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4571,分305页显示  上一页  229  230  231  232  233  235  236  237  238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释净戒(幻居 惠济禅师 )
释居敬(兰雪 心渊 )
谢缙(别称 谢晋 孔昭 葵丘、深翠道人、兰庭生 )
释慧进(栖岩 止翁 宋 )
丘锡(永锡 )
朱允炆(别称 明建文帝、明惠帝、释应能、明惠宗 恭闵惠皇帝 世称 建文帝 允炆 老佛 杨 )
释善缘(了心 )
朱权(臒仙、臞仙、涵虚子、丹丘先生 别称 大明奇土 宁王、南昌 献 )
释正映(洁庵 洪 )
释慧旵(虚白 )
僧大善(虚闻道人 )
释宗妙(觉庵 堆云叟 赵 )
丘俊
释朴原(智淳 )
丘陵(志高 芸庵 )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九
又净戒定岩者,亦字幻居,吴兴人。年十一出家,后至金陵,值觉源昙住天界,命居维那,胁不暖席。一日昙举桶箍语问之,拟议未即荅,昙厉声曰: “早迟八刻了也。”言下大悟。复游东南,名流加敬。洪武丙子,授左觉义,兼住鸡呜。永乐初,敕居灵谷,迁右阐教。永乐戊戌六月二日亭午,起坐索笔,书偈而逝。火后有顶骨牙齿数珠不坏,事闻,遣官致祭,宣德四年追谥“惠济禅师”。

人物简介

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解义篇第二之三
释居敬字心渊别号兰雪。学通内外善属文精严律部。礼金陵大报恩寺一雨和尚职知客。后参杭州集庆寺东源法师。于忏摩堂居第一座。从而讲周易。永乐初奉诏校大藏经预修会典。已而住持上海广福讲寺。迁松江普照大开法席一十三载。建大雄殿海月堂三解脱门。廊庑重轩精舍香积焕然新之。七众瞻仰道风大扇。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居敬,字心渊,别号兰雪,学通内外,善属文,精严律部,礼金陵大报恩寺一雨。后参杭州集庆寺东源于忏摩堂,居第一座,从而讲《周易》。永乐初,奉诏校《大藏经》,预修会典。已而住持上海广福讲寺,迁松江普照,大开法席垂十馀载,建大雄殿、海月堂、三解脱门,廊庑重轩,精舍香积,焕然新之。七众瞻仰,道风大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一作晋。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孔昭,号葵丘,又自号深翠道人。工画山水,尝自戏为谢叠山6性耿介,里人疾之。以绘工起贡京师,侨居金陵二十余年,以目眚放归。有《兰亭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一名晋,字孔昭,号葵丘,吴人,有《兰庭集》。
兰庭集
晋,字孔昭,吴县人。工山水,尝自戏称为谢叠山,其名明诗综作晋,而集末赠盛启东一首乃自题葵丘谢缙,又附见沈大本诗一首题作寄谢一缙,殆一人而两名者耶。
明诗纪事·乙签·卷六
缙一作晋,字孔昭,吴人。自号兰庭生,亦号深翠道人。有《兰庭集》。 (《姑苏志》:谢晋号葵丘,工画山水,重叠烂熳,千幅不同。寻丈之间,不日而就。亦能诗。 《无声诗史》:孔昭善山水,得其窅渺深意,而构体落势,态各不同,又善诗。 田按:孔昭画流传甚少,诗特蕴藉,在宋人中似陆游一派。)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解义篇
