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2,分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下一页
查居广(字 广居 )
薛玄曦(字 玄卿 号 上清外史 )
宋濂(字 景濂 号 潜溪、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 世称 太史公 文宪 )
张嗣德(号 太乙、太乙子 )
郑守仁(号 蒙泉、独冷先生 )
刘永之(字 仲修 号 山阴道士 )
段元一(别称 北郡人 字 思真 号 涵虚子、永明道人 )
彭元中(号 桧虔、桧亭 )
孙承恩(字 贞父、贞甫 号 毅斋 文简 )
金宗周(字 归儒 )
张风(字 大风 号 升州道士 别称 上元老人 世称 笔墨中散仙 )
陆圻(字 丽京、景宣 世称 讲山先生 今龙、入山为道士 )
张拱乾(字 九临 号 愧庵 贞毅先生 )
冯敬可(号 历山 )
其它辞典(续上)
刘大彬(号 玉虚子 )查居广(字 广居 )
薛玄曦(字 玄卿 号 上清外史 )
宋濂(字 景濂 号 潜溪、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 世称 太史公 文宪 )
张嗣德(号 太乙、太乙子 )
郑守仁(号 蒙泉、独冷先生 )
刘永之(字 仲修 号 山阴道士 )
段元一(别称 北郡人 字 思真 号 涵虚子、永明道人 )
彭元中(号 桧虔、桧亭 )
孙承恩(字 贞父、贞甫 号 毅斋 文简 )
金宗周(字 归儒 )
张风(字 大风 号 升州道士 别称 上元老人 世称 笔墨中散仙 )
陆圻(字 丽京、景宣 世称 讲山先生 今龙、入山为道士 )
张拱乾(字 九临 号 愧庵 贞毅先生 )
冯敬可(号 历山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4—1329 【介绍】: 元道士。临川人,字广居。少入金溪望山观为道士。工诗。所交多畸人,静士,雅嗜佳山水,所历揽结奇秀,资之赋咏。有《学诗初稿》。元诗选
居广,字广居,临川人。少入金溪望仙观受度为道士,复之上饶龙虎山,从庐阜黄尊师石翁学为诗。尝东游至鄞海上,还憩虎林山,得杨推官仲弘诗七言今体,服其雄浩。又得范太史德机诗五七言古今体,服其清峻。皆手钞口诵,心领神解,期与之俱化。因橐其诗西之清江百丈山,求德机之庐而卒业焉。德机定其可传者五十馀篇,序为《学诗初稿》。天历己巳,卒于仁寿观,年四十六。广居与杜原父、孙履常、揭曼硕友善,所交多畸人静士,雅嗜佳山水,杖屦所历,揽结奇秀,资之赋咏。柳道传为作墓表,谓当时诗名与广居上下颉颃而余最善者,危素太朴、王渐玄翰、揭车子舟四人,为江右后来之秀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9—1345 【介绍】: 元河东人,徙居贵溪,字玄卿,号上清外史。道士。年十二入道龙虎山,师事张留孙、吴全节。仁宗时荐授大都崇真万寿宫提举。顺帝至正初,授弘文裕德崇仁真人,佑圣观住持,兼领杭州诸宫观。玄曦负才气,倜傥不羁,善为文,尤长于诗。有《上清集》。元诗选
玄曦,字玄卿,河东人。徙居信州之贵溪。年十二,辞家入道龙虎山,师事张留孙、吴全节。延祐间,用荐者召见侍祠,制授大都崇真万寿宫提举,升提点上都崇真万寿宫。泰定元年,奉诏徵嗣天师,既至,住镇江之乾元宫,未行,扈从滦阳,还至龙虎台,喟然叹曰:楚云江树,遐阻万里。引领亲舍,宁无惕然于中乎!即日辞归。辟清宁斋、见心亭、熙明轩,筑琼林台于龙虎山之西,日与学仙者相羊其间,而密修大洞回风混合之道。会杭州佑圣观孙真人仙去,法席久虚,省府奉书币以迎,辞不就。至正三年,制授弘文裕德崇仁真人佑圣观住持,兼领杭州诸宫观,玄曦不得辞,乃拜命而遣弟子摄其事。五年卒,年五十七,自号上清外史。所著有《上清集》、《樵者问》,会稡群贤诗文为《琼林集》。玄卿负才气,倜傥不羁,善为文,而尤长于诗。揭曼硕留琼林月馀,斋三日乃为作序,称其老劲深稳如霜松雪桧,百折莫能挠;清拔孤峻如豪鹰俊鹘,千呼不肯下;萧条閒远如空山流泉深林,孤芳自形自色,不与物竞。人以为知言。玄卿书札极丽逸,片楮出,人争欲得之。有闻风而未之见者,或使图其像以去。见心亭后有土阜隆然,人称之曰「薛公墩」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0—1381 【介绍】: 元明浙江浦江人,字景濂,号潜溪。幼敏明强记,从吴莱等名师学。元顺帝至正中,隐居龙门山,号玄真子。朱元璋取婺州,与刘基、章溢、叶琛并征至应天,授江南儒学提举,授太子经书。主修《元史》,又预修日历等。迁国子司业、礼部主事,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洪武十三年,其长孙宋慎坐胡惟庸党死,帝欲置其死,赖皇后太子力救,乃全家谪茂州卒于夔州。为明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正德中,追谥文宪。有《宋学士文集》。词学图录
