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冥都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泰山人。从颍川堂溪惠,受《公羊春秋》,为丞相史。又与琅邪管路同从颜安乐学。故颜氏《公羊春秋》后有管、冥之学。
巫都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人。著有《养性经》。
赵君都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人。长安名豪,居酒市,养刺客以报仇怨。为京兆尹王尊捕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齐人,字子都。治《公羊春秋》,景帝时,为博士。以年老归教于齐,齐之言《春秋》者宗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河东大阳人。以郎事文帝。景帝时为中郎将,敢直谏,拜济南太守,镇压豪强瞷氏,诛杀首恶。郡中大治。迁中尉,执法严酷,不避权贵,被贵戚、列侯号为“苍鹰”。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欲得刀笔为书谢上,都勿与,乃自杀。因为窦太后所恶。后拜雁门太守,匈奴患之,设谋使都犯汉法,景帝欲赦,窦太后恶之,乃斩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28 【介绍】: 西汉人。景帝第五子。景帝前二年,立为汝南王。吴、楚反时,年仅十五,上书自请击吴。受将军印,击吴。徙王江都。武帝元光中,匈奴大入汉边,上书请击匈奴,不许。好气力,治宫馆,招延四方豪杰,骄奢甚。卒谥易。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21 【介绍】: 西汉景帝孙。江都王刘非子。武帝元朔二年嗣王。淫乱暴虐。淮南王、衡山王谋反,建为党与。有司请捕诛,自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人。方士,善历数,司马迁曾从其学天官。武帝元封间改正朔,造《太初历》,诏求民间治历者二十余人,都与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65 【介绍】: 西汉涿郡蠡吾人,字子都。少为郡吏、州从事,有治绩,累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以参与霍光议立宣帝,赐爵关内侯。宣帝时,任颍川太守,诛杀豪强原氏、褚氏等。本始二年,从赵充国等五将军击匈奴。复守京兆尹,精于吏职,执法不避权贵。后以事为廷尉司直萧望之劾奏,腰斩。
金安上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6 【介绍】: 西汉匈奴人,字子侯。金日磾弟金伦之子。少为侍中,宣帝爱之。以发觉楚王延寿反谋,赐爵关内侯。后霍禹等反,以传声禁闭宫中大小之门,无纳霍氏亲属,有功,封都成侯。官至建章卫尉。卒谥敬。
全汉文·卷三十三
安上,字子侯,秺侯日磾弟伦之子。宣帝时为侍中,赐爵关内侯,进封都成侯,迁建章卫尉,谥曰敬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36 【介绍】: 即郅支单于。西汉时匈奴单于,名呼屠吾斯。呼韩邪单于兄。汉宣帝五凤二年,乘匈奴五单于内讧,于东边自立为单于。四年,攻败呼韩邪,都单于庭,史称“北匈奴”。呼韩邪率众南徙降汉,是为“南匈奴”。后郅支引兵西走,征服乌孙、乌揭、坚昆、丁令等。元帝初元四年,杀汉使,又至康居,与其王婚姻,于都赖水畔筑郅支城。建昭三年,为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攻杀于郅支城。
全汉文·卷六十三
郅支名呼屠吾斯,呼韩邪兄,为左贤王,自立为郅支骨都侯单于。居东边,屡败走右地,破乌孙,并乌揭、坚昆、丁令三国。留都坚昆。后为康居所迎。建昭三年,甘延寿、陈汤击斩之,传首京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2 【介绍】: 西汉东平陵人,字子夏。元帝王皇后庶弟。封成都侯。成帝时,穿城引水注第中大陂以行船作乐。帝怒,商负斧质请罪,得免。永始二年为大司马卫将军,辅政四年。病危,迁大将军,不久即死。谥景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8 【介绍】: 西汉宗室。元帝第三子。建昭二年立为信都王,后徙中山。成帝议立太子,御史大夫孔光以为兄终弟及,兴宜为嗣。然外戚王氏及赵昭仪拥立定陶王,故不得立。卒谥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 【介绍】: 西汉渤海高城人,字子都。好学明经。哀帝初,两度为谏大夫。时外戚丁、傅多贵宠,董贤得幸,遂上书切谏,并抨击时政,指出“水旱为灾”,“县官重责更赋租税”,“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民有七死而无一生”。后任司隶。因得罪丞相孔光,乃减死一等,髡钳,徙上党。平帝时,王莽秉政,宣被陷下狱自杀。
全汉文·卷五十
宣字子都,勃海高城人。为县乡啬夫,守束州丞。后为都尉太守功曹,举孝廉为郎,病去官,复为州从事,入为议郎,又以病去。哀帝初为谏大夫,迁豫州牧,免。复征为谏大夫,拜司隶,以罪髡钳,徙上党。平帝初系狱,自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45—后23 【介绍】: 西汉末济南东平陵人,新朝的建立者,字巨君。元帝皇后侄。父早死,折节读书,谨事老母、寡嫂,以德行著称。西汉末,以伯父王凤推荐,拜黄门郎,迁射声校尉。成帝永始元年,封新都侯,迁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绥和元年,代王根为大司马。哀帝立,免官就国。平帝立,元后以太皇太后临朝,召莽复任大司马,总揽朝政,进太傅,号安汉公,后加称宰衡。女为皇后,又加九锡。旋毒死平帝,立两岁的孺子婴,以摄政名义居天子位,朝会称假皇帝,改元居摄。初始元年,称帝,改国号为新。在位期间,托古改制。将全国民间土地改称“王田”,奴婢改称“私属”,均不得买卖。又推行“五均六筦”,控制垄断工商业,增加税收。曾屡次改变币制,造成经济混乱。又更改官制,恢复五等爵。法令苛细,赋役繁重。天凤四年,全国各地爆发农民起义。地皇四年,绿林等入长安,莽逃至渐台,为商人杜吴所杀。新王朝亡,在位十五年。
全汉文·卷五十八
莽字巨君,凤弟曼之子。阳朔中为黄门郎,迁射声校尉,永始初封新都侯,迁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绥和初代王根为大司马,迎哀帝即位,罢遣就国。元寿初征还京师。哀帝崩,代董贤为大司马,迎立平帝,拜太傅,封安汉公,进号宰衡,加九锡。平帝崩,迎立宣帝玄孙广戚侯子婴为皇太子,年二岁,谓之孺子,自称摄皇帝,改元,居摄初始,寻即真,国号曰新,又改元三,始建国。天凤、地皇,在位十八年,为汉兵所诛,传首县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