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17,分42页显示 上一页 35 36 37 38 39 41 42 下一页
难信金刚信乐
金刚经六譬
释金刚经刊定记
触金刚
赡部金
赡部捺陀金
郁金香
七重金山
金刚心菩萨
金刚后心
金刚五部
四大金刚
佛面上刮金
佛是金装,人是衣装
佛类词典(续上)
證金刚心难信金刚信乐
金刚经六譬
释金刚经刊定记
触金刚
赡部金
赡部捺陀金
郁金香
七重金山
金刚心菩萨
金刚后心
金刚五部
四大金刚
佛面上刮金
佛是金装,人是衣装
證金刚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五相成身)
(术语)(参见:五相成身)
五相成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相具备,成就本尊身之观行也。又作五相成身观,五转成身,五法成身。一通达菩提心,二修菩提心,三成金刚心,四證金刚身,五佛身圆满。成此五相之观而显得金刚界之佛身也。金刚顶大教王经一说一切义成就菩萨(悉多太子),蒙诸佛警觉开示而修證五相之轨则。十八会指归曰:「毗虑遮那佛受用身,以五相现成等正觉。五相者,所谓通达本心、修菩提心、成金刚心、證金刚身、佛身圆满,此则五智通达。」菩提心论曰:「一是通达心、二是菩提心、三金刚心、四金刚身、五是證得无上菩提获金刚坚固身也。然此五相具备方成本尊身也。」一、通达菩提心者,初心行者,蒙阿阇梨之开示,始观吾质多心(第六识之缘虑心),为圆明之月轮,其径仅一肘量。月轮之圆明者,表本有之菩提心自性清净也。是始通入性德之菩提心,故名通达菩提心。行者依此观,渐拂无明妄想之念。金刚界仪轨说通达菩提心之文曰:「诸佛同音言:汝当观自心,久住谛观察,不见自心相。礼佛足白言:最胜尊,我不见自心,此心为何相?诸佛咸告言:心相难测量,授与心真言,即诵彻心明,观心如月轮,若在轻雾中。如是谛观察。」二、修菩提心者,更观菩提心之月轮之位也。是于性德之菩提心发修法之菩提心,故名修菩提心。此有广歛二观:广者,渐广月轮,使之周遍无边;歛者,渐歛之而为一肘量。如是数数广歛也。三、成金刚心者,欲加持此菩提心,使能坚固,犹如金刚,而于心月轮观五股金刚之位也。四、證金刚身者,其观全成就而为自身三昧耶身之位也。五、佛心圆满者,自己五股金刚之三昧耶身变而为大日如来,其眷属围绕,而坐于其中央之位也。此五相成身云者,谓五相之观成,即成就佛身之义也。为此五相成身观,用阿弥陀之妙观察智定。三摩地仪轨云:行者欲入金刚定,先住妙观察智定。定慧二羽仰相叉,进禅力智各相柱。以此妙观印修三摩地,即得如来之不动智。问何故以是定为妙观察智之定?答曰:观诸法之性相及自相共相,而不断说法之疑者,妙观察智之妙用也。今观诸法之如幻等观自心界之理,故为妙观察智。且无识心三昧五相成身,皆用弥陀之定印,故以之为妙观察智也。又守护国经说菩提心所说第五之一相成身;心地观经说第一、第二、第三之三相成身;摄真实经说十相成身。又日本智證立八相成身。
【佛学常见辞汇】
五相具备而成就佛身的观法。菩提心论说:「一是通达心,二是菩提心,三是金刚心,四是金刚身,五是證得无上菩提获金刚坚固身也。」
