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香铄(香铄)
张华豆羹诗兖簟盈箧香铄和调
《韵府拾遗 寘韵》:铄地(铄地)
王维张公德政碑火燎将至焮天铄地
《漢語大詞典》:铄化(鑠化)
(1).熔化。 清 方以智 物理小识·金石:“金入银者,甘锅鑠化。”
(2).比喻培养,造就。 胡汉民 《就土耳其革命告我军人》:“然彼亦不思 日 人所以尊敬王室者,正以其有君国一体之思想,从歷史上民族观念而来,非戎衣教武所能鑠化也。”
(3).比喻消化,领会。 清 方东树 《〈刘悌堂诗集〉序》:“要有好学深思者,必能知其同造于极,同为难至,而非可以浅尝鑠化也,有断然者也。”
《漢語大詞典》:铄绝(鑠絶)
烧断。庄子·胠箧:“擢乱六律,鑠絶竽瑟。” 陆德明 释文引 崔譔 曰:“烧断之也。”
《漢語大詞典》:铄口(鑠口)
犹铄金。 黄炎培 《吾心》诗:“立身不管人谁挽,鑠口寧愁众是非。”参见“ 鑠金 ”。
《國語辭典》:铄金(鑠金)  拼音:shuò jīn
1.镕化金属。《史记。卷八七。李斯传》:「铄金百镒,盗蹠不搏。」《文选。马融。长笛赋》:「或铄金砻石,华睆切错,九挻彫琢,刻镂钻笮。」也作「烁金」。
2.比喻人言可畏。《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也作「烁金」。
《漢語大詞典》:铄颖(鑠穎)
光辉美盛,颖秀突出。 晋 陆云 《赠顾骠骑后·有皇》诗:“徽音鑠颖,邈矣遐踪。”
《漢語大詞典》:铄闪(鑠閃)
闪烁。鑠,通“ 烁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目光鑠闪,如将叱咤。”
分類:闪烁
《漢語大詞典》:陶铄(陶鑠)
犹陶冶。 三国 魏 嵇康 《明胆论》:“夫元气陶鑠,众生禀焉。赋受有多少,故才气有昏明。” 戴明扬 注:“陶鑠,犹陶冶。”参见“ 陶冶 ”。
分類:陶冶明扬
《國語辭典》:陶冶  拼音:táo yě
1.制作陶器和冶金。汉。王充《论衡。物势》:「今夫陶冶者,初埏埴作器,必模范为形。」
2.陶匠和铸工。《墨子。节用中》:「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
3.教化裁成。《淮南子。俶真》:「有未始有有无者,包裹天地,陶冶万物。」宋。黄庭坚 答洪驹父书:「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4.修养品格。如:「陶冶性情」。唐。杜甫解闷〉诗一二首之七:「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漢語大詞典》:卓铄(卓鑠)
卓烁。形容光彩鲜明。 汉 蔡邕 《青衣赋》:“都冶娬媚,卓鑠多姿。”
《漢語大詞典》:沈铄(沈鑠)
亦作“沉鑠”。 毁损。 清 唐甄 潜书·思愤:“恃其强盛而无可虞,或淫於色,或困於酒,或壅於味,外以沉鑠其体,而内以蛊丧其志,是强盛者所以自戕也。”
分類:毁损
《漢語大詞典》:谗口铄(讒口鑠)
见“ 谗口鑠金 ”。
《漢語大詞典》:谗口铄金(讒口鑠金)
极言谗言毁贤害能之厉害。谓足使金石为之熔化。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丁亥,谗口鑠金, 太行 千盘,横起人面。”亦省作“ 谗口鑠 ”。 宋 苏轼 《次韵刘湜峡山寺见寄》:“骨消谗口鑠,胆破狱吏酷。”
《漢語大詞典》:瑰铄(瑰鑠)
奇特,美好。 晋 陆云 《与兄平原书》:“兄往日文,虽多瑰鑠,至於文体,实不如今日。”
分類:奇特美好
《漢語大詞典》:焚铄(焚鑠)
销熔。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石含金者焚鑠,草任药者翦掘。”
分類:销熔
《韵府拾遗 药韵》:初铄(初铄)
宋书𡊮皇后传圆精初铄方祇始凝
《漢語大詞典》:淩铄(淩鑠)
见“ 凌轢 ”。
《國語辭典》:凌轹(凌轢)  拼音:líng lì
欺侮虐待。《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任之以力,凌轹天下,威戮无罪,崇尚勇力,不顾义理,是以桀纣以灭,殷夏以衰。」唐。李白〈结客少年场行〉:「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也作「辚轹」、「陵轹」、「輘轹」、「躏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