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邪网
【佛学大辞典】
(譬喻)邪法如网绞络而能罗人,故曰邪网。无量寿经上曰:「掴裂邪网消灭诸见。」起信论曰:「远离痴慢出邪网故。」同义记上曰:「出邪魔罥网故。」
邪慢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七慢之一。(参见:慢)
【三藏法数】
邪慢者,谓实无德,妄为有德,执著邪见,不礼塔庙,不敬三宝,不诵经典也。(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恃己而凌他也。十六惑之一。有七慢九慢之别。唯识论六曰:「慢恃己于他高举为性,(中略)此慢差别有七九种。」大乘义章二曰:「凌他称慢。」
【佛学常见辞汇】
骄慢。
【三藏法数】
慢者,谓同类相傲也。如于相似法中,执己相似。又于下劣中,执己为胜也。
【三藏法数】
谓贡高自举,轻慢他人也。
邪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观净土之依正,或违佛经之正说,或离馀观,称之为邪观。观无量寿经曰:「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弥勒上生经曰:「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佛学常见辞汇】
不正当的观法。
邪魔
【佛学大辞典】
(异类)恶邪之魔罗也。魔罗为恶鬼神之总称。佛书以妄见为邪魔。言足为正道之障也。起信论曰:「为邪魔诸鬼之所恼乱。」盂兰盆经曰:「邪魔外道。」
邪魔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邪恶之魔鬼与佛法外之行者也。药师经下曰:「信世间邪魔外道妖之师妄说祸福。」
【佛学常见辞汇】
邪是指左道,就是不明佛法的人;魔是指魔道,就是妨害佛法的人。凡是不明佛法,妨害佛法,以及向心外求法的人,都称为邪魔外道。
【俗语佛源】
语本《药师经》:「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佛教关于「魔」有许多说法,如烦恼魔、阴魔、死魔和天魔等。「魔」能扰乱身心,障碍善念与修行,与「正觉」相反,故称「邪魔「。佛教称佛法以外的宗教、哲学派别为「外道」。传说古印度有九十六外道,其中著名的为六师外道,后因以邪魔外道指妖魔鬼怪。如元·无名氏《神奴儿》第四折:「你将金钱银纸快安排,邪魔外道当拦住,只把那屈死的冤魂放过来。」也指异端邪说。如《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什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又指歪门邪道。《歧路灯》第七五回:「如今世上许多做假银的,俱是邪魔外道。」(李明权)
破邪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卷,唐法琳选。广破傅奕之邪说。
破邪显正
【佛学大辞典】
(术语)破邪道显正理也。
破邪即显正
【佛学大辞典】
(术语)破邪计邪执者,为直显正道正见也。是为三论宗之眼目。该宗破八迷,即以八不直显中道也。是为三论一宗之纲要。三论玄义曰:「但论虽有三,义唯二辙:一曰显正,二曰破邪。破邪则下拯沈沦,显正则上弘大法。」
欲邪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戒之一。淫欲之邪行也。见俱舍论十六。
邪淫之恶鬼
【佛学大辞典】
(异类)今生邪淫之咎,于地狱感恶鬼使苦吾身。恶鬼即狱卒也。往生要集上本曰:「狱卒取地狱人,置刀叶林,见彼树头,有好端正严妇女。如是见已,即上彼树。树叶如刀,割其身肉,次割其筋,如是劈割一切处已。得上树已,见彼妇女,复在于地,以欲媚眼,上看罪人。作如是言:念汝因缘,我到此处。见已,欲心炽盛,次第复下,刀叶向上。」
随邪利
【佛学大辞典】
(杂名)(参见:随舍利)
翻邪归正
【佛学大辞典】
(术语)翻外之邪道而归内之正道也。
护不邪淫五神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二十五神)
二十五神
【佛学大辞典】
(名数)持五戒,则常有二十五之善神拥护其身。见灌顶经一,法苑珠林八十八。



【佛学常见辞汇】
受持五戒的人,时常都有二十五位善神护卫其身。
邪外
【佛学常见辞汇】
邪魔与外道。
邪宗
【佛学常见辞汇】
凡不以见性为正法的宗派,叫做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