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邱 → 邱丘”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4571,分305页显示 上一页 187 188 189 190 191 193 194 195 196 下一页
释智愚(号 虚堂 陈 )
丘方(字 正叔 )
丘寿迈
释妙印(号 竹崖 万 )
释法舟(号 别浦 )
释广闻( 佛智 号 偃溪 林 )
释元肇(字 圣徒 号 淮海 潘 陆 )
阮子郁( 慈应大师 )
释若芬(字 仲石 号 玉涧、芙蓉峰主 曹 )
释渊(字 万壑 )
释本真(号 月湖半颠 )
释智朋(号 介石 )
严羽(字 仪卿、丹丘、丹邱 号 沧浪逋客 )
释善珍(字 藏叟 吕 )
其它辞典(续上)
释法照( 童 佛光法师 普通法师 )释智愚(号 虚堂 陈 )
丘方(字 正叔 )
丘寿迈
释妙印(号 竹崖 万 )
释法舟(号 别浦 )
释广闻( 佛智 号 偃溪 林 )
释元肇(字 圣徒 号 淮海 潘 陆 )
阮子郁( 慈应大师 )
释若芬(字 仲石 号 玉涧、芙蓉峰主 曹 )
释渊(字 万壑 )
释本真(号 月湖半颠 )
释智朋(号 介石 )
严羽(字 仪卿、丹丘、丹邱 号 沧浪逋客 )
释善珍(字 藏叟 吕 )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法照(一一八五~一二七三),俗姓童,黄岩(今属浙江)人。年十三依圣水蒙庵宣出家,后师北峰印。出世住天台大慈、黄岩圣水、云间延庆、凤山褒亲、杭州上下天竺。历左街鉴义、左街录、左右街都纲录。理宗赐号佛光法师。度宗咸淳九年卒,年八十九,谥普通法师。《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有传。今录诗四首。全宋文·卷七四六六
法照(又作炤,一一八五——一二七三),黄岩(今浙江黄岩)人,童氏子。年十三出家,以蒙庵宣为师,复师北峰宗印,修天台教观。历住大慈、圣水、延庆、褒亲、天竺诸寺。理宗赐号佛光法师,又书「晦岩」赐之。咸淳九年卒,年八十九,谥普通法师。著有《法华三大部读教记》二十卷(存)。见《续佛祖统记》卷一,《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法照,姓童氏,黄岩人。父好善,生九子,照其次也。母陈氏梦日霣蹇裳得之,孕十二月而生。气貌奇伟,耳垂肩,眼如电,幼入小学,便多颖悟,塾师异之。年十三,投圣水出家,以蒙庵宣为师。一夕自外归,寺僧遥望两炬晶炯,近之乃照也,盖目光远射,令人惊畏。薙染后,精进教乘,三阅大藏,出游诸方,豁堂,当代尊宿,贻书褒勉,诸山以职延致,悉不就。携香礼北峰印,次至蒋山参琰浙翁,问答之际深器之。北峰居下竺,招之归。淅翁以教门为属,讲论授受,泠然有得。北峰顺寂,振锡东还,钱丞相作高僧堂延照共谈。年三十三,改往天台大慈,迁圣水,史卫王举住云间延庆,继迁凤山褒亲。丞相史永公举住四明。延庆、海顺二法师自日本来,听讲且作《读教记》,绘照像归国。高丽崔丞相亦致书问佛法大旨,乞九祖图,并赠漂瓷钵盂及金观音香药。育王虚席,郡请兼摄,举痴绝冲自代。阃帅夺寺园为酒库,杖履而遁,道出东掖两山,学徒迎之境上。宏斋包公屈致智者真觉,重祖庭也。理宗闻其名,敕住下天竺,寻迁上天竺,补左街鉴义,御笔特赐“佛光法师”,进录左街,赐金襕袈裟,召见倚桂阁,对御称旨。集庆寺成,诏命开山,力辞,举白莲观止诚公自代。明年诚寂,有旨特转左右街都纲录,令住集庆,不许辞免,御书“晦岩”二大字赐之。开无碍讲,凡禅教律三宗,学徒云集,闻名开悟。召见延和殿,讲《华严经》。又大书“灵山堂”以赐。遣侄武经郎童炎奉宸翰归其里。东宫召见复古殿,讲《般若经》,再赐紫金襕袈裟,斋于明华殿。圣眷隆渥,昔未曾有。偶因面对,力乞还山。度宗即位,敕再住上天竺。前后居山二十四年。平章贾魏公为造塔于寺之东冈,奏请赐名曰“天岩塔院”,复加恩赉赐田三顷,以助其费。癸酉秋示疾,移居塔院,郤药屏医,作文自祭。中秋之夕书偈曰:“佛寿八十,我多九年。虚空掇转,大用现前。”掷笔瑞坐而逝,咸淳癸酉八月十五日也。得年八十有九,僧腊七十四。弟子妙应继席,得法四十馀人,得度者一百馀人,窆于天岩,遵初志也。明年赐谥曰“普通法师”,答 曰“慈应”。所撰《读教记录》二十卷,为学者日月,其馀法语遗文,诸弟子多所记录,不可罄述。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智愚(一一八五~一二六九),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十六岁依近邑之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后辞亲出乡,首依雪窦焕和尚、净慈中庵皎和尚。过金山,掩室和尚一见甚器重。从运庵和尚薙染,自此遍历诸老宿之门。游江淮湘汉,经荆门玉泉,过庐山东林。