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萧芮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为吉州牧,政平讼理。好读老子书。结庵金凤山之界,自号萧道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0—901 【介绍】: 唐僧。泉州莆田人。俗姓黄。少习儒,性乐释典,十九岁出家福州云名山。后居临川曹山,前来参问者常满堂。有《注对寒山子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40—901 又名耽章。俗姓黄,泉州莆田(今福建莆田)人。19岁出家,入福州云名山。懿宗咸通初,从洞山良价学禅,得其印可。后住临川曹山,大振洞山雄风,开曹洞一宗,世称曹山本寂。昭宗光化四年(901)卒。敕谥元證大师。《祖堂集》卷八、《宋高僧传》卷一三、《景德传灯录》卷一七均有传。后人辑有《抚州曹山元證禅师语录》,收入《大正藏》。本寂兼善诗,著有《对寒山子诗》7卷,已佚。其语录及《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等书中录存本寂诗偈1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全唐诗》收录其诗1首,题名耽章,实为大梅法常作。
禅林僧宝传·卷第一
禅师讳耽章。泉州莆田黄氏子。幼而奇逸。为书生不甘处俗。年十九弃家。入福州灵石山。六年乃剃发受具。咸通初。至高安。谒悟本禅师价公。依止十馀年。价以为类己。堪任大法。于是名冠丛林。将辞去。价曰。三更当来。授汝曲折。时矮师叔者知之。蒲伏绳床下。价不知也。中夜授章。先云岩所付宝镜三昧。五位显诀。三种渗漏毕。再拜趋出。矮师叔引颈呼曰。洞山禅入我手矣。价大惊曰。盗法倒屙无及矣。后皆如所言。宝镜三昧。其词曰。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其善保护。银碗盛雪。明月藏鹭。类之弗齐。混则知处。意不在言。来机亦赴。动成窠臼。差落顾伫。背触俱非。如大火聚。但形文彩。即属染污。夜半正明。天晓不露。为物作则。用拔诸苦。虽非有为。不是无语。如临宝镜。形影相睹。汝不是渠。渠正是汝。如世婴儿。五相完具。不去不来。不起不住。婆婆和和。有句无句。终必得物。语未正故。重离六爻。偏正回互。叠而为三。变尽成五。如荎草味。如金刚杵。正中妙挟。敲唱双举。通宗通涂。挟带挟路。错然则吉。不可犯忤。天真而妙。不属迷悟。因缘时节。寂然昭著。细入无间。大绝方所。毫忽之差。不应律吕。今有顿渐。缘立宗趣。宗趣分矣。即是规矩。宗通趣极。真常流注。外寂中摇。系驹伏鼠。先圣悲之。为法檀度。随其颠倒。以缁为素。颠倒想灭。肯心自许。要合古辙。请观前古。佛道垂成。十劫观树。如虎之缺。如马之馵。以有下劣。宝几珍御。以有惊异。黧奴白牯。羿以巧力。射中百步。箭锋相直。巧力何预。木人方歌。石儿起舞。非情识到。宁容思虑。臣奉于君。子顺于父。不顺非孝。不奉非辅。潜行密用。如愚若鲁。但能相续。名主中主。五位君臣偈。其词曰。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莫怪相逢不相识。隐隐犹怀昔日嫌。偏中正。失晓老婆逢古镜。分明觌面更无真。休更迷头犹认影。正中来。无中有路出尘埃。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才。偏中至。两刃交锋要回避。好手还同火里莲。宛然自有冲天气。兼中到。不落有无谁敢和。人人尽欲出常流。折合终归炭里坐。