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揽结(攬結)
(1).采摘系结。晋书·五行志中:“ 安帝 隆安 中,百姓忽作《懊憹》之歌,其曲曰:‘草生可揽结,女儿可揽擷。’” 唐 陆龟蒙 《书带草赋》:“弱可揽结,匀能布护。”
(2).收取。 唐 李白 《望五老峰》诗:“ 九江 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明 文徵明 《赋得庐山送卢师陈》:“秀色从来堪揽结,壮游还待发文章。”
(3).犹结交。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四川铁路案档案》:“逆绅实欲揽结军人,暗用反间。”
《漢語大詞典》:撷芳(擷芳)
采摘芳草。 唐 刘禹锡 《送王师鲁协律赴湖南使幕》诗:“ 楚 水多兰若,何人事擷芳。” 明 陈子龙 《讨山寇至平昌憩项中丞双溪园》诗:“擷芳聊可玩,启卷覯所钦。” 清 杜岕 《永宁寺试泉》诗:“抗手弄花雨,擷芳度前栈。”
分類:采摘芳草
《國語辭典》:明前  拼音:míng qián
一种绿茶。清明节前采取的细嫩芽尖制成。也称为「莲心」。
《漢語大詞典》:收采(收採)
亦作“ 收采 ”。
(1).收割采摘。后汉书·淳于恭传:“﹝ 恭 ﹞家有山田果树,人或侵盗,輒助为收採。”
(2).收取;采纳。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七年:“ 弼 遂倾身结纳朝士,收采名势,以倾东宫。” 清 唐孙华 《御笔临董其昌〈孝经〉恭纪》诗:“永兴戈法兼收採,荣映文房异代臣。”
(3).录用。北齐书·魏恺传:“何虑无人作官职,苦用此汉何为,放其还家,永不收採。”隋书·董纯传:“陛下重加收採,位至将军。” 宋 范仲淹 《青州谢上表》:“伏蒙皇帝陛下,天量庇全,圣衷收采。”
见“ 收採 ”。
《国语辞典》:苦李  拼音:kǔ lǐ
1.苦涩的李子。北周。庾信〈归田〉诗:「苦李无人摘,秋瓜不值钱。」
2.因李子味苦涩,故无人要采摘。比喻为人所弃。参见「道傍苦李」条。宋。苏轼〈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诗二首之一:「顾我如苦李,全生依路旁。」
《漢語大詞典》:开园(開園)
谓园中果子成熟,刚开始采摘。《西游记》第八二回:“ 三藏 道:‘娘了,新开园的果子爱吃,所以去得快了。’”
《漢語大詞典》:采捕(採捕)
捕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圣水:“春秋有白鱼,出穴数日而返;人有採捕食者,美珍常味。”梁书·武帝纪下:“﹝州牧﹞越界分断水陆採捕及以樵苏,遂致细民措手无所。”旧唐书·五行志:“ 玄宗 悉命宫中出奇,焚之於殿廷,不许士庶服饰绣珠翠之服。自是採捕渐息,风教日淳。”《元典章·圣政二·赈饥贫》:“除天鵞鷀鷧外,听从民便採捕。”
采摘捕取。后汉书·和帝纪:“自京师离宫果园 上林 广成囿 悉以假贫民,恣得采捕,不收其税。”
分類:捕捉采摘
《國語辭典》:采拾(採拾)  拼音:cǎi shí
采集、捡拾。如:「沿著河床,可以采拾奇异的石头作为珍藏。」
《國語辭典》:采收(採收)  拼音:cǎi shōu
采摘、收取。如:「现在正是采收芒果的时节。」
《漢語大詞典》:攀摘
采摘,摘取。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姓:“桃初实,子往攀摘。” 王西彦 《古屋》第四部:“我踱着步,从花台这边到花台那边,不时攀摘一两片石榴叶。”
分類:采摘摘取
《國語辭典》:早茶  拼音:zǎo chá
1.二、三月间采摘茶树新芽所制成的茶。唐。白居易 不出诗:「檐前新叶覆残花,席上馀杯对早茶。」
2.晨间所饮用的茶与点心。
《漢語大詞典》:采艾(採艾)
民间习俗。端午节割取艾条悬户避邪。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鬭百草之戯,採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唐 李商隐 《为安平公进贺端午马状》:“伏以浴兰令节,採艾嘉辰,百辟合祝於 尧 年,万方宜修於 禹 贡。” 宋 陈元靓 《事林广记前集·节序·端午》:“今在处有採艾採药之説。”
采摘艾草。古有采艾疗疾禳毒之俗。《诗·王风·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毛 传:“艾所以疗疾。”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荆 楚 人并蹋百草,又有鬭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形,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一本作“ 採艾 ”。
《漢語大詞典》:摘青
谓果实等未成熟即采摘。 宋 韩彦直 橘录·采摘:“岁当重阳,色未黄,有採之者,名曰摘青。”
《國語辭典》:采菽  拼音:cǎi shú
《诗经。小雅》的篇名。共五章。根据〈诗序〉:「采菽,刺幽王也。」或以为诸侯朝见天子,诗人作此以颂美之。首章二句为:「采菽采菽,筐之筥之。」
《漢語大詞典》:头叶(頭葉)
指春天采摘的第一批嫩桑叶。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一:“今人先言二蚕不食头叶,致昧秋蚕补岁计之理,不知二蚕何故不食头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