三:“而修辞立诚,不能予人以易知而煞为之説,以致銖絫之戾于理。”
分類:一铢微小
《漢語大詞典》:铢锱(銖錙)
一铢一锱。比喻微小。 宋 曾巩 《馆中祭丁元珍文》:“其蓄钧石,其出銖錙。”
分類:一铢微小
《漢語大詞典》:铢分(銖分)
(1).一铢一分。比喻微小。 宋 李纲 《谢降赐玉束带战袍器甲银绢等表》:“蔑著銖分之效,敢当锡予之隆。”
(2).比喻微小的事物。《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下〉》“桂枝二麻黄一汤方”集解引 张璐 曰:“详此方药品,与各半不殊,惟銖分稍异,而証治攸分。” 宋 叶适 《祭韩子师尚书文》:“角寒士之一能,取科举之銖分。” 宋 叶适 《上殿札子》:“是以收揽天下之权,銖分以上悉总於朝。”
(3).细致辨别。辽史·杨绩传:“陛下銖分邪正,升黜分明,天下幸甚。”
《漢語大詞典》:铢寸(銖寸)
一铢一寸。比喻微小。 宋 欧阳修 《崇文总目叙释·刑法》:“故法家之説,务原人情,极其真伪,必使有司不得銖寸轻重出入。”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曾左二相封侯:“虽前后事隔十年,而评量犹不爽銖寸若此,此其所以成中兴之业歟!”
《漢語大詞典》:四铢(四銖)
见“ 四銖钱 ”。
《漢語大詞典》:四铢钱(四銖錢)
(1). 中国 古钱币名。亦省称“ 四銖 ”。 汉 币。史记·平準书:“至 孝文 时,荚钱益多,轻,乃更铸四銖钱,其文为‘半两’,令民纵得自铸钱。”
(2). 中国 古钱币名。亦省称“ 四銖 ”。 南朝 宋 币。宋书·文帝纪:“﹝ 元嘉 七年十月﹞戊午,立钱署,铸四銖钱。”南史·颜竣传:“ 元嘉 中铸四銖钱……及 孝武 即位,又铸 孝建 四銖。”参见“ 半两 ”。
《骈字类编》:三铢(三铢)
史记平准书令县官销半两钱更铸三铢钱文如其重 梁简文帝吴郡石像碑身横五分衣刻三铢作
白居易府斋感怀诗丹砂鍊
三铢土元发看成一把丝
《漢語大詞典》:铢称(銖稱)
谓极细致地衡量、推究。 清 陈确 《答张考夫书》:“若銖称而寸较之,则 象山 、 阳明 之言,亦时有偏。”
《漢語大詞典》:毫铢(毫銖)
指极轻微的分量。毫、铢均是微小的重量单位。 唐 沈亚之 《郭常传》:“夫贩贾之人,细度而狭见,终日希售榷买,计量於毫銖之间。”旧题 宋 苏轼 《渔樵闲话录》上编:“今之所谈,果有毫銖可补於见闻,亦足以发也,又且何间於野人之论哉!”
《漢語大詞典》:铢发(銖髮)
一铢一发。比喻微小之物。 宋 王安石 《答段缝书》:“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銖髮以上皆亲之。父亦爱之甚。”
《骈字类编》:二铢(二铢)
宋书前废帝纪永光元年二月庚寅铸二铢钱之魏书高道穆传今钱法有五铢之文而无二铢实薄甚榆荚上贯便破置之水上殆不欲沈以南史宋明帝纪秦始元年罢二铢钱 宋史律历志 御书真草行三体淳化钱较定实重二铢四累为一钱者以二千四百得十有五斤为一称之则
《骈字类编》:半铢(半铢)
顾大韶又后虱赋形眇一黍质无半铢或入吾裈或托吾襦
《漢語大詞典》:铢粒(銖粒)
一铢一粒。形容极少的数量。 清 恽敬 《答董牧唐书》:“一月闻先府君之讣,虽官钱官穀,銖粒无亏。”
《漢語大詞典》:毛铢(毛銖)
形容极微小的利益。《晋书·隐逸传·祁嘉》:“所得未毛銖,所丧如山崖。” 宋 洪迈 容斋五笔·李彦仙守陕:“﹝ 李彦仙 ﹞每拜君赐暨取敌金资,悉均之,毛銖不入己。”
《骈字类编》:八铢(八铢)
汉书高后纪行八铢钱注本秦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即八铢也 宋史律历志见五铢下采西京杂记宣帝被收系郡邸狱臂上犹带史良娣合 婉转丝绳系身毒国宝镜一枚大如八铢钱旧传此镜照见妖魅得佩之者为天神所福六同文算指古法之衡十黍为 十累为铢八铢为锱 铢为分二十四铢为两
《漢語大詞典》:租铢(租銖)
计其所卖物价,依其数量而收税。汉书·食货志下:“除其贩卖租銖之律。” 颜师古 注:“租銖,谓计其所卖物价,平其錙銖而收租也。”
分類:物价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