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3873,分259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丘堆( 临淮公 )
释法盛( 聂、李 )
释慧虔( 皇甫 )
佛陀耶舍(大毗婆沙 )
丘洹
释法安( 法案 慈钦 )
释纳衣( 史宋 )
释慧义( 梁 )
僧业首( 张 )
释道琼( 江 )
释慧果( 潘 )
释慧询( 赵 )
昙摩耶舍(大毗婆沙 )
刘钟(世之 安丘县五等侯、永新县男 )
释慧恂( 赵 )
丘堆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28 【介绍】: 北魏代人。明元帝时拾遗左右,迁散骑常侍。与叔孙建次枋头以备刘裕,以功赐爵为侯。太武帝监国,为右弼,及即位,进爵临淮公,徙太仆。神麚元年,从攻夏赫连昌败绩,被斩。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二
法盛。本姓聂。清河人也。遭赵氏乱避地金陵。以元嘉十四年于建福寺出家。才识慧解率由敏悟。自以桑榆之齿流寓皇邑。虽复帝道隆宁。而犹怀旧土。唯有探颐玄宗。乃可以遣忘老耳。遂从道场寺偶法师受菩萨戒。昼则披陈玄素。夕则清言味理。渐染积年神情朗瞻。虽曰暮齿有逾壮年。常愿生安养。谓同业昙敬昙爱曰。吾立身行道志在西方。十六年九月二十七日。塔下礼佛晚因遇疾稍就绵笃。其月晦夕初宵假寐。如来垂虚而下。与二大士论二乘。俄与大众腾芳蹈蔼临省盛疾。光明显烛一寺咸见。佥来问盛此何光色。盛具说之。言竟寻终。年七十二。豫章太守吴郡张辩。素所尊敬。为之传述云。
名僧传抄
本姓李。垄西人。寓于高昌。九岁出家。勤精读诵。每曰。吾三坚未树。五众生灭。合会有离。皆由痴爱。若不断三毒。何求勉脱。年造十九。遇沙门智猛。从外国还。述诸神迹。因有志焉。辞二亲。率师友。与二十九人。远诣天竺。经历诸国。寻觅遗灵。及诸应瑞。礼拜供养。以申三业。□忧长国东北。见牛头栴檀弥勒像。身高八寻。一寻是此国一丈也。佛灭度后四百八十年中。有罗汉名可利难陀。为济人故。舛兜率天。写佛真形。印此像也。常放光明。四众伎乐四时笑乐。远人皆卒从像悔过。愿无不剋。得初道果。岁有十数。盛与诸方道俗五百人。愿求舍身。必见弥勒。此愿可谐。香烟右旋。须臾众烟合成一盖。右转三匝。渐渐消尽(云云)。
释慧虔 朝代: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五 义解二
释慧虔。姓皇甫。北地人也。少出家奉持戒行志操确然。憩庐山中十有馀年。道俗有业志胜途者莫不属慕风彩。罗什新出诸经。虔志存敷显宣扬德教。以远公在山足纽振玄风。虔乃东游吴越嘱地弘通。以晋义熙之初。投山阴嘉祥寺剋己导物。苦身率众。凡诸新经皆书写讲说。涉将五载。忽然得病寝疾。少时自知必尽。乃属想安养祈诚观世音。山阴比寺有净严尼。宿德有戒行。夜梦见观世音从西郭门入。清晖妙状光映日月。幢幡华盖皆以七宝庄严。见便作礼。问曰。不审大士今何所之。答云。往嘉祥寺迎虔公。因尔无常。当时疾虽绵笃而神色平平有如恒日。侍者咸闻异香。久之乃歇。虔既自审必终。又睹瑞相。