三种渗漏。其词曰。一见渗漏。谓机不离位。堕在毒海。二情渗漏。谓智常向背。见处偏枯。三语渗漏。谓体妙失宗。机昧终始。学者浊智流转。不出此三种。纲要偈三首。其一名敲倡俱行。偈曰。金针双锁备。挟路隐全该。宝印当空妙。重重锦缝开。其二名金锁玄路。偈曰。交互明中暗。功齐转觉难。力穷寻进退。金锁网鞔鞔。其三名理事不涉。偈曰。理事俱不涉。回照绝幽微。背风无巧拙。电火烁难追。黎明章出山。造曹溪礼祖塔。自螺川还止临川。有佳山水。因定居焉。以志慕六祖。乃名山为曹。示众曰。僧家在此等衣线下。理须会通向上事。莫作等闲。若也承当处分明。即转他诸圣。向自己背后。方得自由。若也转不得。直饶学得十成。却须向他背后叉手。说什么大话。若转得自己。则一切粗重境来。皆作得主宰。假如泥里倒地。亦作得主宰。如有僧问药山曰。三乘教中。还有祖意也无。答曰有。曰既有。达磨又来作么。答曰。只为有。所以来。岂非作得主宰。转得归自己乎。如经曰。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言。劫者滞也。谓之十成。亦曰断渗漏也。只是十道头绝矣。不忘大果。故云守住耽著。名为取次承当。不分贵贱。我常见丛林。好论一般两般。还能成立得事么。此等但是说向去事路布。汝不见南泉曰。饶汝十成。犹较王老师。一线道也。大难。事到此。直须子细始得。明白自在。不论天堂地狱。饿鬼畜生。但是一切处不移易。元是旧时人。只是不行旧时路。若有忻心。还成滞著。若脱得。拣什么。古德云。只恐不得轮回。汝道作么生。只如今人。说个净洁处。爱说向去事。此病最难治。若是世间粗重事。却是轻。净洁病为重。只如佛味祖味。尽为滞著。先师曰。拟心是犯戒。若也得味是破斋。且唤什么作味。只是佛味祖味。才有忻心。便是犯戒。若也如今说破斋破戒。即今三羯磨时。早破了也。若是粗重贪瞋痴。虽难断却是轻。若也无为无事净洁。此乃重。无以加也。祖师出世。亦只为这个。亦不独为汝。今时莫作等闲。黧奴白牯修行却快。不是有禅有道。如汝种种驰求。觅佛觅祖。乃至菩提涅槃。几时休歇成办乎。皆是生灭心。所以不如黧奴白牯。兀兀无知。不知佛。不知祖。乃至菩提涅槃。及以善恶因果。但饥来吃草。渴来饮水。若能恁么。不愁不成办。不见道计较不成。是以知有。乃能披毛戴角。牵犁拽耒。得此便宜。始较些子。不见弥勒阿閦。及诸妙喜等世界。被他向上人唤作无惭愧。懈怠菩萨。亦曰变易生死。尚恐是小懈怠。在本分事。合作么生。大须子细始得。人人有一坐具地。佛出世慢他不得。恁么体会修行。莫趁快利。欲知此事。饶今成佛成祖去。也只这是。便堕三涂地狱六道去。也只这是。虽然没用处。要且离他不得。须与他作主宰始得。若作得主宰。即是不变易。若作主宰不得。便是变易也。不见永嘉云。莽莽荡荡招殃祸。问如何是莽莽荡荡招殃祸。曰只这个总是。问曰如何免得。曰知有即得。用免作么。但是菩提涅槃。烦恼无明等。总是不要免。乃至世间粗重之事。但知有便得。不要免免。即同变易去也。乃至成佛成祖。菩提涅槃。此等殃祸。为不小。因什么如此。只为变易。若不变易。直须触处自由始得。香严闲禅师会中有僧。问如何是道。闲曰枯木里龙吟。又问如何是道中人。闲曰髑髅里眼睛。其僧不领。辞至石霜。问诸禅师曰。如何是枯木里龙吟。诸曰犹带喜在。又问如何是髑髅里眼睛。诸曰犹带识在。又不领。乃问章曰。如何是枯木里龙吟。章曰血脉不断。又问如何是髑髅里眼睛。章曰乾不尽。又问有得闻者否。章曰尽大地。未有一人不闻。又问未审是何章句。章曰不知是何章句。闻者皆丧。乃作偈曰。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无识眼初明。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那辨浊中清。有僧以纸为衣。号为纸衣道者。