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4571,分305页显示  上一页  245  246  247  248  249  251  252  253  254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超逸(修六 何 )
释元来(无异 元来 沙 )
熊江(云邱 )
左光斗(遗直、共之 浮丘、沧屿 世称 沧屿先生、左忠毅公 忠毅 )
释普义(了乘 胡 )
邱禾嘉(献之、有谷 少鹤、蜕虚道人 )
释如会(妙圆 谭 )
释通炯(普光 寄庵 陆 )
释元贤(永觉 德懋 )
释观衡(颛愚 紫竹林 )
释圆修(别称 天隐修 圆修 )
丘民仰(长白 敢言 )
释宽寿(玉光 )
释性洁(润庵 乐愚 )
丘禾嘉

人物简介

全粤诗
超逸(?—一六三五),字修六。三水人。俗姓何。

人物简介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舒城沙氏子。生而白衣重包。荤酒不入于口。十六游金陵。听讲法华。叹曰。求之在我。岂可循文逐句哉。遂礼五台静庵通剃发。次参寿昌。机语弗契。入闽。一日阅赵州有佛不得住因缘。有省。再谒昌。昌问。蚁子解寻腥处走。苍蝇偏向臭边飞。是君边事。臣边事。师曰。臣边事。昌呵曰。大有人笑汝在。一日登厕。睹登树人大悟。趣见昌。昌问子近日何如。师曰。有个活路。只是不许人知。昌曰。因甚不许人知。师曰。不知不知昌问。婆子具什么手眼。便烧庵趁僧去。师曰。黄金增色尔。又举僧问玄则。龙吟雾起。虎啸风生公案。命作颂。师颂曰。杀活争雄各有奇。模糊肉眼曷能知。吐光不遂时流意。依旧春风逐马蹄。昌笑曰。子今日方信。吾不汝欺也。万历三十年。住博山云。此事不从功行得。不从修證得。不从思议得。不从学问得。不从禅定得。有一等人。闭门作活。暗里休心。将自己身心。炼得如枯木寒灰。虫唼衣而不知。蛛结网而不顾。纵是百年在定。终如一个死人。于本分事中。全无交涉。所以玄沙曰。直饶如澄潭月影。静夜钟声。随扣系以无亏。触波澜而不散。此犹是生死岸头事。道人行处。如火烧冰。箭既离弦。无返回势。须就明中取则。向花柳街前。逴得九衢春色。于芙蓉岸上。带来八面秋风。应用无亏。随缘自在。且道作么生。是博山行履处。良久曰。祇有一双穷相手。不曾轻揖等閒人。况博山与诸人。同途不同彻。诸人向正位中来。博山不在正位。诸人在博山。拂子里许。诸人向偏位中来。博山。不在偏位。拂子在诸人袈袈里许。所以道。对面不相识。千里却同风。若向这里彻去。当下知归。不留朕兆。故我释迦大师。为勇猛众生。成佛在一念顷。为懈怠众生。得果满僧祇劫。博山。恁么道。犹是葛藤。诸人也须绊断始得。且道绊断后。作么生行履。卓拄杖曰。不因樵子径。争到葛洪家。崇祯三年秋示疾。首座问。和尚尊体如何。师曰。尽有些子受用。座曰。还有不病者也无。师曰。热大作么。座曰。来去自繇。请道一句。师书历历分明。四字。投笔坐化。塔全身于本山。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五
无异禅师者。名元来。庐州舒城人也。姓沙氏。胎乳绝荤。耳目不涉尘垢。年十六。游石头城听法华。自信佛法。不从人得。乃礼五台静庵沙门。著垢衣。五年精核教观。振锡南还。上峨峰。谒无明经公。自负人无我。及辄辞行。经公敛目危坐而已。师不测。竟去入闽。寓白云峰。阅古尊宿语。忽有所得。再谒经公。陈其见处。公曰。蚁子解寻腥处走。苍蝇偏向臭边飞。是君边事。臣边事。对曰。臣边事。曰。大有人笑你在。师愕然曰。到者里。因甚不是。公曰。此不是。彼皆然。师乃倾心哀请。公惟敛目。师益不测。一日闻泥神倒地声。