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鄣蔽
(1).屏障。汉书·严助传:“臣 安 ( 刘安 )幸得为陛下守藩,以身为鄣蔽,人臣之任也。”
(2).遮蔽。 汉 王充 论衡·说日:“夏时,阳气多,阴气少,阳气光明,与日同耀,故日出輒无鄣蔽。”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杨契丹:“ 杨 以簟蔽画处, 郑 ( 郑法士 )窃观之,谓 杨 曰:‘卿画终不可学,何劳鄣蔽?’”
分類:屏障遮蔽
《國語辭典》:遮挡(遮擋)  拼音:zhē dǎng
1.遮蔽阻挡。如:「在窗户上装窗帘,可遮挡刺眼的阳光。」《说岳全传》第四四回:「金人多诈,恐怕他一面来与我攻战,一面过江,使我两个遮挡不住。」
2.指可供掩护、抵挡的物品。如:「他站在太阳下,头顶上毫无遮挡。」
《漢語大詞典》:鄣翳
遮蔽;遮挡。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七:“其( 郭兴 )从出入,常操小盖,鄣翳风雨。”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雉尾扇》:“輦车有翣,即缉雉羽为扇翣,以鄣翳风尘也。”
分類:遮蔽遮挡
《漢語大詞典》:壅围(壅圍)
遮蔽;障塞。韩非子·扬权:“为人君者,数披其木,毋使木枝扶疏;木枝扶疏,将塞公閭,私门将实,公庭将虚,主将壅围。”
分類:遮蔽
《漢語大詞典》:遮冒
遮盖;遮蔽。亦指遮蔽之物,屋子。 清 李渔 《慎鸾交·庵遇》:“外求一圈篱落,内求数椽遮冒,旁求半间厨灶。”
《漢語大詞典》:幛蔽
遮蔽。 清 黄宗羲 《传是楼藏书记》:“至於细民亦皆转相模鋟,以取衣食。遂使此物汗牛充栋,幛蔽聪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晚霞:“遂以石压荷盖令侧,雅可幛蔽;又匀铺莲瓣而藉之,忻与狎寝。”
分類:遮蔽
《漢語大詞典》:鄣闭(鄣閉)
遮蔽。 汉 班固 《白虎通·衣裳》:“衣者隐也,裳者鄣也,所以隐形自鄣闭也。”
分類:遮蔽
《國語辭典》:花阴(花陰)  拼音:huā yīn
花丛浓阴。元。张翥〈半村为傅处士赋〉:「两岸花阴连第宅,一川草色散鸡豚。」《西游记》第一二回:「只见那玉英宫主,正在花阴下,徐步绿苔而行,被鬼使扑个满怀,推倒在地。」
《國語辭典》:屏风(屏風)  拼音:píng fēng
室内用来挡风或隔间、遮蔽的用具。形状像门,有单扇、多扇之分,可以折叠。一般用木头、竹子、塑胶做框,蒙上布或镶上玉石。古人的屏风,与今略有不同,主要在于它重量轻,便于移动,无扇的形式,作长方形,下面大多没有脚,屏风上面裱有字画。《史记。卷七十五。孟尝君传》:「孟尝君侍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也作「屏门」、「屏障」。
《國語辭典》:暴露  拼音:pù lù
1.显现在外。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万里奔走,连年暴露。」《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今再无可逃,敢以身后为托,不使吾尸骸暴露,足矣!」也作「曝露」。
2.揭发。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后娶》:「播扬先人之辞迹,暴露祖考之长短。」也作「曝露」。
《國語辭典》:蔽日  拼音:bì rì
遮蔽阳光。《楚辞。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出了洛阳,行无一箭之地,但见尘头蔽日,金鼓喧天。」
《漢語大詞典》:风帘(風帘)
指酒帘,酒旗。 金 张建 《答华阴宋先觉》诗:“风帘摇曳桥南酒,烟树溟濛 渭 北天。”
分類:酒帘酒旗
《漢語大詞典》:蔽亏(蔽虧)
谓因遮蔽而半隐半现。 唐 孟郊 《梦泽行》:“ 楚 山争蔽亏,日月无全辉。” 清 刘大櫆 《浮山记》:“古木苍藤,蔽亏掩映,冬夏常蔚然。”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之三:“高高望无极,蔽亏天日光。”
分類:遮蔽
《漢語大詞典》:屏障
保护,遮蔽。 明 朱有燉 《风月牡丹仙》第三折:“从今俺皆尊让牡丹仙,愿情在他四围屏障奉侍他也。” 杨朔 《洗兵马》卷上一:“山头上长满赤松、杉松、落叶松,莽莽苍苍的,是屏障 南朝鲜 的一道险要门户。”
《國語辭典》:贯日(貫日)  拼音:guàn rì
1.积日、累日。《荀子。王霸》:「若夫贯日而治详,一日而曲列之。」
2.穿过太阳。形容人气魄浩大。《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