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4571,分305页显示 上一页 248 249 250 251 252 254 255 256 257 下一页
僧如晓(字 萍踪 别称 天目寓僧 )
僧圆映(字 元彻 号 雪溪 )
释海量(字 大千 )
释来秀(字 云聚 )
释通奇(字 林野 世称 林古佛 )
释圆旭(字 万松 )
释至明(字 无暗 袁 )
苏日然(字 尧悦 号 铁邱 )
丘茂华
僧通微(字 万如 )
僧正嵓( 郭 字 豁堂 号 菽庵、藕渔、耦馀、南屏隐叟、随山 )
释亘信(字 行弥 蔡 福星 )
释僧清(字 满月 杜 )
僧道雄(字 星朗 号 丹霞 )
其它辞典(续上)
僧道忞( 林 字 木陈 弘觉禅师 既同 号 梦隐 )僧如晓(字 萍踪 别称 天目寓僧 )
僧圆映(字 元彻 号 雪溪 )
释海量(字 大千 )
释来秀(字 云聚 )
释通奇(字 林野 世称 林古佛 )
释圆旭(字 万松 )
释至明(字 无暗 袁 )
苏日然(字 尧悦 号 铁邱 )
丘茂华
僧通微(字 万如 )
僧正嵓( 郭 字 豁堂 号 菽庵、藕渔、耦馀、南屏隐叟、随山 )
释亘信(字 行弥 蔡 福星 )
释僧清(字 满月 杜 )
僧道雄(字 星朗 号 丹霞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僧。广东潮阳人,俗姓林,字木陈。年二十弃诸生为僧,继密云悟和尚之后,主浙江天童寺。顺治十六年,徵召至京,封弘觉禅师。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号木陈。潮州林氏子匡庐薙染。依悟和尚天童座下。掌记室有年。受请继席。僧问。如何是天童境。师曰。廿里松关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閒移拄杖松根立。笑问客从何处来。曰向上宗乘事若何。师曰。看脚下。问如何是诸佛出身处。师曰。你吃粥也未僧拟议。师曰。诸佛过去久矣。上堂。释迦老子道。作是思惟时。十方佛皆现。古德道。才入思惟。便成剩法。且道名字既同。因甚么有利有害。红粉易妆端正女。无钱难做好儿郎。示众云。有一人三头八臂。有一人无背无面。同到天童门下。且道安下那个即是。一晚入堂。大叫曰。适来栏中不见了牛。普请诸人把火上山寻牛去。众愕然。一僧才出。师便归方丈。常举居一切时不起妄念话颂曰。草鞋踏遍江南雪。归看庐山石上云。却笑閒身犹未老。寻梅几度出松门。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二
释道忞,字木陈,号梦隐,潮阳林氏子也。薙染于匡庐开元先若昧明,受戒具于悯山。清顺治时,赐号“弘觉禅师”,更寺名曰“弘法”,锡以敕印,赉予甚盛。敕曰:“朕惟佛会拈华,妙心传于迦叶。禅行面壁,宗旨付于神光。六叶既敷,千华竞秀。荫法云于真际,火宅晨凉。耀慧日于康衢,重昏夜晓。以至眴目扬眉,擎拳举指,皆合宗门之妙谛,得教外之灵机。诚非他学可知,亦岂意生所度。眷言道行,冀觌高踪,实悟真如,必先玄觉。咨尔禅僧道忞,嗣法天童,传宗临济。克證无生之旨,机自玄明。允通向上之关,悟称真谛。尝稽载籍,祈会性真,间览玄文,深嘉妙义。故时于听政之暇,询尔以法道之微。乃名言之不繁,克随机而得解。玄关幽键,感即能通。遥源浚波,酌之不竭。传一镫于种智,了万法于真空。广量出于凡心,元明踰于宿学。