不觉踊跃。呈偈于公。公仍敛目。命以宗乘堂别居之。居年馀。每呈偈颂。公敛目如前。师因感泣。以为依公决择。不蒙指示。岁序推迁。何了日耶。偶登厕。睹上树人。乃明大旨。叹曰。今日方知。师不我欺也。万历壬寅。师年二十有八。出住博山。而持重端严。笃行古德之风。入其门者。心容俱肃。寻应闽之董岩。鼓山大仰。复还博山。参徒大集。是时。经公已迁寿昌。父子道价。喧腾宇内。僧问如何是功。师曰。一人同一春。如何共功。师曰。力士舁杖鼓。如何是功功。师曰。猢孙上露柱。曰。不得敲唱双举。请示正中妙叶。师曰。高底云绕树。远近鸟衔花。如何是君。师曰。水有筋山有骨。如何是臣。师曰。鹡鸰鸟鸣似哭。如何是君视臣。师曰。千年老树挂枯藤。如何是臣视君。师曰。楼头画鼓正三更。如何是君臣道合。师曰。金阙凤衔丹诏去。边陲人唱凯歌归。僧作礼。师曰。君位中事作么生。对曰。虚突兀。师复打。时。慧台镜禅师。早得旨于经公。翛翛瓢笠。剥啄诸方。诸方以矮师叔类之。过访于师。适师升座。镜出震威一喝曰。百丈闻喝。三日耳聋。且道。是那三日。师曰。秋风多带杀。秋露愈加寒。镜拂袖归众。师便下座。镜后隐于武夷石屏岩。相随者。樵汲数辈。禅衲寻风求之。镜悉指归博山。崇祯二年。魏国公徐弘基。请师说法南京天界。使符三至。师始一出。象龙沸集。大廓曹洞宗风。上堂曰。达磨大师。航海而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虽则门庭万仞。壁立千层。秖演一心之法。更无馀事。乃至六代传衣。五宗竞出。运无碍轮。化无缘众。秖演一心之法。更无馀事。沩山大师。敲唱同行。暗机圆合。倾瓶以辨超方。撼茶而彰妙用。秖演一心法。更无馀事。云门大师。箭锋相拄。函盖乾坤。扬眉落臼。顾盼犹迟。如流云翔鹤。湛水晴空。秖演一心之法。更无馀事。法眼大师。拈现前石。塞虚空口。一切处现成六根互用。六用齐施。秖演一心之法。更无馀事。临济大师。一语中。具三玄。一玄中。具三要。驱耕夫牛。夺饥人食。电光石火。开眼犹迷。秖演一心之法。更无馀事。洞山大师。混不得类不齐。立宝镜三昧。炤学人肺肝。分五湖玉石。雪盛银碗。月炤金沙。秖演一心之法。更无馀事。乃至博山。今日远承诸祖慈荫。循规蹈矩。借路还家。驾轻就熟。秖演一心之法。更无馀事。诸昆仲含灵。具此一心之法。学人学此一心之法。三世诸佛。历代祖师。示此一心之法。故楞伽云。佛语心为宗。诸昆仲。那个台无月。谁家树不春。卓柱杖下座。师毅辞还山。倾都遮留。篮舆不得。前乃宵迈。缁素追攀。望江而立。徐公岁序存问不间也。师既大弘洞宗。常随侍者。万馀指。如临一人。僧问。如何是不声色堕。师曰。断桥分野水。如何是类堕。师曰。孤棹举平原。如何是尊贵堕。师曰。裂破几层清世界。倒骑玉象趁麒麟。银碗盛雪。明月藏鹭。意旨如何。师曰。露骨瘦上环紫雾。塞流小涧长青苔。师开化几三十载。未易肯诺。或请入草求人。广绍先泽。师太息曰。吾宗。贵得真脉。妙叶玄机。苟不然仍瓦解耳。吾何忍哉。语毕泣下。自后遂不上堂。示疾于崇禛庚午之秋。訚首座问曰。和尚尊体如何。曰。尽有些子受用。訚曰。还有不病者么。曰。热大作么。訚曰。去来自繇。请道一句。师书历历分明四字。跏趺而寂。塔于博山。坐三十九夏。其年仅五十六也。 赞曰。投子世大阳之代。须凭秀圆通协而成之。其道始著。真歇禀丹霞之嗣。还借炤长芦荐而褒之。此话方行。博山父子。远绍少室之宗。不叨馀力。大衍新丰之调。本自天。然其说法。则横空凤舞。激扬则掷地金声。至其慎重真脉。常自下涕。语云。猛虎生儿。势不能食牛者。辄癈之。其博山之山之谓与。

人物简介

维基