慧进。字栖岩。号止翁。山西霍州灵石人。姓宋氏。生于元至正乙未年。幼稚谙习佛语。甫九岁。遭兵失恃怙。编荆孝养祖父母。祖父母复没于草莽。志慕出家。礼邑元大云寺渐公。落发执经。繇洪武新恩得度。入汴依古峰。究通华严宗旨。傍达唯识百法诸论。意解心融。众所钦服。遂得法主之称。太宗皇帝知之。遣中官驰驿。召至南京。备问楞严大义。应对称旨。赐紫衣。命住天界寺。选俊秀僧徒从学。更命于灵谷率高僧。篹修三藏法数。及随驾之北京。居海印寺。被诏。领袖天下僧众。于大明门外。修普度大斋。越月。演说三聚净戒。利益幽显。其斛顶幡竿。并放异光。赐玺书金襕衣。升左觉义。总督海内文学儒士高僧。于海印经馆。较大藏经。因奏。刊行藏教。以辅治化。当述诸序。昭示遐远。上从之。亲制经序十三篇。佛菩萨赞跋十二篇。召至香殿赐坐。赐梵相释迦。刻丝观音。水晶数珠。七佛之偈。谕曰。依是修行。升左阐教。而先后遭遇。凡十七载。洪熙改元仁宗皇帝淘汰教职。唯师独膺嘉奖。敕曰。佛氏以能仁为教。化导愚类。以阴翊皇度。利安庶品。总教事者。必在得人。不以轻授。尔左阐教慧进。究明宗旨。严洁戒行。简授兹任。修习弥勤。朕用尔嘉锡之敕命。尔其益懋精进。振乃宗风。以称朕命。钦哉。宣德纪元宣宗皇帝。待以国老。赐毗卢冠织金磨衲。诏于内翰。因多官并僧众。对写金字华严般若宝积涅槃四大部经。尚膳供馔饮竣事。灌顶净觉大国。师奏请隆善开。讲楞严会解。听受缁素万馀指。年弥高德弥邵。耳。目清明。颜貌奇古。性直而俭。道旧荣国恭靖姚公国师。译主光公。讲经隐峰琮公。独芳莲公。月庭朗公。手度高弟。左阐教兼大兴隆住山广通。万佛住山广辩。鸡鸣住山广载。戒坛宗师广严。学徒。左善世广议。右觉义广铭。承旨讲经道深。馀不尽举。而其世寿八十有二。僧腊七十有三。于正统元年闰六月。示寂于庆寿丈室。讣闻。上遣礼部谕祭。茶毗于阜城。舍利灵骨。立塔于浑河之西。敕赐万佛山之原。以褒异焉。
丘锡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崇安人,字永锡。建文元年举人。历官工科给事中。自陈愿为学职,除衡州教授,永乐间预修《永乐大典》,改衢州教授。宣德中预修《太宗实录》,改建昌教授。在任五典文衡,以公明为人所服。性嗜学,垂老手不释卷。卒年八十。纂辑《崇安县志》,有《永锡文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7—1402 【介绍】: 明朝皇帝。太祖孙,皇太子朱标子。洪武二十五年,以父标死,被立为皇太孙。三十一年,太祖死后即位。次年,改元建文。用齐泰、黄子澄计削藩。建文元年,叔燕王朱棣起兵,以“靖难”为名。四年,燕兵渡江破京师。帝在宫中自焚死,传说谓从地道出走为僧,流浪各地,其说难信。原无谥,清乾隆时追谥“恭闵惠皇帝”。
黄鹤楼志·人物篇
朱允炆(1377~?) 即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至1402年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称明惠宗。在位期间颇有作为,史称“建文新政”。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永乐皇帝)攻破南京,朱允炆失去皇位,失踪后下落成谜。据清初傅维麟所撰《明书· 忠节传》之《程济、叶希贤、杨应能传》记载,宣德七年(1432)“五月,师(即朱允炆)至武昌,登黄鹤楼、仙枣亭,有‘何年化鹤归’之句”。
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解义篇第二之三