引之于有,高谢四流。推之于无,俯弘六度。信乎凡之可以證圣,惟觉足以悟迷。非同测海窥天,固已登堂入室。堪主法门之席,允称禅众之尊。是用封尔为弘觉禅师,锡之敕印。于戏!慈周万有,大身遍于十方。利济四生,本觉超乎三世。俾举代咸登仁寿之域,在随方而启般若之门。其益懋尔勤修,庶弘开夫正梵。式承嘉命,丕阐宗风。钦哉!”以康熙甲寅六月示寂,寿七十又九,荼毗,顶骨五采,齿无损痕,塔于平阳黄龙峰下。所著有《纪年》、《专谱》、《语录》、《诗文集》及《北游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僧。浙江萧山人,字萍踪。幼不知书,年二十余逃罪临安山中为僧。栖古庙十余年。尝于深山明月之夜,见竹影在地,豁然若悟,折枝画炉灰,遂善书画。崇祯间结茅居于乌石峰侧,名曰岩艇。列朝诗集
字萍踪,萧山人,善画竹,喜天目山高秀,孤栖三年,自称天目寓僧,入天台,泛剡溪,挂瓢湖南,有《萍草诗》,亦皆早殁。「夕阳移古岸,渔笛弄秋声」。槜李诗系·卷三十三
如晓,字萍踪,萧山人。栖隐天台石梁下。晚居湖上,往来嘉禾。善画竹。有《萍踪道人岩艇草》。
人物简介
列朝诗集
圆映,字元彻,号雪溪,嘉善西林寺僧。锐志教理,作诗清新秀绝,有《西林草》。小萍庵评其诗,以为“云移梗转,鸿迹风踪,凝神茂树底,觅句茂林下,设遇灵一,处默犹当雁行并迈也。”槜李诗系·卷三十三
圆映,字元彻,号雪溪,嘉善西林庵僧。锐志教理,作诗清新。崇祯间,居平湖乍浦,与李潜夫唱和。有《西林焚馀草》。小萍庵曰:映公云移梗转,鸿迹风踪,凝神茂树㡳,觅句清流边。设遇灵一、处默,犹当雁行并迈也。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七
释海量,字大千,南阳人。七岁披缁,日务勤劳,不及文字。恒守师训,诵拜《华严》以为常课,历久不辍,每获胜因。凡所到处,必感檀施。明崇祯初年,杖锡南来,底滇曲靖。有三岔荒山,樵牧罕到,豺虎夜嗥,量于此处,刈草覆庵。复事《华严》,鱼梵响处,二虎伏听。夜则击柝,绕山达旦,虎亦随之。行与俱行,止与俱止,量殊坦然,虎亦习之,略不加害。山居无水,汲道甚遥。未几,有泉从地涌出。行之期年,樵者迹之,始见茅庵,乃大惊异,群相问訉,具道所以,伏虎出泉,莫不感叹,膜拜而去。遐迩聆之,皈崇日众,大创禅林,今玉龙寺是也。久之,欲游鸡足,道过禄丰,至狮子口时,野盗出没,行人畏之,量复架茆垒石,出钵中馀粒,以饟来者,由是商旅驿使望而投归。因开山建刹,直指姜公为题其额曰“文殊寺”,且赠以诗。群盗慕化,皆知歛迹,竟成坦途。又于县西避处,半山之中建净莲寺,山亦乏水,量就道礼经,未及期月,果出甘泉。但不可洗秽、煮腥,犯则立竭。寂时寿已百龄,僧腊九十三。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七
又来秀,字云聚,亦河南人。苦行自持,初栖鸡足,后于四观峰,创金顶山。居数十年,精勤不懈,戒德少伦。至崇祯末,耆寿而化。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三
通奇,字林野,四川人。十岁薙染,十九南游,遍历讲席。丁卯掩关平湖德藏寺。一日失足堕楼,大悟。遂破关走姑苏,见悟和尚于清凉庵,随入天童。人称林古佛。后从悟,至嘉禾寓黄闇斋素园中,受付嘱焉。乙酉主法天童通玄峰顶。衲子奔趋。冬夏布衣草履,备历艰苦。塔于太白玲珑岩。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二