道俗闻见咸生叹羡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僧人。罽宾国人。能诵大小乘经数百万言,世间法术,多所综习。在沙勒国,为太子达摩弗多所重,留养宫中。鸠摩罗什从而受学。后至姑臧,姚兴迎之,与罗什共译经。译出《四分律》、《长阿含经》等。辞还外国,至罽宾,得《虚空藏经》等。后不知所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此云觉明。罽宾国婆罗门种。世奉外道。有比丘乞食其家。耶舍父怒驱之。遂手足挛躄。卜曰。坐犯大人。即求向比丘忏悔。遂愈。父大惊。俾耶舍师事焉。时年十三。尝随师逢虎嚝野中。师窘欲逃匿。耶舍曰。毋畏。虎且去。师问其故。曰虎已饱矣。前行见馀残。师心异之。年十五。日诵三万言。有异僧怜其慧敏。为乞食分共之。使无废诵习。年十九。诵大小乘经。数百万言。性高简以知见广大。自持视世。莫足以师己者。人亦以此短之。然见其风度。谈笑则又爽然。失所恨。以是反壮犹为沙弥。益从其舅。学五明诸论。年二十七乃得戒。常供众僧饭于沙勒王家。太子达磨勿多与语悦之。留以供养。罗什后至。复相研究欢甚。会什侍毋还龟兹。沙勒太子嗣位。时吕光伐龟兹。龟兹求敕于沙勒。兵未至。而龟兹陷。罗什为所执舍独东化龟兹。十年什在姑臧。遣书邀舍。国人留挽。又一年因夜与弟子。窃发。弟子曰。且日追至奈何。于是祝药投钵水中。洗足以行。黎明数百里。问弟子何觉。曰但闻疾风泪出耳。复祝药投水。洗足乃止。至姑臧什在长安闻兴以女子逼为非法。叹曰。好绵其可使驰之棘林中哉。什劝兴迎之使至。耶舍笑曰。明旨远降。便当驿驰。仰副檀越待士之勤。脱见礼如罗什者。即贫道未敢闻命。使还以闻。兴叹其几慎。遣使敦喻。乃肯来。兴郊迎。别建精舍于逍遥园。虽盛供设。无所受。时至分卫一食而已。时罗什译十住品经。疑未操笔。至是审定。焉舍为人赤髭。善毗婆沙。时号赤髭毗婆沙又以其道。为什所师。号大毗婆沙。司隶校尉姚爽。请出昙无德律。兴疑其脱谬。试令诵差籍药方五万言及覆无误者。又译四分律。凡四十四卷。长阿含等兴以万缣施。凡所施积一屋。皆未尝问。或货之以造城南寺云。还西域至罽宾。得虚空藏经一卷。傅贾客寄凉州故人。
神僧传·卷第二
佛陀耶舍。此云觉名。罽宾人。婆罗门种。世事外道。有一沙门从其家乞食。其父怒使人打之。父遂手脚挛躄不能行止。乃问于巫师。对曰。坐犯贤人鬼神使然也。即请此沙门竭诚忏悔。数日便瘳。因令耶舍出家为其弟子。时年十三。常随师远行。于旷野逢虎。师欲走避。耶舍曰。此虎已饱必不侵人。俄而虎去。前行果见馀㱴。师密异之。至年十五诵经日记二三万言。所住寺常于外分卫废于诵习。有一罗汉重其聪敏。恒乞食供之。至年十九诵大小乘经数百万言。年二十七方受具戒。后至沙勒国。时国王不豫。请僧斋会。太子见而悦之请留宫内供养。罗什后至。复从舍受学。甚相尊敬。后罗什往龟兹。为吕光所执。舍停十馀年。乃东适龟兹法化甚盛。时什在姑臧。遣使要之。欲去国人留之停岁许。后语弟子云。吾欲寻罗什。可密装衣发勿使人知。弟子曰。恐明日追至不免复还耳。耶舍乃取清水一钵以药投中。咒数十言。与弟子洗足。即便夜发。比至旦行数百里。问弟子曰。何所觉耶。答曰。唯闻疾风之响。眼中泪出耳。耶舍又与咒水洗足住息。明旦国人追之。已差数百里不及。行达姑臧。而什已入长安。闻姚兴逼以妾媵劝为非法。乃叹曰。