(术语)五相具备,成就本尊身之观行也。又作五相成身观,五转成身,五法成身。一通达菩提心,二修菩提心,三成金刚心,四證金刚身,五佛身圆满。成此五相之观而显得金刚界之佛身也。金刚顶大教王经一说一切义成就菩萨(悉多太子),蒙诸佛警觉开示而修證五相之轨则。十八会指归曰:「毗虑遮那佛受用身,以五相现成等正觉。五相者,所谓通达本心、修菩提心、成金刚心、證金刚身、佛身圆满,此则五智通达。」菩提心论曰:「一是通达心、二是菩提心、三金刚心、四金刚身、五是證得无上菩提获金刚坚固身也。然此五相具备方成本尊身也。」一、通达菩提心者,初心行者,蒙阿阇梨之开示,始观吾质多心(第六识之缘虑心),为圆明之月轮,其径仅一肘量。月轮之圆明者,表本有之菩提心自性清净也。是始通入性德之菩提心,故名通达菩提心。行者依此观,渐拂无明妄想之念。金刚界仪轨说通达菩提心之文曰:「诸佛同音言:汝当观自心,久住谛观察,不见自心相。礼佛足白言:最胜尊,我不见自心,此心为何相?诸佛咸告言:心相难测量,授与心真言,即诵彻心明,观心如月轮,若在轻雾中。如是谛观察。」二、修菩提心者,更观菩提心之月轮之位也。是于性德之菩提心发修法之菩提心,故名修菩提心。此有广歛二观:广者,渐广月轮,使之周遍无边;歛者,渐歛之而为一肘量。如是数数广歛也。三、成金刚心者,欲加持此菩提心,使能坚固,犹如金刚,而于心月轮观五股金刚之位也。四、證金刚身者,其观全成就而为自身三昧耶身之位也。五、佛心圆满者,自己五股金刚之三昧耶身变而为大日如来,其眷属围绕,而坐于其中央之位也。此五相成身云者,谓五相之观成,即成就佛身之义也。为此五相成身观,用阿弥陀之妙观察智定。三摩地仪轨云:行者欲入金刚定,先住妙观察智定。定慧二羽仰相叉,进禅力智各相柱。以此妙观印修三摩地,即得如来之不动智。问何故以是定为妙观察智之定?答曰:观诸法之性相及自相共相,而不断说法之疑者,妙观察智之妙用也。今观诸法之如幻等观自心界之理,故为妙观察智。且无识心三昧五相成身,皆用弥陀之定印,故以之为妙观察智也。又守护国经说菩提心所说第五之一相成身;心地观经说第一、第二、第三之三相成身;摄真实经说十相成身。又日本智證立八相成身。
【佛学常见辞汇】
五相具备而成就佛身的观法。菩提心论说:「一是通达心,二是菩提心,三是金刚心,四是金刚身,五是證得无上菩提获金刚坚固身也。」
难信金刚信乐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弥陀之救济,信之无疑,坚固如金刚也。
(术语)弥陀之救济,信之无疑,坚固如金刚也。
金刚经六譬
【佛学大辞典】
(名数)金刚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名数)金刚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释金刚经刊定记
【佛学大辞典】
(书名)金刚经纂要刊定记之异名。
(书名)金刚经纂要刊定记之异名。
触金刚
【佛学大辞典】
(菩萨)金刚界曼荼罗理趣会五尊之一。即五秘密尊之一。别名,计里吉罗金刚。交二手腕而持五钴。触者触于欲境之烦恼也。今明触性即菩提之深秘,故住于抱持之相而立触之名。见金刚界曼荼罗钞三。
(菩萨)金刚界曼荼罗理趣会五尊之一。即五秘密尊之一。别名,计里吉罗金刚。交二手腕而持五钴。触者触于欲境之烦恼也。今明触性即菩提之深秘,故住于抱持之相而立触之名。见金刚界曼荼罗钞三。
赡部金
【佛学大辞典】
(物名)赡部捺陀金之略。
(物名)赡部捺陀金之略。
赡部捺陀金
【佛学大辞典】
(物名)Jambunadasuvarn!a,赡部,树名,捺陀为江及海之义,谓赡部树下水中所出之金也。旧所谓阎浮檀金是也。玄应音义二十一曰:「赡部捺陀金,或作剡浮那他,旧云阎浮檀金,名一也。但赡部树,半临陆地,半临海中。此海水底有金也,而水极深。然金色彻出水上,若转轮王出世。诸夜叉等神取此金将来博易,故人间有之。若著闇中,闇色则灭也。那他,此言江,亦云海也。」(参见:阎浮檀金)