依福严无二月和尚,为典藏。参有修首座于南岳,深相契合。又访北禅礼和尚。回浙到净慈,见净和尚。由灵隐笑翁和尚荐为虎丘典藏。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出世嘉兴府兴圣寺。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迁报恩光孝寺。又移庆元府显孝寺。复迁瑞岩开善寺,居二年乞退,住万松山延福寺。继迁婺州云黄山宝林寺,居五年婴强寇之难,应东谷和尚举,入主冷泉寺。宝祐四年(一二五六,此据《语录》,《行状》作六年),在灵隐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寺。景定元年(一二六○),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光孝寺。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此据《语录》,《行状》作三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有《虚堂智愚禅师语录》十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法云撰《行状》。 释智愚诗,以辑自《语录》及《语录》中单编的诗合编为五卷。辑自他书的诗附于卷末。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智愚。字虚堂。四明人。具戒游参。见运庵颜公。言下了旨。出世历住十刹。化道风行。咸淳末。被诏住径山。室中设三转语。勘验学人。鲜有觏其机者。曰。己眼未明底。因甚将虚空。作布裤著。曰。画地为牢。因甚透这个不过。曰。入海算沙底。因甚向针锋头上翘足。又云。虚堂。初无门户。与人近傍。亦不置之于无何有之乡。只要诸人如铁。入土与土俱化。然后可以发越。其如运粪入者。吾末如之何。一日。举松源师临济示寂告众云。久参兄弟正路上行者。有只不能用黑豆法。临济之道。将泯绝无闻。伤哉。拈云。鹫峰老大。似倚杖骑马。虽无僵卧之患。未免傍观者丑。师先在净慈。入院日问答绝。忽天使踵门。传旨。问赵州因甚八十行脚。虚堂因甚八十住山。师。即举赵州行脚到临济话。颂曰。赵州八十方行脚。虚堂八十再住山。别有一机恢佛祖。九重城里动龙颜。使以颂回奏。上大悦。特赐米五百石。绢一百缣。开堂安众。后示寂。塔于直岭下曰天然。先是。高丽国王。请师于彼国说法。八载还山。问法弟子。随侍千指。至我明嘉靖间。高丽尚遣法嗣来此扫塔云。彼国法道。甚盛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连城人,字正叔。理宗宝庆二年进士。长于文学。为宁都丞,兴学校,有政声。
人物简介
简介
嘉定十七年(1224)任江南东路转运副使。宝庆元年(1225)任建康府知府兼安抚使。宝庆二年(1226)任司农少卿。宝庆三年(1227)2月5日赴阙。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妙印(一一八七~一二五五),号竹崖,俗姓万,豫章进贤(今属江西)人。初学于邑之龙塘绍昙。年十六受僧服,历叩名宿。后师事平江灵谷月林。出住长沙谷山,迁石霜,晚自筑庵曰紫霞。理宗宝祐三年卒,年六十九。事见《柳塘外集》卷四《石霜竹崖印禅师塔铭》。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七六六六
法舟,号别浦,绍定二年住持湖州道场山报恩光孝禅寺。见释法云《虚堂智愚禅师行状》(《续藏经》第二编第二六套第四册)。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广闻(一一八九~一二六三),赐名佛智,号偃溪,俗姓林,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年十五从智隆于宛陵光孝寺。十八受具戒。初谒印铁牛。追随少室睦、无际派甚久。后谒浙翁琰于天童、双径,师之。理宗绍定元年(一二二八),住庆元府显应山净慈禅寺。移住香山智度禅寺、万寿禅寺。淳祐五年(一二四五),移住雪窦资圣禅寺。八年,住育王山广利禅寺。十一年,住净慈报恩光孝禅寺。宝祐二年(一二五四),住景德灵隐禅寺。四年,住径山兴圣万寿禅寺。景定四年卒,年七十五。为南岳下十八世,浙翁琰法嗣。有《偃溪广闻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林希逸撰《塔铭》。 释广闻诗,以辑自《语录》者及其中单编之诗依原卷次编为两卷。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广闻。闽之侯官林氏子。家世业儒。疏眉秀目。哆口丰颐。从季父智隆于宛陵光孝。十八得度受具。初见铁牛印。少室睦。无际派。追随甚久。闻浙翁唱道天童。袖香谒之。