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抬枪(擡鎗)
过去使用的一种火器。枪筒粗长,发射时装上火药和铁砂,枪筒放在一人肩上,由另一人点导火线。 清 王韬 瓮牖馀谈·贼中悍酋记:“我军遇之,以擡鎗击中其腹几洞。” 周立波 《沁源人》:“抬枪很长,移动的时候,要两个人抬。”
《分类字锦》:亚鎗(亚鎗)
董𨔁古鎗铭跋田仲方得古铜器于白马河岸说者传以为龙杯宣和五年余来关中与仲方会长安因示余龙杯考其制有首龙也其旁刻饰杂有花草虫兽足分类卮其识曰互岭考之古字当读为亚鎗盖古文尚书沧从岭鎗为仓古文从省如此汉制东宫给铜龙头鎗则此器也其曰亚者鎗亦非一当有序而陈者昔人因火欲出铜鎗误出熨斗乃曰鎗被烧失脚观此便知鎗为有足器矣可以信也
分类:釜甑
《漢語大詞典》:一枪一旗(一鎗一旗)
见“ 一鎗一旗 ”。
指幼嫩的茶叶。鎗,亦作“ 枪 ”。 宋 赵佶 《大观茶论·采择》:“凡茶如雀舌穀粒者为鬭品,一鎗一旗为拣芽,一鎗二旗为次之。”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盖茶味虽均,其精者在嫩芽,取其初萌如雀舌者谓之枪,稍敷而为叶者谓之旗。旗非所贵,不得已取一枪一旗犹可,过是则老矣。” 宋 熊蕃 宣和北苑贡茶录:“次曰拣芽,乃一芽带一叶者,号一鎗一旗。次曰中芽,乃一芽带两叶者,号一鎗两旗。”
分類:幼嫩茶叶
《漢語大詞典》:一旗半枪(一旗半鎗)
指极细嫩的茶叶。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四折:“这茶呵採的一旗半鎗,来从五岭三 湘 。”
分類:细嫩茶叶
《漢語大詞典》:一旗二枪(一旗二鎗)
茶名。 明 顾元庆 《茶谱·采茶》:“团黄有一旗二鎗之号,言一叶二芽也。”
分類:茶名
《国语辞典》:拍马挺鎗(拍马挺鎗)  拼音:pāi mǎ tǐng qiāng
骑上马匹手拿鎗械,准备迎战。《水浒传》第二回:「史进也怒抡手中刀,骤坐下马,来迎战陈达,陈达也拍马挺鎗来迎史进。」
《国语辞典》:匹马单鎗(匹马单鎗)  拼音:pī mǎ dān qiāng
不藉他人之力,独自行事。《五灯会元。卷一二。天圣皓泰禅师》:「埋兵掉斗,未是作家。匹马单鎗,便请相见。」《三国演义》第一一七回:「诸葛尚匹马单鎗,抖擞精神,战退二人。」也作「匹马单枪」、「单枪匹马」。
《国语辞典》:披挂绰鎗(披挂绰鎗)  拼音:pī guà chuò qiāng
披上战袍,提起兵器,准备出战。《水浒传》第一五回:「策曰:『神人佑我,吾何惧焉?』遂披挂绰鎗上马。」
《国语辞典》:轮鎗拽步(轮鎗拽步)  拼音:lún qiāng yè bù
耍著枪、拖著脚步。形容轻敌或漫不经心的样子。《西游记》第四一回:「妖王轮鎗拽步,也无甚么盔甲,只是腰间束一条锦绣战裙,赤著脚,走出门前。」
《国语辞典》:神机火鎗(神机火鎗)  拼音:shén jī huǒ qiāng
明清时禁军所习用的火鎗。设有神机营,以管理其事。
《国语辞典》:银样蜡鎗头(银样蜡鎗头)  拼音:yín yàng là qiāng tóu
表面像是银质,其实是铅锡合金制成的鎗头。比喻以假乱真的赝品或指虚有其表,中看不中用。《红楼梦》第二三回:「一般也吓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苗儿不秀,是个银样蜡鎗头。』」也作「银样蜡枪头」、「银样镴枪头」、「银样镴鎗头」。
《国语辞典》:明鎗容易躲,暗剑最难防(明鎗容易躲,暗剑最难防)  拼音:míng qiāng róng yì duǒ,àn jiàn zuì nán fáng
比喻公开的攻击比较容易对付,暗中的攻击难以提防。明。叶宪祖《鸾鎞记》第一○出:「待我到丞相跟前去,背他一场是非,叫他明鎗容易躲,暗箭最难防。」也作「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国语辞典》:明鎗容易躲,暗箭最难防(明鎗容易躲,暗箭最难防)  拼音:míng qiāng róng yì duǒ,àn jiàn zuì nán fáng
比喻公开的攻击比较容易对付,暗中的攻击难以提防。明。汪錂《春芜记》第一一出:「倘若拿著宋玉,事儿发作。季老夫人得知,一定卖那泼贱到隔江过海去,不然也打他几十下,消了我这恶气。正是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也作「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国语辞典》:明鎗易躲,暗箭难逃(明鎗易躲,暗箭难逃)  拼音:míng qiāng yì duǒ,àn jiàn nán táo
比喻公开的攻击容易闪躲,而暗中的攻击难以逃脱。《薛仁贵征辽事略》:「仁贵脑后无眼,兀的是明鎗易躲,暗箭难逃。」也作「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国语辞典》:拖鎗拽棒  拼音:tuō qiāng yè bàng
拿著鎗带著棍棒。《水浒传》第二回:「庄东庄西三四百史家庄户,听得梆子响,都拖鎗拽棒,聚起三四百人,一齐都到史家庄上。」也作「拖鎗曳棒」。
分类:棍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