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二种邪见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破世间乐邪见。谓无视因果之理而造恶,堕于苦趣不得人天之乐之邪见也。二、破涅槃道邪见。虽修善,而执著于我,虽得人天之乐,而不得涅槃之邪见也。中论四曰:「邪见有二种:一者破世间乐,二者破涅槃道。破世间乐者,是粗邪见,言无罪无福,无如来等贤圣。起是邪见,舍善为恶,则破世间乐。破涅槃道者,贪著于我,分别有无,起善灭恶。起善故得世间乐,分别有无故不得涅槃。是故若言无如来者,是深厚邪见,乃失世间乐,何况涅槃?若言有如来,亦是邪见。」
【三藏法数】
(出中论)
〔一、破世间乐邪见〕,谓人若言无罪福报,亦无如来等贤圣,因起此邪见,舍善为恶,当堕苦趣,失人天乐,是名破世间乐邪见。
〔二、破涅槃道邪见〕,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人贪著于我,分别有无,起善灭恶,因起善故,得世间之乐;因分别有无故,不得涅槃道,是名破涅槃道邪见。
八邪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反于八正道者。一邪见、二邪思惟、三邪语、四邪业、五邪命、六邪方便、七邪念、八邪定也。维摩经弟子品曰:「不舍八邪,入八解脱。」同净影疏二本曰:「言八邪者,翻八正说八邪,邪见邪思邪语邪业乃至邪定。」普贤观经曰:「八邪八难无不经历。」
【佛学常见辞汇】
与八正道相反的八种邪道,即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
五邪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五邪命)。
五邪命
【佛学大辞典】
(名数)比丘营不如法事而为生活,谓之邪命。有五种:一、诈现异相,于世俗之人诈现奇特之相,以求利养者。二、自说功能,说自己功德,以求利养者。三、占相吉凶,学占卜而说人之吉凶以求利养者。四、高声现威,大言庄语而现威势,以求利养者。五、说所得利以动人心,于彼得利,则于此称说之,于此得利,则于彼称说之,以求利养者。见智度论十九。
五邪命
【佛学大辞典】
(名数)比丘营不如法事而为生活,谓之邪命。有五种:一、诈现异相,于世俗之人诈现奇特之相,以求利养者。二、自说功能,说自己功德,以求利养者。三、占相吉凶,学占卜而说人之吉凶以求利养者。四、高声现威,大言庄语而现威势,以求利养者。五、说所得利以动人心,于彼得利,则于此称说之,于此得利,则于彼称说之,以求利养者。见智度论十九。
五种邪命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五邪命)
【佛学常见辞汇】
一、诈现异相,博取信仰,如辟谷、得道、神通等事。二、自说功德学问。三、占相吉相。四、高声现威,大言壮语。五、说所得供养之多,以动人心。此五种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取利活命,故名为五邪命。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谓以此五种邪法,用求利养,而自活命。为比丘者,当深戒之。(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诈现异相〕,谓诸比丘违佛正教,于世俗人前,诈现奇特之相,令其心生敬仰,而求利养,是为邪命。
〔二、自说功能〕,谓诸比丘,以辩口利词,抑人扬己,自逞功能,令所见者,心生信敬,而求利养,是为邪命。
〔三、占相吉凶〕,谓诸比丘,攻学异术,卜命相形,讲谈吉凶,而求利养,是为邪命。
〔四、高声现威〕,谓诸比丘,大语高声,诈现威仪,令人畏敬,而求利养,是为邪命。
〔五、说所得利,以动人心〕,谓诸比丘,于彼得利,于此称说;于此得利,于彼称说,令人动心,而求利养,是为邪命。
五邪命
【佛学大辞典】
(名数)比丘营不如法事而为生活,谓之邪命。有五种:一、诈现异相,于世俗之人诈现奇特之相,以求利养者。二、自说功能,说自己功德,以求利养者。三、占相吉凶,学占卜而说人之吉凶以求利养者。四、高声现威,大言庄语而现威势,以求利养者。五、说所得利以动人心,于彼得利,则于此称说之,于此得利,则于彼称说之,以求利养者。见智度论十九。
不邪淫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戒之一。对在家之二众禁止奸他妻等不正之淫事也,若为出家戒,则正邪皆制之,故云不淫戒。如梵网经之十戒是也。梵网经疏下曰:「五众邪正俱制,二众但制邪淫。」
【三藏法数】
谓人若淫泆无度,好犯他人妻妾,死堕恶道;或生人中,妻妾亦不贞良。若不作是事,名不邪淫戒。
四邪命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邪命)
【佛学常见辞汇】