宋濂(1310-1381) 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元末顺帝曾召为翰林院编修,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朱元璋时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全家流放茂州(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途中病死于夔州。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明立国,朝廷礼乐制度多为濂制,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为"太史公"。 有明一代,开私家藏书风气者,首推宋濂。有《宋学士文集》。人物简介
宋濂(一三一零—一三八一),字景濂,浙江浦江人。早年师从柳贯、黄潜,元时授翰林院编修,隐居不赴。明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制诰,任《元史》总裁,以老致仕。谥“文宪”。有《宋学士集》。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景濂,金华人。洪武时官学士。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景濂,浦江人。元至正末,用荐除翰林编修,以亲老辞,入仙华山为道士。明初徵授皇太子经,为元史总裁官,仕至翰林学士承旨,兼太子赞善大夫。正德中追谥文宪。有潜溪、翰苑、芝园、萝山诸集。明诗纪事·甲签·卷四
濂字景濂,浦江人。元末,以翰林院编修徵,不就。太祖取婺州,召见濂,还金陵,徵为江南儒学提举,授太子经,改起居注。洪武初,充《元史》总裁官,除翰林学士。降编修,迁国子司业,谪安远知县。召为礼部主事,迁赞善大夫,擢侍讲学士,进学士承旨,致仕归。以孙慎得罪,安置茂州,道卒。正德中,追谥文宪。有《潜溪》、《銮坡》、《芝园》、《萝山》、《朝天》诸集七十五卷。 (王世贞《艺苑卮言》:高帝尝谓宋濂:「浙东人才,惟卿与王祎耳。才思之雄,卿不如祎;学问之博,祎不如卿。」又尝与刘诚意论文,诚意谓:「宋濂第一,其次臣不敢多让。」 徐泰《诗谈》:宋景濂、王子充诗亦纯雅,以文名。 沈士谦《明良录略》:濂尝奉制咏鹰,令七举足即成,有「自古戒禽荒」之言。 《诗薮》:宋承旨不喜作六朝语,而《思春曲十韵》如「南浦沈书传素鲤,东风将恨与新莺」,「物华半老胭脂苑,春雾轻笼翡翠城」,「因弹《别鹤》心如剪,为妒文鸳绣懒成」,「阳台树密朝霞迥,巫峡潮回暮渚平」等句,特精工流丽。 田按,景濂自幼嗜学,家贫无书,每假藏书家,手自笔录。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能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不敢逾期约。又尝入青萝山,不下书屋者屡年。得郑氏所畜书数万卷,无不尽阅,阅无不尽记。师事吴渊颖、黄文献、柳待制,皆元代耆宿。学既刻苦,授受复有渊源,故所著文章,雄峙一代。遭时遇主,司制作之柄,为开国文臣之首。蛮夷朝贡,数问宋先生安否,日本得《潜溪集》,雕板国中。当其恩遇优浓,醉学士之诗歌,甘露百岁衣之赏赐,论者传为盛事。暨乎安置茂州,侘傺于荒江野寺,投缳以殁。方希古祭文云:「公之厌斯世而不居,甘远迹于峨岷,盖将吊重华于九疑,唁屈子于江滨。吁!可悲也!」集中小诗,犹是元习;长篇大作,往往规模退之,时亦失之冗遝。盖兼才为难,自唐以来如韩退之、苏长公世不多见,正不必美备难具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人。号太乙,道士。善画墨竹禽鸟。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号太乙子,与材次子,至正中袭掌教事,为四十代天师,授太乙明教广玄体道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箓。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台州黄岩人,号蒙泉。幼著道士服,长游京师,寓崇真宫,斋居万松间,一夕大雪填门,僵卧读书,不改其乐。京师号为独冷先生。顺帝至正间出主白鹤观。善诗。有《蒙泉集》。元诗选
守仁号蒙泉,天台黄岩人。幼著道士服,长游京师,寓蓬莱坊之崇真宫,不事干谒,斋居万松间。一夕大雪填门,蒙泉读书僵卧自若,京师号为独冷先生。至正间,出主白鹤观。诗多失传,仅见《玉山雅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临江清江人,字仲修,号山阴道士。少随父宦游,治《春秋》学,工诗文,善书法。日与杨伯谦、彭声之辈讲论风雅,当世翕然宗之。明洪武初征至金陵,以重听辞归。有《山阴集》。元诗选