(物名)Jambunadasuvarn!a,赡部,树名,捺陀为江及海之义,谓赡部树下水中所出之金也。旧所谓阎浮檀金是也。玄应音义二十一曰:「赡部捺陀金,或作剡浮那他,旧云阎浮檀金,名一也。但赡部树,半临陆地,半临海中。此海水底有金也,而水极深。然金色彻出水上,若转轮王出世。诸夜叉等神取此金将来博易,故人间有之。若著闇中,闇色则灭也。那他,此言江,亦云海也。」(参见:阎浮檀金)
郁金香
【佛学大辞典】
(植物)郁金,草名。梵语,恭矩磨Kun%kumam%,其花黄而香,可以为薰香。名义集三曰:「恭矩磨,此云郁金。周礼春官,郁人采取以鬯酒。说文云:郁金草之华,远方所贡芳物,郁人合而酿之,以降神也。宗庙用之。」最胜王经七曰:「郁金恭矩么。」
(植物)郁金,草名。梵语,恭矩磨Kun%kumam%,其花黄而香,可以为薰香。名义集三曰:「恭矩磨,此云郁金。周礼春官,郁人采取以鬯酒。说文云:郁金草之华,远方所贡芳物,郁人合而酿之,以降神也。宗庙用之。」最胜王经七曰:「郁金恭矩么。」
七重金山
【佛学常见辞汇】
指环绕须弥山的七重金山,其名是双持、持轴、担木、善见、马耳、障碍、持地,此七金山多为圣贤神鬼所住。
指环绕须弥山的七重金山,其名是双持、持轴、担木、善见、马耳、障碍、持地,此七金山多为圣贤神鬼所住。
金刚心菩萨
【佛学常见辞汇】
大乘五十二个阶位中,第五十一位的菩萨,叫做等觉,意思是此觉已经与佛差不多相等了,此时若回顾第十法云地,已经可以叫做佛,若瞻望佛地,则还差一点,所以只叫做金刚心菩萨,或无垢地菩萨。
大乘五十二个阶位中,第五十一位的菩萨,叫做等觉,意思是此觉已经与佛差不多相等了,此时若回顾第十法云地,已经可以叫做佛,若瞻望佛地,则还差一点,所以只叫做金刚心菩萨,或无垢地菩萨。
金刚后心
【佛学常见辞汇】
菩萨于最后位,断最极微细烦恼之定,智用坚利,譬如金刚,叫做金刚定。有入住出三心,入时尚居众生位,出时则成佛,当住位完满,将届出定时,名金刚后心。
菩萨于最后位,断最极微细烦恼之定,智用坚利,譬如金刚,叫做金刚定。有入住出三心,入时尚居众生位,出时则成佛,当住位完满,将届出定时,名金刚后心。
金刚五部
【佛学次第统编】
金刚界开示大日如来智德之部门也。如来内證之智德,其体坚固,有摧破一切烦恼之胜用,故譬以金刚。大日经疏曰:「金刚喻如来秘密慧也。」金刚无有法能破坏之者,而破坏万相,此智慧亦尔。此界分五部金刚界为始觉上转之法门,转在迷之九识,成五种之果智,故分类为五部。
一、莲华部 众生心中有本有净菩提心清净之理,在六道生死之泥中,不染不垢,犹如莲华之由泥中出生,不染不垢,故名莲华部。
二、金刚部 众生自心之理所,又有本有之智,在生死之泥中,经无数劫,不朽不坏,能破烦恼,如金刚之久埋没泥中,不朽不坏,故名金刚部。
三、佛部 此理智在凡位未显,入果位则理智显现,觉道圆满,故名佛部。
四、宝部 佛之万德圆满中,福德无边,故名宝部。
五、羯磨部 羯磨译曰作业,佛为众生而垂悲悯,成办一切之事业,名羯磨部。
此中前二者为在缠之因德,第三者为理智具足出缠之果位,是即胎藏界之三部也。后二者于佛部中别开之,佛为二利圆满之称,其自證之边云宝部,其化他之边云羯磨部。如是于佛部中开二部,原为胎藏界曼荼罗之意。胎藏界曼荼罗上中下中之通者,总曰佛部,此中下方有虚空藏院,是宝部也。上方有释迦院,是羯磨部也。由此论之,胎金之三五,仅开合之异耳,今配之五方五智五佛则如下:
中 法界体性智 大日 佛部
东 大圆镜智 阿閦 金刚部
南 平等性智 宝生 宝部
西 妙观察智 阿弥陀 莲华部
北 成所作智 不空成就(释迦) 羯磨部
