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屏蓬  拼音:píng péng
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野兽。《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兽,左右有首,名曰:『屏蓬』。」
分类:野兽
《国语辞典》:罴丸(罴丸)  拼音:pí wán
神话传说中的野兽。《儒林外史》第三八回:「那异兽名为『罴丸』,任你坚冰冻厚几尺,一声响亮,叫他登时粉碎。」
分类:野兽
《国语辞典》:豺狼虎豹  拼音:chái láng hǔ bào
豺、狼、虎、豹为四种凶猛的野兽。《老残游记》第八回:「实在可怕的是豺狼虎豹,天晚了,倘若出来个把,我们就坏了。」通常亦比喻为凶残的恶人。
分类:凶猛野兽
《国语辞典》:扣子绳(扣子绳)  拼音:kòu zi shéng
以绳子制成、用来捕捉野兽的圈套,野兽踩到会被绳子裍住脚。《西游记》第二八回:「牛头拦路网,阎王扣子绳。」
《国语辞典》:狼虎路  拼音:láng hǔ lù
山路。因古时山路危险,多有凶猛野兽或盗匪出没。旅客多视为畏途,故称为「狼虎路」。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手执无情棒,怀揣滴泪钱。晓行狼虎路,夜伴死尸眠。」
《國語辭典》:囮子  拼音:yóu zi
用来诱捕其他同类鸟的鸟。
《漢語大詞典》:敦圄
古代传说中的野兽,似虎而小。一说仙人名。《淮南子·俶真训》:“若夫真人,则动溶于至虚,而游于灭亡之野,骑蜚廉而从敦圄,驰於方外,休乎宇内。” 高诱 注:“敦圄,似虎而小;一曰仙人名也。”
分類:野兽仙人
《漢語大詞典》:儿怜兽扰(兒憐獸擾)
象小孩一样加以抚爱,象野兽一样加以驯化。 宋 欧阳修 《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公居三年,怯勇隳完,儿怜兽扰,卒俾来臣。”
《漢語大詞典》:吠嘷
野兽嚎叫。 唐 李翱 《杂说》之二:“凤知蛇不得其欲,则将协犲犬而来吠嘷也。”
分類:野兽嚎叫
《國語辭典》:焚林而田  拼音:fén lín ér tián
烧毁山林以猎取野兽。比喻索取一空,不留馀地。《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汉。刘向《说苑。卷一三。权谋》:「焚林而田,得兽虽多而明年无复也。」也作「焚林而畋」。
《漢語大詞典》:发纵指示(發縱指示)
亦作“ 发踪指示 ”。 谓放出猎狗,指示方向,令其追捕野兽。一说猎人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追捕。比喻操纵指挥。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汉书·萧何传》作“发纵指示”。 颜师古 注:“发纵,谓解紲而放之也。指示者,以手指示之,今俗言放狗。”《旧唐书·褚遂良传》:“昔 侯君集 、 李靖 ,所谓庸夫,犹能扫万里之 高昌 ,平千载之 突厥 ,皆是陛下发踪指示,声归圣明。” 明 张居正 《奉谕拟辽东赏功疏》:“诸臣协赞庙略,发踪指示,功自有归。” 邹韬奋 《外交的途径》:“ 日本 要使 华北 五省‘ 东北 化’,早已明目张胆地对世界宣布过,所谓‘自治运动’,始终在发纵指示,未曾忘怀,早是公开的秘密。”
《國語辭典》:槎桎  拼音:chá zhì
监禁野兽的工具。《三国志。卷一六。魏书。苏则传》:「后则从行猎,槎桎拔,失鹿。」
分類:野兽用具
《漢語大詞典》:白厉厉
很白,多形容凶狠的野兽的牙齿的光泽。例如: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鲁迅《狂人日记》
《漢語大詞典》:鄙騃
野兽奔跑迅疾貌。后汉书·马融传:“鳩之乎兹囿之中,山敦云移,羣鸣胶胶,鄙騃譟讙。” 李贤 注:“鄙騃,兽奋迅貌也。”
《漢語大詞典》:貙狸(貙貍)
貙虎和狐狸。泛指野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