四种的邪命食。比丘不乞食,亦不弘法,但作不如法之事,以维持其生命,叫做邪命。一、种值田园,和合汤药,名下食。二、仰观星宿,推测盈虚,名仰口食。三、谄媚豪贵,游说四方,名方口食。四、以咒术呼召鬼神,以及卜卦、算命、看相为业者,名维口食。
邪命
【佛学大辞典】
(术语)比丘不以乞食如法自活,作不如法之事而生活,谓为邪命。此有四种:一下口食,谓种植田园和合汤药,以求衣食而自活命也。二仰口食,谓以仰观星宿日月风雨雷电霹雳之术数学求衣食,而自活命也。三方口食,谓曲媚豪势,通使四方,巧言多求以自活命也。四维口食,维为四维,谓学种种之咒术卜算吉凶,以求衣食而自活命也。见智度论三。
【佛学常见辞汇】
从事不正当的事业来维持生活。
四种邪食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与四种邪命同。(参见:邪命)
邪命
【佛学大辞典】
(术语)比丘不以乞食如法自活,作不如法之事而生活,谓为邪命。此有四种:一下口食,谓种植田园和合汤药,以求衣食而自活命也。二仰口食,谓以仰观星宿日月风雨雷电霹雳之术数学求衣食,而自活命也。三方口食,谓曲媚豪势,通使四方,巧言多求以自活命也。四维口食,维为四维,谓学种种之咒术卜算吉凶,以求衣食而自活命也。见智度论三。
【佛学常见辞汇】
从事不正当的事业来维持生活。
有无邪见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见无见皆非中道之正见,故云邪见。
伽邪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即伽耶。(参见:伽耶)。
伽耶
【佛学大辞典】
(术语)Ka%ya,译曰身。名义集六曰:「梵有四名:一伽耶,二设利罗,三弟诃,四应伽,此云积集。」【又】Gaya,译曰象。本行集经十二曰:「伽耶,隋言象王,仙名也。」名义集二曰:「伽耶,或那伽(Na%ga),或那先,此云象。」
邪山
【佛学大辞典】
(譬喻)邪见之高譬之山。止观五之四曰:「倾邪山,竭爱海,皆观之力。」
邪正一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一如)
一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者不二之义。如者不异之义。名不二不异曰一如。即真如之理也。三藏法数四曰:「不二不异,名曰一如,即真如之理也。」文殊般若经下曰:「不思议佛法,等无分别,皆乘一如,成最正觉。」赞弥陀偈曰:「同乘一如号正觉。」教行信證四曰:「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密教以事事物物曰理,称其理彼此同相曰一如。故与显教诸法同体之一如差异,盖显教之一如,一法界也。密教之一如,多法界也。吽字义曰:「同一多如,多故如如。」【又】(人名)明上天竺寺之僧。撰法华科注并撰大明三藏法数。见续稽古略三。
【佛学常见辞汇】
一是平等不二,如是如常不变,所以一如就是真如的意思。
【三藏法数】
(出首楞严三昧经)
不二不异,名曰一如,即真如之理也。所谓真如界内绝生佛之假名,平等性中无自他之形相。故经云:魔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如。是也。(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杀者,谓能夺人功德之财,杀人智慧之命也。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者。谓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魔、佛皆言如者,魔为修恶之极,佛为修善之极,善恶虽分,其性本一。故云一如,无二如也。)
邪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总称九十六种外道之行法。瑜伽伦记六上曰:「邪行九十六种外道等。」
邪行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唯识论所明十障之一。(参见:十障)
十障
【佛学大辞典】
(名数)菩萨于十地断十障,而證十真如:一于初地断异生性障,證适行真行,异生性障者,此地入心中断之所,即见道所断之烦恼所知二障也,此二障为无始以来凡夫异生之性,故云异生性。二于第二地断邪行障,證最胜真如。邪行障者其体为俱生所知障之一分。于诸有情身为行邪之障,故名邪行障。三于第三地断暗钝障,證胜法真如。闇钝障者,是亦俱生之所知障之一分。此障能使此地胜定与总持所发之三慧,忘失所闻思之境,故名胜钝障。四于第四地断细惑现行障,證无摄受真如。细惑现行障者,执实有诸法之法执,即俱生所知障中之身见也。为俱生之身见,故对于分别之身见名为细惑障。五于第五地断下乘涅槃障,證无别真如。下乘涅槃障者厌生死,乐涅槃,与不下二乘同,故名下乘涅槃障。六于第六地,断粗相现行障,證无染净真如。