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3,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李仕衡( 士衡 字 天均、天钧 )
王德钧
安锡钧(字 汉嘉 )
李伯钧(字 仲举 )
王易简(字 元钧 )
徐钧(字 秉国 号 见心 )
文钧
徐善钧
江钧
刘钧
雍钧
吕陶(字 元钧 号 净德 )
李钧
吕大钧(字 和叔 世称 京兆先生 )
其它辞典(续上)
赵德钧(字 子正 安乡侯 )李仕衡( 士衡 字 天均、天钧 )
王德钧
安锡钧(字 汉嘉 )
李伯钧(字 仲举 )
王易简(字 元钧 )
徐钧(字 秉国 号 见心 )
文钧
徐善钧
江钧
刘钧
雍钧
吕陶(字 元钧 号 净德 )
李钧
吕大钧(字 和叔 世称 京兆先生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7 【介绍】: 宋宗室,字子正。赵廷美第五子。太宗淳化初,拜右武卫将军,四迁至右卫将军。真宗景德二年,加右监门卫大将军。性和雅,善书翰,好为篇什。卒封安乡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9—1032 【介绍】: 名或作士衡。宋秦州成纪人,徙居京兆府,字天均。太宗太平兴国间进士。真宗时历官至河北都转运使、三司使等职,司财赋二十年,善理财,所至有余羡。官河北时,春时预付民户帛钱,入夏民输帛于官,足给军需,而广行于诸路。仁宗拜为尚书左丞。然性贪,积家资累巨万。受其婿曹利用牵连降官。全宋文·卷一六九
李士衡(九五九——一○三二),或作仕衡,字天钧,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后家京兆。第进士,调鄠县主簿,徙知彭山县。寇准荐其才,通判邠州,徙知剑州。咸平三年春王均称乱益州,士衡招降千馀人,击杀数千。累迁度支员外郎,判三司盐铁勾院,历荆湖北路、陕西转运使、知益州、河北都转运使、权知天雄军、知青州,入为三司使。仁宗初拜尚书左丞,知陈州、颍州。前后管计事二十年,官终左卫大将军。天圣十年卒,年七十四,《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九七○
安锡钧,字汉嘉。乾道间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仲举。足智恢远,能以义理胜血气。为郑伯熊、薛季宣引为亲友,得官,调监慈溪酒,耻之,谢不起。卒年四十余。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徐钧,字秉国,号见心,兰溪(今属浙江)人。以父荫为定远尉。宋亡不仕,金履祥尝延以教授诸子。精于史学,曾据《资治通鉴》所记事实,为史咏一千五百三十首。今存《史咏集》二卷,五代部分已佚失。事见本集附许谦、黄溍、张枢序,清光绪《兰溪县志》卷五有传。 徐钧诗,以《宛委别藏·史咏集》为底本,校以《续金华丛书》本(简称金华本)。
人物简介
简介
景德元年(1004)任兴化军知军。
人物简介
简介
大中祥符四年(1011)任泰州知州。
人物简介
简介
宝元三年康定元年(1040)任两浙路转运使。庆历三年(1043)任泉州知州。庆历四年(1044)任洪州知州兼安抚使。
人物简介
简介
嘉祐五年(1060)任南雄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果州南充人。英宗治平间进士。为御史台主簿,时章惇用事,朝士满门,钧独不往,为惇所恶,黜知蓬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7—1103 【介绍】: 宋成都人,字元钧,号净德。仁宗皇祐间进士。神宗熙宁三年举制科,对策枚数王安石新法之过,出通判蜀州。哲宗元祐初,擢殿中侍御史,首上邪正之辨,劾新党蔡确、韩缜、张璪、章惇等。累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哲宗亲政,知陈州。坐元祐党夺职,责衡州居住。徽宗立,复集贤殿修撰、知梓州,致仕。有《净德集》。全宋诗
