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逃限
旧指不能遵照期限完纳钱粮。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式同限簿》:“夫条内所谓经催者,即本甲之户首也……如完不合限,责此户首逃限不亲身应比,差拿重究;花户抗不听催,具禀拘究不贷。”
《漢語大詞典》:限单(限單)
通知限期缴清钱粮的单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佥粮里》:“至于总书,攒造限单,及查算每限完欠皆其经手,亦须熟諳诚实有身家畏法之人。”
《国语辞典》:地丁钱粮(地丁钱粮)  拼音:dì dīng qián liáng
按土地、丁口徵收钱粮。《六部成语注解。户部》:「地丁钱粮:民间地亩丁口,均由地方官每年按例徵收钱粮,以供国家仓库之需。」
《国语辞典》:带罪徵收(带罪徵收)  拼音:dài zuì zhēng shōu
古时州县徵收不力,上官仍使其带罪徵收钱粮。《六部成语注解。户部》:「带罪徵收:州县经徵不力,上官书其罪于册,仍责令带罪徵收钱粮。」
《國語辭典》:比卯  拼音:bǐ mǎo
旧时差役在定期内拘捕人犯。卯,官府差役于卯时依所登录名册点名,登录的名册即称为「卯簿」。比卯指百姓如有欠钱粮或缉捕盗贼时,便按卯簿派遣差役限期催缴或捉拿,如果限期内无法收缴或捉拿到案,便要拘衙受刑。《豆棚闲话。第三则》:「或有说钱粮拖欠,即刻去比卯救家属的。」也作「批较」。
《漢語大詞典》:吃空
指减员后空额不上报,私自吞没多领的钱粮。 聂绀弩 《伦理观》:“不管官长吃空不吃空,扣饷不扣饷,只问自己拚命不拚命。”
《國語辭典》:串票  拼音:chuàn piào
向官厅缴纳钱粮时所取回的收据,通常为一式两联或三联,故称为「串票」。《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况且写写算算,以及那些册薄串票,也归得著在一处,得斟酌个公所地方。」《活地狱》第一三回:「一年两季,串票有好几万张,大老爷那能张张自己过目?」也称为「串纸」。
《漢語大詞典》:钱谷师爷(錢穀師爺)
旧时地方官所聘主管钱粮会计的幕僚。 瞿秋白 《鞘声·无用的人与东方文化》:“旧时的钱谷师爷,刑名师爷,秀才,举人的饭碗实在危险得不了。”亦称“ 钱粮师爷 ”。 毛泽东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这些干部、农民、秀才、狱吏、商人和钱粮师爷,就是我的可敬爱的先生。”
《漢語大詞典》:平余(平餘)
清 代地方政府上缴正项钱粮时另给户部的部分。一般来源于赋税的加派,亦有另立名目加征的。 清 初各省解缴户部税银,每一千两随解平馀银二十五两,称随平陋规。其后,户部与地方官吏协议共同分肥,解部减一半,馀归地方。 乾隆 元年,明文规定平馀银分给各部院官吏作为补助费,称“养廉”。 乾隆 二年, 四川省 在火耗羡馀外,每银百两提解六钱,名平馀,充各衙门使用。有的地方官吏收税时加重戥子称银,所得溢额银两亦名平馀。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条鞭法,名为永不加赋,而耗羡、平餘,犹在正供之外。”
《漢語大詞典》:囷府
国家库藏钱粮物资的处所。 汉 刘向 说苑·至公:“菽粟币帛,腐於囷府。”
《漢語大詞典》:粮票(糧票)
(1).购买粮食和粮食制品的票证。 叶圣陶 《涿鹿的劈山大渠》:“勘察渠线的测量队在去年十二月间出发, 郭全举 闻讯,带着粮票和盘费,自动地给测量队带路。”
(2).旧时政府征收钱粮的通知单。 沙汀 《丁跛公》:“但一眨眼,提前预征的粮票又下来了。”
《漢語大詞典》:粮串(糧串)
官府所发缴纳钱粮的收据。《负曝闲谈》第五回:“那位 邹老夫子 正架着大眼镜,在那里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算本年的粮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