粗相现行障者,言执有染净相之障也。七于第七地,断细相现行障,證法无别真如。细相现行障者,流转还灭之生灭相也。前六地虽作染净无分观而因作缘起观,故犹有生灭之微细相为障也。八于第八地,断无相加行障,證不增减真如。无相加行障者,于无相中作加行之障也。前第七地,虽住纯无相之观,然犹借功用而不自在,此第八地,于无相断作功用之障,故功德任运自在也。九于第九地断不欲行障,證智自在所依真如。不欲行障者,不欲利他之行之障也。前第八地为刹那增进之位,故于自利之功德,任运无功用,然于利他之功德尚不任运,尚借加行功用,为此地之障也。十于第十地,断法未自在障,證业自在所依真如。法未自在障者,于诸法中未得自在之障也。前第九地非遍缘自在,入此第十地断彼未得自在之障,故于一切之法得自在也。见唯识论十,百法问答钞七。(参见:十地)
【佛学常见辞汇】
菩萨于十地位中,断十种的障碍而證得十种的真如,即一、于初地断异生性障,證适行真如;二、于第二地断邪行障,證最胜真如;三、于第三地断暗钝障,證胜法真如;四、于第四地断细惑现行障,證无摄受真如;五、于第五地断下乘涅槃障,證无别真如:六、于第六地断粗相现行障,證无染净真如;七、于第七地断细相现行障,證法无别真如;八、于第八地断无相加行障,證不增减真如;九、于第九地断不欲行障,證智自在所依真如;十、于第十地断法未自在障,證业自在所依真如。
邪行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七真如之一。(参见:真如)
【三藏法数】
谓如来所说一切烦恼妄惑邪行之法,虽是邪妄,不离真如之体,是名邪行真如。论云:我所说诸集圣谛。是也。(集圣谛者,集,即招集之义。谓惑业招集生死之苦也。)
真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音部多多他多Bhu%tatathata%(此梵语出于金刚经之梵本,译曰真如性),真者真实之义,如者如常之义,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故云真,常住而不变不改,故云如。唯识论二曰:「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或云自性清净心,佛性,法身,如来藏,实相,法界,法性,圆成实性,皆同体异名也。唯识述记二本曰:「真以简妄,如以别倒。初简所执,后简依他。或真以简有漏非虚妄故,如以简无漏非有为故。真是实义,如是常义,故名真如。」探玄记八曰:「不坏曰真,无异曰如。前则非四相所迁,后则体无差别,此约始教。又不变曰真,顺缘称如。由前义故,与有为法非一。由后义故,与有为法非异。二义同为一法,名曰真如。」大乘止观曰:「此心即自性清净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来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往生论注下曰:「真如是诸法正体。」教行信證證卷曰:「无为法身即是实相,实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然则弥陀如来从如来生,示现报应化种种身也。」杂阿含经二十一曰:「以一乘道,净众生,离忧悲,得真如法。」
【佛学常见辞汇】
真是真实不虚,如是如常不变,合真实不虚与如常不变二义,谓之真如。又真是真相,如是如此,真相如此,故名真如。真如是法界相性真实如此之本来面目,恒常如此不变不异,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即无为法。亦即一切众生的自性清净心,亦称佛性、法身、如来藏、实相、法界、法性、圆成实性等。起信论说:「一切诸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佛学次第统编】
「安立非安立二真如」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云二真如:
一、安立真如 体非伪妄曰真,性无改异曰如,即一实相之体也。谓真如之体,能生世间出世间一切诸法,而得安住,故名安立真如。
二、非安立真如 谓真如之法,从本已来,性自清净,离一切相,寂灭无为,故名非安立真如。
「不变随缘二真如」又起信论疏云二真如:
一、不变真如 谓真如之体,从本已来,毕竟平等,无有变易,不可破坏,体恒清净,无一异相,故名不变真如。
二、随缘真如 谓真如之性,本无生灭,然因无明熏动,起一切相,如水因风,妄波忽动,若风止息,动相元无,故名随缘真如。
【三藏法数】
真名不伪,如名不异。谓常以妙观观于心性,本具真如之理,速令显发,是名真如。
【三藏法数】
真如者,乃真实无妄之理,即法性土之体也。此清净法身所依之土,以由法身无相,土亦如是,身土虽分,体原不二,故真如为体也。
【三藏法数】
离妄曰真,不异曰如。即诸佛所證真实无妄之德,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