熊江(16世纪—17世纪),字云邱,四川叙州府富顺县人,民籍。熊江是熊迥之孙,为亓诗教门生,万历四十年(1612年)中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成进士,获授黄冈县知县,擢升兵部主事,历任礼部仪制司主事、山东济南监军道参议、东昌兵巡道副使,任事精勤,卒于行间,崇祯帝诏赠太仆寺少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5—1626 【介绍】: 明安庆府桐城人,字遗直,一字共之,号浮丘,人称沧屿先生。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授御史。巡视中城,治吏部豪恶吏,捕假官百余人,都城人士无不震惊。出理屯田,兴水利种稻。光宗死,与杨涟协心建议,排斥宦官,扶助熹宗,朝野并称“杨左”。后二人劾魏忠贤,反为所害,与杨涟同为狱卒杀害。福王时追谥忠毅。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共之,桐城人。万历丁未进士。授中书舍人,擢浙江道御史。历官左佥都御史,及珰祸,追赠太子少保右副都御史。谥忠毅。有集。
维基
左光斗(1575年10月12日—1625年8月26日),字共之,一字遗直,号浮丘,又号沧屿,直隶安庆府桐城县左家宕(今安徽枞阳横埠镇中义村)人。明末东林党六君子之一。因东林党争,遭到阉党魏忠贤下狱拷打而死,崇祯帝为之平反,赠右都御史、太子少保。南明弘光帝时谥忠毅,世称左忠毅公。万历三年九月初九日(1575年10月12日)左光斗生于桐城东乡左家宕老家,出生之日恰逢斗姥元君神诞,因而命名为光斗。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举庚子科应天乡试,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与杨涟同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擢监察御史,巡按京畿,捉拿了吏部的一些作恶多端的官吏,当时奸党恶人冒充官吏,横行京师,左光斗调查之后,收缴假印七十多枚,拘押假官一百多人。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明光宗朱常洛即位,宠妃李选侍照顾皇长子朱由校迁入乾清宫。九月光宗死于红丸案,朱由校继位,是为熹宗。李选侍又想继续侍奉熹宗。时魏忠贤想利用熹宗年幼之机,把持朝政大权,坚持让李选侍居住在熹宗所在的乾清宫内;都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为防李选侍干预朝事,逼迫李选侍移居仁寿殿哕鸾宫。此事件史称移宫案。天启元年(1621年),因移宫案宦官与东林党势力间关系愈加紧张,左光斗力主移宫案。天启三年(1623年)三月,升大理寺左寺丞,升大理寺左少卿。天启四年(1624年),拜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同年六月,宦官魏忠贤专权,杨涟上了一份奏章,揭发魏忠贤二十四条罪状。左光斗等七十馀人大力支持,弹劾忠贤等三十二斩罪,但熹宗皆不信。天启五年三月十九日(1625年4月25日),魏忠贤矫旨提问。魏忠贤反诬陷六君子接受熊廷弼的贿赂,判定杨涟、左光斗各坐赃二万,魏大中三千。后左光斗等人被捕下狱,受酷刑折磨,史载“五日一审,受拶、夹、棍等刑,不能跪起,平卧堂下受讯”。门生史可法潜入狱中探望时「已不成人形」。左恐连累门生,将史赶出监狱。魏忠贤诬光斗等贪污数万两白银,要追出赃款。