自洞山来。章问如何是纸衣下事。僧曰。一裘才挂体。万事悉皆如。又问如何是纸衣下用。其僧前而拱立。曰诺即脱去。章笑曰。汝但解恁么去。不解恁么来。僧忽开眼曰。一灵真性。不假胞胎时如何。章曰未是妙。僧曰如何是妙。章曰不借借。其僧退坐于堂中而化。章作偈曰。觉性圆明无相身。莫将知见妄疏亲。念异便于玄体昧。心差不与道为邻。情分万法沉前境。识鉴多端丧本真。若向句中全晓会。了然无事昔时人。僧问五位君臣旨诀。章曰。正位即空界。本来无物。偏位即色界。有万形像。偏中至者。舍事入理。正中来者背理就事。兼带者冥应众缘。不随诸有。非染非净。非正非偏。故曰虚玄大道。无著真宗。从上先德。推此一位。最妙最玄。要当审详辨明。君为正位。臣是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视臣是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带语。问如何是君。曰妙德尊寰宇。高明朗太虚。问如何是臣。曰灵机宏圣道。真智利群生。问如何是臣向君。曰不堕诸异趣。凝情望圣容。问如何是君视臣。曰妙容虽不动。光烛不无偏。问如何是君臣道合。曰混然无内外。和融上下平。又曰。以君臣偏正言者。不欲犯中故。臣称君不敢斥言是也。此吾法之宗要。作偈曰。学者先须识自宗。莫将真际杂顽空。妙明体尽知伤触。力在逢缘不借中。出语直教烧不著。潜行须与古人同。无身有事超岐路。无事无身落始终。又曰。凡情圣见是金锁玄路。直须回互。夫取正命食者。须具三种堕。一者披毛戴角。二者不断声色。三者不受食。有稠布衲者。问曰。披毛戴角是什么堕。章曰是类堕。问不断声色是什么堕。曰是随堕。问不受食是什么堕。曰是尊贵堕。夫冥合初心。而知有是类堕。知有而不碍六尘是随堕。维摩曰。外道六师是汝之师。彼师所堕。汝亦随堕。乃可取食。食者正命食也。食者亦是就六根门头。见觉闻知。只不被他染污。将为堕。且不是同也。章读杜顺傅大士所作。法身偈曰。我意不欲与么道。门弟子请别作之。既作偈。又注释之。其词曰。渠本不是我(非我)。我本不是渠(非渠)。渠无我即死(仰汝取活)。我无渠即余(不别有)。渠如我是佛(要且不是佛)。我如渠即驴(二俱不立)。不食空王俸(若遇御饭。直须吐却)。何假雁传书(不通信)。我说横身唱(为信唱)。君看背上毛(不与你相似)。乍如谣白雪(将谓是白雪)。犹恐是巴歌。南州帅南平钟王。雅闻章有道。尽礼致之不赴。但书偈付使者曰。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见之犹不采。郢人何事苦搜寻。天复辛酉夏夜。问知事。今日是几何日月。对曰六月十五。章曰曹山平生行脚。到处只管九十日为一夏。明日辰时吾行脚去。及时焚香。宴坐而化。阅世六十有二。坐三十有七夏。门弟子葬全身于山之西阿。塔曰福圆。 赞曰。宝镜三昧其词要妙。云岩以受洞山。疑药山所作也。先德惧属流布。多珍秘之。但五位偈。三种渗漏之语。见于禅书。大观二年冬。显谟阁待制朱彦世英。赴官钱塘。过信州白华岩。得于老僧。明年持其先公服。予往慰之。出以授予曰。子当为发扬之。因疏其沟封。以付同学。使法中龙象。神而明之。尽微细法执。兴洞上之宗。亦世英护法之志也。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姓黄氏。泉之蒲田人。年十九。即出家于福州之云名山。年二十二。而受具。举措老成。识者知其为法器。成通初。禅学方盛。会悟本价禅师。住洞山。寂往来请益。洞山问云。阇梨名什么。寂云本寂。洞云向上更道。寂云不道。洞云为什么不道。寂云向上不名本寂。洞深器之。寂辞洞山。山问云什么处去。寂云不变异处去。洞云不变异岂有去耶。寂云去亦不变异。 后受请。出世抚之曹山。徙荷玉山。二处法席俱盛。 