永之,字仲修,清江人。父应奇,知归州。永之少随父宦游,治春秋学,能文词,家富于赀。至正间,四方兵起,日与郡士杨伯谦、彭声之、梁孟敬辈讲论风雅,当世翕然宗之。洪武初,徵至金陵。宋学士濂称其词翰双绝,赠诗有「多少荐绅求识面,江南文价为君低」之句。永之竟以重听辞归。嗣子奉获罪县官,籍其家,奉既死,永之亦徙东莱,至桃源病卒。仲修好书甚笃,篆楷行草皆有法,因自号「山阴道士」。所著诗文曰《山阴集》。门人新喻章哲子愚、何光彦谦编辑,得若干篇,孟敬为之序,谓其遣词发咏,追金琢璧,钜篇短章,矩度悉合。亦元人诗之清丽古雅者也。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仲修,清江人。明初被徵辞归有山阴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道士。自称北郡人,字思真,号涵虚子,又号永明道人。著丹诀名《化机会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道士。常州府江阴人,号桧虔,一作桧亭。成化间以画山水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5—1565 【介绍】: 明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维基
孙承恩(1482年—1561年),字贞甫,号毅斋。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嘉靖年间,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延平府知府孙衍之子。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科应天府乡试第七十三名举人,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二甲进士,改庶吉士,八年十月授编修。嘉靖元年(1522年)奉使安南,适值安南发生内乱,遇阻而返。丁父丧归,服阕,五年五月复除原职。六年正月参与编纂《明伦大典》。擢左中允,充经筵讲官,十年七月主考南京应天府乡试。十一年六月以母阮太孺人老疾,乞归养。归踰年,太孺人卒,享年七十有七。服阕起复原职,十六年八月与翰林院侍读学士姚涞 主顺天府乡试,次月升翰林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印。十八年二月升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充经筵日讲官,十九年七月升礼部右侍郎,十月升本部左侍郎、兼詹事府少詹事、经筵日讲如故,二十三年十一月改任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事,二十四年充《大明会典》副总裁官,二十六年二月与吏部左侍郎张治主考丁未科礼部会试,二十七年二月升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正月被劾致仕解职。次年七月,召还故任。嘉靖三十年十一月(1551年)因擒获叛乱边民哈舟儿之事,论功加太子少保。上疏请求明世宗为皇太子选择讲官读书,被搁置不理。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二月明世宗迷恋斋醮,孙承恩因不愿戴黄冠(作道士装束)迎合,遂乞求致仕归乡。嘉靖四十年(1561年)八月去世。赠太子太保,谥文简。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一
宗周,字归儒,正德间嘉兴玉枢院道士。遍游名山,归坐楼居,寒暑一裘,结发如毡,爪如钩。或数日不食,或并日而食。尝有鼻箸下垂,雪中趺坐,人呼为金仙。能出阳神,化形至西湖浒,遇唐太史荆川,与之化席,曰:我玉枢院中人。唐不荅,偶登岸入院,见一道士坐定,身下席,为火所灼。后倭寇至,见其入定,罗拜而去。嘉靖中,作诗化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上元人,字大风,号升州道士,自称上元老人。明诸生。善山水人物花草,人称笔墨中散仙。明亡后喜署“真香佛空”四字而不名。有《双镜亭诗》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5—1688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吴江人,字九临,号愧庵。诸生。少有文名,受张溥、陈子龙等推重,为复社巨子。入清,以不剃发被捕,几遭杀害。得释后,穿道士服,闭门不出。后更断绝交游,独居一小楼,学禅诵经。乡人私谥贞毅先生。有《独倚楼集》。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三
冯敬可,号历山。海盐栖真观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