左光斗的旧友孙奇逢与鹿正(主事鹿善继父)、张果中四处募款,诸生热烈响应,募得数千两白银上缴未及,魏忠贤见左光斗有人营救,反而加重拷打六君子,六君子皆死,孙奇逢等人被赞为范阳三烈士。天启五年七月二十四日(1625年8月26日),左光斗在狱中被锦衣卫许显纯拷打而死,其兄左光霁亦被阉党都御史周应秋所逼,自杀而死,左母因二子俱死,悲痛而卒。魏忠贤一度又要将左光斗开棺戮尸,后来被劝阻。天启七年(1627年)熹宗驾崩,明思宗即位,改元崇祯,惩办阉党,魏忠贤畏罪自杀,思宗追赠光斗右都御史、太子少保,录用其一子为官。南明弘光帝时,为左光斗追谥忠毅。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六
释普义,字了乘。姓胡氏,古陆人也。髫年祝发,顺时进具,勤习三学,博览群经。壮岁游方,饭众庐山,见真面目,如识本来。浮江东下,循海而南,瞻礼补陀,还至金陵。请求藏典,跋涉山川,护经回寺。万历丙辰,创建弥陀院,劬劳三载,上下堂寮,左右楼阁,莫不轮奂双美,金碧交辉。复铸三大士金身,刻彩十六佛龛,增置田畴,裕蓄香积。夷陵徵士雷思沛为之碑文,玉泉无迹禅师著有《弥陀院记》,并垂久远,足示来兹。义虽传临济,而夕梵晨钟,数豆念佛,清心自课。邑侯张公题所居曰“庄严净土”。盖知其回向證愿,已具极乐玄猷,所诣既成,蝉脱而去。其芳模硕德,备载《县志》。

人物简介

黔诗纪略补卷上
禾嘉,字献之,一字有谷,号少鹤,别号蜕虚道人,新添卫人,仕履具莫氏《纪略》。田按:献之官祁门教谕,摄婺源县事,与县人余绍祉善,所著《青萝集》,绍祉序之。又有《澹园集》《黄山游纪》。(闵麟嗣《黄山志》:邱禾嘉,天启间为祁门学博,游黄山,叹曰:“大丈夫得志,当令天下诸侯膝行而前;功成身退,把茅盖头,老是山中,足矣,安能寂寂守此冷毡耶?”去任甫三年,果以军功开府辽左。)献之以一孝廉开府关外,其战略互有利钝,天下皆知之,而其诗文专集,则虽乡人,莫能纪其名也。余从《黄山志》得诗四章,又从《晚闻堂集》得知其集名,以俟后之搜罗文献者庶几遇之。
青萝集·余绍祉序
尝爱古人身兼数业,如李供奉,一风流词客耳,而通于剑术;张桓侯,一武夫耳,而长于八分。嘉靖间,倭夷入寇,少保胡公以直指受节钺,破阵先登,老将材官,为之避舍,天下奇之,第奇其儒而武也,而未尝以诗名。予尝拿舟桐江,拜严先生祠,见胡公诗有“功成只合师冯异,身退还应学子陵”之句,始叹天下之奇公者未能悉公之奇也。公以虚怀好士重天下,恨予生晚,不得与文长、仲房诸君颉颃幕下,乃今幸见知于邱先生。先生之奇,不在胡公下,而为诗过之。予之才,不敢仰视徐、王诸君,而与先生遇合之奇亦过之。先生,黔中世家子,安酋逆命,先生以孝廉募义兵,破之于新添卫,事闻,当宁欲以斗大金印酬先生,先生固辞不受,潇然挈一毡来领青萝山色。天下之奇先生,犹奇胡公也。予邂逅先生于众人中,先生望而知我,遂授予《青萝集》一卷。读其壮处,则五更鼓角;其悲处,则九月边声;其幽处,则泉声咽石;其冷处,则枫落吴江;其爽处,则西山朝气;其澹处,则河汉微云。若诗若文,并有一段慷慨之气,如幽燕侠少年,顾盼伟如。其视胡公桐江矶头一片石,不啻过之矣。
释如会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五
如会,字妙圆。姓谭氏,顺天人。少有奇志,便鄙肉食。年廿九始出家,誓行头陀,胁不沾席。初至南方,唯事苦行,后为道侣所感,发壹意念佛,遂得豁忘身世,见人不作寒温,语必猛厉恳切,诲诫淳淳。孤志独行,不蓄长物。顺治五年秋,过淮安清江,浦众共留之,未几,以一衲赠万德庵主人,且瞩之曰:“吾不久将去,特一事相托。”主人曰:“比来未久,何遽言去?”曰:“西方去耳。可以遗身,付江流中,施诸鱼虫。”主人辞不敢。曰:“然则荼毗,后以骨和粉投之大江,何如?”主人曰:“诺。”临化之日,先命购香烛,众莫测其意。至夜四鼓,大呼主人曰:“远启门,为我热香然烛。”主人为然香烛,竟视之寂然矣,年七十一。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四七