僧问眉与目还相识也无。寂云不相识。僧云为什么不相识。寂云只为同在一处。僧云恁么即不分也。寂云眉且不是目。僧云如何是目。寂云端的。僧云如何是眉。寂云曹山却疑。僧云和尚为什么却疑。寂云若不疑即端的去也。 问承教有言。大海不宿死尸。如何是海。寂云。包含万有。曰为什么不宿死尸。寂云绝气者不著。曰既是包含万有。为什么绝气者不著。寂云。万有非其功。绝气有其德。曰向上还有事也无。寂云。道有道无即得。争柰龙王按剑何。训应之暇。又出君臣五位之说。以诠其妙。复著对寒山子诗。行世。文辞雅丽可观。寻示疾终。寿六十二。腊三十七。弟子树塔以窆。南岳玄泰追撰塔铭。
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习禅篇第三之六(正传十七人附见六人)唐东京封禅寺圆绍传
释本寂。姓黄氏。泉州蒲田人也。其邑唐季多衣冠。士子侨寓儒风振起。号小稷下焉。寂少染鲁风率多强学。自尔淳粹独凝道性天发。年惟十九二亲始听出家。入福州云名山。年二十五登于戒足。凡诸举措若老苾刍。咸通之初禅宗兴盛。风起于大沩也。至如石头药山其名寝顿。会洞山悯物高其石头。往来请益学同洙泗。寂处众如愚发言若讷。后被请住临川曹山。参问之者堂盈室满其所詶对邀射匪停。特为毳客标准。故排五位以铨量区域。无不尽其分齐也。复注对寒山子诗流行寓内。盖以寂素修举业之优也文辞遒丽号富有法才焉。寻示疾终于山。春秋六十二僧腊三十七。弟子奉龛窆而树塔。后南岳玄泰著塔铭云。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又称纸衣和尚。唐末禅僧。嗣临济义玄。后住涿州。《景德传灯录》卷一二、《天圣广灯录》卷一三有传。《天圣广灯录》收诗偈42首,内4首设喻演说禅理,余38首吟咏禅门历代祖师之遗迹,《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卢道者 朝代:后唐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道士,名不详。后唐庄宗同光间在世。善卜,时人以为神。郑方坤《五代诗话》卷九引《粤西通志》载其事迹,并存诗4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隐居庐山双溪院。禅诵之暇。独务灌园。蔬则一听他人采掇。不为禁。或问其故。曰我以无心种。彼以无心取。彼我皆无心。而物之存于中者。可既乎。则天地吾园。风霜雨露吾灌矣。吾又何劳哉。修睦僧正闻而韪之。赠以诗曰。入门空寂甚。真果出家儿。有行鬼不见。无心人谓痴。久之终。葬山中。
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
释国道者。未知何许人也。器凝淳粹行敦高迈。块然独处翩翩在形器之上矣。参学收广欲歇孤征。爱庐山秀异。誓隐沦以求其志。考筑草舍灌园植蔬。任山中居人揃取。或问其故。答曰。贫道无心而种无心而舍也。验此见知实达道之上流矣。修睦僧正恒倾意奉重。诗赠国公云。入门空寂寂。真个出家儿。有行鬼不见。无心人谓痴。后终于院。葬于双溪山原。有小浮图焉。今以国字呼之。为名邪姓邪。未得详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洪州高安人。沈彬子。有道术。性坦率,豪于觞咏,举动异俗。盛夏附火,严冬单衣,数十年不易。或林栖露宿,竟日不返,老而不衰。时人异之。约卒于宋初。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85 高安(今属江西)人。南唐吏部郎中沈彬次子。初名有邻,后弃妻入道,居玉笥山,易名廷瑞。又曾寄食阁皂山。有道术。时称沈道者。性嗜酒,常纵酒行歌,游于守宰之门。《江南野录》卷六、陆游《南唐书》卷七有传。《全唐诗》存诗4首,其中3首传为其卒后所作,当出后人依托。