罗什如好绵何可使入棘林中。什闻其至姑臧劝姚兴迎之。兴未纳。顷之兴命什译出经藏。什曰。夫弘宣法教宜令文义圆通。贫道虽诵其文未善其理。唯佛陀耶舍深达幽致。今在姑臧愿诏徵之。一言三详。然后著笔。使微言不坠取信千载也。兴从之。即遣使招迎。厚加赠遗悉不受。乃笑曰。明旨既降便应载驰。檀越待士既厚。脱如罗什见处。则未敢闻命。使还具说之。兴叹其慎重。至长安兴自出候问。别立新省于逍遥园中。四事供养。并不受。时至分卫一食而已。耶舍先诵昙无德律。伪司隶校尉姚爽请令出之。乃试耶舍。令诵羌籍药方可五万言。经一日执文覆之不误一字。众服其强记。即以弘始十二年译出四分律。凡四十四卷。并出长阿含等。凉州沙门竺佛念译为秦言。道含笔受。至十五年解座。兴䞋耶舍布绢万匹。悉不受。道含佛念布绢各千匹。名德沙门五百人。皆重䞋施。耶舍后辞还外国。至罽宾得虚空藏经一卷。寄贾客传与凉州诸僧。后不知所终。
高僧传·卷第二 译经中
佛陀耶舍。此云觉明。罽宾人也。婆罗门种。世事外道。有一沙门从其家乞。其父怒使人打之。父遂手脚挛癖不能行止。乃问于巫师。对曰。坐犯贤人鬼神使然也。即请此沙门竭诚忏悔。数日便瘳。因令耶舍出家为其弟子。时年十三。常随师远行于旷野逢虎。师欲走避。耶舍曰。此虎已饱必不侵人。俄而虎去。前行果见馀残。师密异之。至年十五诵经日得二三万言。所住寺常于外分卫废于诵习。有一罗汉重其聪敏。恒乞食供之。至年十九诵大小乘经数百万言。然性度简傲颇以知见自处。谓少堪己师者。故不为诸僧所重。但美仪止善谈笑。见者忘其深恨。年及进戒莫为临坛。所以向立之岁。犹为沙弥。乃从其舅学五明诸论。世间法术多所练习。年二十七方受具戒。恒以读诵为务手不释牒。每端坐思义。尚云不觉虚过于时。其专精如此。后至沙勒国。国王不悆请三千僧。会耶舍预其一焉。时太子达摩弗多。此言法子。见耶舍容服端雅问所从来。耶舍詶对清辩。太子悦之仍请留宫内供养。待遇隆厚。罗什后至。复从舍受学甚相尊敬。什既随母还龟兹。耶舍留止。顷之王薨。太子即位。时符坚遣吕光西伐龟兹。龟兹王急求救于沙勒。沙勒王自率兵赴之。使耶舍留辅太子委以后事。救军未至而龟兹已败。王归具说罗什为光所执。舍乃叹曰。我与罗什相遇虽久未尽怀抱。其忽羁虏相见何期。停十馀年。乃东适龟兹法化甚盛。时什在姑臧遣信要之。裹粮欲去。国人留之。复停岁许。后语弟子云。吾欲寻罗什。可密装夜发勿使人知。弟子曰。恐明日追至不免复还耳。耶舍乃取清水一钵以药投中。咒数十言。与弟子洗足。即便夜发。比旦行数百里。问弟子曰。何所觉耶。答曰唯闻疾风之响。眼中泪出耳。耶舍又与咒水洗足住息。明旦国人追之。已差数百里不及。行达姑臧。而什已入长安。闻姚兴逼以妾媵劝为非法。乃叹曰。罗什如好绵。何可使入棘林中。什闻其至姑臧劝姚兴迎之。兴未纳。顷之兴命什译出经藏。什曰。夫弘宣法教宜令文义圆通。贫道虽诵其文未善其理。唯佛陀耶舍深达幽致。今在姑臧。愿下诏徵之。一言三详然后著笔。使微言不坠取信千载也。兴从之。即遣使招迎。厚加赠遗。悉不受。乃笑曰。明旨既降便应载驰。檀越待士既厚。脱如罗什见处则未敢闻命。使还具说之。兴叹其几慎。重信敦喻。方至长安。兴自出候问。别立新省于逍遥园中。四事供养。并不受。时至分卫一食而已。于时罗什出十住经。一月馀日疑难犹豫尚未操笔。耶舍既至。共相徵决辞理方定。道俗三千馀人皆叹其当要。舍为人赤髭。善解毗婆沙。