通炯(一五七八—一六三九?),字普光,号寄庵。南海人。俗姓陆。憨山大师弟子,后居诃林。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四一有传。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四
释元贤,字永觉。姓蔡氏,建阳人。父云津,世守诗书,远祖西山,为宋大儒。贤初名德懋,早岁入泮,为名诸生,嗜周程张朱之学。年二十五,读书山寺,闻诵《法华》偈,豁然开朗。因从赵居士豫斋受《楞严》、《法华》、《圆觉》诸经。明年,寿昌无明开法董岩,贤往谒之,反覆诘难。无明曰:“此事不可以意解,须力参乃契。”归究话头久之,无所入。一日留僧夜坐,举南泉斩猫语有省,乃作颂曰:“两堂纷闹大无端,宝剑挥时胆尽寒。幸有晚来赵州老,毗卢顶上独盘桓。”举呈无明,明谓之曰:“参学之士,不得于一机一境上取,则虽百匝千重,垂手直过尚当遇人,所谓‘身虽已在青云上,犹更将身入众藏’,是参学眼也。”为别颂曰:“大方之家手段,遇物一刀两断。赵州救得此猫,未免热瞒一上。若是有路英灵,毕竟要他命换。”贤得颂益省。年四十,始弃家往建昌,依寿昌寺无明落发。未几,得承心印,及无明迁化,依博山无异三载,遂进具戒。尝舟过剑津,闻同行僧唱经云:“一时謦欬,俱共弹指,是二音声,遍至十方,诸佛世界。”贤因彻悟,见寿昌用处,乃作偈曰:“金鸡啄破碧琉璃,万歇千休祇自知。稳卧片帆天正朗,前山无复雨鸠啼。”癸亥秋,居瓯宁金仙庵,阅大藏三年,徙建安荷山。明年之槜李请藏经,归作《建州宏释录》,复会通儒释,作《寱言》。壬申,谒闻谷于宝善庵,时宜兴曹安祖兵宪,请作《诸祖道影赞》,乃属贤命笔,贤成百馀赞。闻谷惊讶不已,即以大戒付之,推主鼓山,年已五十有七矣。寻迁泉之开元、杭之真寂、剑之宝善,复归鼓山,重创梵宇诸所。撰述并《语录》,凡二十种,都百馀卷。其目曰:《净慈要语》、《诸祖道影传》、《开元志》、《禅馀内外集》、《楞严义奥疏》、《金刚略疏》、《心经指掌》、《四分戒本约义》、《律学发轫》、《鼓山志》、《洞上古辙》及《续寱言》;《补镫录》,以补《五镫会元》之阙;复作《继镫录》,盖《传镫录》止于宋,自宋至明四百馀年,未有修者,贤广蒐博采,至是乃有成书。寂于顺治丁酉年十月七日,寿八十,腊四十有二。临化偈云:“末后句,亲分付。三界内外,无可寻处。”塔于寺之西畬其居山,颇致瑞应。甲戌四月十一日,甘露降山门松树,贤有偈曰:“圣瑞端宜降大都,穷山何得独沾濡。晓来扶杖三门外,笑看松头缀玉珠。”至九月十九日,甘露复降,亦偈云:“玉露霏霏又一番,满林花木已同繁。丁宁莫道甜如蜜,恐惹游人入石门。”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四十一
字颛愚,霸州人。有《紫竹林集》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六