吕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钧,叫净德,眉州彭山(今属四川)人(《全蜀艺文志》卷五三《吕氏族谱》)。仁宗皇祐进士,官铜梁、寿阳令,太原府判官。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又举制科,改蜀州通判,迁知彭州。因反对榷茶,贬监怀安商税。哲宗即位,起知广安军,召为司门郎中,擢殿中侍御史,迁左司谏。元祐二年(一○八七),涉洛蜀党争,出为梓州、成都路转运副使。七年,复入为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进给事中。哲宗亲政,出知陈州,徙河阳、潞州。绍圣三年(一○九六)坐元祐党籍谪提举潭州南岳庙。徽宗即位,起知梓州。崇宁元年(一一○二)致仕(《净德集》马骐序)。著有《吕陶集》六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录,辑为《净德集》三十八卷。《宋史》卷三四六、《东都事略》卷九七有传。 吕陶诗,以武英殿珍版《净德集》为底本,参校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阁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渊阁本)。三本收诗数量稍有不同,以文渊阁本收诗最少,错讹较多。新辑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一五八九
吕陶(一○二八——一一○四),字元钧,号净德,成都(今四川成都)人。皇祐五年进士,调铜梁令,知太原寿阳县,府帅唐介辟为签书判官。熙宁三年应制举,对策枚数新法之过,虽入等,才通判蜀州。改知彭州。十年,屡上书言禁榷蜀茶之弊,责监怀州商税。起知广安军,召为司门郎中。元祐元年,擢殿中侍御史。二年,因与苏轼兄弟同贾易、朱光庭等争论,被目为蜀党。后出任梓州、成都府路转运副使。七年,回朝任起居舍人,改中书舍人,进给事中。绍圣初,出知陈州,移潞州、梓州。后夺职分司、衡州居住,徽宗立,复集贤殿修撰、知梓州。崇宁元年致仕。是年秋被列入元祐党人碑。三年卒,年七十七。著有《净德集》。《宋史》卷三四六有传。又参本集《乞别给致仕状》及戴扬本《关于吕陶生卒年岁的辨误》(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九六年第三期)。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李钧,尝为归安县令(明万历《湖州府志》卷一○)。仁宗嘉祐间知温州(清嘉庆《瑞安县志》卷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1—1082 【介绍】: 宋京兆蓝田人,字和叔。吕大防弟。仁宗嘉祐二年进士。调秦州右司理参军,监延州折博务,改知三原县。神宗熙宁中,韩绛宣抚陕西,辟为书写机密文字。父丧,家居讲道数年。宋攻西夏,鄜延转运使檄为从事。卒于延州官舍。尝学于张载,能守师说。有《诚德集》。全宋诗
吕大钧(一○三~~○八二),字和叔,蓝田(今属陕西)人。大防弟。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伊洛渊源录》卷八《行状略》)。为秦州右司理参军,监延州折博务,知三原县。神宗熙宁三年(一○七○),韩绛宣抚陕西、河东,辟为书写机宜文字(《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六)。丁父忧,家居数年。元丰五年,会伐西夏,鄜延路转运司檄为从事,未几感疾卒,年五十二。有《诚德集》,已佚。事见《宋文鉴》卷一四五《吕和和叔墓表》,《宋史》卷三四○有傅。全宋文·卷一七○四
吕大钧(一○三一——一○八二),字和叔,学者称京兆先生,大防弟。其先汲郡人,后徙京兆蓝田(今陕西蓝田)。嘉祐二年中进士乙科,调秦州右司理参军。监延州折博务。改光禄寺丞,知耀州三原县。韩绛宣抚陕西、河南,辟书写机宜文字。丁父忧,服除,独家居数年。起诸王宫教授,求监凤翔府造船务、鄜延路转运司从事。元丰五年卒于延州官舍,年五十二。著有《诚德集》。见范育《吕和叔墓志铭》(《皇朝文鉴》卷一四五),《宋史》卷三四○《吕大防传》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