时人号曰赤髭毗婆沙。既为罗什之师。亦称大毗婆沙。四事供养衣钵卧具。满三间屋不以关心。姚兴为货之。于城南造寺。耶舍先诵昙无德律。伪司隶校尉姚爽请令出之。兴疑其遗谬。乃请耶舍令诵羌籍药方可五万言。经二日乃执文覆之不误一字。众服其强记。即以弘始十二年译出四分律凡四十四卷。并长阿含等。凉州沙门竺佛念译为秦言。道含笔受。至十五年解座。兴䞋耶舍布绢万匹。悉不受。道含佛念布绢各千匹。名德沙门五百人皆重䞋施。耶舍后辞还外国。至罽宾得虚空藏经一卷。寄贾客传与凉州诸僧。后不知所终。
丘洹 朝代:东晋

人物简介

全晋文
洹,义熙中为治书侍御史。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一名慈钦。不知何许人。师事远公。善讲学。有戒行。兼习禅业。义熙中。过新阳县。县民犬牙相望。百馀家。安至怪已闭门。问之知多虎。有社庙居大树下。安因就禅坐。顷之一虎负尸置安前。跳跃喜见爪尾。安呵之。虎于是踞地敛目。安为说法而去。旦日追捕者。见安大惊。以为神。虎灾自是而息。遂易庙为寺。留安居之。田园皆为常住。后不知所终。
神僧传·卷第二
释法安。一名慈钦。未详何许人。远公弟子也。善持戒行讲说众经兼习禅业。善能开化愚矇拔邪归正。晋义熙中新阳县虎灾。县有大社树下筑神庙。左右居民以百数。遭虎死者夕有一二。安尝游其县暮投此村。民以畏虎早闭门闾。安径之树下通夜坐禅。向晓闻虎负人而至投之树北。见安如喜如惊。跳伏安前。安为说法授戒。虎踞地不动。有顷而去。平旦村中人追虎至树下。见安大惊。谓是神人。遂传之一县。士庶宗奉。虎灾由此而息。因改神庙留安立寺。左右田园皆舍为众业。后欲作画像须铜青困不能得。夜梦见一人近其床前云。此下有铜钟觉即掘之果得二口。因以青成像。后以一钟助远公铸佛。馀一武昌太守熊无患借视遂留之。安后不知所终。
高僧传·卷第六 义解三
释法安。一名慈钦。未详何许人。远公之弟子也。善戒行讲说众经兼习禅业。善能开化愚曚拔邪归正。晋义熙中新阳县虎灾。县有大社树下筑神庙。左右居民以百数。遭虎死者夕有一两。安尝游其县暮逗此村。民以畏虎早闭闾。安径之树下通夜坐禅。向晓闻虎负人而至投之树北。见安如喜如惊跳伏安前。安为说法授戒。虎踞地不动。有顷而去。旦村人追虎至树下。见安大惊。谓是神人。遂传之一县士庶宗奉。虎灾由此而息。因改神庙留安立寺。左右田园皆舍为众业。后欲作画像须铜青困不能得。夜梦见一人迂其床前云。此下有铜钟。觉即掘之果得二口。因以青成像。后以铜助远公铸佛。馀一武昌太守熊无患借视遂留之。安后不知所终。

人物简介

名僧传抄
本姓史。名宋。不如何许人也。多服纳衣。或时麻衣。而寒暑不易。故世以服为之号。故曰纳衣。或曰麻衣。身首疮痒。不甚洗浴。晋义熙中。常在广陵白土[仁-二+录]。讴唱引葃。以自欣畅。得直随以布施。昼游夜伏。莫知其栖息之处。运力终日。食不加口。靡有知其之所将饵。八方殊声。莫不必能。时高檀祗为江都令。闻而怪之。使史摄来应对。机[梿-车+康]稽古。博达辨说。玄儒赋诗一首。曰。有欲苦不足。无欲亦无忧。未若清虚童。带索披玄丧。浮游一世间。汎苦不系舟。檀遗布二十。返而遣之。出城便以乞路人。海行里外萧然都尽。不以姓名乡居语人。时世莫有知者。后人海行。于孤洲上。遇一沙门。求寄书与史宗。云其在白椂。披著纳衣道人是也。仍量书船中。