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拾遗(拾遺)  拼音:shí yí
1.捡取他人遗失的财物。《战国策。秦策一》:「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2.比喻轻而易举。《汉书。卷六七。梅福传》:「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威,是以举秦如鸿毛,取楚若拾遗。」《文选。干宝。晋纪总论》:「自上逆下,非邻国之势也,然而成败异效,扰天下如驱羊,举二都如拾遗。」
3.采补缺漏遗佚。《南齐书。卷九。礼志上》:「吴则太史令丁孚拾遗汉事,蜀则孟光、许慈草建众典。」
4.匡正别人过失或缺点。《抱朴子。外篇。崇教》:「有师友之名,无拾遗之实。」
5.职官名。唐代谏官,武则天时始置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以救补人主言行的缺失。见《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二》。
《漢語大詞典》:采善
(1).采录善行。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采善贬恶,推 三代 之德,褒 周 室,非独讥刺而已也。”
(2).求取善名。 汉 桓宽 盐铁论·地广:“诽誉訾议,以要名采善於当世。” 王先谦 注:“善谓人称善之,要名采善四字连文同意。”
《国语辞典》:百将传(百将传)  拼音:bǎi jiàng zhuàn
书名。宋张预撰,一百卷。书中采录历代名将百人,上起周太公,下迄五代刘鄩,除为之作传,并评论其言行事略。
《国语辞典》:金石文字记(金石文字记)  拼音:jīn shí wén zì jì
书名。清朝顾炎武撰,六卷。采录金石文三百馀种,各缀以跋。无跋者具列年月姓名。所录多实地探求,足资依据。
《国语辞典》:开元天宝遗事(开元天宝遗事)  拼音:kāi yuán tiān bǎo yí shì
书名。五代周王仁裕撰,四卷。采录民间所传唐玄宗遗事而成,颇多宫廷琐闻,正史不载。简称为「开元遗事」。
《漢語大詞典》:撮录
采录;摘录
选择抄录。例如: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鲁迅《狂人日记》
《國語辭典》:拾遗补阙(拾遺補闕)  拼音:shí yí bǔ quē
弥补疏漏、匡正过失。《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清史稿。卷四二一。李菡传》:「夫献可替否,宰相之责也;拾遗补阙,谏官之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