释观衡,字颛愚。姓赵氏,霸人也。家世农业,母梦大士携童子入门,亟取抱之,遂生衡。性端凝,不好嬉戏。七岁从乡塾读,能通字义。质迈凡侪,顾喜近桑门,不乐章句。年十二,即蔬食自持,常念观世音号,自在流露,若出于不自知。渐有超尘之思,讲于父母不之许,乃潜逸。途遇五台山圆炤寺惠仁,皈依求度,止于沙村,栖迟五载。年十八,诣五台清凉山师子窟,参空印,令居侍寮,亲授经典。敷绎旨要,迎刃而解,如是三年,无间寒暑。万历庚子,年二十二,随印至北京,侍楞严讲席,进菩萨戒,参达观。后历齐鲁吴越,叩雪浪、云栖二师。至天台华顶峰,喜其孤迥,结庵独处,读《楞严经》,豁然融彻。癸卯春,至双径访乐愚,寻过金陵,休夏长干。秋游九华,冬上匡山,卜静乾罡岭,苒荏数秋。尝月夜经行,忽焉省悟。遂下岭,礼育王舍利。复渡海。丁未再至天台。入闽,游武夷古寺。戊申夏,自瑞金入粤,游南华,冬进曹溪。己酉夏,见憨山于端州。秋登南岳,遂卜居石廪峰,误食草乌而病。壬子春,紫萝刘居士迎入荼陵,养疾云阳。冬讲《楞严》,释论朗彻,听者百馀人,风纪肃然。甲寅,过邵陵,车自心居士延居无念阁。丙辰,年三十八,邵陵诸檀那于双清矶后,首辟荆棘,创建禅林,颜曰五台,不忘厥初。经语佛声,朗朗动听,启人信心,见闻随喜,大生欢悦。丁巳紫阳梁五峰,施以己宅,助建静室,堂阁厨库,次苐落成,郑太史为题曰耑山兰若。地静人幽,阐志撰述,是夏著《心经小谈》。戊午春,集《律仪常轨》及《律学知要》。夏四月说戒,立《圆通忏法》一卷,并《戒坛规则》。壬戌作《中庸说白》及《天主说辩》。癸亥,年四十五,作述志诗,自道其生平甚悉,诗具集中。又以此方教体,在音与闻,舍闻无音,舍音无教,因述《礼观音仪》一卷,率众薰脩,得真实行者十五人,是则合音闻而为教体,即音闻而归圣性也。又著《金刚四依解》。丁卯,作《礼佛发愿仪》。己巳,著《首楞严经悬谈》。辛未,著《金刚般若略谈》。门人集所著,刻之成帙,衡名之曰《闭门语》。壬申,著《楞严四依解》。甲戌秋,泛舟之武陵,诣德山,礼鉴大师塔,憩于乾明寺。常德荣王迎衡,于梅园说戒。冬至湘潭,居法宝庵。乙亥秋,去攸县,历云阳,过吉州,礼青原大师塔。丁丑春,之吉安城,理舟楫,诣匡山,扫憨山师塔。秋下匡山,登云居,礼祖塔,主人味白请主法,不许,乃去云门。疾作,憩甘露庵,熊给谏青屿,与山中僧众,合词坚请。九月朔,入云居方丈。以禅堂久废,躬亲畚插。更建静室,筑罗汉堂。期年之间,楝宇一新。是时衡年已六十馀矣。辛巳秋七月,赴吉州刘孝则翰撰青原祖庭之请,九月至青原。说戒结制,法席甚隆。壬午秋复归云居,筑桥于南溪,曰“安乐桥”,下镌隐语,有“再遇游鲜主盖豆函”八字,人莫之识。甲申,金陵士夫迎主石城清凉寺法席。时燕京已陷,明主死之。五月,建荐思宗烈皇帝及后妃诸臣道场。冬十月,得竹林于金陵城北,欲避烦嚣,卓锡此间,号曰紫竹林。更建禅堂及殿寮静室。丙戌,弘戒天界寺,得新学百七十七人。五月三日疾增剧,命弟子音乘等摄林中事。四日招众居士谢别,六日端坐而逝,年六十有八。丁亥九月奉灵龛,诣云居建塔。衡广颡丰颐,平顶大耳,脩髯如戟,短发覆肩,岁一剃落。目光炯炯,学者见之不威而严。初侍空印,宗贤首,而禅宗印可于憨山。立法不为崖岸,不分门户,田夫牧童,礼不异节,故所至香花争迎。于《楞严》宗旨得最上正觉,所作法语偈颂包举深宏,今所见者有《语录》三十卷,而诗颂书疏附之。弟子音乘为编年谱。

人物简介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五
天隐禅师者。讳圆修。出荆溪闵氏。说法磬山报恩。初与天童悟禅师同出龙池传之门。是师为笑岩真孙也。师幼明敏。生知佛乘。常以心斋报母。然留连俗谛。几失前因。一日过讲肆。闻楞严经云。一切众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师惕然惊畏。择龙池幻有传和尚。而依止焉。传示赵州无字话头。师参之半载不发。改看本来面目。提撕猛切。一日普请出窑次。有觉所道者云。闻常多菩萨。出现于四大名山。神通广大。传公厉声曰。我者里亦不少。师佥曰。如何是神通。传曰。快度砖来着。师染指法味。心不外缘。经百馀日。偶阅楞严。