同侣欲取看之。而书著船不肯脱。及至白土。歘然风起。飞书就宗。宗接而将去。人益异之。竞来敬事。拂衣南游。憩于永兴县龙山大寺。常过鱼梁。鱼人将获。行有屠脍。纳衣意甚悯然。乃入上流浴群鱼散走。其潜样物类皆如此。为人清达。不悦荣华。性用深点。雅怀利益。善谈玄儒。洞真实相。会稽谢劭魏迈之等。皆笃论渊博。并从其师受。后同止沙门。夜闻有与宗共语者。颇说蓬来山事。晓便不见。莫知所适。寻阳陶渊明记。白土𡍖遇三异。法师此其一也(云云)。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十三
慧义俗姓梁,北地人,范泰立祗洹寺,请为住持,至元嘉末,终于乌衣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生梁氏。不知何许人也。风骨秀整。通贯经论。晋义熙间。出京师。自言尝有冀州道人法称。临终谓弟子普严曰。嵩高神云。江东刘将军。应受天命。吾以璧镇三十二。金一饼。为信。时高祖方居宋王邸。闻之谓义曰。君能为我行求之可乎。十三年七月。义至嵩岳祷以乞。梦即梦即梦一髯而杖者指曰。此石下是也。义明日遍行山中。识所梦处。得璧与金。果如其数。以献。永初元年。车骑范泰。建祗洹寺。义为指授仪。则元嘉二十一年。没于乌衣寺。寿七十三。
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四
释慧义。姓梁。北地人。少出家。风格秀举志业强正。初游学于彭宋之间。备通经义。后出京师。乃说云。冀州有法称道人。临终语弟子普严云。嵩高灵神云。江东有刘将军应受天命。吾以三十二璧镇金一鉼为信。遂彻宋王。宋王谓义曰。非常之瑞亦须非常之人然后致之。若非法师自行恐无以获也。义遂行。以晋义熙十三年七月往嵩高山。寻觅未得。便至心烧香行道。至七日夜梦见一长须老公。拄杖将义往璧处指示云。是此石下。义明便周行山中。见一处炳然如梦所见。即于庙所石坛下果得璧大小三十二枚黄金一鉼。此瑞详之宋史。义后还京师。宋武加接尤重。迄乎践祚礼遇弥深。宋永初元年车骑范泰立祇洹寺。以义德为物宗固请经始。义以泰清信之至。因为指授仪则。时人以义方身子泰比须达。故祇洹之称厥号存焉。后西域名僧多投止此寺。或传译经典。或训授禅法。宋元嘉初徐羡之檀道济等专权朝政。泰有不平之色。尝肆言骂之。羡等深憾。闻者皆忧。泰在不测。泰亦虑及于祸。乃问义安身之术。义曰。忠顺不失以事其上。故上下能相亲也。何虑之足忧。因劝泰以果竹园六十亩施寺。以为幽冥之祐。泰从之。终享其福。及泰薨。第三子晏谓义。昔承厥父之险。说求园地。追以为憾。遂夺而不与。义秉泰遗疏。纷糺纭纭彰于视听。义乃移止乌衣。与慧睿同住。宋元嘉二十一年终于乌衣寺。春秋七十三矣。晏后少时而卒。晏弟晔。后染孔熙先谋逆。厥宗同溃。后祇洹寺又有释僧睿。善三论。为宋文所重。
僧业首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3—462 【介绍】: 南朝宋女尼。彭城人,俗姓张。戒行清正,深解大乘。宋武帝深敬之。宋文帝元嘉三年王景深母施地为之立青园寺。后得潘贵妃敬重,又为立佛殿及僧房,徒众二百人。
比丘尼传·卷第二