娄守坚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0—1022 【介绍】: 宋安东人。生有异相,长为承天寺僧,号娄道者。尝召入大内,适仁宗生,啼哭不止,守坚摩其顶,遂止。后新知军入境,雅不喜道者。告其徒曰:缘尽矣。遂自焚而死。

人物简介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五
禅师名全举。汾阳昭公之嗣也。初住龙舒之法华寺。后移居白云之海会寺。为人精严。谅直饱参。汾阳特称之。自出并汾。遍诣名山。初谒荆南福昌善禅师。善问曰。回互不回互。对曰总不与么。曰为什么已吃福昌棒。对曰。一家有事百家忙。曰脱空漫语。对曰调琴澄太古。琢句体全真。又谒公安远禅师。远问作么生是伽蓝。对曰深山藏独虎。浅草露群蛇。曰作么生是伽蓝中人。对曰青松盖不匝。黄叶岂能遮。曰道什么。对曰。少年曾决龙蛇阵。老倒还听稚子歌。曰一句两句。云开月露作么生。对曰。照破祖师关。又谒延寿贤禅师。贤问。海竭人亡作么生。对曰毒蛇不咬人。曰为何如此。对曰风引溪云断。泉冲石径斜。又谒夹山真首座。真曰还见么。对曰万事全无。曰还不见么。对曰千般皆在手。举曰。首座未见澄散圣时如何。曰湖南江西。又问见后如何。曰江西湖南。举曰。却共首座一般耶。曰打草蛇惊。对曰终不捏怪。又谒福严承禅师。承问。作么生是圆融之相。对曰。木人岭上休相觑。石女溪边更不迷。举却问。如何是福严圆融之相。曰老病寻常事。龙钟没好时。又问。融即不问。如何是圆。曰法界广无边。承曰。不圆不融时如何。对曰。虚空无对面。鸟道绝东西。又问。狸奴白牯却知有。三世诸佛为什么不知有。如何是三世诸佛不知有。曰。只为太惺惺。进曰。如何是狸奴白牯却知有。曰争怪得伊。又谒石霜慈明禅师。慈明问。作么生是向上一窍。对曰二窍俱明。曰还见七十二峰么。对曰有甚掩处。曰道什么。对曰。今日触忤和尚。慈明便打。举曰。作什么。曰将谓是收番猛将。元来是行间小卒。对曰。雅淡呈秋色。馨香喷月华。又谒大愚芝禅师。芝问。古人见桃花。意作么生。对曰。曲不藏直。曰那个且从。这个作么生。对曰。市中拾得宝。比邻那得知。曰上座还知么。对曰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不献诗。曰作家诗客。对曰一条红线两人牵。曰玄沙道谛当。又作么生。对曰。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曰恰是。对曰。楼阁凌云势。峰峦叠翠层。又谒玉涧林禅师。林曰。北斗藏身事已彰。法身从此露堂堂。云门赚杀他家子。直至而今乱度量。曰我作此偈。天下人不肯。上座肯么。对曰。争敢。曰作么生。对曰。清晨升宝座。应不让南能。又谒栖贤諟禅师。问如何是佛。曰张三李四。进曰意旨如何。曰胡饼有甚汁。又谒五祖戒禅师。戒问。作么生是绝羁绊底人。对曰反手把笼头。曰却是作家。对曰背鞭打不著。曰为什么上来下去。对曰甚处见上来下去。戒便打。举曰。一言无别路。千里不逢人。又谒翠峰素禅师。素曰。风穴道。嘶风木马缘无绊。背角泥牛痛下鞭。如何。对曰。翻身师子生狞甚。谁敢当头露爪牙。曰放汝一线道。对曰七颠八倒。曰收。对曰了。又谒雪窦显禅师。显问。牛吃草。草吃牛。对曰。回头欲就尾。已隔万重关。曰应知无背面。要须常现前。对曰。验在目前。曰自领出去。又谒西湖西峰庵主。主曰。绝顶西峰路。峻机谁敢攀。超然凡圣外。瞥隔两重关。举便问。如何是两重关。曰月从东出。日向西没。对曰。庵主未见明招时如何。曰满盏油难尽。进曰见后如何。曰多心易得乾。举机辩。如电砰雷射。