「五部部主」 诸部要目,以大日如来等五佛为部主,秘藏记依之。日本安然之瑜祗经疏,名之为部王,以五方之五大明王为部主。主有二义:一因主之义,二如执权,有管领之义。诸部要目,则据初义,安然则据后义。
「五部母」 金刚界五部之部母,主各生当部功德之德之尊也,如典藏主。
一、佛部 佛眼尊也。但秘藏记谓此部之部主为大日如来,是乃究竟之本源,故更无部母。秘藏记钞八会之不依能生之义立之,由养育之义而立之。
二、金刚部 金刚波罗密菩萨也。
三、宝部 宝波罗密菩萨也。
四、莲华部 法波罗密菩萨也。
五、羯磨部 羯磨波罗密菩萨也。
是则为四波罗密,据出生四佛之义而立之。
「五部忿怒」 是五部之教令轮身也。
「五部念珠」 佛部为菩提子,金刚部为金刚子,宝部为宝珠,莲华部为莲子,羯磨部为杂宝。
「五部色」 佛部为白,金刚部为青,宝部为黄,莲华部为赤,羯磨部为杂。
「五佛座」 金刚界五佛之宝座也。一、大日师子座,师子兽王,游行无畏,毗卢遮那法王,不变无碍。二、阿閦象座,象之力用无过,金刚部之坚力无碍三、宝生马座,轮王马宝,速疾神通,南方修行,三密速疾也。四、阿弥陀孔雀座,孔雀瑞禽,明慧应时,弥陀转法轮王,幖帜相应,不空成就迦楼罗座,此鸟威力,能降诸龙,不空智用随方,摄引人天,归随无违。
胎藏界曼荼罗
东
┌──────┬─┬──────┐
│ │门│ (十二)│
│ ┌────┴─┴────┐外│
│ │ 文 殊 院(七)│金│
│ │ ┌───────┐ │刚│
│ │ │ 释迦院(六)│ │部│
│ │ │ ┌───┐ │ │院│
│ │地│观│遍知院│金│除│ │
├─┤藏│音├(二)┤刚│盖├─┤
├─┤院│院│中 台│手│障├─┤
│ │ │ │八叶院│院│院│ │
│ │九│三├───┤ │ │ │
│ │ │ │持明院│四│八│ │
│ │ │ └(五)┘ │ │ │
│ │ │虚空藏院(十)│ │ │
│ │ └───────┘ │ │
│ │ 苏悉地院(十一)│ │
│ └────┬─┬────┘ │
│ │门│ │
└──────┴─┴──────┘
西
金刚界曼荼罗
┌────────────────┐
│ 一 印 会 │
│ ┌───────────┐ │
│降│ 三 昧 耶 会 │ │
│三│ (羯 磨 会) │理︵│
│世│︵口┌─────┐︵微│ 普│
│三│五 │ 成身会 │三 │趣 │
│昧│智印│(根本会)│昧细│ 贤│
│耶│会 │(羯磨会)│耶 │会 │
│会│︶会│ │会会│ 会│
│ │ └─────┘︶ │ ︶│
│ │ 大 供 养 会 │ │
│ └───────────┘ │
│ 降 三 世 羯 磨 会 │
└────────────────┘
金刚界开示大日如来智德之部门也。如来内證之智德,其体坚固,有摧破一切烦恼之胜用,故譬以金刚。大日经疏曰:「金刚喻如来秘密慧也。」金刚无有法能破坏之者,而破坏万相,此智慧亦尔。此界分五部金刚界为始觉上转之法门,转在迷之九识,成五种之果智,故分类为五部。
一、莲华部 众生心中有本有净菩提心清净之理,在六道生死之泥中,不染不垢,犹如莲华之由泥中出生,不染不垢,故名莲华部。
二、金刚部 众生自心之理所,又有本有之智,在生死之泥中,经无数劫,不朽不坏,能破烦恼,如金刚之久埋没泥中,不朽不坏,故名金刚部。
三、佛部 此理智在凡位未显,入果位则理智显现,觉道圆满,故名佛部。
四、宝部 佛之万德圆满中,福德无边,故名宝部。
五、羯磨部 羯磨译曰作业,佛为众生而垂悲悯,成办一切之事业,名羯磨部。
