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太原台山夹川邢氏子也。幼出家。即业定。初住照果寺。后遁五台山南之佛光寺。地盛华木。每至夏始发其侧有清凉池。皆文殊常所游息也。脱尝三见于此云。因语脱曰。但自悔责。无始过愆。则于道可入。遂奉行不敢违而心安静矣。且感佛为见身说偈。其偈曰。诸佛寂灭甚深法。旷劫脩行今乃得。若能开明此法明。一切诸佛皆随喜。遽隐去。乃问。何者是寂灭法。空中有声曰。方便智为镫。照见心境界。欲究真实法。一切无所见。脱居佛光中四十年。而游从之士仅七八百。永徽中卒。今岩窟灵躯尚存。而寺之故堂十馀间。犹未颓弛。曜公年百六岁矣。犹能言当时事曰。解脱上人于中台东南三十里大孚灵鹫寺见文殊。我才年十五尔。又娑婆寺普明禅师。亦欲求见文殊请法。忽空中声曰。汝未得定。宜服药以冀长生。明漫不知药处。心疑之。空中报曰。庵前长松也。性无毒味。芳烈。服之能仙。明久服之。一日遍告朋友腾去。 僧奣禅师旧隶忻之秀容建国寺。年八十徙居望人山俗所尊仰而从之。以祈福者如市。然莫窥其所造诣也。 永徽中有瞽者。不知何许人。能以法华一部。度入琵琶。手弹口诵。音调清婉。亦每归趣望人山。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习禅六之馀
释解脱。姓邢。台山夹川人。七岁出家。依投名匠。志在出道唯在禅思。远近访法无师不诣。复住五台县照果寺。隐五台南佛光山寺四十馀年。今犹故堂十馀见在。山如佛光华彩甚盛。至夏大发昱人眼口。其侧不远有清凉山。山下清凉即文殊师利游处之地也。有高行沙门曜者。年百六岁。自云。我年五十时。与解脱上人至中台东南下三十里大孚灵鹫寺。请见文殊。行至花园北。遇一大德。形神慈远。徐行东去。解脱顶礼发愿。我时精神欣喜不暇咨清解脱云。已曾三度亲见文殊。诫语云。汝自悔责。若切至必悟道也。便依言自咎。昼夜剋责心便安静。又感诸佛见身说偈曰。 诸佛寂灭甚深法  旷劫修行今乃得 若能开明此法明  一切诸佛皆随喜 因问。寂灭法何者是。若为教人令解之。诸佛即隐。空中声曰。方便智为灯照见心境界。欲究真实法。一切无所见。遂依此法化导有缘。在山学者来往七八百人。四远钦风资给弘护。四十馀年常在佛光。永徽中卒。今灵躯尚在。嶷然坐定在山窟中。又五台南娑婆寺南五六里。普明禅师独静坐禅求见文殊。意欲请法。有神人空中告曰。汝无神习。止可长生龛前取药服之。可得延寿。明怀疑不决。后又告曰。药名长松。汝何不服。此药无毒。明便依言服之。又告同行诸僧已腾空而去。厥处见在。去恒岳目瞩相接。又有僧奣禅师者。住欣州秀容建国寺。恒于定襄来望人山南坐禅饵药。年将八十。道俗尊仰不知志入何法。而兴叹者号不可思议人。其山灵泉望迹石上见在。祈福者众。永徽中有人无目不知何来。弹琵琶诵法华一部。向望人山。手弹口诵。以娱此山。亦不测其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2—1182 【介绍】: 宋僧。华亭(今属上海)人,俗姓戚,字宜翁,号解空,别号竹庵。得法于本溪卿法师。高宗建炎初,主寿圣寺。绍兴间,移主当湖德藏寺,旋去。孝宗乾道七年,主北禅寺。后复归当湖。有《圆觉手鉴》、《竹庵集》、《山家义苑》。
全宋诗
释可观(一○八三~一一八二),字宜翁,号竹庵,俗姓戚,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得法于车溪卿法师。高宗建炎初,主嘉禾寿圣寺。绍兴间,迁当湖德藏寺。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主吴之北禅寺,时年八十九(生年据此推算)。淳熙九年卒(《释疑年录》据《释门正统》七,亦卒于本年,然卒年九十一,则生年为一○九二,与前说异)。有《竹庵集》,已佚。《补续高僧传》卷三有传。今录诗三首。
槜李诗系·卷三十
可观,字宜翁,号竹庵,自称法界庵主。云间戚氏子。十三祝发,宗天台教,历钱塘南屏车溪等山。建炎初,住持海盐当湖镇之德藏寺。退居竹庵。后复住延庆祖刹。入门适九日,因指座作诗。寻归当湖,凿山月池,搆松风台。淳熙九年,年九十九,端坐而化。有《山家义苑》、《菊坡》等集。塔在德藏西北隅,为筑城所毁。邑令谢良弼梦一紫衣老僧曰:“我竹庵和尚也,以塔累公。”旦日,因为缮治立石表之。
全宋文·卷三七九八