佛咄阿难云。此非汝心。师脱然庆快。如善财入弥勒大阁。了释前疑。及侍传公。入城被喝。便契临济主宾炤用之句。于是。上天界访云松。过能仁谒文斋。出没奇机。不无可纪。万历辛丑。传合掩关于龙池曰。汝既有新入处。不妨更加精进。他日利导有情。则吾望足矣。未几。传公北行。师怅然消遣关中。惟拈颂而已。于其古德公案。如庖丁之解牛。而无碍刃游也。独疑乾峰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话。复枯坐蒲团二载。忍闻驴鸣。大悟差别玄旨。有偈曰。忍闻驴子叫。惊起当人笑。万别与千差。非声非色闹。甲辰。北省传公于燕京之普炤寺而师资深契合焉。仍涉猎讲庭。澜翻藏海。探竿禅席。料拣权宜。住后常曰。山僧南北往还。亲近知识一十八载。跋涉劳碌为己躬。切无少怠也。呜呼。师之入道。诚异今时。故得处真实。用处谛当。常以虚空扑落地语。酬僧理藏锋之问。以湖州萝卜宣州姜。酬事藏锋之问。以有水皆涵月。无山不带春。酬理事藏锋之问。以无手人行拳。酬不涉理事藏锋之问。又僧问。如何句到意不到。师曰。言言见谛。步步迷踪。如何意到句不到。师曰。只在舌尖头尽力道不出如何是意句俱到。师曰。有时独倚庭栏上。閒看梅花四五枝。如何是意句俱不到。师曰。落花流水去。空负浪游人师暮年。从石磬山。迁湖之报恩寺。示众曰。老僧住个破院子。不能时时为众提持佛法。赖土木瓦砾。与诸人转大法轮。发诸人大机大用。诸人切不得当面蹉过。若蹉过。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一日俄集众谆诫。复以后事付嘱及门上首。趺坐俨然而寂。瘗全身于报恩之左。顺治戊戌。大觉琇禅师。应北诏时大会诸山。移塔于宜兴之白云庵。初师居右磬。诸方有以临济玄要。配合教乘。作奇特商量者。师[凭-马+氏]其惑。常著书复问之。并颂示诸识者。其颂曰。第一玄。一字不加画。分明是个贼。咄咄咄。咄处且最毒。第二玄。快手何曾先。撒沙并撒土。露露露。露出娘生裤。第三玄。一曲江村岸。风月随时看。收收收。收去个中流。第一要。蓦地忽一笑。笑倒须菩提。搀起迦叶老。第二要。袖里个金圈。拈出是茎草。瞬目牛吞了。第三要。伸缩谁能炤。只手握双拳。打得虚空叫。师之提唱精奥。大率如此。其门贤箬庵问禅师。编师全录流通。与天童悟。齐名于世。 赞曰。世传曹溪下。惟青原南岳应谶。殊不知嫩桂者。代不乏人也。而石霜下。有杨岐积翠也。次出佛果之门者。大慧虎丘也。次无准下。复出雪岩断桥也。师既出龙池。又与天童并驾。化周宇内。其久昌二桂。凡五抽嫩矣。其根芽悬谶于少林。有以也夫。
丘民仰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2 【介绍】: 明陕西渭南人,字长白。万历间举人。以教谕迁顺天东安知县,厘宿弊十二事。崇祯二年擢御史,号敢言。十三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十五年清兵围松山,与洪承畴俱誓死固守,城破,承畴降,民仰死。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三