释圆旭,字万松,通海人。少机敏,负奇气。既舍俗,务修持。宗乘教观,靡不博通。周览名山,行踪所至,胜境殆遍。尝慨然慕济颠之为人,故任性飘忽,倜傥怪特,久亦自得。明崇祯间,还滇,憩于筇竹。起居不常,饮食无节,状类疯狂。时入酒楼,高歌起舞,旁若无人。人或戏之,则发人隐私,语多奇中。尝衣妇女襦裙,遨游市廛,亦不知所自来。市人环观所著裙服,顷忽不见,莫测所以。每一入定,即危坐道旁,数日不移,风雨卒至,亦不知避,瞑息如故。一日遍辞所识,还山沐浴,焚香礼佛,告众作别,众未之信,唱偈坐化。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二
释至明,字无暗。姓袁氏,介休人。出家千佛庵,禀具五台显通寺。参遍融、憨山、达观,于言下各有所得。居盘山五盆沟者十有五年。苦心坚忍,了然生死。尝绝粮五日,掩关独坐。王孝廉邦均者,夙怀善念,雅好施与。夜梦神人,告之曰:“盘山五盆沟,有修行人绝粮,是汝师也。”质明孝廉问之薪者,踪迹之。境幽路险,寂无人声,扣门见之,曰:“师绝粮耶?”曰:“何以知之?”以梦告,因请为弟子,再拜,乞一言。明曰:“平常心是道。”由是相知,后应孝廉请,出住静业,阐毗尼,演修多罗教。会岁饥,人多求度,明见辄许之,老稚剃度者几千人。虽寺无储蓄,而厨中供具无缺。学侣请益者,譬引曲喻,必解悟而后已。崇祯末示寂,留偈曰:“幻身本无实,真如本自然。昆崙成粉碎,生死不相关。”塔于庵左,智朴为之铭,具山志。德意颂以诗曰:“白云深处结精蓝,无限幽情祗自耽。魔慑真风消幻障,龙钦高蹈徙澄潭。清操不让岩松古,妙义犹如水月涵。我欲询师师已邈,临风空对薛萝龛。”旧传五盆多魔魅,故云。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七八
苏日然,字尧悦,号铁邱。东莞人。明思宗崇祯间布衣。著有《韵梦纪》、《竹浪诗》二集。事见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二二。
人物简介
维基
丘茂华,山西都指挥使司宁化千户所(今山西省宁武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同知丘可恒子,崇祯三年庚午科举人,四年联捷辛未科进士,九年授大理寺左评事,十二年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累官真定府知府。任真定府知府时,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大军迫近,丘茂华先遣家人出城,被总督侍郎徐标下狱。标麾下中军谢加福乘徐标登城守御时,将其劫持至城外杀害,放出丘茂华。茂华遂开城迎降,又发檄书让属县投降李闯,闯贼数骑入城收帑籍。同年,清军入关,丘茂华仕清,任井陉兵备道,后署保定巡抚。顺治二年,改河南按察使司副使、河南左布政使。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三