释应能伪姓杨氏。实建文君也太祖之嫡孙懿文太子之长子封皇太孙。讳允炆。生时顶颅颇偏太祖抚之曰半边月儿。及读书甚聪颖。一夕懿文太子与侍太祖命咏新月诗。太子吟云昨日严陵失钓钩。谁人移上碧云头。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遍九洲。太孙吟云。谁将玉指甲。掐作天上痕。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太祖览之不悦。盖未得团圆影落江湖皆非吉兆。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大渐。乃授以一小箧。封钥甚密。戒于急难方开。是年五月十六日即位。年二十有三。明年改元建文。召方孝孺为翰林侍讲。直文渊阁日讲周官礼。变更太祖旧制。于是诸王多不逊服。乃曲加恩礼。侍读太常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议削诸王之权谋者先燕。命侍郎张炳都指挥使谢贵察燕动静。遂逼燕起靖难师。南讨黄齐。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破金川门。帝纵火焚宫。启太祖遗箧视之。得杨应能度牒剃刀袈裟缁服。遂削发自御沟出遁云游四方。自湖湘入蜀。云南复闽入广西横州南门寿佛寺。居十五年。升座演法归者甚众。所至成大法席。人不知是帝也。复往南宁居一萧寺。衲子云集师为随缘开示。一众欢然。久之至思恩州。立于当道值知州出。从者呵之。师言。我是建文皇帝也。自滇历闽至此。今老矣。欲送骸骨归帝乡。巡按御史闻于朝赐号老佛。命驿送至京师。乃赋诗云。流落江湖四十秋。归来不觉雪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长乐宫中云影暗。昭阳殿里雨声愁。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及至京。朝廷未审虚实。以太监吴亮曾经侍膳。使审之。师见亮即呼曰。汝非吴亮耶。曰不是。师曰。我昔御便殿。曾弃片肉于地。汝伏地餂食之。何得忘也。亮稽首大恸。已而取入西内供养。竟卒于宫中。 系曰。建文君既继大统之二。应与贤佐之臣兢兢格守太祖之成法而补其未逮。则文皇帝亦安于藩邸矣。乌有靖难兵破金川门哉。为其一旦误用方黄辈。讲周官行井田。变更旧制威逼亲王文皇乌能坐视大宝隳于侏儒而束手待缚耶。今数百年国家之鼎盛天下之治平者诚赖靖难之一旅耳。建文事弇山集深言其既罹难必无出家之理。既出家必无还宫之事。杨应能牒是冒之也。斯据国朝典故皇明通载及宪章录思恩志等说录之。固于僧传是不可缺。君子详焉。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伪姓杨。实建文君也。太祖之嫡孙。懿文太子之长子。封皇太孙。讳允炆。生时顶颅颇偏。太祖抚之曰。半边月儿。及读书甚聪颖。一夕懿文太子与侍。太祖命新月诗。太子吟云。昨日严陵失钓钩。谁人移上碧云头。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遍九洲太孙吟云。谁将玉指甲。掐破上天痕。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太祖览之不悦。盖未得团圆。影落江湖。皆非吉兆。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大渐。乃授以小箧。封钥甚密。戒于急难方开。是年五月十六日即位。年二十有三。明年改元建文。召方孝孺。为翰林侍讲。直文渊阁。日讲周官礼。变更太祖旧制。于是诸王多不逊服。乃曲加恩礼。侍读太常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议削诸王之权。谋者先燕。命侍郎张炳。都指挥使谢贵。察燕动静。遂逼燕起靖难师。南讨黄齐。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破金川门。帝纵火焚宫。启太祖遗箧视之。