释宽寿,字玉光,洪同人也。少从广济洗元参究,会明季寇乱,京国残破,乃潜迹南下,隐遁名山,翛然自远。清顺治五年,河朔敉平,民庆更始。步礼五台,回翔都邑。时恒明方闳法会,欲以慈悲福果,化诱诸藩,胜其残杀。钦寿道矩,迎入方丈。杜门却轨,与人坐对,终日无一言。夜则焚香秉烛,兀首匑匑,危坐达旦。寮侣见之,罔测高深。及夫履席说戒,辨言侃侃条理清晰。一岁三期,昕夕无倦。主斯讲席十有三载,出其门者数千人。世祖龙兴,肇有诸夏,万机之馀,雅慕禅悦。十三年冬,幸临广济。住持德光入报曰:“皇上驾至。”奈何寿方瞑然入定,闻德光语,启视曰:“亲近老僧耶,何不入?”德光曰:“疾趣迎,驾且至矣。”可奈何寿不欲出,众皆遑遽,而龙辇已驻山门,侍卫传呼甚急。寿犹不行,众强扶之下殿,望见銮仪,众僧皆蛇行匐伏,寿独屹立。世祖见之,勃然作色。寿缄默屏息,容貌舒泰,邈若无睹。顷之,天颜微霁,始如正殿。德光指导随侍,寿瞠之以目,已而趋归方丈。及回銮将发,世祖指谓德光曰:“老宿崛强如此!”德光惶恐谢罪。车驾还宫,终日不怿,复遣侍卫至寺问曰:“不接驾出何经典?”寿抗声曰:“出《梵纲经菩萨戒》中。”因检经与侍卫,曰:“可呈皇帝鉴。”侍卫驰去,寺众惶然,相顾失色,而寿徜佯自若。世祖展经,叹赏久之,越日召入椒园。寿不欲往,众劝之曰:“师独不保障此山乎?”乃步入 西华门,至万善殿,众善知识皆在,寿乃南向趺坐。俄而传呼驾至,众皆惊起,趋阶长跪。寿独默坐,略不为动。世祖前席曰:“和尚好否?”则对曰:“好。”无他语。赐食毕,即曳杖出。世祖指示众僧曰:“为佛护法,不当如是邪?”由是重之,赍予有差。王公卿士闻风向慕,礼谒不绝。十六年冬,传旨闳法,赐衣钵者七百五十人。十八年,世祖崩,寿率众哭。临归而太息曰:“大行升遐,我亦无意人世矣。”以是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示寂,荼毗得舍利六十馀粒。寿八十,僧腊五十有八。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三
释性洁,字润庵,别号乐愚,博野人,失其姓氏。童年依城西寺瑜伽师剃落,习读经论。年二十,随香者步至五台山,见师子窟法席之胜,乃求依止。时空印喜其年少气劲,许之入堂。三年之中,《华严大钞》与诸经论,听习已周,究竟佛法大旨,不在文字知见,因弃前日所蕴,敝衲一肩,孤身万里,𠪾抵诸祖道场,禅讲尊旨,一视无馀,拂衣竟去,仍归五台。空印视之曰:“南方行脚,一遭一领,破衲也,不曾换郤。”性洁曰:“师不与换,谁能换得?”空印颔之。万历庚子,随侍空印至燕京,止明因寺,启《楞严》法席。踰年南行,止双径凌霄峰下,而同侣观衡禅师方出天台,直造径山相访,见之大喜。是时茶熟,要衡入山摘茶。衡曰:“住山人贪心亦不除,多茶何为?”洁曰:“你也得饮。”衡曰:“我祗待人以茶饮我。”洁一喝,衡曰:“幸汝不似我般人。”已而衡去,洁亦结社匡山栖贤寺。未几,复持钵白门,缚茅于谢公墩右。虽在城市,萧然独处,瓦罐茶铛,更清于岩穴深处,真火宅中一团冰雪。有为烦热所逼,一与相接,顿入清凉,从此高人名士多就之消其俗燄,即廛肆若山林未舍人间,已超然世外矣。而大司马李公殿元刘公密契尤深,而印入心源者,则宗伯凌公、侍御陈公已形影无间。于是易茆茨以甍栋,俨然一功德林。因自栖贤来,亦额曰:“栖贤。”志不忘也。洁居此二十馀年,烟霞城市,变幻无时,心目间唯匡庐在望而已。以崇祯十五年九月二十九日示寂,卜塔于牛首山中,启穴则有山之耆宿号慧明者。先在其中,乃二函同葬,共作一塔,亦如多宝、释迦,分坐一塔,以示“十世古今,终始不离于当念,十方刹海,自他不隔于毫端”者也。癸未,释观衡为之铭,具《颛愚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贵州新添卫人。万历四十年举人。天启时安邦彦叛,禾嘉捐资制械,助官兵擒其党羽。迁翰林待诏。崇祯元年授兵部职方主事。三年,超拜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已而巡抚山海、永平,与孙承宗不合,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