不可把玩。诸方畏服。号举道者。自住持多夜参曰。诸上座。吾门之事。多少奇特。拥之不聚。推之不散。可谓活鱍鱍地。只欠承当在。虽然如此。有一人不肯在。且道不肯底人。具什么眼目。若于遮里甄别得出。山僧让禅床与上座。若也甄别不出。掷拄杖云。看取。又曰。僧家以寂住为本。岂可观州猎县。看山门境致过时。盖为生死事大。所以古人到一处所。见个村院主也须问过。如今兄弟。往往蹉过。不肯递相博问。昔龙牙问德山鉴公。仗剑取师头时如何。鉴便引颈。龙牙曰。头落也。鉴便休去。莫是德山无机锋么。为当别有道理。良久曰。德山引颈。龙牙献剑。举殁时七十馀。塔于海会。 赞曰无为子曰。生者人之所贵死者人之所畏。耻者人之所避。而泉不贵其贵。不畏其畏。不避其避。此其所以如是。吾不知其真。吾不知其伪。将质之于天地。方是时。丛林以肃严相尚。沙门以修洁相高。一有指目。重为愧耻。故泉有以矫之耳。其号泉大道。若非苟然。举公名著丛林。如薛仁贵著白袍。西平王著锦帽。真勇于道者也。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法华举禅师。汾阳嗣也。初住龙舒法华寺。后移居白云海会焉。为人精严谅直。饱参。汾阳特称之。一锡出并汾。所至披靡。谒公安远公。逗青松黄叶之机。于福昌善处。逞琢句调琴之辩。又谒延寿贤。大愚芝公。夹山真首座。慈明栖贤諟。雪窦显。五祖戒公。琅琊觉。西湖西峰庵主。主。明招位下杰出者也。有偈云。绝顶西峰路。峻机谁敢当。超然凡圣外。瞥隔两重光。师至。问曰。如何是两重光。曰。月从东出。日向西没。师曰。庵主未见明招时如何。曰。满盏油难尽。进曰。见后如何。曰。多心易得乾。师机辩。如雷砰电射。不可把玩。诸方畏服。号举道者。上堂。释迦不出世。达么不西来。佛法遍天下。谈玄口不开。至哉斯言。达古今一贯也。尝曰。僧家以寂住为本。岂可观州猎县。看山门景致过时耶。觉范称之。如薛仁贵著白袍。西平王著锦帽。真勇于道者也。年七十馀。始殁。塔于海会。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希广。天资纯至。脱略世故。游方日。谒云盖智和尚。问兴化打克宾意旨如何。智下禅床。展两手吐舌示之。师打一坐具。智曰。此是风力所转。又问石霜琳。琳曰。汝意如何。师亦打一坐具。琳曰。好一坐具。祗是不知落处。又问真净。亦如前。净曰。他打你也打。师于言下大悟。开法瑞州九峰。衲子宗仰。有戒上座者。善医术。分卫而归。请师说法。戒出致问曰。如何是九峰境。答曰。滔滔双涧水。落落九重山。进曰。如何是境中人。答曰。长者自长。短者自短。进曰。人境已蒙师指示。向上宗乘事如何。答曰。吃得棒也未。戒作礼而退。师顾问侍者曰。适来升座。为何事。对曰。戒药王启请。师曰。金毛狮子子。出窟便咆哮。且道。金毛师子子。是阿谁。良久云。即是今晨戒药王。即下座。晚依同门友深公于宝峰。雪夜深与师拥炉谈久。潜使人撤其卧具。及就寝置而不问。须臾熟睡。鼻息如雷。其忘物忘我如此。逸人李商老。寄以诗曰。已透云庵向上关。熏炉茗碗且开颜。头颅无意扫残雪。毳衲从来著坏山。瘦节直疑青嶂立。道心长色白鸥闲。归来天末一回首。疑在孤峰烟霭间。师高风逸韵。可想而见矣。妙喜亦尝与游。从言其大槩。是智丛林。以道者目之。真名称厥实也。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有杰道者,颇清狂,出言无度。恒扫除巷市,所至群稚相与哗笑 之。杰彗而走人,或尊养之,终必以亵语绝其人去。所服衣常垢甚,忽取而浣之曰:“明日行矣。”明日,求僧粥不予,曰:“幸予我,不再至。”还置粥于几,危坐而化。祖为阇维曰:“一生杰十,打硬参禅。街头巷角,如风似颠。若无末上一解,不直半文钱,杰道者谁信,寒灰有煖烟。”泉人至今诵之。延祐六年秋八月二十二日无疾卒,寿九十,塔于西山寺。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字完璞,号龙门山樵、野雪道者,江苏苏州人。