通微,字万如,嘉兴张氏子。年十九,出家受具。历参名宿。路傍闻叱小厮云:“看汝藏在那里去?”不觉跃然大悟。得法于密云老人。主曹山。复住龙池。顺治丁酉冬示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7—1670 【介绍】: 清僧。明末清初江南江宁人,俗姓郭,字豁堂,号菽庵、藕渔、耦馀,别号南屏隐叟。明亡后为僧,住西湖净慈寺。诗画俱佳。有《屏山集》、《同凡集》。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五
正嵓,字豁堂,馀姚人。杭州净慈寺僧。有《同凡草》。清诗别裁集
字豁堂,浙江仁和人。著有《同凡草》。○豁堂国变后为僧,尝云:“人非金石,立见消亡,不若逃形全真,自游方外。”诗二卷,王新城尚书目为汤惠休、帛道猷之流。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二
释正岩,字豁堂,亦号随山,姓郭氏,仁和人。夙秉异资,不近莙腻,长无俗缘,息绝尘念。落发禀戒,三德同具。絜己亲师,积功劬学。博通世典,综贯三乘,汇众派以同流,悟大化之无尽。力崇正法,见推耆宿。参三峰于净慈,略呈所见,三峰曰:“依识解为超生死根,犹北适南辕,我无此逐日长进之禅。”自是,顶伽脱尽,睛翳消除,自甘澹泊,智刋情亡。一生萧散,不接权贵。芦花泛月,响震鱼龙,屐齿登山,春归奚锦。迨废宗之诖误,致法席之零丁。运属明夷,咎来元妄,从容就逮,振锡圜门,劝化无方,感悟羁囚,道幽益显,化火宅之凶燄,来徒役之皈依。鬼神呵护,顿见吉祥。天龙回翔,永围法座。绅衿崇仰,檀越追踪。频来问訉之书,更满入山之屦。岩乃睹白云以高卧,侣浮鸥而赋诗,一任蘧庐之化,永矢物外之情。方择地以终休,意泊然而委顺。以康熙庚戌七月二十日示寂,寿七十四,腊五十五。所著语录、拈颂、启疏、诗偈、杂著若干卷。得法弟子十有五人。建塔于慧日峰左,名曰宏济。越明年,其徒戒青为之行状,乞冯溥铭焉。文词华丽,见于寺志。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一
释亘信,字行弥,姓蔡氏,浯人也。父惟和,母李氏,梦大星入怀及诞,亘小字福星。年十二,闻梅山止安九族生天语,欣然慕之,欲报劬劳,白于母,母不听,后病热极危,许舍出家,即愈。年十七,从止安薙发,尝见雪山书寿昌塔铭,知有宗门事,寻居漳之长泰石狮岩,偶值中秋,止安到岩,方设饼煮茶,忽举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是同是别?竟日思惟,“欲云同,机用各别;若云别,道岂有二?”终未能决。一日,负米登山,忽忘身世,成一偈曰:“行住原非我,棒喝不是他。一筐云门饼,好下赵州茶。”方知古人真参实悟,语不我欺,乃发足游参。首造鼓山,叩博山无异,令看父母未生前语,顿起疑情,值狮林师出,因询林曰:“适来所问是何意旨?”林曰:“一块石,一块砖,两相撞。”乃从结茅于芙蓉山,居顷之,复回鼓山受具,时年二十四。八月解制,乃还温陵掩关于葵山牛眠室,昼夜提撕。二七不眠 ,亦不依倚。后闻密云晤开堂于黄檗,以书乞示,即取来书转语作复云:“但见横尸遍野,即便知恩有地。”亘已爽然若失,已而复掩关于南安圭峰报亲寺之东庵。曾忆僧传晤以“薰风自南来”语,勘验学者,思之未得。值六月扫地关中,汗下沾衣,忽尔清风徐来,举体庆快,乃怕掌曰:“好个出身处,时人不知,时人一知,汗透满衣。”适金粟费隐继席黄檗,乃驰书陈其所见,答云:“未见有本分语,而通本分消息。”遂启关直诣黄檗,问费曰:“昔临济会下,两堂首座相见,同时下一喝,僧问临济:还有宾主也无?济云:宾主历然。祇如两堂首座未下一喝时,还有宾主也无?”