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劲 → 勍劲”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伉健  拼音:kàng jiàn
强健。《汉书。卷八。宣帝纪》:「选郡国吏三百石伉健习骑射者,皆从军。」
《漢語大詞典》:铜声(銅聲)
(1).敲击铜而发出的声响。引申指洪亮的声音。 唐 李贺 《马诗》之四:“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王琦 汇解:“铜声,谓马骨坚劲,有如铜铁,故其声亦带铜声也。” 元 冯奖翁 《金马门赋》:“敲铜声於骏骨,撼削铁於霜蹄。”
(2).比喻遒劲的笔力。 明 徐渭 《女状元》第四出:“谁似你铜声欵识,铁屈珊瑚,几撇斜披薤。”
《漢語大詞典》:俊健
(1).健美。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下:“ 虢国 每入禁中,常乘驄马,使小黄门御。紫驄之俊健,黄门之端秀,皆冠絶一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2).秀美遒劲。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今有进士 潘起 ,才笔俊健,言行温粹。”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文章宗旨:“ 西汉 之文,浑厚典雅, 贾谊 之俊健, 司马 之雄放,为大家。”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诗甚清逸,即当代名家不能远过,书亦俊健。”
《漢語大詞典》:建安骨
指 汉 魏 之际 曹操 父子和 建安 七子等人诗文的刚健遒劲的风格。 建安 , 汉献帝 年号。 唐 李白 《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 蓬莱 文章建安骨,中间 小谢 又清发。” 王琦 注:“ 东汉 建安 之末,有 孔融 、 王粲 、 陈琳 、 徐干 、 刘楨 、 应瑒 、 阮瑀 及 曹 氏父子所作之诗,世谓之建安体。风骨遒上,最饶古气。”亦称“ 建安风骨 ”。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 黄初 之后,惟 阮籍 《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
《漢語大詞典》:圆劲(圓勁)
圆润遒劲。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山谷下》:“前朝翰林侍书 王著 ,笔法圆劲。” 宋 姜夔 续书谱·总论:“真、行、草书之灋,其源出於虫篆。八分、飞白、章草等,圆劲古淡,则出於虫篆。”
分類:圆润遒劲
《漢語大詞典》:松瘦
遒劲挺秀。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见寄》:“细看落墨皆松瘦,想见掀髯正鹤孤。”
《國語辭典》:高峭  拼音:gāo qiào
高而险峻。如:「山势高峭」。
《漢語大詞典》:硬笔(硬筆)
(1).遒劲有力的笔法。 宋 李觏 《鲁公碑》诗:“硬笔可破石,鐫者疑虚语。” 清 黄景仁 《赠白下周幔亭》诗:“先生看山復听水,偶出硬笔相雕鑱。” 清 金农 《宣城沈丈廷瑞画松歌》:“今君远追遗法自森别,硬笔有同割飞鬼国铁。”
(2).指钢笔、圆珠笔、铅笔等尖端为硬质材料的书写工具。如:他精于硬笔书法,作品曾多次获奖。
《漢語大詞典》:鹰跱(鷹跱)
形容笔力遒劲。 汉 蔡邕 《篆势》:“体有六篆,妙巧入神……扬波震激,鹰跱鸟震,延颈胁翼,势似凌云。” 南朝 梁元帝 《上东宫古迹启》:“窃以鸞惊之势,既闻之於 索靖 ,鹰跱之巧,又显之於 蔡邕 。”
分類:笔力遒劲
《漢語大詞典》:沙画锥(沙畫錐)
谓笔触遒劲匀整,不露锋芒。语本 唐 颜真卿 《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后闻於 褚河南 曰,用笔当须如印泥画沙,思所以不悟。后於江岛遇见沙地平净,令人意悦欲书,乃偶以利锋画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乃悟用笔而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著”。 宋 黄庭坚 《咏李伯时摹韩干之马》:“ 李侯 写影 韩干 墨,自有笔如沙画锥。”
《漢語大詞典》:俊壮(俊壯)
华美遒劲。 宋 苏轼 《与元老侄孙书》之三:“ 六郎 亦不废学,虽不解对义,然作文极俊壮有家法。”
分類:华美遒劲
《國語辭典》:觔节(觔節)  拼音:jīn jié
1.筋肉骨节。《西游记》第二回:「那魔王被悟空掏短胁,撞了裆,几下觔节,把他打重了。」也作「筋节」。
2.做事的条理、诀窍。如:「做事要懂得觔节,才能做得又快又好。」也作「筋节」。
《國語辭典》:筋节(筋節)  拼音:jīn jié
1.筋肉骨节。也作「觔节」。
2.筋骨强壮。《醒世恒言。卷三二。黄秀才徼灵玉马坠》:「黄生又是个书生,不是筋节的,一只手如何带得住。」
3.做事的条理、诀窍。《野叟曝言》第一八回:「我倒好心和他说正经话,教他筋节,他倒挺出这样死话来。」也作「觔节」。
《國語辭典》:劲拔(勁拔)  拼音:jìng bá
遒劲卓拔。宋。梅尧臣 绵桧诗:「松身柏叶能相似,劲拔缘何不自持?」
《漢語大詞典》:虿尾书(蠆尾書)
谓笔力遒劲的书法。
《漢語大詞典》:遒放
遒劲奔放。南史·王籍传:“ 籍 又甚工草书,笔势遒放,盖 孔琳 之流亚也。”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十:“其笔迹遒放。”
分類:遒劲奔放