此中前二者为在缠之因德,第三者为理智具足出缠之果位,是即胎藏界之三部也。后二者于佛部中别开之,佛为二利圆满之称,其自證之边云宝部,其化他之边云羯磨部。如是于佛部中开二部,原为胎藏界曼荼罗之意。胎藏界曼荼罗上中下中之通者,总曰佛部,此中下方有虚空藏院,是宝部也。上方有释迦院,是羯磨部也。由此论之,胎金之三五,仅开合之异耳,今配之五方五智五佛则如下:
中 法界体性智 大日 佛部
东 大圆镜智 阿閦 金刚部
南 平等性智 宝生 宝部
西 妙观察智 阿弥陀 莲华部
北 成所作智 不空成就(释迦) 羯磨部
「五部部主」 诸部要目,以大日如来等五佛为部主,秘藏记依之。日本安然之瑜祗经疏,名之为部王,以五方之五大明王为部主。主有二义:一因主之义,二如执权,有管领之义。诸部要目,则据初义,安然则据后义。
「五部母」 金刚界五部之部母,主各生当部功德之德之尊也,如典藏主。
一、佛部 佛眼尊也。但秘藏记谓此部之部主为大日如来,是乃究竟之本源,故更无部母。秘藏记钞八会之不依能生之义立之,由养育之义而立之。
二、金刚部 金刚波罗密菩萨也。
三、宝部 宝波罗密菩萨也。
四、莲华部 法波罗密菩萨也。
五、羯磨部 羯磨波罗密菩萨也。
是则为四波罗密,据出生四佛之义而立之。
「五部忿怒」 是五部之教令轮身也。
「五部念珠」 佛部为菩提子,金刚部为金刚子,宝部为宝珠,莲华部为莲子,羯磨部为杂宝。
「五部色」 佛部为白,金刚部为青,宝部为黄,莲华部为赤,羯磨部为杂。
「五佛座」 金刚界五佛之宝座也。一、大日师子座,师子兽王,游行无畏,毗卢遮那法王,不变无碍。二、阿閦象座,象之力用无过,金刚部之坚力无碍三、宝生马座,轮王马宝,速疾神通,南方修行,三密速疾也。四、阿弥陀孔雀座,孔雀瑞禽,明慧应时,弥陀转法轮王,幖帜相应,不空成就迦楼罗座,此鸟威力,能降诸龙,不空智用随方,摄引人天,归随无违。
胎藏界曼荼罗
东
┌──────┬─┬──────┐
│ │门│ (十二)│
│ ┌────┴─┴────┐外│
│ │ 文 殊 院(七)│金│
│ │ ┌───────┐ │刚│
│ │ │ 释迦院(六)│ │部│
│ │ │ ┌───┐ │ │院│
│ │地│观│遍知院│金│除│ │
├─┤藏│音├(二)┤刚│盖├─┤
├─┤院│院│中 台│手│障├─┤
│ │ │ │八叶院│院│院│ │
│ │九│三├───┤ │ │ │
│ │ │ │持明院│四│八│ │
│ │ │ └(五)┘ │ │ │
│ │ │虚空藏院(十)│ │ │
│ │ └───────┘ │ │
│ │ 苏悉地院(十一)│ │
│ └────┬─┬────┘ │
│ │门│ │
└──────┴─┴──────┘
西
金刚界曼荼罗
┌────────────────┐
│ 一 印 会 │
│ ┌───────────┐ │
│降│ 三 昧 耶 会 │ │
│三│ (羯 磨 会) │理︵│
│世│︵口┌─────┐︵微│ 普│
│三│五 │ 成身会 │三 │趣 │
│昧│智印│(根本会)│昧细│ 贤│
│耶│会 │(羯磨会)│耶 │会 │
│会│︶会│ │会会│ 会│
│ │ └─────┘︶ │ ︶│
│ │ 大 供 养 会 │ │
│ └───────────┘ │
│ 降 三 世 羯 磨 会 │
└────────────────┘
四大金刚
【俗语佛源】
为佛经所称帝释的外将,分别居于须弥山四,各护一方,因亦称护世四天王,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执宝剑;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持索;北方多闻天王,身绿色,执宝叉。寺庙山门两旁多塑四大天王像,俗称四大金刚。文学中多有引用,如《西游记》第五回:「玉帝大恼,即差四大天王,协同李天王并那吒太子,点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去花果山围困,定捉获那厮处治。」生活中也常有将某些身材高大,力大无比,或护佑某些人物者亦以此称呼之。(李君冈)