可观(一○八四——一一八二),字宜翁,号竹庵,俗姓戚,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年十六受戒,受法于车溪择卿法师。建炎初主嘉禾寿圣寺,迁当湖德藏寺,撰《楞严经补注》。乾道中主姑苏北禅寺,徙延庆寺,仍归当湖。淳熙九年二月卒,年九十九(《释氏疑年录》卷八据《释门正统》云年九十一)。著有《园觉手鉴》、《竹庵草录》一卷(存)、《山家义苑》二卷(存)。见《补续高僧传》卷三,《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姑苏志》卷五八,《吴中人物志》卷一二,《宋诗纪事》卷九三。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观。字宜翁。华亭戚氏子。年十六具戒。闻车溪声振江浙。负笈从之。一日闻举唱云。般若寂寥。忽有悟入。如服一杯降气汤。师闻而心服。玉慧觉有横山。命师偕行。读指要。至若不谓实铁床非苦变易非迁。叹曰。语言文字。皆糠秕耳。建炎初。主嘉禾寿圣。迁当湖德藏。居阅世堂。为楞严补注。霅以祥苻延阅二载。以疾返当湖南林。一室萧然。人不堪之。乃曰。松风山月。此我无尽衣钵也。乾道七年。丞相魏𣏌。出镇姑苏。请主北禅。入门适当九日。指座云。胸中一寸灰已冷。头上千茎雪未消。老步只宜平地去。不知何事又登高。魏公击节不已。次以皇子魏王命主延庆。时已八十九岁。行李寂寥。人所叹服。不二载仍归当湖。自题其像曰。维摩诘不坏于身。而随一相老竹庵。坏与不坏。初无欠长。到处江山风月。不是这个伎俩。淳熙九年二月。无疾而逝。师五住当湖。皆退隐于竹庵。因以自号。大慧杲尝过之。对语终日。叹之曰。教海老龙也。师见斋房安像。即诫之曰。汝起居无礼。说无益语。少时焚香之敬。不补终日媟嫚之罪。其谨慎微细如此。观塔。在德藏西北隅。为筑城所夷。知县谢良弼。梦一紫衣老僧。谓曰。我竹庵也。以塔累公。谢寻访。果得塔。因为缮治。复立石表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可观,字宜翁,年十六依南屏出家,复从车溪卿有省。宋建炎初,主嘉禾圣寿,选当湖德藏,补注《楞严》,一室翛然,人或不能堪,观顾而乐之,且曰:“松风山月,此我无尽衣钵也。”乾道七年,丞相魏杞请主吴之北禅,入门适当九日,指坐云:“胸中一寸灰已冷,头上千茎雪未消。老步只宜平地去,不知何事又登高。”魏公闻之,击节称赏。尝五住当湖,皆退隐于竹庵,因号“竹庵”云。大慧尝访之,对语终日,退而叹曰:“教海老龙也。”有《竹庵集》、《山家义苑》行世。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八二
今锡(一六一一—一六七六),字解虎。新会人。俗姓黎,原名国宾。诸生。少有出世之志,遇天然老人即求脱白受具。初为海云典客,后为海幢监院,寻迁都寺。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四一有传。
《漢語大詞典》:释解(釋解)
(1).解释,说明因由。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悰 ( 杜悰 )尝以事怪琳( 欧阳琳 )客或有为 琳 释解者。”
(2).解决疑难事件或问题。 五代 冯延巳 《昆仑奴传》:“生曰:‘汝辈何知,而问我襟怀间事。’ 磨勒 曰:‘但言,当为郎君释解,远近必能成之。’”
《漢語大詞典》:训解(訓解)
训释解说。 汉 高诱 《〈吕氏春秋〉序》:“ 不韦 乃集儒书,使著其所闻为十二纪、八览、六论、训解各十餘万言。”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张子功 ﹞又尝谓予曰:‘先人有遗稿满篋,皆诸经训解,字画极难辨,惟某一人识之。’” 明 方孝孺 《传经斋记》:“自 秦 火之餘,老儒硕生,补缉扶卫,专门殊轨,授诸其徒,所从事者,止乎训解辨义,至於补世善俗之道,蔑如也。”
《漢語大詞典》:训说(訓説)
训释解说。 三国 魏 曹操 《〈孙子〉序》:“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説,况文烦富,行於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 宋 程洵 《锺山先生行状》:“然先生读书不务多为训説,独尝著论《论西铭解》《义山窗业》书数篇而已。” 章炳麟 《文学总略》:“世人以‘经’为‘常’,以‘传’为‘转’,以‘论’为‘伦’,此皆后儒训説,非必覩其本真。”
《漢語大詞典》:默解
暗中释解。 明 张居正 《答河漕王敬所书》:“ 江 淮 之人咸谓僕止以运道为急,将视 河 害而不救,故以此默解之。”
分類:暗中释解
《漢語大詞典》:遣释(遣釋)
排遣释解。 清 唐孙华 《题蒙泉湄亭图》诗:“谈笑把杯鐺,遣释赖文字。”
分類:排遣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