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6,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不遵
遵奉
遵依
遵行
式遵
遵用
陈遵
遵渚
遵承
遵禀
遵王
一遵
遵养
遵道
恪遵
《国语辞典》:不遵  拼音:bù zūn
不顺从。汉。张衡〈四愁诗序〉:「国王骄奢,不遵法度。」《三国演义》第五回:「前日鲍将军之弟不遵调遣,擅自进兵,杀身丧命,折了许多军士。」
《國語辭典》:遵奉  拼音:zūn fèng
遵守奉行。《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遵奉遗诏,永承重戒。」《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帝遵奉建武制度,无敢违者。后宫之家,不得封侯与政。」
《高级汉语词典》:遵依
遵照
《國語辭典》:遵行  拼音:zūn xíng
依从实行。如:「他决定遵行亡父的遗嘱,拿到博士学位。」
《韵府拾遗 真韵》:式遵
宋书历志天数渐差则当式遵以为典事验昭晢岂得信古而疑今旧唐书昭宗纪承天御历圣祚中兴祗见宗祧克陈大礼皆禀高祖太宗之成制必循虞夏商周之旧经轩冕服章式遵彝宪
《漢語大詞典》:遵用
遵照实行或办理。汉书·韩延寿传:“ 延寿 於是令文学校官诸生皮弁执俎豆,为吏民行丧嫁娶礼,百姓遵用其教。”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至於给俸日,各出御笔乞增禄。有司不敢遵用,悉退回。”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二:“ 明太祖 初行洪武正韵,世人尚未遵用。”
《国语辞典》:陈遵(陈遵)  拼音:chén zūn
人名。字孟公,东汉杜陵(故城在今陕西长安东南)人。性好客,每次宴会时,常取宾客车辖投入井中,客虽有急事,亦不得去。
《漢語大詞典》:遵渚
语出《诗·豳风·九罭》:“鸿飞遵渚,公归无所。”原谓鸿雁循着水中小洲飞翔。后用以形容鸿飞。 晋 陆机 《于承明作与士龙》诗:“感别惨舒翮,思归乐遵渚。” 唐 刘禹锡 《含辉洞述》:“遵渚之鸿,有时而飞。”
《漢語大詞典》:遵承
犹遵照,遵从。《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惟陛下审览 虞帝 优养母弟,遵承旧典,终卒厚恩。” 宋 曾巩 《谢熙宁七年历日表》:“惟竭遵承之力,庶符钦顺之心。”《天雨花》第十回:“方信伯父多才智,妇人无计不遵承。”
分類:遵照遵从
《漢語大詞典》:遵禀
犹言遵照禀承。 宋 岳飞 《奏措置虔贼状》:“伏望圣慈速赐指挥,以凭遵禀施行。”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二年:“谓之立异好胜,谓之沽誉买直……谓之不遵禀处分,言章交攻,命令切责。”
分類:遵照禀承
《分类字锦》:遵王
清异录宣宗性儒雅令有司效孔子履制进名鲁风鞋宰相诸王效之而微杀其式别呼为遵王履
分类:履舄
《骈字类编》:一遵
史记曹相国世家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漢語大詞典》:遵养(遵養)
谓顺应时势或环境而积蓄力量。晋书·明帝纪:“属 王敦 挟震主之威,将移神器,帝崎嶇遵养,以弱制强,潜谋独断,廓清大祲。” 宋 苏辙 《论前后处置夏国乖方札子》:“ 夏 人公然桀傲,不遣谢使,再遣兵马蹂践 涇原 ,朝廷方务遵养,不復诛讨。” 明 高启 《顾荣庙》诗:“崎嶇诸王幕,沉湎务遵养。”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十八章:“在夫子立言之旨,则以见时未至而事未起,则 文王 遵养以为道;时已至而事已集,则 武 周 忧劳以见功。”
《漢語大詞典》:遵道
遵循正道。亦以比喻遵循法度。《楚辞·离骚》:“彼 尧 舜 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 桀 紂 之昌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荀子·儒效:“故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务积德於身而处之以遵道。” 汉 扬雄 《长杨赋》:“今朝廷纯仁,遵道显义。” 唐 皮日休 《移元徵君书》:“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也已矣。”
《國語辭典》:恪遵  拼音:kè zūn
谨慎遵守。《福惠全书。卷五。莅仕部。详文赘说》:「煌煌天语,其何以恪遵乎?」
分類:恭谨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