槜李诗系·卷三十一
良琦,字元璞,吴郡人。住天平山之龙门,自称龙门山释。与铁史云林、句曲外史金粟道人齐名。元末,顾瑛移居嘉兴,琦亦从之,住郡城东兴圣寺。洪武初,尚存寺址,今改黉序。廉夫云:“琦公既究禅理,兼通儒学,能诗,其馀技耳。”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元璞,吴人。住天平山之龙门,又主槜李兴圣寺。洪武中,召对称旨,授以印章为僧会,掌崇明僧教。

人物简介

列朝诗集
明河,字汰如,通州人,一雨润公之弟子也。雪浪之后为巢雨,巢雨之后为苍汰。四公法门冢,嫡如两鼻孔同出一气,但有左右耳。汰如继雨公说法,自号高松道者,示寂于花山,行履具余所撰塔铭。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汰如,南通州人。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宗道者。观城人。人以悟空呼之。土木形骸。不识一字。仅能口诵金刚心经。而淳谨敦信。其中莫能测也。事铁佛元明上人为弟子。供薪水之役。惟诵金刚心经。琅琅不辍。二十六七。别元明游方。遍历晋宋荆楚关陕河洛之间。寻师择友。汲汲如渴。中止考城。一住十年。正德辛未。有流寇之变。南北骚然。道者还里。居圆觉寺。既而寓依城北马氏。又徙张太常南园。不住则已。住必十馀年。始行人敬之如佛。在张园时。年已一百有八岁矣。其健旺异尝。望之如古松怪石。行止不携杖。耳目聪明如少壮人。初騃钝。后颇谙事了了。居恒无所为。唯冥然兀坐而已。有叩以所养者。无一言相證。但道不知有人欲事。或讥之曰。此渴睡僧何足重。北山野史解嘲曰。冥然兀坐。不知人欲。此外更有何法门也。后不知所终。 枯木倚寒岩。三冬无煖气。信是死汉机轴。若遇明眼。定遭摈出烧庵。大都道在用处。用处在死处。今之学道者。曾不求死。何处有活。必至自诳自误。若遇明眼。又不知作何遣发。然则死汉。亦大费一番工夫。但心光不发。受人简点。须是婆儿始能勘验尔。我抹杀他不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5—1691 【介绍】: 明末清初安徽歙县人,字穆倩,一字朽民,号垢区,一号青溪,又号垢道人、野全道者、江东布衣。明诸生。山水初仿巨然,后纯用渴笔焦墨,别具一格。篆刻取法秦汉,善用冲刀,为“皖派”代表之一。又长于金石考證之学,收藏颇富。亦精医。有《会心吟》、《萧然吟》。
晚晴簃诗汇·卷一十六
程邃,字穆倩,号垢区,江宁籍歙县人。明诸生。康熙己未举博学鸿词,不就试。有《会心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2—约1692 【介绍】: 清僧。湖南武陵人,俗姓刘,字石溪,一字介丘,号白秃,又号石道人、残道人等。幼孤,自剪发投龙山三家庵为僧。遍游名山,与顾炎武、钱谦益、周亮工等人皆有交谊。后住金陵牛首山栖幽寺,为堂头和尚。善画山水,喜用秃笔、渴笔,专长干笔皴擦,意境奇奥幽深。书法亦自成一体。与石涛并称“二石”,与程青溪并称“二溪”。为清初四高僧之一。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六
髡残,字石溪,一字介丘,号电住,又号白秃,自称残道者,武陵人,本姓刘。住江宁牛首寺。
清诗别裁集
字石溪,湖南湘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