得杨应能度牒。剃刀。袈裟缁服。遂削发。自御沟出遁。云游四方。自湖湘入蜀云南。复闽。入广西。横州南门寿佛寺。居十五年。升座演法。归者甚众。所至成大法席。人不知是帝也。复往南宁。居一萧寺。衲子云集。师为随缘开示。一众欢然。久之至思恩州。立于当道。值知州出。从者呵之。师言我是建文皇帝也。自滇历闽至此。今老矣。欲送骸骨归帝乡巡按御史闻于朝。赐号老佛。命驿。送至京师。乃赋诗云。流落江湖四十秋。归来不觉雪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长乐宫中云影暗。昭阳殿里雨声愁。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及至京。朝廷未审虚实。以太监吴亮曾经侍膳。使审之。师见亮即呼曰。汝非吴亮耶。曰不是。师曰我昔御便殿曾弃片肉于地。汝伏地餂食之。何得忘也。亮稽首大恸。已而取入西内供养。卒于宫中。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应能,姓杨氏,或曰即建文君也,太祖之嫡孙,懿文太子之长子,封皇太孙,名允炆,生时顶颅颇偏,太祖抚之曰:“半边月儿。”及读书甚聪颖,一夕懿文太子与侍太祖,命咏新月诗,太子吟云:“昨日严陵失钓钩,谁人移上碧云头。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遍九洲。”太孙吟云:“谁将玉指甲,掐作天上痕。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太祖览之不悦,盖未得团圆,影落江湖皆非吉兆。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大渐,乃授以一小箧对钥甚密,戒于急难方开。是年五月十六日即位,年二十有三,明年改元建文,召方孝孺为翰林侍讲,直文渊阁,日讲周官礼,变更太祖旧制,于是诸王多不逊服,乃曲加恩礼。侍读太常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议削诸王之权,谋者先燕,命侍郎张炳、都指挥使谢贵察燕动静,遂逼燕起靖难师,南讨黄、齐。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破金川门,帝纵火焚宫,启太祖遗箧视之,得杨应能度牒、剃刀、袈裟、缁服,遂削发自御沟出遁,云游四方。自湖湘入蜀,历滇闽,复入广西横州南门寿佛寺,居十五年,升座演法,归者甚众,所至成大法席。复往南宁居一萧寺,衲子云集,能为随缘开示,一众欢然。久之,至思恩州,立于当道,值知州出,从者呵之,能言:“我是建文皇帝也,自滇历闽至此,今老矣,欲送骸骨归帝乡。”巡按御史闻于朝,赐号“老佛”,命驿送至京师。乃赋诗云:“流落江湖四十秋,归来不觉雪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长乐宫中云影暗,昭阳殿里雨声愁。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及至京,朝廷未审虚实,以太监吴亮曾经侍膳,使审之。能见亮即呼曰:“汝非吴亮耶?”曰:“不是。”能曰:“我昔御便殿,曾弃片肉于地,汝伏地餂食之,何得忘也。”亮稽首大恸,已而取入西内供养,竟卒于宫中。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三
