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邯郸午 朝代:春秋晋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497 【介绍】: 春秋时晋国人。赵穿之后。晋定公时为邯郸大夫,即以为氏。晋赵鞅欲邯郸午归还卫国进贡之五百家,将迁诸晋阳,午允诺,归而其父兄皆以为不可,鞅怒,囚午杀之。
邯郸义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人。桓帝时为廷尉。时大将军梁冀擅权,内外莫不阿附,义能正身自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魏颍川人,一名竺,字子叔。博学有才,又善《苍》、《雅》虫篆,许氏字指。汉献帝初平中,客荆州,曹操召见,礼敬之。遣淳诣曹植,与曹植友善,屡称其才。魏文帝立,以为博士、给事中,作《投壶赋》奏之。工书法,诸体皆能,善作小字。
全三国文·卷二十六
淳字子叔,一名竺,颖川人。初平中客荆州,后归曹公。黄初初为博士给事中,有集二卷。
曹邕 朝代:曹魏

人物简介

维基
曹邕,曹魏曹丕文帝之子。魏黄初二年(221)封为淮南公,封地为九江郡。黄初三年(222),进封为淮南王。四年(223)封为陈王。六年(225)改封为邯郸王。明帝太和三年(229)去世,谥号怀。

人物简介

维基
曹温,三国曹魏皇族,魏武帝曹操曾孙、任城威王曹彰之孙,任城王曹楷之子。太和5年(231年),封邯郸王。太和6年(232年),改封鲁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安定乌氏人,字景和。性刚直,有学识。初仕于北周。入隋,以正直,拜治书侍御史。出为西宁州刺史。时各部族酋长以争夺黄金,每动干戈。后各族酋长遗金于毗。毗招各族酋长,置金于坐侧,对之哭曰:“此物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汝等以此相攻,今将此来,欲杀我邪。”悉以还之。各族酋长感悟,遂不相攻击。文帝闻而善之,征还拜大理卿,处法平允。进上开府。炀帝即位,迁刑部尚书。奏劾宇文述私役部兵,忤旨。忧愤卒。
全隋文·卷二十五
毗字景和,安定乌氏人。周武帝时,举明经,累迁布宪下大夫。从伐齐,为行军总管长史,除并州别驾,加仪同三司。宣政中,封易阳县子,迁武藏大夫。隋受禅,进爵为侯,拜治书侍御史,转大兴令,迁雍州赞治,出为西宁州刺史,改封邯郸县侯,徵散骑常侍、大理卿。仁寿初,进上开府。炀帝即位,迁刑部尚书,摄御史大夫。以忤旨,忧愤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徐州丰县人,字献臣。李若谷子。真宗时赐进士及第。历史馆修撰、知制诰,为翰林学士,进吏部员外郎。详练朝廷典故,凡有沿革,帝多咨访。制作诰命,为时所称。出知许州,岁饥,取民所食五种上之,朝廷为蠲其赋。官终知河中府。尝修《国朝会要》、《三朝训鉴图》、《閤门仪制》等。有《诗苑类稿》及别集。
全宋诗
李淑(一○○二~一○五九),字献臣,徐州丰(今属江苏)人。十二岁时献文真宗,赐童子出身,试秘书省校书郎。天禧三年(一○一九),除馆阁校勘。仁宗天圣中,擢史馆修撰。景祐初,知制诰。自是五除翰林学士,三授端明殿翰林侍读、龙图阁学士,历知许、滑、开封、郑、河阳等州府。嘉祐四年卒于河中府任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九),年五十八。有文集百馀卷,已佚。《东都事略》卷五七、《宋史》卷二九一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五九七
李淑(一○○三——一○五九),字献臣,号邯郸,徐州丰县(今江苏丰县)人,若谷子。大中祥符七年,真宗幸亳,淑年十二,献文赋诗,赐童子出身。仁宗时赐进士及第。屡历馆职,除知制诰,五入翰林为学士,又为端明殿、龙图阁学士,历知许州、开封府、郑州、河阳、河中府。官至户部侍郎。嘉祐四年卒,赠尚书右丞。淑博习群书,详练朝典,制作诰命,为时所称。尝修《国朝会要》、《三朝宝训》、《三朝圣鉴图》等。家藏图书二万馀卷,乃撰为《邯郸图书志》十卷,又著《诗苑类格》及别集百馀卷。《宋史》卷二九一有传。又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九。
《国语辞典》:响堂山石窟(响堂山石窟)  拼音:xiǎng táng shān shí kū
位于大陆地区河北省邯郸市境内的著名石窟。北齐文宣帝时(西元550~559)所建,为研究北齐佛教艺术的重要资料,分南、北二区,南响堂七窟,北响堂六窟。窟内石雕毁坏严重,佛像大部无头。风格已由北魏的挺拔秀丽转为厚重敦实。
《漢語大詞典》:邯郸重步(邯鄲重步)
唐 沈既济 枕中记载, 卢生 在 邯郸 客店中遇道士 吕翁 ,目昏思睡, 吕翁 授以青瓷枕, 卢生 进入梦乡,历尽富贵荣华。及醒,店主炊黄粱未熟。后因以“邯郸重步”喻进入梦乡。 叶圣陶 《穷愁》:“﹝ 阿松 ﹞谓曰:‘请母安眠也。’母唯唯应,其音模糊,亡何而 邯郸 重步矣。”
《漢語大詞典》:辞金蹈海(辭金蹈海)
战国 时, 秦 军围 赵 都 邯郸 , 齐 人 鲁仲连 以利害进说 赵 魏 大臣,劝阻尊 秦昭王 为帝,并表示若 秦王 为帝,则自己将蹈 东海 而死。 秦 军退后, 赵 平原君 以千金谢之, 鲁仲连 却不受,以为为人排难解纷而取酬,是商贾之事。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后以“辞金蹈海”比喻不慕富贵,慷慨有气节。 明武宗 《刘基赠谥太师文成诰》:“受爵能让,怀辞金蹈海之风;成功不居,从辟穀封 留 之请。”
《國語辭典》:排难解纷(排難解紛)  拼音:pái nàn jiě fēn
语本《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传》:「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指为人解围。《旧唐书。卷一七九。张浚传》:「若能此际排难解纷,陈师鞠旅,共诛寇盗,迎奉銮舆,则富贵功名,指掌可取。」清。李渔《意中缘》第二七出:「况且排难解纷是我辈的常事,何足为奇?」也作「排患解纷」。
分類:邯郸
《漢語大詞典》:酒评鲁赵(酒評魯趙)
《庄子·胠箧》“ 鲁 酒薄而 邯郸 围” 唐 陆德明 释文:“ 许慎 注《淮南》云: 楚 会诸侯, 鲁 赵 俱献酒於 楚王 , 鲁 酒薄而 赵 酒厚。 楚 之主酒吏求酒於 赵 , 赵 不与,吏怒,乃以 赵 厚酒易 鲁 薄酒奏之。 楚王 以 赵 酒 薄 ,故围 邯郸 也。”后以“酒评鲁赵”谓品评酒的厚薄优劣。 清 丘逢甲 《镇海楼送王豹君方伯之蜀》诗:“酒评 鲁 赵 尊前国,笛破 伊 凉 曲里州。”
分類:邯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