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薛虎子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1—491 【介绍】: 北魏代人。薛野睹子。为人刚简,处事明断有父风。年十三,入侍文成帝,太安中迁内行长,典奏诸曹事。居官正直,内外惮之。文明太后临朝,出为枋头镇将。为近臣所疾,以小过黜为镇门士。献文帝南巡,诉之于帝,帝访于民,知其冤,乃复除枋头镇将。孝文帝时为彭城镇将、徐州刺史。尝上表陈屯田之利,帝纳之。在镇十一年,多惠政,民得安堵。
全后魏文·卷三十四
虎子,代人。太安中,为内行长,典奏诸曹事。太后临朝,出为枋头镇将。后除平南将军、相州刺史。不行。太和二年,袭父野猪爵河东公。出为彭城镇将。除开府、徐州刺史。十五年卒,赠散骑常侍、镇南将军、相州刺史,谥曰文。
《國語辭典》:野猪(野豬)  拼音:yě zhū
动物名。脊椎动物偶蹄目野猪科。形状像猪,身体呈圆桶状,皮黑而厚,覆满粗毛,生气时毛发倒竖。鼻长而硬,犬齿锋利,露于口外,与鼻配合,适于挖地觅食。栖息于山林野地,为杂食性动物,菌姑、竹笋、虫、鱼、鼠类皆可为食,是家猪的原种。
《国语辞典》:野猪林(野猪林)  拼音:yě zhū lín
戏曲剧目。宋代故事戏。叙述鲁智深至东京结识林冲,遇高俅之子贪图林妻美色,陷害林冲。鲁智深于林冲发配沧州途中,在野猪林出手搭救其脱险的故事。
《漢語大詞典》:野豕
野猪。礼记·少仪:“牛与羊鱼之腥,聂而切之为膾,麋鹿为菹,野豕为轩。”北史·皮景和传:“ 高祖 尝令 景和 射一野豕,一箭而获。” 清 陆次云 《五溪杂咏》之二:“野豕能飞箭,江豚善拜风。”
分類:野猪
《漢語大詞典》:野彘
即野猪。《淮南子·修务训》:“虎豹有茂草,野彘有艽莦槎櫛。”汉书·酷吏传·郅都:“尝从上入 上林 , 贾姬 在厕,野彘人厕,上目 都 , 都 不行。”
分類:野猪
《漢語大詞典》:田豕
野猪。礼记·郊特牲:“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
分類:野猪
《國語辭典》:豕突  拼音:shǐ tú
野猪喜欢到处乱跑,用嘴拱东西。因用以比喻贼寇到处侵犯。《后汉书。卷五七。刘陶传》:「今果已攻河东,恐遂转更豕突上京。」
分類:野猪奔突
《漢語大詞典》:豺豕
豺和野猪。两者均为凶残的兽类,因以比喻凶狠残暴的恶人。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方今六合未康,豺豕当道。” 张铣 注:“豺豕,喻乱贼也。” 前蜀 杜光庭 《都监将军周天醮词》:“况臣顷因扈卫,时属艰忧,豺豕欺天,雾霾蔽日。” 宋 黄庭坚 《金刀坑迎将家待追浆坑十馀户山农不至因题其壁》诗:“遂令五百里,化为豺豕墟。”
《國語辭典》:豨突  拼音:xī tú
像野猪一般来去奔窜,驰骤飘忽。《资治通鉴。卷二五二。唐纪六十八。僖宗乾符二年》:「或曰:『蛮寇逼近成都,相公尚远,万一豨突,奈何?』」
《漢語大詞典》:狶洲
野猪出没的荒洲。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上穷荻浦,下至狶洲,南薄鷰爪,北极雷淀。”
分類:野猪出没
《漢語大詞典》:豚佩
以野猪獠牙为佩带饰物,以示勇武。语本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路 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 裴駰 集解:“冠以雄鸡,佩以豭豚。二物皆勇, 子路 好勇,故冠带之。”《陈书·周迪传》:“我 高祖 躬率 百越 ,师次 九川 ,濯其泥沙,假以毛羽,裁解豚佩,仍剖兽符,卵翼之恩,方斯莫喻。”
《漢語大詞典》:蜂合豕突
亦作“蠭合豕突”。 如群蜂聚集,似野猪奔突。比喻众人杂沓会合,横冲直撞。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公会齐侯楚人败徐于娄林》:“今不然矣,中国之虚实在 楚 人目中矣!於是荆尸乘广之旅,蠭合豕突以败 徐 于 娄林 。”
《國語辭典》:戴鸡佩豚(戴雞佩豚)  拼音:dài jī pèi tún
戴公鸡形的帽子,佩野猪形的饰物。因公鸡、野猪性好斗,古人作为勇猛的象徵。《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冉求传》:「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汉。王充《论衡。率性》:「世称子路无恒之庸人,未入孔门时,戴鸡佩豚,勇猛无礼。」
《國語辭典》:豕突狼奔  拼音:shǐ tú láng bēn
形容仓促惊恐的逃跑或恶人的横暴残虐。也作「狼奔豕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