善缘,字了心,侯官姚氏子。七岁依城东宝峰庵无尘出家,参鼓山蓝田,后住南京灵谷寺,礼僧录阐教幻居大师。永乐三年,鼓山虚席,领檄主之,建千佛阁。五年春,诏设广荐大会于蒋山,徵天下名僧,善缘应诏入京,说法称旨,恩赉甚渥,赐号“成就”。秋归,举任都纲,后寺燬于火。善缘重兴殿阁及诸寮舍。宣德庚戌,还珠阁坏,更为募建,明年落成,十月示微疾,十九日沐浴更衣,口述生平行业,命侍僧书之,所积金谷,悉委其徒,命创大殿、三门,语终而寂,塔于狮峰。著有《灵源集》,盖取鼓山前代老宿事实,编为叙传及名人文艺,为《山志》之权与。后黄用中、徐兴公相继纂辑,即本于善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8—1448 【介绍】: 明太祖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封宁王,国大宁。永乐元年改封南昌。晚年深自韬晦,自号臞仙、涵虚子、丹丘先生。好学博古,诸书无所不窥,旁通释老,尤深于史。著《汉唐秘史》、《通鉴博论》、《神奇秘谱》及戏曲《私奔相如》等。又传奇《荆钗记》,《曲品》谓作者系元柯丹丘,王国维考为权作。卒谥献。
明诗纪事·甲签·卷二(上)
王太祖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封,二十七年就藩大宁。永乐二年移南昌,正统十三年薨。有采芝吟四卷。 (《名山藏》:王白皙美髯,负气好奇,嗜学博古。自其髫龁时,自称大明奇土,老号臒仙。所论著及于卜筮、修炼、琴弈诸书,手制博山炉及古瓦砚,皆极精致。 《列朝诗集》:王恃靖难功,颇骄恣,多怨望不逊。作日蚀诗云:「光浴咸池正皎然。忽如投暮落虞洲。青天俄有星千意点,白昼争看月一弦。蜀鸟乱啼疑入夜,杞人狂走怨无天。举头不见长安日,世事分明在眼前。」以此诗征之,王之怨望信矣。又作嚷云诗云:「蒸入琴书润,粘来几榻寒。小斋非岭上,弘景坐相看。」王每月令人往庐山之巅,囊云以归,结小屋曰云斋,障以帘莫日放云一囊,四壁氤氲,如在岩洞。余观周宪王有送雪诗。臞仙囊云,宪王送雪,此宗藩中佳话可属对也。)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兴福篇
正映。号洁庵。抚之金溪洪氏子。幼祝发。性颖悟。不妄举动。为大僧。受具足戒于杭之昭庆寺。时巽中禅师。唱道于灵谷。师往参之。光掩一众。遂契合。付法为真子。侍立居上首。处之弗疑。洪武中。奉诏掌京师天界寺。床帏不设。寒嘉一衲。上闻而嘉之。移命掌泉州开元寺。开元旧名莲华寺。自唐匡护大师开山以来。代不乏人。近以元末。扰害灾火迭兴。僧徒屋宇。罄殒无遗。有司以闻。故有是命。高皇帝。面谕遣之。曰。著尔去作住持。如今作住持难。过善则受欺侮而不振。过严则致毁谤而自隳。尔但清心洁己。长久钦此。自能整颓纲。光祖席耳。师奉旨惟谨。莅寺宣阐。未几。玄风大振。首作讲堂。额曰清心洁己。示不忘也。次作甘露戒坛于洁己堂前。以为生定起慧。必本于戒。尤为先务也。二作既集。诸仆并举。皆不烦缘募众乐助。不数年焕然一新。视昔有加焉。永乐二年。奉诏主雪峰崇圣寺。以开元绩成也。崇圣。为真觉祖师道场。真觉化时。留谶云。石塔卵爆。杉枝拂地。竹笋生。五百年后。吾当再来。至师登山。适五百二年。诸谶俱验。若合符节。况师颜貌。又与真觉无异。故人咸以为为祖师再出。师益厉精勇道德。在人诚有不言而化。当雪峰颓废之秋。积粮于廪。伐木于山。陶瓦甓而储器用。佛殿既落。法堂三门诸仆。以次而起。皆弘硕壮伟。肖像端严。金碧辉映。瞻礼者欢喜赞叹。观望者瞠目骇心。正如无边色相。一弹指顷从地涌出。令人应接不暇。师固视之如无。处之若虚。则其为人可知矣。师戒律精严。所视惟首。尝于建阳凤皇山休夏。值大水。因说戒。全活男女千馀人。游瓯宁。建金山庵。致徒众五百人。既年迫桑榆。师欲归老灵谷。遂移檄僧录。僧录以闻。许之。其徒远芷。代领雪峰法席。芷。号秋崖。师还京。数年而寂。所著有洁庵语录。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四