为佛经所称帝释的外将,分别居于须弥山四,各护一方,因亦称护世四天王,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执宝剑;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持索;北方多闻天王,身绿色,执宝叉。寺庙山门两旁多塑四大天王像,俗称四大金刚。文学中多有引用,如《西游记》第五回:「玉帝大恼,即差四大天王,协同李天王并那吒太子,点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去花果山围困,定捉获那厮处治。」生活中也常有将某些身材高大,力大无比,或护佑某些人物者亦以此称呼之。(李君冈)
佛面上刮金
【俗语佛源】
比喻不管场合和对象,什么都要搜刮。极言凶暴贪婪。「佛面」指佛像的面部。《法华经·安乐品》谓:「诸佛身金色,百福相庄严。」可见,佛身为金色。人们用金箔贴于佛身乃至佛面,是庄严佛像的功德。后人在文学中引用,如《水浒传》第八三回:「皇帝赐俺一瓶酒,一斤肉,你都克减了。不是我们争嘴,堪恨你这厮们无道理,佛面上去刮金。」除比喻义外,「佛面上刮金」,亦有史实。《太平广记》卷一一六引晋·王琰《冥祥记》载:「唐贞观二十年,征龟兹。有薛孤训者为行军仓曹,军及屠龟兹后,乃于精舍剥佛面金。」可谓穷凶极恶。(李明权)
比喻不管场合和对象,什么都要搜刮。极言凶暴贪婪。「佛面」指佛像的面部。《法华经·安乐品》谓:「诸佛身金色,百福相庄严。」可见,佛身为金色。人们用金箔贴于佛身乃至佛面,是庄严佛像的功德。后人在文学中引用,如《水浒传》第八三回:「皇帝赐俺一瓶酒,一斤肉,你都克减了。不是我们争嘴,堪恨你这厮们无道理,佛面上去刮金。」除比喻义外,「佛面上刮金」,亦有史实。《太平广记》卷一一六引晋·王琰《冥祥记》载:「唐贞观二十年,征龟兹。有薛孤训者为行军仓曹,军及屠龟兹后,乃于精舍剥佛面金。」可谓穷凶极恶。(李明权)
佛是金装,人是衣装
【俗语佛源】
意思是说,佛像的庄严要靠黄金来装饰(俗称装金),人的模样则要靠衣饰打扮。明·沈自晋《望湖亭传奇》第十出:「虽然如此,佛是金装,人是衣装,打扮也是极要紧的。」亦作「佛要金装,人要衣装」。如《慈禧太后演义》第四回:「起初入宫,因家况艰难,只置了几件布衣粗服,至此蒙恩受赏,把衣饰尽行换掉,越显得玉质金相。俗语说得好:佛要金装,人要衣装。确是阅历有得的话头。」又作「花须叶衬,佛要金装」。意义相似。如清·李玉《人兽关》第二五折:「打扮真宫样,自古道:花须叶衬,佛要金装。」(参见「丈六金身」条)(李明权)
意思是说,佛像的庄严要靠黄金来装饰(俗称装金),人的模样则要靠衣饰打扮。明·沈自晋《望湖亭传奇》第十出:「虽然如此,佛是金装,人是衣装,打扮也是极要紧的。」亦作「佛要金装,人要衣装」。如《慈禧太后演义》第四回:「起初入宫,因家况艰难,只置了几件布衣粗服,至此蒙恩受赏,把衣饰尽行换掉,越显得玉质金相。俗语说得好:佛要金装,人要衣装。确是阅历有得的话头。」又作「花须叶衬,佛要金装」。意义相似。如清·李玉《人兽关》第二五折:「打扮真宫样,自古道:花须叶衬,佛要金装。」(参见「丈六金身」条)(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