业首。本姓张。彭城人也。风仪峻整戒行清白。深解大乘善搆妙理。弥好禅诵造次无怠。宋高祖武皇帝雅相敬异。文帝少时从受三归。住永安寺供施相续。元嘉二年王景深母范氏。以王坦之故祠堂地施首。起立寺舍。名曰青园。斋肃徒众甚有风规。潘贵妃叹曰。首尼弘振佛法甚可敬重。以元嘉十五年。为首更广寺。西创立佛殿。复拓寺北造立僧房。赈给所须寺业兴立。众二百人法事不绝。春秋稍高仰者弥盛。累以耆艾自陈众咸不许。年九十。大明六年而卒。时又有净哀宝英法林。并以立身清洁有声京县。哀久禅诵任事清允。泰始五年卒。英建塔五层。阅理有勤。蔬食精进。泰始六年卒。林博览经律老而不懈。元徽元年卒。又有弟子昙寅。兼通禅律。简绝荣华。不𨶳朝市。元徽六年卒。
释道琼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二
道琼。本姓江。丹阳人也。年十馀博涉经史。成戒已后明达三藏精勤苦行。晋太元中皇后美其高行。凡有所修福多凭斯寺。富贵妇女争与之游。以元嘉八年大造形像处处安置。彭城寺金像二躯。帐座完具。瓦官寺弥勒行像一躯。宝盖璎珞。南建兴寺金像二躯。杂事幡盖。于建福寺造卧像并堂。又制普贤行像。供养之具靡不精丽。又以元嘉十五年造金无量寿像。以其年四月十日。像放眉间相光明照寺内。皆如金色。道俗相传咸来修敬。瞻睹神辉莫不欢悦。复以元皇后遗物。开拓寺南更造禅房。云。
释慧果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二
慧果。本姓潘。淮南人也。常行苦节不衣绵纩。笃好毗尼戒行清白。道俗钦羡风誉远闻。宋青州刺史北地传弘仁。雅相叹贵厚加赈给。以永初三年(昙宗云元嘉七年寺生弘安尼以起寺借券书见示是永初三年)割宅东面为立精舍。名曰景福。果为纲纪。䞋遗之物悉以入僧。众业兴隆大小悦服。到元嘉六年。西域沙门求那跋摩至。果问曰。此土诸尼先受戒者。未有本事。推之爱道。诚有高例。未测厥后。得无异耶。答无异。又问就如律文戒师得罪何无异耶。答曰。有尼众处不二岁学。故言得罪耳。又问。乃可此国先未有尼非阎浮无也。答曰。律制十僧得授具戒。边地五人亦得授之。正为有处不可不如法耳。又问。几许里为边地。答曰。千里之外山海艰隔者是也。九年率弟子慧意慧铠等五人。从僧伽跋摩重受具戒。敬慎奉持如爱顶脑。春秋七十馀。元嘉十年而卒。弟子慧铠。并以节行闻于时也。
释慧询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一 明律
释慧询。姓赵。赵郡人。少而蔬食苦行。经游长安受学什公。研精经论尤善十诵僧祇。乃更制条章义贯终古。宋永初中还止广陵大开律席。元嘉中至京止道场寺。寺僧慧观亦精于十诵。以询德为物范。乃令更振他寺。于是移止长乐寺。大明二年卒于所住。春秋八十有四矣。
昙摩耶舍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此云法明。罽宾国人。少好学。年十四为弗若多罗所知。既长标致特高。该通经律。有异能解。尝习禅观。时以比浮头婆驮。孤行山泽。往往冲虎。每坐树下。叹曰。年已三十。乃未得果。何其懈哉。至忘寝食。以精苦悔先罪。乃梦。博叉天王劝以游方观道。不当自善。曰道可致。不可求也。然以非分强求。虽死无所获。乃游诸国。以隆安中。至广州白沙寺。善诵毗婆沙律。时号大毗婆沙。年已八十五。弟子八十五人。