释正映,字澄渊,号洁庵,一号月泉,晚称雪老。姓洪氏,金溪人。幼入安仁五峰寺为沙弥,演习瑜伽,随唱梵韵,庸庸合流,不敢立异。及阅《法华》火宅之喻,始知佛法广大,不可求之声音,于是矢志穷研,翛然物表。明洪武十九年,试经得度,谒灵谷牧庵谦,入门举首,探怀取香,忽尔堕地,因之有省。牧庵不见,传语令住三日,后呈一偈曰:“天下禅林第一家,法门光彩耀京华。御书扁额天香合,神卫精蓝地气嘉。石鼎香生浮贝叶,宝花风落散袈娑。我来问道无为理,愿借真风长善芽。”庵仍不见,命且住著。又三日,复呈一偈曰:“夜坐山房叹莫遭,本间间的趁劳劳。半生事业惭无用,一地声名恨不高。蛩响碧窗添唧唧,风来珙树转嘈嘈。簿才未毕轻孤负,尚拟天津掣巨鳌。”牧庵乃许领维那,后住天界。会泉之开元缺席,有旨枚卜住持,及选出,乃映也。一座尽惊,引见殿中,譬谕敦切,勉以清心洁己,侮谤自消。三十一年六月,奉敕来院开堂演法,众志翕然,首立法堂,以示楷模。而甘露戒坛,次第兴建。不二年,百废具修。永乐元年入京朝请,归至福州,诸山推主雪峰,重造佛殿及三门,两廊堂寮毕备,更开万工池,作金鳌桥。继而游化八闽,历建道场。洪熙改元,诏主灵谷。宣德元年,擢僧录司左讲经。正统四年冬示寂,有语录若干卷,名《古镜三昧》行世。葬沧波门外,建塔其上,赐名“宝善寺”。后映主开元者,曰本源。

人物简介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二
慧旵禅师者。楚人也。出王氏。字虚白。七岁。知诵佛陀名号。寤寐不息。又七岁。礼妙觉寺湛然祝发。祝发之顷。忽祥光四际。皆成五色。湛惊喜曰。此沙弥。他日定南针子也。遂以慧旵名之。师为人。奇伟方正。亲先敬后。犹如饥渴。然性刚不解软语。闻耳出口。若持券。人共称之曰楚直。至有难发之举。必激师发之。发俱中节。湛然每召师曰。浩浩光阴。切莫错过。对曰。不错过。湛每视而休去。一日湛问曰。今日作甚么。师曰。切萝卜。曰。你只会切萝卜。师曰。也会杀人。湛蓦引颈。师曰。降将不斩。湛吐舌而起。湛迁疏山。师别参松隐于云间。因睹孤松。了然自许。遍历户庭。不受控勒。之平江。见果林。果林掷下蒲团曰。试说看。对曰。只者消息。本无言说。破蒲团上。地迸天裂。林爱其神骏。指往邓尉。拽杖门送。抚师背曰。登泰华之巅。始知宇宙之大。投五犗之饵。可语沧溟之深。子往矣。毋迟。师敬诺。是时。宝藏持禅师。继席邓尉。进者虽云涌。而去者亦川流。盖其慎也。师谒之。持公问曰。心不是佛。智不是道。你云何会。师进步叉手而立。公大呵之。师乃愤疑参堂。株立不寐。至二夜洞彻临济宗旨。遂师资道合矣。持公迁化。师关隐安溪。三十载如一日。永乐年间。道风大播。名都会邑。重币交至。师俱却之。其节概严冷。一振风穴之风。姚斯道。以显望鸣当世。欲为师撰序。师亦却之。斯道叹曰。嗟乎。倒岳倾湫之际。卓立当阳。挥召不得者。若公也。至于跛鳖之行。飞龙之说。岂足恃哉。识者。皆多姚公之知人焉。海舟永慈。自出峡。负其知见。盛气加人。不肯挂搭诸方。灵谷堂头。强慈首众。有禅者。盛赞师之机略迥别。慈无可意。洎终期。即通谒于师。师攃其宝惜。绝其盖缠。慈乃归心。竟代师任持公之道。正统五年。师无病示化。先有遗嘱偈曰。字付慈海舟。访我我无酬。明年之明日。西风笑点头。更以衣钵。遣白庵明长老。送至东山。时。海舟慈。开化东山三载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僧,号虚闻道人。有《西溪百咏》。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实哩沙哩卜得啰。东印土拶葛麻国王之第二子也。父母感奇梦而生。在童真位。聪敏不凡。而百无所欲。唯见佛法僧。则深起敬信。年十六。请命出家。遣礼孤捺啰纳麻曷萨弥为师。薙落受具。资受学业。习通五明。阖国臣庶。以师戒行精严。智慧明了。尊称为五明板的达。师足迹周遍五天。从化得度者甚众。