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郑声(鄭聲) 拼音:zhèng shēng
郑国的音乐多淫声,为靡靡之音。故称淫荡不雅正的音乐为「郑声」。《论语。卫灵公》:「放郑声,远佞人。」《汉书。卷七二。王吉传》:「罢倡乐,绝郑声。」也称为「郑音」。
《漢語大詞典》:三科
(1).三品;三等。 汉 班固 《白虎通·寿命》:“命有三科以记验,有寿命以保度,有遭命以遇暴,有随命以应行。”《汉书·孔光传》:“是博士选三科,高为尚书,次为刺史,其不通政事,以久次补诸侯太傅。”
(2).三个科段,三个段落。参见“ 三科九旨 ”。
(3).三次科考。《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此人胸藏锦綉,腹隐珠璣,奈时运不通,三科不第。”
元 杂剧用语。表示某种动作重复多次。
(2).三个科段,三个段落。参见“ 三科九旨 ”。
(3).三次科考。《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此人胸藏锦綉,腹隐珠璣,奈时运不通,三科不第。”
元 杂剧用语。表示某种动作重复多次。
《漢語大詞典》:三科九旨
汉 代《公羊》学家谓《春秋》书法有三科九旨。即于三段中寓九种旨意。有 何休 、 宋衷 二说。《公羊传·隐公元年》“ 隐公 第一” 唐 徐彦 疏:“问曰:‘《春秋説》云:《春秋》设三科九旨,其义如何?’答曰:‘ 何氏 ( 何休 )之意以为三科九旨,正是一物。若揔言之,谓之三科,科者,段也;若析而言之,谓之九旨,旨者,意也,言三个科段之内,有此九种之意。故 何氏 作《文謚例》云:三科九旨者,新 周 、故 宋 ,以《春秋》当新王,此一科三旨也。又云: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二科六旨也。又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是三科九旨也。’问曰:‘案 宋氏 ( 宋衷 )之注《春秋説》,三科者:一曰张三世,二曰存三统,三曰异外内,是三科也;九旨者,一曰时,二曰月,三曰日,四曰王,五曰天王,六曰天子,七曰讥,八曰贬,九曰絶。’”按:三世指 夏 、 殷 、 周 ,三统指 夏 为人统, 殷 为地统, 周 为天统;时、日、月,指记述的详略;王、天王、天子,指称谓的远近亲疏:讥、贬、绝,指书法的轻重。
《漢語大詞典》:申言
(1).再次陈说;重复述说。《清波别志》卷下引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 康定 中, 王涣 为 荆王 元儼 翊善。王用度无节, 涣 以书諫:方国家有边患,宜助节用。王判其后曰:‘愁杀你,愁杀你!’他日申言之,又判曰:‘仰翊善,依翊善。’” 宋 洪迈 《容斋续笔·汉书注冗》:“ 颜师古 注《汉书》……有失之赘冗及不烦音释者。其始遇字之假借,从而释之。既云‘他皆类此’,则自是以降,固不烦申言。” 清 俞樾 《诸子平议·管子二》“请修兵革……内修兵革”:“‘内修兵革’亦宜作‘请修兵革’,盖即上语而申言之也,涉下文‘内夺民用’而误。”
(2).郑重说明。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吴仙居夺谥》:“ 于 请夺 吴 諡,疏末又申言请补故御史 杨爵 諡……以 杨 形 吴 ,见其褒贬恰当,可谓良工心苦矣。”
(3).指明确地说。 梁启超 《论俄罗斯虚无党》:“更申言之,则虚无党之争点,起于生计问题,而非起于政治问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政闻社宣言书》:“夫所谓改造政府,所谓反对专制,申言之,则不外求立宪政治之成立而已。”
(4).犹声言,公开地用语言或文字表示。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缅甸东北两路地形考》:“﹝ 曩占 ﹞烧灭 孟连 ,而自归於 中国 。 永昌府 知府 杨重穀 与武弁谋,申言蛮反,讨平之。遂置 古利宴 於极典以邀功。” 清 林则徐 《批驳余保纯等为英商货船听候请照开盘会禀》:“‘搜查’二字,明是下策,何以来稟反作欣幸语气,而一再申言之乎?” 沙汀 《淘金记》五:“ 白酱丹 再三申言要再请他吃一台闲酒。”
(2).郑重说明。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吴仙居夺谥》:“ 于 请夺 吴 諡,疏末又申言请补故御史 杨爵 諡……以 杨 形 吴 ,见其褒贬恰当,可谓良工心苦矣。”
(3).指明确地说。 梁启超 《论俄罗斯虚无党》:“更申言之,则虚无党之争点,起于生计问题,而非起于政治问题。”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政闻社宣言书》:“夫所谓改造政府,所谓反对专制,申言之,则不外求立宪政治之成立而已。”
(4).犹声言,公开地用语言或文字表示。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缅甸东北两路地形考》:“﹝ 曩占 ﹞烧灭 孟连 ,而自归於 中国 。 永昌府 知府 杨重穀 与武弁谋,申言蛮反,讨平之。遂置 古利宴 於极典以邀功。” 清 林则徐 《批驳余保纯等为英商货船听候请照开盘会禀》:“‘搜查’二字,明是下策,何以来稟反作欣幸语气,而一再申言之乎?” 沙汀 《淘金记》五:“ 白酱丹 再三申言要再请他吃一台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