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邪性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邪性定聚之略。
邪性定聚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聚之一。(参见:三聚)
【佛学常见辞汇】
简称邪性定、邪定、邪定聚、邪聚等,为三聚之一。
【三藏法数】
谓四恶趣及一切边邪等见,不信正法,皆名邪性。此性决定,聚集不散,是名邪性定聚。(四恶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三聚
【佛学大辞典】
(名数)以三聚该收一切众生也。一、正定聚,必定證悟者。二、邪定聚,毕竟不證悟者。三、不定聚,在二者中间有缘證悟,无缘不證悟也。此三聚之义通于大小乘,小乘之俱舍论十曰:「正邪不定聚圣造无间馀。」预流向已上之圣者为正定聚,造五无间业者为邪定聚,在此二者中间修七方便之行者为不定聚。大乘之三聚有多义,智度论八十四曰:「能破颠倒者名正定,必不能破颠倒者是邪定,得因缘能破不得则不能破是名不定。」是通相说三聚,未判其位也。依起信论之所说,则十信已前之凡夫不信因果,为邪定,十住已上为正定,十信之人为不定性。此为实大乘之义。权大乘之相宗,则依智度论之说意,不因位而制之,依彼宗所立之五性而立之。即无种性之人为邪定,不定种性之人为不定性,菩萨定性之人为正定。又依释摩诃衍论之一说,则十圣为正定聚,三贤为不定聚,自馀之凡夫为邪定聚。是亦权大乘之意也。圭峰之起信笔削记三曰:「权教以无种性人为邪,以菩萨为正,以不定性人为不定。终教以一切异性为邪,三贤为正,十信为不定。」探玄记三曰:「若依地论,见道已上,方名正道。」
【佛学常见辞汇】
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正定聚是指一定可以證悟的一类众生;邪定聚是指毕竟不能證悟的一类众生;不定聚是指介于正邪之间,可能证悟也可能不证悟的一类众生。三聚就是三类众生的意思。
【三藏法数】
(出显宗论)
〔一、正性定聚〕,谓断贪瞋痴等,烦恼皆尽,心无邪伪,此性决定,聚集不散,是名正性定聚。
〔二、邪性定聚〕,谓四恶趣及一切边邪等见,不信正法,皆名邪性。此性决定,聚集不散,是名邪性定聚。(四恶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三、不定性聚〕,谓此性或可为邪,或可为正,定非一向,是名不定性聚。
邪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邪性定聚之略。
【佛学次第统编】
以邪见心,修习诸定,故名邪定。如西土九十五种外道,乃至一切狐畜鬼神,亦能歛念习坐,皆邪定之类也。
邪定聚
【佛学大辞典】
(术语)邪性定聚之略。
邪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邪僻之道也。唐华严经十二曰:「若能了邪法如实不颠倒。」俱舍论十二曰:「邪法萦缠,瞋毒增上。」
邪空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斥方广道人之大虚空曰邪空。三论玄义曰:「学大乘者名方广道人,执邪空不知假有。」
邪思惟
【佛学大辞典】
(术语)横邪之思惟也。
邪扇
【佛学大辞典】
(譬喻)以邪道煽动人,譬之曰邪扇。赞阿弥陀佛偈曰:「关闭邪扇开正辙。」
【佛学常见辞汇】
(喻) 以邪道去煽动人。
邪倒见
【佛学大辞典】
(术语)邪僻颠倒之恶见也。药师经曰:「愚痴迷惑信邪倒见。」
邪淫
【佛学大辞典】
(术语)非自己之妻妾而淫之曰邪淫。五戒之一。
【三藏法数】
谓非己妻妾而行欲事,故名邪淫。
【三藏法数】
邪淫者,谓非己妻妾,而行欲事也。
邪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固执不正之见解曰邪执。地藏十轮经五曰:「远离一切邪执恶见。」起信论曰:「对治邪执。」同义记下末曰:「一切邪执皆依我见。」大乘义章五末曰:「邪执翻境,名之为倒。」
【佛学常见辞汇】
固执不正当的见解。
邪云
【佛学大辞典】
(譬喻)邪见之隐覆佛性,譬如云,故曰邪云。
邪道
【佛学大辞典】
(杂语)非理之行法也。金刚经曰:「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邪瑜伽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总称苦行外道非理之观行。瑜伽伦记五上曰:「或依棘刺,修断瑜伽。或依灰坌,或行木杵,夜即卧上。或行著板衣,夜即卧板。或如狐蹲住,乃后夜不至地。即是邪瑜伽行也。」
邪聚
【佛学大辞典】
(术语)邪性定聚也。无量寿经下曰:「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参见:三聚)
三聚
【佛学大辞典】
(名数)以三聚该收一切众生也。一、正定聚,必定證悟者。二、邪定聚,毕竟不證悟者。三、不定聚,在二者中间有缘證悟,无缘不證悟也。此三聚之义通于大小乘,小乘之俱舍论十曰:「正邪不定聚圣造无间馀。」预流向已上之圣者为正定聚,造五无间业者为邪定聚,在此二者中间修七方便之行者为不定聚。大乘之三聚有多义,智度论八十四曰:「能破颠倒者名正定,必不能破颠倒者是邪定,得因缘能破不得则不能破是名不定。」是通相说三聚,未判其位也。依起信论之所说,则十信已前之凡夫不信因果,为邪定,十住已上为正定,十信之人为不定性。此为实大乘之义。权大乘之相宗,则依智度论之说意,不因位而制之,依彼宗所立之五性而立之。即无种性之人为邪定,不定种性之人为不定性,菩萨定性之人为正定。又依释摩诃衍论之一说,则十圣为正定聚,三贤为不定聚,自馀之凡夫为邪定聚。是亦权大乘之意也。圭峰之起信笔削记三曰:「权教以无种性人为邪,以菩萨为正,以不定性人为不定。终教以一切异性为邪,三贤为正,十信为不定。」探玄记三曰:「若依地论,见道已上,方名正道。」
【佛学常见辞汇】
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正定聚是指一定可以證悟的一类众生;邪定聚是指毕竟不能證悟的一类众生;不定聚是指介于正邪之间,可能证悟也可能不证悟的一类众生。三聚就是三类众生的意思。
【三藏法数】
(出显宗论)
〔一、正性定聚〕,谓断贪瞋痴等,烦恼皆尽,心无邪伪,此性决定,聚集不散,是名正性定聚。
〔二、邪性定聚〕,谓四恶趣及一切边邪等见,不信正法,皆名邪性。此性决定,聚集不散,是名邪性定聚。(四恶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三、不定性聚〕,谓此性或可为邪,或可为正,定非一向,是名不定性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