有女子张氏字晋明。清净自活。从耶舍咨授道要。乃为说佛生缘起。并译出差摩经一卷。义熙中。至长安。姚兴为前席。与天竺沙门昙摩屈多友善。秦弘始九年。共译舍利弗阿毗昙。至十六年乃竟。凡二十二卷。后如江陵止新寺。大弘禅要。学者至三百馀人。道俗初疑其慢。及见之莫不倾伏。往往定中多见殊祥。人传以为證果矣。元嘉中辞还西域。 弟子法度善梵语。佐耶舍译经。度天竺婆勒子也。勒贾于广州。而生度于南康。名金迦。长而出家。获今名。而不知者。以度为南康人也。度自其师西归。乃执异见。学小乘禁方等法。谓无十方佛。性礼释迦。食用铜钵。不置别器。令诸尼相从。而行悔罪。止伏地相向而已。尼法弘普明皆受其法。而诸尼多宗习之云。
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上
昙摩耶舍。此云法明。罽宾人。少而好学。年十四为弗若多罗所知。长而气干高爽雅有神慧。该览经律明悟出群。陶思八禅游心七觉。时人方之浮头婆驮。孤行山泽不避豺虎。独处思念动移宵日。尝于树下每自剋责。年将三十尚未得果。何其懈哉。于是累日不寝不食。专精苦到以悔先罪。乃梦见博叉天王。语之曰。沙门当观方弘化旷济为怀。何守小节独善而已。道假众缘复须时熟。非分强求死而无證。觉自思惟欲游方授道。既而踰历名邦履践郡国。以晋隆安中初达广州住白沙寺。耶舍善诵毗婆沙律。人咸号为大毗婆沙。时年已八十五。徒众八十五人。时有清信女张普明咨受佛法。耶舍为说佛生缘起。并为译出差摩经一卷。至义熙中来入长安。时姚兴僣号甚崇佛法。耶舍既至深加礼异。会有天竺沙门昙摩掘多来入关中。同气相求宛然若旧。因共耶舍译舍利弗阿毗昙。以伪秦弘始九年初书梵书文。至十六年翻译方竟。凡二十二卷。伪太子姚泓亲管理味。沙门道标为之作序。耶舍后南游江陵。止于辛寺大弘禅法。其有味靖之宾披榛而至者三百馀人。凡士庶造者。虽先无信心见皆敬悦。自说有一师一弟子。修业并得罗汉。传者失其名。又尝于外门闭户坐禅。忽有五六沙门来入其室。又时见沙门飞来树端者。往往非一。常交接神明而俯同矇俗。虽道迹未彰。时人咸谓已阶圣果。至宋元嘉中辞还西域。不知所终。耶舍有弟子法度。善梵汉之言常为译语。度本竺婆勒子。勒久停广州往来求利。中途于南康生男。仍名南康。长名金迦。入道名法度。度初为耶舍弟子承受经法。耶舍既还外国。度便独执矫异规以摄物。乃言。专学小乘禁读方等。唯礼释迦。无十方佛。食用铜钵无别应器。又令诸尼相捉而行悔罪之日但伏地相向。唯宋故丹阳尹颜瑗女法弘尼。交州刺史张牧女普明尼。初受其法。今都下宣业弘光诸尼习其遗风。东土尼众亦时传其法。
刘钟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7—419 【介绍】: 南朝宋彭城人,字世之。从刘裕镇压孙恩,辟以为郡主簿。后封安丘县五等侯。征广固,讨卢循,平成都。以功封永新县男。累迁右卫将军。
释慧恂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生赵氏。赵郡人。少而精苦。游关中从罗什。究十诵僧祇。乃义疏之。永初中。讲授于广陵。元嘉中。至京师止道场寺。后移长乐寺。大弘律学。大明二年殁。寿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