初见机道龃龉。翁移径山。师踵至。翁笑迎曰。汝来耶。一夕坐檐间。闻更三转入室。曳履而蹶。如梦忽醒。翌朝造翁室。翁举赵州洗钵盂话。师将启吻。翁遽止之。平生疑情。当下冰释。绍定戊子。四明制阃胡公。以小净慈致之。历住香山万寿雪窦育王净慈灵隐径坞八山。所至革弊支倾。广容徒众。道化大行。有云。十字街头石幢子。无你遮护处。一声江上侍郎来。无你回避处。衲僧家。早出暮入。脚前脚后。也须仔细。忽然筑著磕著。净慈拄杖。别有分付。又云。一升三合。拄杖头边。万水千山。草鞋跟底。未言先领。谁家灶里。无烟撩起。便行是处。井中有水。莫道空来又空去。许多途路不相孤。洗发精醒。可谓善说法要矣。景定四年。寿七十五而化。师法嗣颇众。而独云峰高止泓鉴二公。能振起师道云。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三
又,偃溪广闻者,侯官林氏子,年十八得度受具。初见铁牛印、少室睦、无际派,追随甚久。参浙翁于天童,针芥虽投,自知未契。及再参于双径,一夕坐檐间,闻更三转入堂,曳履而蹶,如梦初醒。诘朝入室,翁举赵州洗钵盂䛡,将启吻,遽止之,平生疑情忽焉冰释。绍定时,由净慈历香山、万寿、雪窦、育王、灵隐、径坞上。堂云:“赵州吃茶去,金牛吃饭来,龙门多上客,有人续得末后一句,许入阿字法门。”景定四年六月十四日寂。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元肇(一一八九~?)(生年据本集卷上《寄赵东阁》“与君生己酉”及卷下《丁巳生朝》年六十九推定),字圣徒(日刻本本集署名),号淮海,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俗姓潘。年十九薙染受具。参浙翁于径山,命为掌记。出世通之光孝,历住吴城双塔、金陵清凉、天台万年、苏之万寿、永嘉江心、杭之净慈、灵隐等寺,圆寂于径山。有《淮海挐音》二卷。事见《武林梵志》卷九。 释元肇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乙亥仿宋刊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七九三四
元肇(《续藏经》作原肇,一一八九——?),字圣徒,号淮海,通州(治今江苏南通)人。绍定间历住通州报恩光孝禅寺、平江府寿宁万岁禅寺、建康府清凉广惠禅寺、温州江心龙翔兴庆禅寺、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禅寺、临安府净慈报恩光孝禅寺、景德灵隐禅寺。后圆寂于径山。著有《淮海拿音》二卷。门弟子编有《淮海原肇禅师语录》一卷。见作者《淮海拿音》卷一《寄赵东阁》,《淮海原肇禅师语录》,《宋诗纪事》卷九三。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元肇,姓陆氏,明州人。蚤岁习律,阅大藏,诵莲经万过,刺血书莲经一部,写律宗诸疏三部。操行谨严,精进无懈。建炎四年,金兵破明州。肇时住湖心寺,金虏强之北行,行至南徐,谓左右曰:“吾将西归矣。”即闻笙歌声,西望念佛而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肇庆四会人。少学佛,不茹荤不妄言,能持戒定,时称“阮道者”。一日作偈端坐卒。理宗绍定时敕封慈应大师。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若芬,字仲石,号玉涧,又号芙蓉峰主,婺州(今浙江金华)人。俗姓曹。为上竺书记,以山水画闻名。事见《图绘宝鉴》卷四。今录诗十首。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婺州人,俗姓曹,字仲石,号玉涧,晚号芙蓉峰主。尝为钱塘上天竺寺书记。善画山水及竹,兼工诗。理宗绍定中归老家山,以渲染自娱而终。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若芬。宇仲石。婺州曹氏子。落发进具。后历游讲肆。颇得师说。同辈推挽之。欲其弘阐。芬曰。吾不能也。芬为人清退。善文笔。为上竺书记。赞扬佛事。游戏墨花。极一时之誉。又善画。往往写云山以寓意。有求者。初不甚靳。虽寥寥数笔应之。人宝之如连城。后求者。不胜其多。芬笑而谢之曰。钱塘八月潮。西湖雪后诸峰。极天下伟观。二三子。当面蹉过。却求玩道人数点残墨。何邪。自是谢事归深山。即古涧苍壁间结庵。颜曰玉涧。因以为号。又建阁。对芙蓉峰。自称芙蓉峰主。尝自题画竹曰。不是老僧亲写。晓来谁报平安。其意趣可想也。如芬者。尚存本色。非尽为末技所掩。视今之圆颅。习笔墨沾沾自喜者。岂啻天渊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智朋,号介石。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初住温州雁山罗汉寺。六年,移住临安府平山佛日净慧寺。后历住庆元府大梅山保福寺、香山孝慈真应寺、婺州云黄山宝林寺、平江府承天能仁寺、安吉州柏山崇恩资寿寺、临安府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为南岳下十八世,浙翁琰法嗣。有《介石智朋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 释智朋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其中单编之诗,编为一卷。全宋文·卷七六七七