凡过道场塔庙。必躬伸尽敬。至地涌塔。修敬卓锡。而禅塔以久圮。劝国王修治。脱管心木。木下纪师名号。众咸异之。永乐甲午。入中国。谒文皇帝于奉天殿。应对称旨。命居海印寺。丁酉。奉命游清凉山。还都。召见武英殿。天语温慰。宠赉隆厚。授僧录阐教。命居能仁寺。岁甲辰。仁宗昭皇帝。举荐扬大典。师掌行。特授师号圆觉妙应慈慧普济辅国光范弘教灌顶大善大国师。赐金印宝冠供具仪仗。乙巳。宣宗章皇帝。举荐。亦命师掌行。师平生。不矜名。不崇利。外示声闻。内修大行。遇恩宠而志意愈谦。涉诸缘而戒行弥确。在京师。受度弟子数千辈。各随器宇诱掖之。渐引次升。不立遏捺。难行蹊径。使人望崖而不敢前。将化。谓弟子不啰加实哩等曰。吾自西天行化至此。今化缘已周。行将逝矣。汝等。各当善护如来大法。毋少懈怠。言讫。俨然而寂。实宣德丙午正月十三日也。讣闻。上悼叹之。命有司具葬仪。阇维。收舍利于香山乡。塔而藏之。遗命分藏清凉山。圆照寺亦建塔焉。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四
释宗妙,字觉庵,别号堆云叟。姓赵氏,钱塘人也。父好施予,喜诵《法华》,亦尝持斋。母感异僧入梦,觉而生。妙幼性闲静,见佛像致礼唯谨。十岁落发,即从慧云正庵訚受具,既而往参灵隐空叟,命主藏室。时空叟倡道东南,妙尝分座演说,遂主嘉兴广法禅寺,久废之馀,一力新之。迁杭之万寿、报国,昔䜣公笑隐主此寺,时最号名胜。继者非其人,日以颓坏。妙至,首建万松门及方丈,翼以重屋,作舞凤楼、碧梧轩、香积厨,屋后掘地得泉,遂潴为池,构亭其上。作大悲阁,以奉观世音像,佛殿后又造大殿,刻卧佛其中,环以十弟子。土木采章,皆极巨丽,缭以外垣,凡四百丈。殚心竭力,二十馀年,而寺乃复旧观。荐为副都纲,精修力践,以振起宗风为己任。先是海昌汤镇,潮水荡激,屡坏堤岸,民不安其居。妙领名僧十二人,于其地号佛,吁请风潮,竟尔止息,卒免其患。明宣德初,入主净慈,首建三门。越五年,寺众不戒于火,大殿燬焉。乃捐资重造,历岁告成,壮丽宏伟有加于昔。中作三大像,诸天、十地皆旁侍焉,费以巨万。生平温厚凝重,道貌伟然,每升席说法,音如洪钟。四众聚观,欢喜赞叹,起其信心。济人利物,甚于为己,惓惓之怀,至老不倦。当日名公巨子,若黄少保宗豫、黄尚书宗载、王侍郎子清、周侍郎恂如、张都督以诚,皆极推许,或赠以诗文,人多荣之。妙则歉然,以为方外,不可以此相慁也。示寂于正统癸亥七月十二日,塔于南屏山阳,王真为之铭,文具寺志。
丘俊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丘俊,潮州府程乡县人,进士出身。永乐二十二年,登进士,任福建按察使司副使。
释朴原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朴原,字智淳,菩提节庵守弟子也。正统间,请主昭庆,奉诏开坛说法,为天下传戒宗师。后主灵芝。己亥,辞于朝众,沐浴而逝,时正统十一年丙寅秋七月也。英宗遣礼部郎中赵勖赐祭其文曰:“尔宿悟善缘,坚持梵行,迩膺宠命,为释宗师,方阐法音,导人为善,倏云示寂,良可悼嗟,灵其如存,服此谕祭。” 越百年,有广霌者,字日庵。嘉靖三十四年兴复昭庆,奉部剳开坛说戒,僧众如归,不减庆历之盛。后二十馀年,有成玉者,字蓝田,掩关数载,众称“关主”。万历丙子丁亥之间,皇太后叠赐画像于昭庆,且赐经建阁,因得放戒。十六年登坛开阐,一时龙象,若云栖、净妙、真修、莲池诸大德,均于是得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河南兰阳人,字志高,号芸庵。宣德四年举人。授咸阳教谕,擢平乡知县,迁淮安知府,以治行卓异升山西左布政使。致仕归。有《芸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