费云:“两眼对两眼。”礼之而退。费问:“如何是汝本分句?”亘曰:“今日晴。”费云:“我不问晴。”再道:“昨日雨。”费云:“汝自己亲切上何不道一句?”亘举拳,费云:“离郤此手,别道一句。”亘曰:“鼻孔大头垂。”费肯之。亘拟再进语,费连捧挥出,立于侍寮如卓地露柱,生平所得所悟,前后际断。及结冬,费先垂语,举“古人云: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时节若至,如迷忽悟,如忘忽忆,试向此处作一偈看?”亘呈偈曰:“数载觅心不见心,承师捧下且翻身。一生伎俩从斯丧,赢得条条一个人。”自是机缘峻峭,当仁不让。乙亥腊月八日,始付拂子,时年三十二。崇祯九年,温陵檀越请住南安大罗山栖隐禅院,戊寅春,往金粟省费,复回黄檗助隐元建兴大殿。壬午冬,费遣专使赍源流祖衣付之。举示众云:“此是小僧生平,直不藏曲,须知当败阙处,正是得力处。凑泊不上处,正是立地处。久立。”其自叙艰辛如此,有语录三卷。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灵感篇第六之三
释僧清,字满月。姓杜氏,山左人,不详其邑里。少读书,习举子业,博通经史百家之学,其于正心诚意,尤所阐究。不乐仕进,弃之出家。后参禅于京都卧佛寺岫禅师,听讲诸经,不违如愚。岫问之曰:“汝识字乎?”曰:“未也,愿学之。”岫曰:“既不识字,可司楼上钟。”然心知为大器,欲历试之也。于是,晨昏是职,应期无爽。是时法会盛行,讲席众多。都中若慈慧、慈悯、千佛、卧佛诸寺,皆名僧据坐,善信如云。清于鸿乌间代,窃往观听,方过慈慧,又趣慈悯,旋至千佛,三番听受,复还本寺。鼓鼓钟钟,日夕奔奏,自忘其疲,如是者六年。及岫示疾,众询继者,岫瞿然四顾,曰:“撞钟者安在?”乃命侍者,以衣钵持付钟楼,清遂主卧佛讲席。明崇祯二年,恒明方居玉泉山,徒侣麇集,众至六千,思敷讲座,以资化导。乃迎清入二圣庵讲《华严疏钞》、《涅槃》诸经,间以《左史》、《庄》、《骚》,秦、汉、六朝、唐、宋诗文,十馀载未尝少倦。尝遭饥馑,绝粮数月,日食糠秕,莘莘学子,犹不舍去,其相得如此。所居之地,恒感奇瑞,皆不告人。晓起盥沐,盛水铜盘,每至冬初春馀,天寒欲冰,其中辄结异花,或莲或梅,及桃杏之属。逐日更易,形状不一。大内闻之,遣使索观,侍僧持铜盘献。自玉泉山二十馀里,始达宫禁,而冰花不释。皇后传观,侍嫔皆呼万岁。因赐供物,赍予甚厚,都中传为神异。清但笑曰:“此偶然耳,何足怪也。”由是四众感慕,襄城伯李国祯,司礼监王之臣曹化淳,咸相皈依。大清龙兴,入据燕都,既殄流贼,遂黜明命。然崇尚佛法,终召天和,平定区宇。时恒明已入广济,复迎清讲《护国仁王经》,八王无不敬事。顺治二年,一日从容语恒:“明日吾将返二圣庵,作西归计矣。”初至玉泉山时,临水登山,赡顾裴回,指示人曰:“此地峰青耸秀,流东曲绕,颇饶幽胜,吾将老焉。”至是,果寂此山中。弟子环侍,以膝示之曰:“昔在卧佛时,跪讽《华严》于瓦砾中,不施蒲团。今年已七十馀,膝上肉瘢犹在也。汝曹勉之。”端襟就化。所遗铜盘,后虽遇冰,不复结花。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道雄,字星朗,号丹霞,漳州龙溪人,明进士,天启时有部郎擢守某郡,恶魏珰乱政,挂冠去为僧,顺治二年住持庐江冶父山,于康熙十二年圆寂,寿七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