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8,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邪词
邪悖
危邪
洿邪
镇邪
琅邪山
迂邪
乖邪
积邪
博邪
避邪
辟邪旗
佥邪
乜邪
匡邪
《漢語大詞典》:邪词(邪詞)
见“ 邪辞 ”。
《漢語大詞典》:邪辞(邪辭)
亦作“ 邪词 ”。 不合正道的言论。孟子·公孙丑上:“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七国以前皆良史乎?而史墨之邪词,纪於《左氏》焉。”
《漢語大詞典》:邪悖
邪恶悖逆。《宋书·徐湛之传》:“臣每惧异闻,皆略而不答,惟心无邪悖,故不稍以自嫌。”
分類:邪恶悖逆
《漢語大詞典》:危邪
高而偏斜。北齐书·幼主纪:“又妇人皆剪剔以着假髻,而危邪之状如飞鸟,至于南面,则髻心正西。”
分類:偏斜
《國語辭典》:洿邪  拼音:wū xié
低湿的土地。《大戴礼记。劝学》:「譬之如洿邪,水潦󺿶焉,莞蒲生焉。」
《国语辞典》:镇邪(镇邪)  拼音:zhèn xié
以法术或符咒等方法镇压邪魔或鬼怪。
《国语辞典》:琅邪山  拼音:láng yé shān
山名:(1)在今山东省诸城县东南,秦始皇曾登此山,筑琅邪台,立石刻以纪功颂德。(2)在今安徽省滁县西南。晋元帝为琅邪王时,曾避居此山,因以为名。也作「琅琊山」、「琅琊山」。
《漢語大詞典》:迂邪
邪僻。明史·冯恩传:“﹝ 冯恩 ﹞乃备指大臣邪正,谓:‘右侍郎 许誥 讲论便捷,学术迂邪。’”
分類:邪僻
《漢語大詞典》:乖邪
歪斜曲折。 汉 蔡邕 《述行赋》:“冈岑紆以连属兮,谿谷夐其杳冥。迫嵯峨以乖邪兮,廓巖壑以峥嶸。”
分類:歪斜曲折
《漢語大詞典》:积邪(積邪)
指众多的奸佞小人。晏子春秋·问上十一:“今君税敛重故民心离,市买悖故商旅絶,玩好充故家货殫,积邪在于上,蓄怨藏于民。” 张纯一 校注:“辟邪之人皆及执政。”
《漢語大詞典》:博邪
见“ 博雅 ”。
《國語辭典》:博雅  拼音:bó yǎ
1.学识渊博,品行雅正。汉。孔安国〈书经序〉:「若好古博雅君子,与我同志,亦所不隐也。」《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序》:「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
2.书名。魏张揖所撰之广雅,因避隋炀帝杨广之讳,故改称为「博雅」。
《國語辭典》:避邪  拼音:bì xié
避开妖邪。如:「多数的中国人认为玉可以避邪。」
《漢語大詞典》:辟邪旗
绣有辟邪神兽的旗帜。古代仪卫旗仗之一种。隋书·礼仪志三:“第三团,白丝连明光甲、铁具装、素缨拂,建辟邪旗。”新唐书·仪卫志上:“第一辟邪旗,左右金吾卫折衝都尉各一人主之,皆戎服大袍,佩弓箭、横刀、骑。” 唐 杜牧 《杜秋娘》诗:“红粉羽林杖,独赐辟邪旗。”
《漢語大詞典》:佥邪(僉邪)
奸邪。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鳌拜:“若不覈其功罪,明示创惩,在 鰲拜 一家之侥倖,所关犹小,而后之秉钧执政者,无復知所顾忌,将何以肃纲纪而杜僉邪乎?”
分類:奸邪
《漢語大詞典》:乜邪
见“ 乜斜 ”。
语尾助词。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圆驾》:“爹爹爹,你可也駡勾了咱这鬼乜邪。”
分類:语尾助词
《國語辭典》:乜斜  拼音:miē xie
1.眼睛眯成一条缝而下视、斜视。《红楼梦》第八回:「宝玉乜斜倦眼道:『你要走,我和你一同走。』」
2.糊涂、痴呆。元。无名氏《红绣鞋。看黄卷消磨永夜曲》:「倒在我怀儿里撒乜斜。见他将文册放,我索将女工叠。」
3.走路歪歪倒倒的样子。元。王元鼎〈河西后庭花。走将来涎涎瞪瞪冷眼儿目岑套,柳叶儿〉曲:「走将来乜斜头撒吣,不熨贴性儿希林。」
《漢語大詞典》:匡邪
纠正邪恶。文子·道德:“夫道德者,匡邪以为正,振乱以为治。”
分類:纠正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