智朋,号介石,福清(今福建福清)人。绍定二年住温州雁山罗汉禅寺,后入临安府临平山佛日净慧禅寺讲经说法,继又入住庆元府大梅山保福禅寺,又为平江府承天能仁禅寺长老。门人编纂其言行为《介石智朋禅师语录》一卷,今存。事迹见该书及卷首林希逸《介石禅师语录序》,刘震孙《大慧禅师年谱跋》(见《大慧禅师年谱》卷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邵武人,字仪卿,一字丹丘,号沧浪逋客。与严仁、严参并有才名,时称“三严”。精于论诗,推崇盛唐,反对宋诗散文化、议论化,对苏轼、黄庭坚及江湖派诗风均表不满。创以禅喻诗之说,强调“妙悟”与“兴趣”,对后代诗论颇有影响。有《沧浪集》、《沧浪诗话》。全宋诗
严羽(一一九二?~一二四五?),字仪卿,一字丹邱,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今属福建)人。一生隐居不仕,曾浪迹江、楚等地,为戴复古所奖重。以《沧浪诗话》著称于世。诗多散逸,邑人李南叙收录其诗及诗话为《沧浪吟》,度宗咸淳间黄公绍序而传之。另有评点《李太白诗集》二十二卷行世。事见本集,参王士博《严羽的生平》(载《文学遗产》一九八五年第四期),明嘉靖《邵武府志》卷一四有传。 严羽诗,以《适园丛书·沧浪严先生吟卷》为底本。校以明正德丙子林俊序本(简称林序本)、正德庚辰尹嗣忠刻本(简称尹本)、正德胡重器覆刻本(简称胡本)、怡兰堂藏夏大夏重校本(简称夏校本,藏北京图书馆),酌校明嘉靖清省堂本、清鲍廷博据元本手校本(简称鲍校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词学图录
严羽,字丹邱,一字仪卿,号沧浪逋客。邵武人。与戴复古游,属江湖诗人。崇盛唐,主妙悟,倡兴趣。有《沧浪诗话》,存词二首。全宋文·卷七六八四
严羽,字仪卿,一字丹丘,号沧浪逋客,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终身不仕,隐居乡里。绍定三年避乱至江楚,五年返乡,与邵武军学教授戴复古多所唱酬。继游吴越,多感时伤乱之作。羽为南宋著名诗论家,著有《沧浪诗话》、《沧浪诗集》。见《南宋文范作者考》卷下,朱霞《严羽传》(一九六一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沧浪诗话校笺》附录)。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善珍(一一九四~一二七七《续补高僧传》作生绍兴甲寅,卒嘉定丁丑,误提前了一个甲子),字藏叟,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东)人,俗姓吕。年十三落发,十六游方,至杭,受具足戒。谒妙峰善公于灵隐,入室悟旨。历住里之光孝、承天,安吉之思溪圆觉、福之雪峰等寺。后诏移四明之育王、临安之径山。端宗景炎二年五月示寂,年八十四。有《藏叟摘稿》二卷。事见《补续高僧传》卷一一、《续灯正统》卷一一。 释善珍诗,以日本宽文十二年藤田六兵卫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编为一卷。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善珍。字藏叟。泉之南安吕氏子。年十三落发。十六游方。至杭受具足戒。谒妙峰善公于灵隐。入室悟旨。后出住里之光孝。升承天。继迁安吉之思溪圆觉。福之雪峰。复以朝命。移四明之育王。临安之径山。上堂。灵云见桃花悟去。玄沙道。敢保老兄未彻。香严闻击竹悟去仰山道。祖师禅未会。禅和十个五双道。我此一门。全无肯路示。未知灵云香严在。要知二大老磨。醉我落花天。借他弦歌里。又据室云。这里便是问讯烧香。了来老僧身边。玄地底所在么。呆子你自钝置犹可。莫来钝置老僧。师法语无拘滞。大率类此。门人貌师真请题。挥云。参禅无悟。识字有数。眼三角似燕山愁胡。面百摺如赵婆呷醋。一著高出诸方。敢道饭是米做。生于绍兴甲寅。逝于嘉定丁丑。年八十有三。六住大刹。接纳良多。而入室得髓者。唯元叟端公一人而已。端之后法脉绳绳。至我明。尚有振起作师吼者。师之道。源远流长。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